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高健  杨碎胜  赵栋 《甘肃医药》2013,(8):572-574
目的:比较安氟醚和丙泊酚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电图QTc及QTcd的影响。方法:104例Ⅱ或Ⅲ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按麻醉方式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安氟醚组(AE)和丙泊酚组(AP)。两组静脉快速诱导插管机械通气后,AE组同时吸入1.5%~2%安氟醚,AP组仅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化疗前(Tl)、化疗结束后(T2)、气管插管前(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吸入安氟醚或静脉输注丙泊酚5、30min拔除气管导管后10min(T5-7)时QT间期和RR间期,再换算出相应的QTc和QTcd。结果:与T1比较,AE组T6的QTc延长(P<0.05);两组T2-7的QTcd分别明显增加(P<0.05)。与T2比较,AE组T5-6时点的QTcd明显增加(P<0.05)。与AP组比较,AE组T4-6的QTc、QTcd均有所延长(P<0.05);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可增加;安氟醚可进一步延长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而丙泊酚对此没有明显作用;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可以作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明  李维  关浩增  史文  苏卫红 《广西医学》2010,32(4):401-40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意义。方法非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50例,冠心病组50例,描记两组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QTc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T波峰-T波末间期(Tp-Te)和T波峰-T波末间期离散度(Tp-Te间期离散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p-Te间期、Tp-Te间期离散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延长(P〈0.001)。结论 Tp-Te间期及Tp-Te间期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危险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丙泊酚静脉诱导、七氟醚吸入诱导、丙泊酚与七氟醚静吸复合诱导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中青年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丙泊酚静脉诱导组(P组)、单纯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组)和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诱导组(PS组),每组各15例。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血压、QT间期变化,计算QTc-F。结果:与诱导前相比,P组、S组和PS组诱导后的QTc-F显著延长(P〈0.01);3组对QT间期延长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诱导方法均有使QT间期延长的趋势,均需谨慎用于术前QT间期延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比较治疗组66例患者治疗前后QT间期、QTc间期、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与正常成人对照组60例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QT及QTc间期均明显延长,而QTd、QTcd反而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增大(P<0.01)。结论胺碘酮可使心房纤颤患者QT及QTc间期延长,使QTd及QTcd降低。  相似文献   

5.
柳双存  常健梅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577-578,59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心绞痛患者行PTCA术前和术后24h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TCA术后QT和QTc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TCA能显著减少心绞痛患者的QTd,能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类药物异氟醚和异丙酚对乳腺癌患者的QT离散度的效果,确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开封市肿瘤医院接受表柔吡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I、AP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CI、CP组,每组各50例。对AI组、CI组进行1.1%~1.6%异氟醚麻醉,AP组和CP组则进行异丙酚麻醉。以T1、T2、T3、T4、T5~T8、T9各时间点分别表示记录化疗前、化疗后第2周、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全麻给药后5、10、15、20 min、拔除气管导管10 min时各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QT间期(QTc)和QT间期延长的情况;在T1~7时进行QT离散度的较正后(QTcd)的计算。结果 AI组的T5~7时比T2的QT间期延长(P0.05);AI组比AP组、CI组和CP组的T5~7时QT间期长(P0.05)。在AI组和AP组中,T2~7时比T1时的QT离散度增加(P0.05);AI组中T5~7时比T2时QT离散度增加(P0.05)。QT间期延长发生率:在T6~8时,AI组比AP组、CI组和CP组的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大(P0.05)。结论接受表柔吡星作为辅助化疗手段的乳腺癌患者中QTcd可能会增加,异氟醚致使放大QT离散度并拉长QT间期,异丙酚对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对 QT离散度 (QTd)和 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 34例冠心病患者行 CABG术前及术后心电图 ,测定其 QTd和心率校正的 QT离散度(QTcd)。 结果 术前病人的 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 ,CABG术后病人的 QTd、QTcd显著减少 (P<0 .0 1 )。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减少 ,QTd、QTcd在 CABG术前病情判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时心电图心肌复极标志的变化及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DDD起搏器的患者68例,将心室电极分别置于RVOT或RVA,术前及术后1周观测体表心电图的QRS时限、QTc间期、Tp-ec间期和Tp-e/QT。结果:术后两组QRS时限、QTc、Tp-ec间期及Tp-e/QT比值较术前均延长,且RVA组较RVOT组延长显著(P<0.05)。结论:与RVA起搏比较,RVOT起搏对心电同步性及心肌复极离散度、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偏头痛发作期间的QTc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的增加情况。本研究共纳入55例(年龄16~65岁,女性49例,男性6例)偏头痛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和头痛间歇期,采用12导联ECG分别测量患者的心率、QTc间期、最大和最小QTc间期、QTc离散度、最大和最小P波持续时间以及P波离散度。通过扫描仪将ECG转换至个人电脑,然后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放大400倍。与头痛间歇期相比,偏头痛发作期的最大QTc间期犤(454±24)m s vs(429±23)m s,P<0.001犦、QTc间期犤(443±26)m s vs(408±22)m s,P<0.001)犦以及QTc离散度犤(63±18)m s vs(43…  相似文献   

10.
雷长城 《医学文选》2000,19(2):225-227
198 5年 Campbell等 [1 ]发现不同导联间 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提出 Q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的概念。1990年由 Day等 [2 ]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 QT间期之差值 (即QTd)所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 QT间期(QTmax)与最小 QT间期 (QTm in)之差 [1 ,2 ] 。为排除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 [2 ,3]按 Bazett公式心率校正 QT离散度 (QTc离散度 ) ,即 :QTcd=QTm ax/ (RR) 1/ 2 -QTm in/ (RR) …  相似文献   

