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12月住院病历1556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556份病历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317份,主要问题是:预防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选择治疗的时机不恰当、给药的方法不恰当)、有经验性用药的倾向及标本送检率低等问题.结论应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苏华 《中外健康文摘》2008,5(6):742-743
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成年人的大为不同,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加以注意.新生儿体内酶系尚不成熟完备,有些酶分泌不足或缺乏,再加上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全,会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新生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不全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都会与成人不同.因此,理解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对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利  马满玲 《黑龙江医学》2002,26(4):263-266
目的 提示临床如何合理选择与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阐述抗菌药物在选择应用时应注意的要点和部分抗菌药物的特点。结果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于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体内血药浓度、体内的作用时间、机体对药效的影响、感染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给药方案等相关。结论 考虑影响抗菌药物效果的因素 ,去选择与应用抗菌药物 ,才能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种类繁多,的确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用得合理即为药,用得不当就成毒.尤其是在老年人、婴幼儿、新生儿、孕妇及肝、肾功能减退等这些特殊情况下,更是如此.故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之"合理"二字,对这部分特殊人群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下面和大家一起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本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院CAP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给药途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CAP患者抗菌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应用最广的是头孢类抗菌药,总有效率达到97%以上.结论 本院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上仍有不足,但基本符合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正确的诊断,判断有无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从抗菌药物特点、机体病理状态、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及其联合用药的原则等方面,阐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结果:各级医疗单位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导致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失败等问题。结论:必须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力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缓细菌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1-7月剖宫产患者187例,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均采用了静脉给药的方式;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以头孢替唑钠为主;无术前预防给药病例,术后用药时间偏长,均>3天;新生儿无预防性滥用抗菌药物。结论: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尽合理,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且用药时间过长、术前用药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注意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轻症感染可以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的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输液给药、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结论:抗生素为当今对抗病原微生物最强有力的化学药物,它的发现、应用使许多难治的疾病化险为夷,在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有其缺点,为了充分发挥抗生素的疗效,必须谨慎的选择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及耐药菌的产生,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服务,提高其药物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旭红 《大家健康》2016,(3):274-275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入住的104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几率为11.54%,观察组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几率为1.92%,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较为显著,临床护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342 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选药的适宜性、给药时机、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途径、溶媒的选择、给药剂量、疗程、DDDs排序及联合用药等调查分析.结果 1342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共涉及6类11个品种.使用最多的是甲硝唑、头孢菌素类.结论 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赵广霞 《中外医疗》2009,27(9):104-104
目的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方法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评价12个科室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结果剂量过大18例,选药不当24例,疗程过长20例,疗程过短12例,频繁换药12例,剂量过小4例。结论抗菌药物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执业药师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抗生素万能论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人们对于抗菌药物的依赖和滥用已经成为世纪难题,在我国尤为严重。2000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情况统计表明,在使用频度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占15种,使用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60%~80%,新生儿病房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12月妇产科731例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731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一般为2~6d,其中32.42%产妇使用两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钠.63.77%的产妇采取手术后给药.结论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剂量过大以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方法: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评价6个科室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结果:剂量过大9例,选药不当12例,疗程过长10例,疗程过短6例,频繁换药6例,剂量过小2例。结论:抗菌药物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4月住院病历306份,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占总病历数的56.86%,预防性应用占43.14%;单用、二联、三联、累计2~4种抗菌药物病历各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58.17%、28.76%、3.27%、9.80%;无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病历。结论通过医院药学人员的宣传与指导,医院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但仍有待继续加强,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抗菌药物的滥用是一个严重而急需解决的问题.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曾在文章中指出,据WTO统计,中国人在生病时有50%左右应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可能只有25%的人真正需要.在住院病人中西方国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30%,而中国却普遍超过50%.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品种层出不穷,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医师只有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抗菌药物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而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始终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用临床各科,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健.为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现对我院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10年内、外、儿及五官科全体住院病人共计538例次.其中男249例,女289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97岁,平均55.4岁.内科住院病人378例,外科129例,五官科11例,儿科20例.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机体老化、各器官功能结构发生改变,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不良反应均产生影响.因此,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更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意义。方法154例住院新生儿按单双床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依据C-RP检测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依据临床经验决定是否应用或停用抗菌药物。结果研究组使用抗菌药物5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4.23d;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7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平均使用6.16d。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新生儿感染中C-RP值升高明显,对诊断新生儿感染灵敏,依赖C-RP检测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