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含量的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9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uPA和PAI-I含量.并对其中2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uPA和PAI-1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和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①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uPA和PAI-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良性肿瘤(P<0.01).②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清uPA和PAI-1含量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③低分化恶性肿瘤、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血清uPA和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P<0.01)、Ⅰ~Ⅱ期患者(P<0.0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1),大网膜转移者术前血清uPA含量高于无大网膜转移者(P<0.05).④uPA或PAI-1阳性者和阴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高低与其疾病进展相关,血清uPA和PAI-1含量测定有助于判断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其相应的在位内膜(研究组)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uPA的表达分别为0.198、0.112、0.079;uPAR的表达分别为0.162、0.119、0.076;PAI-1的表达分别为0.230、0.158、0.080;异位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位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异位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P<0.05,P<0.01),在位内膜中uPA、uPAR、PAI-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培养条件下RANTES mRNA和蛋白表达模式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和同期5例正常内膜基质细胞行分离培养,分别加入5、10、20μg/L的IL-1β刺激培养异位内膜基质细胞,选择最佳浓度的IL-1β刺激培养异位、在位和正常内膜基质细胞,采用RT-PCR及ELISA法从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观察趋化因子RANTES表达模式的变化情况。结果10μg/LIL-1β诱导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分泌RANTES蛋白能力强于5μg/L组,稳定性优于20μg/L组。异位内膜基质细胞于IL-1β刺激12h开始RANTES mRNA表达较在位及正常内膜显著增强,在位内膜基质细胞自48h开始RANTES mRNA表达较正常内膜显著增强。异位内膜自刺激培养24h开始RANTES蛋白分泌量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96h可高达(926.52±97.19)ng/L,在位内膜自刺激培养60h开始RANTES蛋白分泌量较正常内膜显著增加,正常内膜基质细胞RANTES分泌量维持于(39.19±14.29)~(56.88±17.28)ng/L。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其RANTES表达特性已经发生了改变;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可能是EMS患者腹腔液中高浓度RANTES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体内外孕激素和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VEGFs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并行药物刺激,体内研究采集放置曼月乐,口服MPA或注射GnRHa后的患者内膜,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内膜组织中VEGFs 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研究显示,孕酮和Gn-RHa均抑制内膜VEGFs mRNA的表达,病例组下降的幅度小于对照组。放置曼月乐和注射GnRHa均使在位内膜VEGFs mRNA表达明显升高,口服MPA组的VEGFs升高未达显著性差异。VEGFs mRNA的表达与MMP-9mRNA呈正相关。结论孕激素和GnRHa体内用药对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VEGFs表达的影响不能用体外干预的效应简单推论。VEGFs升高不一定引发突破性出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S-2251底物显色法对37例放置金属单环后月经量过多、经量正常和未放器经量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进行t-P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放器后经量过多者子宫内膜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高于放器后经量正常和未放器者,但后两组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带器妇女的经量与t-PA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本文提示,只有放器后经量增多者子宫内膜t-PA活性才增加;虽放器但经量正常者,其t-PA活性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探索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 :探索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 :通过酶解、系列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等技术 ,分离、纯化及培养 15份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其基质细胞 ,并拟传代。结果 :11份标本获得成功 ;每 1g新鲜子宫内膜组织可得到 (8~ 12 )× 10 6个原代基质细胞及 (4~ 8)× 10 6个原代腺上皮细胞 ;基质细胞纯度率可达 95 %以上 ,腺上皮细胞的纯度率约为90 %。基质细胞可以有限的传代 ,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通过改良步骤 ,可提高基质细胞的产量。结论 :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其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作为EMs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8.
9.
人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6例人子宫内膜及20例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进行了体外分离培养,并比较了两种组织中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分泌功能。结果显示:两种组织的两类细胞在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PRL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有相似的阳性反应特点;并且也分别分泌相似量的CA 125和PRL,但是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IL 6量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的间质细胞(P< 0.01)。作者认为这种体外培养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实验室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2010年1~10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为研究组,以同期在我院就诊取IUD的30例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标本中RANTES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并检测3组培养上清液对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结果:①IL-1β刺激48小时,异位内膜组细胞RANTES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增加,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刺激72小时,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细胞RAN-TES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增加,异位内膜组细胞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细胞与正常内膜组细胞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单核细胞趋化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RANTES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增加.RANTES通过促进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及其特异性抑制物在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30例,同期非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和在位内膜及非内异症病人子宫内膜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凝胶图像光密度分析系统进行PCR产物电泳条带扫描分析。结果异位内膜MMP-9mRNA、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及非内异症子宫内膜(P<0.01),而TIMP-1mRNA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后两者(P<0.01)。从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标准(rAFS)Ⅰ~Ⅳ期,异位病灶MMP-9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TIMP-1mRNA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异位病灶MMP-9的高水平表达,提示异位内膜组织具有较高的蛋白水解活性,使其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易于发生种植转移,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24h,80μmol/L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uPA的分泌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2、10μmol/L的LPA即可诱导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uPA的分泌增加,且随着LPA浓度的加大,uPA分泌量明显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80μmol/L的LPA作用于RL-952细胞时,随着时间的延长uPA分泌量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并且LPA可以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结论 LPA可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分子标志物,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3.