11.
麻醉诱导药物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3种麻醉诱导药物对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合并症患者 30例 ,随机等分 3组 (n =10 )。用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描记静脉注射异丙酚 (Ⅰ组 )、依托咪酯 (Ⅱ )和硫贲妥钠 (Ⅲ )后 2min、5min、10min和 15min时心电图 (EKGs) ,并作QTd及QTcd分析。结果 诱导前与诱导后各时点QTd及QTcd比较 ,3组组内差异显著 (P <0 .0 5 )。其中Ⅱ组 5min、10min时QTd严重延长 (QTd >6 0ms)检出 8次 ,最大达 10 0ms;3组内QTcd大于 49ms达 31次。结论 诱导用异丙酚、依托咪酯和硫贲妥钠后短时间内患者QTd及QTcd存在延长趋势 ,有潜在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陆春雷 《安徽医学》2008,29(5):587-58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量其早期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对入选患者预后随访2周,并比较QT间期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QTd和QTcd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结论QTd、QTcd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烷或丙泊酚对喉罩置入患者QT间期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在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组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组,两组患者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3 min后分别吸入3.5%七氟烷或靶控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 mg/L,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3 min后喉罩置入;记录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前(T0)、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3 min(T1)、七氟烷吸入或丙泊酚靶控后睫毛反射消失后(T2)、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后3 min(T3)、喉罩置入即刻(T4)、喉罩置入后2 min(T5)时的无创血压、心率、QT间期及校正QT(QTc)。结果:两组T1~T5时刻血压及心率均较T0时下降,丙泊酚组T2~T5血压及心率较七氟烷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时间点QTc均延长,丙泊酚组T2~T5时点QTc恢复到T0水平(P<0.05),喉罩置入时QTc间期未延长,七氟烷组T2~T5时点与T1时点较QTc持续延长(P<0.05),喉罩置入时QTc明显延长。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时循环稳定,但患者QT间期延长,在喉罩置入时QT间期进一步延长;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但患者QT间期缩短,在喉罩置入时QT间期未见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是否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QTc间期延长。方法 60名ASA分级Ⅰ~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S组)、瑞芬太尼0.5μg/kg(R0.5组)、1.0μg/kg(R1.0组),麻醉诱导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进行慢诱导,气管插管。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10分钟、诱导后15分钟、下喉镜前及气管插管后1分钟测量QTc间期、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所有患者诱导前QTc正常,三组患者QTc间期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七氟醚诱导后10分钟较基础值延长(P<0.05)。QTc值在静注维库溴铵5分钟后没变化。注入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后QTc值未发生变化。S组在气管插管后QTc值明显延长(P<0.001),R0.5组QTc也明显延长(P<0.05)。R1.0组QTc与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可导致QTc明显延长,插管前注入1.0μg/kg瑞芬太尼可以预防插管引起的QTc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地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25例),分别于诱导前、用药后1min、插管前、插管后1min和5min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P-R、QRS、QT间期,并计算出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c)及QT离散度。同时记录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Q-T:两组用药后无显著变化,插管前后较诱导前显著延长。Q-Tc:两组用药后较诱导前显著延长(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Q-Td、Q-Tcd、P-R和QRS间期:组内及组间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地氟醚和异丙酚均使Q-Tc间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纪荣  卢顺麟 《黑龙江医学》2004,28(12):894-895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9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43例 )和葛根素组 (49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 2周分别测量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 (>8个导联 ,其中胸导联不得少于 3个 )的QT间期 ,得到最大QT间期 (QTmax)及最小QT间期 (QTmin)及其两者差值QTd ,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求出QTcmax、QTcmin及QTcd。结果 治疗后两组QTcd均明显缩短 (P <0 0 5 ,P <0 0 1) ,但葛根素组QTcd缩短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有效缩短UA患者QT离散度 ,改善心室肌复极均一性和电活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彭松泉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31-13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间期离散度对心室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其中22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作为观察组,25例患者未出现心室颤动,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中QT间期和QTc间期的离散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QT间期和QTc间期的离散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使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增加会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病风险,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刘永峰  袁友红  邢祖民 《广东医学》2012,33(9):1277-1279
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吸入全麻以及丙泊酚静脉全麻在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的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者,分成七氟醚-喉罩组(S组)和丙泊酚-喉罩组(P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及喉罩通气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2种方法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意识状态的变化;两组患者在检查发生气道痉挛时使用利多卡因处理的例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的例数;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所用时间、手术操作所用时间,以及麻醉时间.结果 2种麻醉方式在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大(P>0.05);P组中,检查时发生气管痉挛的比例大于S组(P<0.05);静脉全麻诱导时间较吸入全麻时间短(P<0.05),但吸入全麻时手术操作时间短于静脉全麻(P<0.05).结论 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在抑制气管痉挛方面优于喉罩通气丙泊酚吸入全麻.  相似文献   

19.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最近研究表明,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变异反映心肌复极变异,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能是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1]。肥厚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C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肥厚性心肌病组:1985年~1995年住院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平均35.6±16.2岁。诊断标准:室间隔厚度>15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值>1.3,除外引起左室肥厚的其它疾患。对照组:22例性别、年龄相配,并且心电图、心脏二维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人。两组人均为窦性心律,无束支传导阻滞;没有服用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