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特  罗小春  王斌  崔恩海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39-204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水平.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机化性肺炎患者8例,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 8例机化性肺炎患者中,1例为药物引起,1例合并结缔组织病,其余6例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均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58.5±4.2)岁.发热、咳嗽、胸闷和肺部湿啰音是主要临床表现.肺功能显示弥散性通气障碍6例,限制性通气障碍5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血白细胞(7.6±2.3)×109/L,C反应蛋白(42.3±15.2)mg/L.全部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均缓解,随访12个月,病情仍稳定.其中5例口服糖皮质激素12个月,1例口服糖皮质激素2个月后自行停药.结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学检查,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可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显示、组织病理学和治疗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咳、胸痛、发热、喘息和肺部湿罗音等。有28例患者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减弱,有23例患者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有5例患者属于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所有患者进行肺泡灌洗检查,其中有54例患者主要为淋巴细胞,其余2例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所有患者均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2-20个月,病情好转。结论针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而言,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异性,该病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学特征,通常情况下预后较好,采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有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人的高分辨CT检查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照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跟踪调查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病人,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喘憋、气促等临床症状。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HRCT表现为18例双肺病变,其中11例为多灶性实变,3例为磨玻璃密度影,另4例为多结节影;肺功能弥散受限,血常规大部分白细胞增高,CRP升高,病理提示机化性肺炎。采用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其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率为100%。所有患者随访1-2年病情稳定。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典型CT特点表现为实变、多灶性、结节,双肺分布,以及胸膜下与支气管血管束旁分布等影像特征性表现;通过典型影像学表现,经支气管镜灌洗液或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部分患者仍需要通过胸腔镜检活检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例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6±9.0)岁。咳嗽为最常见症状,其他常见症状有发热、气喘、胸闷等,半数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胸部CT表现为出现肺内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实变影(29例),单发或多发结节影(5例),10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8例存在胸膜增厚;1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于COP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确诊还需病理学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肺活检病理确诊为COP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和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O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干咳、呼吸困难、肺部爆裂音,胸部CT以双肺多发斑片影和实变影较多见。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退为主,病理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COP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活检。肺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COP的诊断水平、尽量做到避免或降低漏诊、误诊,达到有效治疗。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研究。结果 本例患者因“反复咳嗽、胸闷5月余”就诊,先后经抗结核、抗感染及抗真菌治疗后病灶增多,最后经皮肺组织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机化性肺炎,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机化性肺炎后考虑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经糖皮质激素规范治疗近10个月后停药,病灶基本吸收,停药后定期复查,随诊2年后无复发。结论 本病例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及无创检查难以诊断本病,明确诊断需及时尽早行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有创检查,从而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例确诊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儿病例资料。结果:病例1为肺特发性纤维化(IPF),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发绀,肺底部持续存在细小湿啰音,(VelcroP啰音),对氧呈高度依赖性,杵状指(趾)和呼吸衰竭,胸片示两肺广泛性同质性病变;CT显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蜂窝样改变。经常规治疗无效,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病例2为特发性非特异性肺炎(NISP),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呼吸费力,肺功能提示严重的限制性通气障碍。胸片提示两肺广泛性间质病变,肺活检组织检查显示肺组织间质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病变时相一致;电镜显示肺组织弥漫性胶原纤维增生,肺间质可见大量小B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随访,病情好转。结论: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IPT进展迅速且预后不良,NISP病情进展较慢,预后良好,二者在临床、组织学、影像学上各有特点。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能并非罕见病,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临床有多种疾病可因双肺多发实变而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但病情危重病理检查又无法提供明确诊断时会让临床医师感到棘手。本文报道1例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双肺多发实变的危重患者,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笔者所在科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临床考虑为重症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或急性间质性肺炎,最终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肺功能特点.方法对1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量、动脉血气检查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PaO2显著减少,而FEV1/FVC%和PaCO2却增加.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障碍,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检测可动态评价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pneumonia,COP)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2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7例NSIP和12例COP住院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NSIP和COP均有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及咳痰;与NSIP比较,COP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更为明显;NSIP和COP肺功能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下降及弥散功能下降;与COP比较,NSIP患者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显著减低(P〈0.05)。6例NSIP患者胸部CT为双下肺磨玻璃影,而11例COP患者表现为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肺实变影。结论 NSIP与COP呼吸系统症状无明显差别,后者全身症状明显。NSIP限制性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下降更明显。