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明辉  纪燕琴  邱华娟 《新医学》2021,52(7):504-507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用倒刺线经不同途径缝合阴道残端的效果。方法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56例均采用倒刺线缝合,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者被纳入A组(30例),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者被纳入B组(26例)。比较2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日数、阴道残端总并发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感染、阴道残端裂开)、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结果 2组均能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A组手术操作时间和缝合时间均少于B组(P均<0.05)。术后A组出现1例阴道残端裂开,B组则无(P> 0.05)。A组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高于B组(P <0.05)。A组术后阴道残端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 <0.05),但2组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感染、阴道残端裂开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用倒刺线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有利于阴道残端的愈合,可降低术后残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阴道残端处理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徐汇区中心医院进行的170例腹式子宫全切术随机抽样分别用闭合缝合及连续锁边开放缝合法缝合阴道残端,通过对术后发热、阴道流血、肉芽等情况观察,分析阴道残端出血、阴道肉芽增生及阴道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闭合缝合阴道残端相比,开放阴道残端术后阴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两种缝合法在术后发热、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连续锁边开发缝合法除了有止血好、创面平整等长处外,还具有缝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子宫全切术防止并发症的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消化道闭合器在妇科子宫全切除术中闭合阴道残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子宫全切除手术中处理阴道残端的方式并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率及阴道肉芽形成等情况对采用闭合器闭合阴道残端和按传统方式缝合残端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间、减少出血、降低术后病率、减少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的形成。结论 采用闭合器闭合阴道残端较传统于术方式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使用闭合器处理阴道残端比传统缝合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32岁。以IVF-ET术后21 d,阴道出血8 d,腹痛1 d为主诉于2007-02-27入院,入院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血持续性异位妊娠-βHCG 3 425.73 m IU/L,2007-03-02复查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待排,子宫内膜厚1.3 cm,血-βHCG 8 164.13 m IU/L,诊断异位妊娠,于2007-03-03开腹行双输卵管切除、盆腔粘连分离术,术中见盆腔暗红色积血100 m l积血中一白色绒毛组织0.5 cm。术后病理报告:左输卵管妊娠,绒毛样组织为早期胎盘绒毛,术后未查血-βHCG,患者于术后7 d出院。2007-04-04患者又以胚胎移植术后67 d,异位妊娠术后32 d,腹痛1 d为诊断急诊入院,入院B超提示左卵巢囊性肿物,盆腔右侧含液性包块,腹盆腔积液,血-βHCG 648.25 m IU/L,后穹隆穿刺抽出0.5m l不凝血,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积血1 000 m l,右卵巢残迹样物0.8 cm,略充血,右侧结肠近回盲部浆膜见少许活动性出血0.4 cm,周围见血块。术后病理报告:右卵...  相似文献   

5.
处理子宫全切术阴道残端8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文 《华西医学》2007,22(1):129-129
目的探讨处理子宫全切术阴道残端感染和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术前严格执行阴道冲洗每日2次,共3天控制阴道残端感染,残端用U型缝合法,缝扎残端出血点。结果阴道残端出血量少,术后随访阴道残端肉芽增生少。结论阴道残端用2-0号可吸收线U型间断缝合优于传统间断缝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和临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应用术中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选择性行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的55例患者及同期随机抽取的55例胆总管探查加T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缝合组55例手术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术后短期内腹痛、发热畏寒、黄疸等症状消失;肝功能、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Ⅰ期缝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继发感染,1例肺部感染.Ⅰ期缝合术组无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9±4.6)d,术后2、3个月常规B超复查无残石,无胆道狭窄.51例患者随访时间2~6个月,无复发结石,无胆道狭窄,4例失访.与T管引流组对比,手术时间、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条件下,有选择地行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 是安全可行的,能免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带T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反褥式阴道残端缝合在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9例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阴道残端缝合其中反褥式法92例、采用单纯锁边缝合法87例。结果:反褥式缝合组残端出血、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锁边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端息肉形成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褥式阴道残端缝合法可有效的防止残端出血、感染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十二指肠溃疡旷置术中十二指肠残端处理的一种改进术式(Bancroft术式的改进),认为此术式优于原式,方法简单,缝合牢固,残端体积小,便于覆盖埋藏,在施行本术式的156例中,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或残端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110例患者(TVH组),与同期开展的经腹子宫切除术120例患者(TAH组)的并发症.结果 TVH组发生1例直肠损伤,1例输卵管脱垂,1例腹腔内出血,4例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合,2例术后残端出血,4例阴道残端息肉;TAH组3例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合,4例腹壁切口液化,其中2例二期缝合,3例术后支气管肺部感染,2例阴道残端息肉;未发生腹腔内出血及脏器损伤.结论 TVH发生临近脏器损伤及术后出血的概率较TAH高,应高度重视,认真防范.  相似文献   

