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王强  梁志鹏 《医学综述》2009,15(7):990-99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加重的现象。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机制与各种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通透性的改变、内质网应激和钙超载等有关,同时还受一些基因的调控。本文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和基因调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机制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肝细胞凋亡的机制、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结果肝细胞凋亡与受体介导、线粒体功能状态及氧化剂诱导等有关。肝细胞凋亡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与肝细胞凋亡有关。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死亡(celldeath)是指细胞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丧失,而细胞的死亡包括两种方式,分别称为坏死(neorosis)和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apoptosis) ,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 ,指细胞基因调控的一种自主性的自杀现象,是一种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与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兔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分为6个亚组.缺血期均为60 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 min缺血及5 min再灌注的方法.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处死动物采取肝脏标本,SO组于手术后24 h采取肝标本.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在再灌注3~24 h时段时,IP各组与IR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再灌注1、48 h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IR组组内,在IR1h~IR24h组中,各组细胞凋亡值(AI)值均较上一组有显著性增加,而IR48h组与IR各组(IR1h组除外)比较,细胞凋亡值却出现显著性降低.而在IP组中,IP1h与其余IP各组比较,A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余IP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存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在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缺血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学特征。深入研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将为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方案。本文介绍了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并着重就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较大的肝脏肿瘤、病变切除或肝脏移植手术时 ,大多数病人存在一段时间的肝脏缺血 ,恢复血供时可加重缺血时造成的损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肝脏移植手术后造成肝原发性无功能是肝移植术失败的重要原因(1 ,2 ) 。现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手术相关因素及细胞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病理生理 肝脏再灌注开始后对肝脏的损伤机制是一个互相作用的结果 ,在再灌注早期 ,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收缩、白细胞嵌顿、血小板聚集引起微循环障碍(3 ) ,细胞膜主动转运障碍、能量供给障碍造成细胞水肿 ,而细胞水肿造成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肿胀血…  相似文献   

7.
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器官早期无功能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造成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现将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缺血期间的低氧损伤.②灌注期间血管内皮和肝细胞损伤.③继发于内皮细胞损伤的微循环功能障协.内皮素是由内  相似文献   

9.
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及可能的损伤机制,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耳蜗各部位的组织学改变;用原位凋亡法观察耳蜗缺血及不同时间段内再灌注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组,毛细胞变形、缺损,血管纹变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没有或仅有个别部位出现细胞凋亡;缺血及再灌注各组内外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部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说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是细胞在基因调控下采取的自杀行为.它是机体内衰老的、无用的或某些损伤细胞死亡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  相似文献   

11.
芹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芹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同时肝脏门静脉周围瘀血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脂肪空泡变;经芹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及肝组织中MDA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同时肝脏的瘀血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微血管未见明显损伤,窦间隙稍宽,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芹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雒光强 《中外医疗》2009,28(4):78-7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葛根素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葛根素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动物每天给予口服灌胃不同剂量的葛根素,连续7d后,肝脏组织中MPO活性逐渐升高。同40mg/kg剂量组相比,当葛根素剂量〉40mg/kg时,肝脏组织中MPO活性变化不明显;同时,各组动物每天口服灌胃40mg/kg的葛根素后,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组织中MPO活性逐渐升高。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肪乳预处理和后处理是否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Langendorff 灌流模型,随机分为4组:持续灌注组(CTL组,持续灌注3 h 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SCH 组,心脏平衡50 min, 37℃缺血45 min, 复灌3 h),脂肪乳预处理(I-preC组,脏平衡30 min, 给予含30%脂肪乳的灌注液预处理15 min,洗脱15 min, 37 ℃缺血45 min, 复灌3 h),和脂肪乳后处理组(I-postC组,心脏平衡50 min,37 ℃缺血45 min,复灌3 h,复灌开始给予含30%脂肪乳的灌注液15 min).基础和复灌期间连续监测心率(HR)和机械功能(LVDP).平衡20 min和复灌60min时测定流出液中LDH的含量.复灌结束, 剪下心脏左室前壁,做病理切片.余下的心肌组织液氮速冻后-70 ℃冰箱保存,做Western Blotting.结果 与ISCH组相比,I-postC组心脏做功增强,而I-preC并不增加左室做功.与ISCH 组相比,I-preC组和I-postC组复灌60 min时LDH的释放均降低,I-postC组心肌凋亡细胞指数降低(P<0.05);I-preC组和ISCH组心肌凋亡细胞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SCH组相比,I-postC组的Bax表达量较低;I-postC组的Bcl-2的表达量较高.与ISCH组相比,I-preC组Bax的表达量比较高,I-postC组Bcl-2的表达量较低.结论 脂肪乳后处理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增强心脏机械做功,并减少LDH 的释放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唐艳荣 《医学综述》2011,17(15):2263-2266
脂氧素(LX)是花生四烯酸的一类脂氧化酶产物,在多个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LX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炎性反应的及时消退,抑制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的转变,减轻脑、心脏、肾脏、胃、肠、肺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LX类似物及LX受体激动剂等也可起到降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同梅 《医学综述》2011,17(11):1640-1642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而在肝移植领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与早期移植肝的无功能和肝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肝移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研究很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严重肝脏IRI所引起的移植肝功能受损始终未能解决,影响肝移植的效果。现对肝脏IRI的分子机制、病理学特点、预防及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内源性一氧化碳诱导剂,观察内源性一氧化碳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氯化血红素组。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即刻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氯化血红素。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量血清中CO ,ET的水平,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与氯化血红素组CO水平均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高,但氯化血红素组增高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在生理盐水组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明显(P <0. 0 5) ,氯化血红素组ET水平则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结论:内源性CO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顾元博 《医学综述》2011,17(23):3606-3608
肠道缺血是消化道严重的循环障碍。肠道的缺血/再灌注(I/R)是上述情况发生及救治过程中必经的病理生理过程,由此产生的肠屏障功能损伤、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及肠源性败血症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保护肠黏膜屏障的方法,减轻肠道I/R对机体的负面作用有重要意义。在传统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Gln)可以提高营养支持的效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现就近年来Gln在外科营养中的研究及对肠道I/R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芹黄素抑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芹黄素低浓度组(2mg/kg)、芹黄素中浓度组(10mg/kg)、芹黄素高浓度组(50mg/kg),每组大鼠各12只。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测定肾组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指标(SOD、MDA和GSH-Px)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FasL、caspase-3和Bcl-2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s、FasL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Cr和BUN水平均明显增高;SOD和GSH-Px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病理组织显示肾小管损伤严重;免疫组化示FasL、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Fas和Fas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芹黄素组Cr和BUN水平均明显降低;SOD和GSH-Px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病理组织显示肾小管损伤显著改善;免疫组化显示FasL、caspase-3蛋白表达较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Fas和FasL和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黄素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基因和阻断Fas/FasL系统有关,从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所造成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