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路 (血管通路 )是保证血液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的重要条件。对于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瘘或经多次自体内瘘失败后无再建自体内瘘的理想部位 ,特别是因自体内瘘未成熟及急性肾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等而急需透析建立临时安全有效通路的病人 ,采用单针双腔导管插入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现将我科 2 0 0 0年以来颈内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对比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共观察 2 0 0 0年 4月~ 2 0 0 3年 4月颈内静脉置管 4 5例 ,股静…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晚期需要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有效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部分患者因年龄偏大,血管条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人造血管内瘘价格昂贵,副作用较多。此时,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将成为较好的选择。我院从2002年1月以来,共行长期留置导管术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右颈内静脉插管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净化临时性血管通路之一.但随着导管使用时间的延长,中心静脉狭窄的几率增加,为以后再次导管的置入增加了难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2例病人在第2次行右颈内静脉导管时导管误入右锁骨下静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5.
黄丽萍  王虹  程红 《护理学杂志》2012,27(17):21-22
目的 对PICC置管失败患者转颈内静脉置管,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确保患者完成化疗.方法 对PICC置管失败的11例乳腺癌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中转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 1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132~186 d,顺利完成6~8周期化疗.结论 对PICC置管失败者采取颈内静脉途径置管补救,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用于术中输血输液、给予血管活性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给术中麻醉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1,2].但全麻后的小婴儿由于肌肉松弛、颈短和解剖标志不清楚等,给定位及穿刺带来了困难.对于小婴儿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我院麻醉科采用锁骨上端切迹定位的最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技术,确保了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但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所实施7 kg以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儿中,出现4例严重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用于术中输血输液、给予血管活性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给术中麻醉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全麻后的小婴儿由于肌肉松弛、颈短和解剖标志不清楚等,给定位及穿刺带来了困难。对于小婴儿心脏直视手术我院麻醉科采用超声导航行颈内静脉置管,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净化需要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路管动脉侧进入透析器后再通过血路管的静脉侧回到体内,该通路称为血液通路或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按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管通路分为临时性和长期性两种类型。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外瘘及中心静脉置管。由于动静脉直接穿刺和动静脉外瘘的并发症较多,对血管直接损伤,对心脏功能也有影响,目前较少采用,而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广泛。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中心静脉置管常用的部位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我院1996~2005年对100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d,中位数22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CVC置管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对照组112例行常规CVC置管,超声组128例在超声导引下行CV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相关并发症(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气胸血胸、交感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超声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9%,置管总成功率为100%,穿刺时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36%,置管总成功率为92.86%,穿刺时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5%、8.92%、5.36%;超声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0.63%、84.38%,对照组67.85%、51.79%。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CVC置管相比,超声导引下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患者置管时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6例,随机分为2组,即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超声引导组(18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78例)根据体表标记盲探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2组之间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18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188/188);对照组178例患者中有5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1%(173/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引导组有181例(占96.2%)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对照组有95例(占53.3%)患者一针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误伤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气胸,对照组有12例患者误伤动脉,5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方法 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6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结果经X线透视、X线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20例,其中A组18例,B组2例。结论采用阻断颈内静脉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保持血透通路的通畅是保证血透患者安全、有效进行血透的重要前提之一。右颈内静脉置管因其穿刺部位易暴露、血流量充足、操作方便、活动不受限制、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透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在婴幼儿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困难静脉通路患儿102例采取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统计置管情况、置管及留置期间并发症。结果入组患儿均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8~307 d;达到导管头端最佳位置率85.29%;置管过程中未发生误穿动脉,发生擦伤动脉2例(1.96%);导管原发异位发生率5.88%;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3.53%,完成治疗正常拔管率87.25%(89例),意外拔管率12.75%(13例)。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解决婴幼儿困难静脉通路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时,应用超声引导的时机、准确性、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统计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450例患者,探讨超声介入的时机,寻找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与血流量的因素.结果 共计穿刺450例患者,其中23例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占5.1%;失败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22例,改股静脉置管1例.超声检查发现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包括:①右颈内静脉缺如;②右颈内静脉位置变异:靠外、靠上、靠下,以靠外侧多见,占34.7%,1例位置较深;③重症患者因体位不合适导致穿刺不成功者占21.7%.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易行,其临床普及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3年来采取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B型超声定位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附28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方法 回顾我中心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期间采用B型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3%(284/286),置管成功率为100%(286/286); 穿刺时间50 s~12 min,平均106.8 s; 带管时间5~64 d,平均13 d; 未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适用于各级别医院.在颈短肥胖,被动体位情况下,B型超声定位下置管优势大于传统的盲探法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便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03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0例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2003年1月~2010年2月常规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0年2月~2011年10月加强股静脉置管护理的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患者70例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股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发生率43%;实验组股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发生率20%,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痛苦明显减轻。结论:置管后的精心护理可明显减少护理并发症、患者痛苦及导管留置时间,增加导管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