10.
将7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组40例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LAVH)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感染、LISH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LAVH组术后的残端息肉及残端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LISH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年龄小于45岁者,主张使用LISH,术后不影响性生活;对于年龄大于45岁者,LAVH可减少患者术后残端息肉及残端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与官腔填纱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剖宫产术中经按摩子宫、宫缩剂(缩宫素、卡孕栓、欣母沛)、"8"字缝扎出血点等常规措施治疗后仍出血的病例应用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止血,其中22例经子宫前后壁压迫有效的病例采用B-lynch缝合术,对14例压迫无效或因胎盘前置、低置等原因导致创面广泛出血及盆腔封闭无法暴露子宫的病例采用宫腔纱布填塞.结果:35例出血迅速得到控制,1例因胎盘早剥并发严重DIC经过B-lynch缝合后又改官腔填塞均无效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后出血逐渐停止.结论:B-lynch缝合术应用前需经子宫前后壁压迫试验有效后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发育不良肌层菲薄致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出血:宫腔填纱适用于胎盘前置、低置等导致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剥离面广泛渗血所致的剖宫产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女 ,35岁。孕2 产 2 ,主因 2次剖腹探查术后 19d,下腹部坠痛感伴恶心、呕吐 1d,于 2 0 0 0 - 11- 19T2 0急诊入院。患者上环 3a,平素月经规则 ,末次月经 :2 0 0 0 - 0 7- 18,停经 5 0 d出现恶心呕吐 ,在当地医院化验尿 HCG( ) ,未行治疗 ,于停经 5 4d出现阴道出血 ,量少于月经量 ,色暗红 ,持续 4d血止 ,未用药治疗。停经71d出现下腹部疼痛加重伴肛门下坠感 ,恶心呕吐于当地做 B超回报 :腹腔内出血。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情况不详 ) ,术后 18d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伴肛门下坠感。B超示 :盆腔内凝血块 ,给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11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于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行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部位选择髂内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本组介入治疗均一次成功,2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同时行介入化疗,介入操作时间30~60min;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例分别行阴道裂伤及残端缝合,子宫瘢痕妊娠者介入化疗后行清宫术;1例入院时已切除子宫,余10例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介入治疗可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迅速止血,免于剖腹探查和子宫切除,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11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于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行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部位选择髂内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本组介入治疗均一次成功,2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同时行介入化疗,介入操作时间30~60min;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例分别行阴道裂伤及残端缝合,子宫瘢痕妊娠者介入化疗后行清宫术;1例入院时已切除子宫,余10例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介入治疗可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迅速止血,免于剖腹探查和子宫切除,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B超引导选择性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UG-PTC)是B超与X线联合检查的一种介入性新技术,在胆管结石诊断中,其目的在于术前提供显示全胆管系统的X线造影片,了解结石数量。分布状况及胆管有无狭窄、扩张。从而避免术中探查遗漏,减少术后残石率。自85年到88  相似文献   

16.
任江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28-312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使用不同能量发生器切除子宫对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7-10-2009-10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腹腔镜下子宫全切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239例,所有阴道残端均经阴道用强生1-0薇荞可吸收线缝合.共分三组:用双极电凝切割阴道穹窿顶者为电凝组,78例;超声刀切割阴道穹窿顶者为超声刀组,80例;冷刀切割阴道穹窿顶者为冷刀组,81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发生、阴道流血、阴道流液、包括阴道流脓等发生率.结果 发生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在电凝组为8/78,超声刀组为4/80,对照组为4/81;发生阴道流血电凝组为7/78,超声刀组为2/80,对照组为3/81;阴道流液(包括阴道流脓)电凝组为11/78,超声刀组为4/80,对照组为4/81.电凝组发生肉芽组织发生率、阴道流血及阴道流液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刀组肉芽组织发生率、阴道流血及阴道流液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处理阴道残端,超声刀是一种较好的能量发生器.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1~2003年采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缝合阴道残端,降低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和残端息肉形成84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08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4月行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4.98岁(34~50岁),子宫肌瘤78例,子宫腺肌症18例,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12例。曾有下腹部手术史者23例。结果近期并发症以阴道出血、宫颈残鞘积血为主,远期并发症以宫颈残鞘积液为主。术后92例患者随访:阴道残端出血10.87%(12/108),其中2.17%(2/92)的患者有周期性阴道出血;阴道流液1.09%(1/92);宫颈残鞘积液17.39%(16/92);残端肿块3.26%(3/92);性生活满意率97.65%(83/85)。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处理好宫颈残鞘出血是减少该术式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纵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子宫纵隔患者采用宫腔镜、宫腹腔镜联合或宫腔镜/B超联合诊治,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手术及监护方式。结果97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单纯宫腔镜手术者术后平均住院日3d,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者平均住院日5d。术中B超监护6例(6.2%);单纯腹腔镜监护3例(3.1%);宫、腹腔镜联合手术26例(26.8%);未行腹腔镜或B超监护62例(63.9%)。单纯宫腔镜手术3~12min,平均时间(7.5±4.1)min,术中出血极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诊治子宫纵隔安全、有效的的最佳方法,按照子宫畸形情况、纵隔类型和有无盆腔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手术及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术中联合运用B超治疗30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结石病病人无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漏1例,肝脏残面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术后T管造影显示结石残存2例,术后结石残存为13.3%;术后完成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3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3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术中B超,反复探查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引导、监测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各支肝内胆管,协助取石,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效果确切。术中B超技术操作简便,可降低残石率;联合胆道镜技术的应用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