14.
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内膜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andtensionhomologuedeletedonchromosome10,PTEN)基因在异位内膜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0、10. 6和10 .4 mol/L浓度的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分别进行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孕三烯酮对异位内膜细胞作用0 ~48h的细胞抑制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孕三烯酮对异位内膜细胞作用24h时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PTEN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异位内膜细胞PTEN基因的表达。结果 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8、16、24、32、40和48h的细胞生长率,在孕三烯酮浓度为10 .6 mol/L时,分别为99 .6%、87 .3%、79 .8%、62 .3%、51. 7%和44. 2%;在10 .4 mol/L时,分别为99 .2%、77 .1%、69. 6%、51 .1%、33 .7%和23 .6%。同一浓度各作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孕三烯酮作用24h后,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浓度为10 6、10 4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 3%、15 .0%;浓度为0mol/L的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uPA和PAI-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5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18例子宫内膜增生(内膜增生组)和16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清uPA和PAI-1含量及计算两者的比值。结果:内膜癌组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及uPA/PAI-1值均显著高于内膜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内膜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Ⅲ~Ⅳ期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与Ⅰ期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高于Ⅱ期(P<0.05),Ⅱ期患者血清uPA、PAI-1含量高于Ⅰ期(P<0.05)。内膜癌组患者血清uPA、PAI-1含量及uPA/PAI-1值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与患者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及uPA/PAI-1值明显升高,并与其手术病理分期、浸润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作为一类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它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的平衡失调及众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对它们的调节作用,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的关系。
方法对2001—2003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126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 PCR)检测126例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各组PAI 1血浆活性。
结果(1)KDⅠ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KDⅡ组(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I 1血浆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KDⅠ组PAI 1血浆活性高于KDⅡ组,差异有显著性(t=978,P<005)。(2)KDⅠ组和KDⅡ组中4G/4G基因型PAI 1血浆活性明显高于4G/5G基因型和5G/5G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KDⅠ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KDⅡ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4G/4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4G/4G纯合子基因型对KD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比值比(OR)为280(95%置信区间:125~629,P<005)。
结论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KD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可作为KD冠状动脉损伤高危人群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8.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腹腔液及异位灶中的表达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腹腔液30份、在位子宫内膜2 1份、异位病灶组织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腹腔液2 5份、子宫内膜2 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腹腔液sICAM 1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在位内膜、异位灶内膜ICAM 1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 ,子宫内膜的ICAM 1表达低于对照组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P <0 .0 5 ) ,异位灶组织ICAM 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位内膜(P <0 .0 1 )及对照组内膜(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腹腔液、异位灶内膜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对离体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组加入米非司酮后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 ,并检测其凋亡率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的异位子宫内膜离体组织进行培养 ,在相同的生长期加入一定剂量米非司酮后 ,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并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率。结果 :加入米非司酮后 ,细胞生长速度减慢 ,其凋亡率较未用药组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对异位细胞有抑制作用 ,并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 ,应用于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 ) ,分别检测 4 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研究组 )的异位和子宫内膜及 32例子宫肌瘤患者 (对照组 )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9、TIMP 1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 ,MMP 9的表达分别为 0 381、0 336、0 2 76 ;TIMP 1的表达分别为0 2 39、0 2 5 3、0 2 6 7;研究组异位及在位内膜、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9/TIMP 1的比值分别为1 5 94 ,1 2 93,1 0 34。研究组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9、MMP 9/TIMP 1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 ;研究组异位内膜组织中TIMP 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也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整个月经期 ,异位内膜组织中MMP 9表达升高 ,TIMP 1表达降低 ;在位内膜MMP 9表达升高 ,其中异位内膜比在位内膜MMP 9表达升高仅发生于增殖期。结论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9、TIMP 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