两者胸部CT表现不同,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一种类型^[1],近2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COP病例逐渐增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肺组织活检率增加有关。在已报道的所有COP病例中,局灶型机化性肺炎(FOP)的发病率较低,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2例以肿块伴空洞为影像学表现的FOP患者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8例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毅  李源  王乐乐 《安徽医学》2010,31(10):1214-1217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38例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肺底部闻及Velcro啰音。CT或高分辨率CT(HRCT)显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状、网状、蜂窝状改变,病变分布以两肺外带、胸膜下为主,病灶自肺尖向肺底逐渐加重,两肺基底部病变明显。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I型呼吸衰竭,以激素和氧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 IIP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胸部CT/HRCT、肺功能等特征性表现,并除外其他间质性疾病,确诊还需肺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22例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P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95.45%),缺乏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中最常表现为血沉增快(71.43%)。肺功能多为不同程度的弥散功能障碍。影像学较具特征性,多以双肺多发实变影、斑片状影(63.64%)为主,支气管充气征(54.55%)常见,病灶可以表现为游走、迁徙。经纤维支气管镜肺行病理活检是诊断COP的常用手段。绝大多数患者抗生素治疗无反应,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本病通常预后良好。结论COP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征性,初始影像学表现类似肺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有助于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认识.方法 对32例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CT检查均有双肺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小结节样、小叶间分隔、小叶实变、磨砂玻璃样或蜂窝样改变,肺功能均存在弥散功能降低.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28例病情好转,4例病情进展,因严重低氧血症死亡.结论 ①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间质性肺炎是皮肌炎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糖皮质激素并发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应海平  黄小萍 《浙江医学》2014,(10):896-898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无明显致病-(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一个亚型,主要侵犯肺泡腔、肺泡管、小气道以及肺间质。COP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影像学表现又类似肺炎、肿瘤等,故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对11例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特点以及治疗和转归等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COP的诊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J  Song W  Jin Z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58-60,i0010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OP患者5例,行胸部CT扫描。将COP的CT表现分为实变、磨玻璃样变、肺结节、线样或网格样改变等4型;病变的分布按单肺或双肺,上肺或下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束走行等分类,对病变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可见肺实变,3例可见磨玻璃样变,2例可见肺结节改变,1例可见网格样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肺实变常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分布。磨玻璃样变和肺结节分布无特异性。结论COP最常见的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3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UCTD-ILD)患者,筛选出符合IPAF诊断标准的2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征、形态学特征、肺功能及炎症标记物。 结果 25例IPAF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发病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58.8±13.0)岁,有吸烟史6例。首发症状最常见为咳嗽(21/25)、咳痰(16/25)和气促(18/25)。肺外表现最常见为炎性关节炎/多关节晨僵(6/25),其次是雷诺现象(5/25)。血清学表现一半以上为抗核抗体ANA≥1∶320(13/25)。胸部高分辨CT(HRCT)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最常见(10/25),其次为机化性肺炎(OP,5/25)。肺功能主要为弥散功能障碍(15/22)和(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6/22)。IPAF初诊时炎症标记物可出现明显升高,血沉升高(20/25),超敏C-反应蛋白异常(13/25),白细胞计数升高少见(6/25)。 结论 IPAF患者多见于非吸烟女性,高分辨CT以NSIP最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有时与肺部感染难以鉴别。综合其肺外表现、血清学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肺部CT的影像特征以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2例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吸烟史,了解患者病情的发生以及演变过程、病变时间以及临床症状,分析患者的降钙素元、C反应蛋白、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肝肾功能以及肿瘤标志物)、结核三项、不吸氧状态下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PD、氧合指数、血沉以及血常规等,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出院后复查的胸部HRCT资料,分析治疗以及副作用情况,比如所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给药途径以及减药规律,可能导致患者发病的诱因,比如药物、感染、过敏以及放射等。结果:22例患者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确诊患者为16例,其中吸烟的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56.25%。16例患者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检结果为正常,但是存在弥散功能障碍的情况,高分辨率的CT检查显示,斑片状影、形态不规则的实变影以及双肺多发的患者有13例(81.25%),并且肺部边界较为模糊,密度不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表现均为肌成纤维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填塞、细支气管肺泡内存在纤维细胞、肺泡腔等,并且出现少量纤维细胞增生的情况,部分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现象,符合机化性肺炎的改变。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的特异性不够高,因此非常容易导致误诊。为了提高该病的确诊率,需要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理学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技术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6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技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67.9%)、并发症发生率[3.8%(2/53)]低于对照组[17.0%(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技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继发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至2010年病理证实的9例继发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7~64岁;6例成人患者中5例女性。3例未成年患者中,2例EB病毒感染,1例考虑继发于反复肺部感染。6例成人患者中,1例诊断为干燥综合征,1例为重叠综合征,2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可能继发于感染,1例合并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呼吸系统症状以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为主。全身表现以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及关节疼痛为常见。影像学主要征象为双肺弥漫病变或间质改变,以双肺弥漫或双下肺为主。病理学特点为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例死于继发感染,存活者未发现恶性病变。结论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但特异性不强,确诊需要病理诊断。针对原发病治疗,预后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