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内恶性肿瘤在皮肤上的可能表现,因肿瘤类型、部位及病期之不同而多种多样,大都是非特异性的.常见的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及紫癜.其它诸如皮肌炎、多形红斑、黑棘皮病、皮肤异色病、湿疹样皮炎、犬疤性疾病、色素沉着,持久性回状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结节性红斑、掌红斑、蜘蛛痣及掌跖角化过度等,亦均有记载.此等皮疹可与肿瘤同时发生,亦可出现于肿瘤发生之前或后.现将笔者于1977~1979年所见的的9例狠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淋巴瘤患者有50%伴有皮肤表现.特征性皮疹为恶性细胞皮肤浸润,而非特征性皮疹则不含有恶性细胞浸润,可在淋巴瘤过程中暂时性出现.全身性瘙痒可能是淋巴瘤最常见的非特异性皮肤症状,其它表现有瘙痒样丘疹、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类天疱疮,结节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后天性鱼鳞病、湿疹、色素沉着、苍白色、荨麻疹和紫癜等.近来有人报告淋巴瘤表现为皮肤肉芽肿和肉样瘤样反应.本文报  相似文献   

3.
淋巴瘤可伴发皮肤肉芽肿,其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淋巴瘤的特异性皮损中出现肉芽肿反应,例如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和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另一种是淋巴瘤出现非特异的肉芽肿性皮损,主要见于一些系统性淋巴瘤.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可为结节病样、环状肉芽肿样、结核样等.其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肉芽肿形成可能是造成某些淋巴瘤特殊临床表现的原因,也容易掩盖淋巴瘤的真实面目,在临床和组织学诊断上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Liebow等(1972年)首先报告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包括血管炎性、血管破坏性、肉芽肿性及淋巴网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主要侵犯部位为肺部、皮肤、肾脏、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虽然,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淋巴瘤,但是典型的网织内皮部位——淋巴结、脾脏及骨髓,则往往不受累及。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为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大约有70%病例在5年内死亡。本病50%病例可波及皮肤,四肢可见红斑性、斑疹性或小斑块样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ydroa vacciniforme-like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儿童多见。皮损部位以颜面和四肢皮肤曝光部位为主[1],也可累及躯干和臀部等非曝光部位,目前暂定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皮损呈多型性,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溃疡和残毁性疤痕。可伴有发热、淋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是遗传性叶琳代谢异常病,以光敏感、反复发作后皮肤呈湿疹化或苔癣化、肥厚、纹理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38岁,农民。面部、手背光敏性皮疹30年。30年来,日晒1-2小时后于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瘙痒、灼热感,并于半小时后出现红斑、水肿、水疱,水疤可自行破裂、结痴,反复发作,逐渐于面部、手背出现皮肤肥厚。曾于外院诊断为“日光性皮炎”,治疗无好转。患者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皮肤肥厚,呈桔皮样,唇周皮肤呈放射状裂痕,手背…  相似文献   

7.
输注造影剂可能发生不同的副反应,本文报道1例应用造影剂后在既往创伤部位出现荨麻疹样红斑的同形反应.这种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以往未见报道.患者男性,43岁,曾因二尖瓣反流行心导管术,患者于9年前行尸体肾移植,目前有移植肾肾小球肾炎.一年前因心绞痛应用三碘异酞酰胺行冠状动脉造影,随后行冠状动、静脉移植术,均无并发症,每日服用阿斯匹林、强的松、硫唑嘌呤、地高辛等药物,无变态反应及过敏史.本次采用标准方法使用三碘异酞酰胺50ml进行左室造影,2分钟后病人出现皮肤瘙痒及多部位皮肤反应.在手术及其他瘢痕区、左臂陈旧性动静脉瘘、肘前静脉穿刺及左腿提供静脉移植部位出现瘙痒性苍白丘疹,周围有红斑.临床表现为荨麻疹性红斑,不伴全身症状,无支气管痉挛或低血压发生.经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及扑尔敏10mg,  相似文献   

8.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四肢躯干进行性发展的苔藓样丘疹结节性损害和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样损害.组织学改变是慢性苔藓样皮炎及扁平苔藓样表现.病程经过缓慢,对治疗无反应.自1972年Margolis等以"慢性苔藓样角化病"报告一例以来,此后分别有以"Kaposi网状疣状苔癣"线状苔藓样角化病"等病名报告本病.作者报告一例女性,37岁.病程21年,皮损特点为面颈部红斑鳞屑及浸润性斑块,四肢及臀部有广泛性紫色苔藓丘疹、结节性损害及浸润性斑块.丘  相似文献   

9.
由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病较少.Beyt等最近对各种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提出了一种较简单的分类法.第一类包括由外源性接种引起的各种病损.患者以往未接触过分枝杆菌,由原发性皮肤病灶及邻近的淋巴结炎形成原发综合征.最常见于儿童:结核菌素反应可变为阳性,淋巴结可能有溃疡形成,少数可能进展为急性粟粒性结核.另一些患者在感染前,可在一角化过度的丘疹上产生皮肤病损而无淋巴结病变,称解剖员疣.曾报道近10年来在与医学有关的职业中工作的10人中,6例有上述病损.第二类中包括各种内源性病损.最常见改变为皮肤结核.本病目前少见,但淋巴结、附睾的病损或骨的局部脓肿经皮肤引流而形成的窦道仍可见到.其他的内源性原因为结核性物质穿过机体的管口——管口性皮肤结核.口腔,直肠周围及唇部病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数日内消退。红斑直径2~3cm,中央有小水疱,好发于躯干,面或四肢,水疱涂片有很多嗜酸性白细胞,病因不明。一过性新生儿脓疱病:是一种出生时出现的表浅性小脓疱,病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皮肤病,分布在颈部和躯干,脓疱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或出现一个扁平棕色的痂皮,此痂皮一抓即落。皮肤大理石样病:在婴幼儿的躯干和四肢部位有蓝色网状的斑点皮损。系一种对冷的生理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所  相似文献   

11.
20060091 皮肤结核28例回顾分析;20060092 瘰疬性皮肤结核一例;20060093 葡萄球菌性瑟伤样皮肤综合征三例;20060094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婴儿粪肠球菌败血症一例;20060095 祛腐生肌(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下肢皮肤溃50例临床观察;……[编按]  相似文献   

12.
18例蕈样肉芽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各期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案.方法复习了18例MF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红斑期3例,斑块期9例,肿瘤期6例).结果红斑期表现为红斑、丘疹,病理无特异性.斑块期表现为鳞屑性肥厚性斑块,或色素减退性白斑,病理表现为真皮乳头血管周围异形淋巴细胞的灶状浸润.肿瘤期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斑块、结节、破溃,病理表现真皮内异形淋巴细胞片状或弥漫性浸润,可累及皮下组织.干扰素等治疗对红斑期和斑块期患者有效,肿瘤期患者则局部和系统化疗有效.结论红斑期患者皮疹及病理无特异性,治疗反应好,斑块期及肿瘤期患者皮疹、病理均有特异性,肿瘤期患者治疗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3.
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以皮肤水肿性红斑、水疱破溃遗留凹陷性瘢痕,同时伴有发热和肝脾肿大的一种罕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该病多见于儿童,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关.1现将我们诊断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见的一例女性患者,面部红斑7、8年不愈,近两年皮损逐渐扩大隆起,有时伴有渗出及结痂,但不破溃.皮损为3×4.5cm红色斑块,微黄色无溃疡及疤痕.病人一般情况好.临床皮损及组织病理变化似结节病和皮肤结核,经杆菌培养,于3~4周时可见大头针针头大小黄色菌落.重复培养成功,并均能连续传代,菌株代号S17,鉴定结果见附表.S17属Runyon氏分类第2组,其特性与瘰疬分枝杆菌完全一致,故诊断为皮肤瘰疬分枝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水疱是皮肤对药物反应的一种表现。严重湿疹样或荨麻疹样药疹可变成大疱。引起光敏的药如萘啶酸可发生水疱。公认的药物诱发的综合征如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和皮肤卟啉症均有特征性的大疱。固定性药疹也可产生水疱。发生大疱的另一值得注意的原因是药物引起的昏迷,常在外伤部位发生表皮下大疱。过量的巴比妥酸盐类、美散痛、眠尔通、丙咪嗪、硝基安定及导眠能等,均曾与昏迷的病人产生大疱的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一般患儿有脓疱疮接触史,发病部位常见于眼、耳、鼻周,为突发红斑,伴有渗出性浆痂。口周有放射状皲裂,呈烫伤样外观,严重者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大疱型多形红斑(EMB)是一种在皮肤和粘膜上有水疱—大疱发疹的急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系对药物、化学制品、微生物及其他异物抗原发生过敏反应所致.氨苯砜引起的诸如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及EMB甚少见.本文报告2例结核样型麻风因服氨苯砜而发生EMB.例1,30岁,女.根据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核样型麻风.一年前曾患荨麻疹.每日服氨苯砜50mg后第五日,患者诉说皮肤瘙痒和灼热感,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一4岁男孩,因右臂出现浅色斑半年于1979年12月由其母陪同就诊.患儿之双亲均为麻风病人.其母可能为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20年前开始不规则治疗.其父为瘤型麻风已治疗25年.据其母述患儿约于半年前在作卡介苗接种后2周于上臂部出现第一个浅色斑损,开始时见于接种部位的上面,以后向下扩展至接种部位的两侧,2个月后于颏部出现第二个损害.检查:右上臂仍有色素沉着的接种疤痕,其周围见有浅色斑损(5.2×7.5cm).有4个卫星状损害.皮损干燥,感觉部分丧失.颏部有一较小的损害(2.1×3.0cm)伴一卫星状损害.与臂部的损害相比,颏部损害的色素丧失较轻,损害的边缘稍高起,皮肤表面湿润.周围神经不粗大.皮肤涂片查菌(-),活检显示真皮上部见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在毛囊、汗腺和立毛肌周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一些巨细胞,TRIFF染色未见杆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显示对麻风杆菌、卡介苗和PPD的反应与结核样  相似文献   

19.
免疫复合物已在多种皮肤病中,包括红斑狼疮、白细胞核碎裂性脉管炎、Henoch-Schǒnlein紫癜、多形性红斑、疱疹样皮炎、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中找到.免疫复合物肯定地可以起到某些致病作用的皮肤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核碎裂性脉管炎及HS紫癜.可能起到致病作用的疾病包括有多形性红斑、疱疹样皮炎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在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所出现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则只有极少或根本没有致病意义.免疫复合物是抗原与抗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  相似文献   

20.
多形红斑是一种侵犯皮肤、粘膜的急性自限性疾病,可以是特发性的,并有周期性复发倾向,也可以是对某些感染或药物的过敏反应。临床和组织学上均有多形性表现。临床上多形红斑分为轻、中、重度。轻症多形红斑表现为红斑、丘疹、小疱和大疱,常呈虹膜样或靶样损害,皮肤及粘膜损害局限,全身症状轻微或无,皮疹的过程一般为2~4周。重症多形红斑常突然起病,伴有高热、衰竭、广泛皮损,临床包括Stevens—John$on病和Lyell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两型,死亡率高,需要及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