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54、CD4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刚  赵春利  翁秀琴  许磊 《中国肿瘤》2001,10(3):159-160
目的:探讨CD54、CD44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癌中CD54、CD44表达情况。结果:在腺样囊性癌腺样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CD54、CD44表达率分别为88.24%、66.67%、25%与3539%、50%、87.5%在31例中、21例有复发或淋巴结转移,19例无复发转移,CD54在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复发转转移组(P<0.01),而CD44的表达在复发转移组中却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P<0.01)。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CD54、CD44分子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CD44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而CD44高表达者复发、转移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腺样囊性癌中P1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6.6%,P16蛋白阳性率在腺样囊性癌的腺样型,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分别为90%,100%,42.9%,显示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恶性程度的上升而,降低,P16阳性与阴性之间的5年生存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抑癌基因P16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而腺样囊性癌预后好于其它肿瘤可能与P16缺失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肿瘤》1997,6(4):32-32
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完成的“诞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特性研究”课题,于1996年10月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研究由何荣根、邱蔚六等教授针对涎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实践中提出的和当前国内外争论的热点课题,以腺样囊性癌(ACC)为代表,从其生物学特性认识入手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来自腭部小涎腺和腮腺的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和ACC-3细胞系,完成了各种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和鉴定。首次证实ACC细胞在试管内能分泌基底膜成份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肝硫酸乙酰糖蛋白、内粘蛋白(En…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wist in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wist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Twist was exa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in 48 cases of SACC, 18 of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10 of normal parotid g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ist expression in SACC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was analyzed. Results: Twist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  相似文献   

5.
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20例正常涎腺组织和4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ACC组织中NCAM蛋白表达较高,阳性率为73.91%,与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ACC组织中NCAM mRNA表达较强,阳性率为71.74%,与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复发和转移的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阳性率均达90%。与无复发和转移的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阳性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AM与SAC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SACC转移行为关系不大,但可能在SACC的神经浸润中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放疗47例分析孙新东1于亦国2梁超前1孔凡英1满运艳1腺样囊性癌是较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我们于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收治47例,重点讨论综合治疗的作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1材料与方法全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1岁~73岁...  相似文献   

7.
酪氨酸激酶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B(Trk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亲和素法分析45例SACC的TrkB表达,并统计分析TrkB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关系。结果TrkB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呈正相关(P〈0.05)。结论TrkB能促进SACC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发生,并可作为指标来预测SACC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NP和β-caten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30例接受手术切除的SACC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P、β-catenin在SA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CNP、β-catenin的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CNP在SACC组织细胞核中大量表达,β-catenin在SACC肿瘤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部分胞核。PCNP、β-catenin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CC组织中PCNP、β-catenin的表达与神经侵袭有关(P<0.05);SACC组织中PCNP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01)。结论 PCNP和β-catenin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升高,推测其可能与SAC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宏男  周正炎  顾云峰 《肿瘤》2001,21(2):106-108,F003
目的 为了探讨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吕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p16表达产物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在ACC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58.3%(21/36);其中有肺转移者阳性率为36.6%(4/11),临床元肺转移者阳性率76%(19/25),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p16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早期100%(17/17)和Ⅲ、Ⅳ期47.3%(9/19)相比则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病理分型本组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p16基因在人ACC肺转移过程中起到抑制转移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ACC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SACC切片中BDNF的表达,并统计分析BDNF与SACC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BDNF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4%(38/45),BDNF表达强度与SACC的组织学分型和神经侵犯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SACC中存在BDNF异常表达,而且BDNF可能促进了SA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自1969年至1992年收治的5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治疗经验。着重讨论对这种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润性,易于复发和转移的中等度恶性肿瘤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结果,这种肿瘤应急取早期行局部大块彻底切除,保持足够的手术安全边缘是防止局部复发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由于该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且病人可带瘤生存若干年,故应尽量争取手术,该肿瘤对放射线及化学药物均显示一定程度的敏感性,故主张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效果更好。54例病人,其5年生存率为70.4%(38/54);10年生存率为44.4%(24.54);15年生存率为18.5%(10/5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层黏连蛋白(L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计数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LN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LN表达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MVD计数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LN表达和MVD计数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赵华  张凯  汪国文 《中国肿瘤》2013,22(1):45-49
[目的]探讨Gli1及Notch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7例SACC及30例口腔正常小涎腺中Gli1和Notch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Gli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9%,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在正常组织和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77.2%,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表达与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相关;Notch1表达与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是否侵犯相邻组织相关;Gli1与Notch1无相关性(r=0.152,P>0.05).[结论]Gli1与Notch1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复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出以下体会。认为①应当废除那种把腺样囊性癌当作低度恶性处理的老观念,应有足够手术切除;②应当根据不同的原发部位特点,制订不同手术原则;③术后常规放射治疗是需要的;④术前严禁作切开活检,采用术前细针穿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适当病例可采用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GFAP、NT-3、Trk及NCAM在腺样囊性癌(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CC嗜神经侵袭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4种蛋白表达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4例ACC标本中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4种蛋白在ACC有无嗜神经侵袭组间和临床各因素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瘤细胞GFAP、NT-3、Trk的过表达和NCAM的低表达在有无嗜神经侵袭和病理分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T-3和Trk的过表达在有无复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T-3的过表达在有无切缘浸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GFAP、NT-3和Trk的表达与ACC嗜神经侵袭呈正相关,夥直鹞2.097、1.871和3.194,P均<0.05;GFAP表达与ACC病理分型呈负相关,=-1.216,P=0.021.ACC组织中神经组织NCAM的表达高于周围侵袭的肿瘤细胞.结论:瘤细胞过表达GFAP、NT-3和Trk可能共同参与了ACC嗜神经侵袭的过程,低表达NACM对ACC的嗜神经侵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6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随诊,结果发现:局部复发率为21.7%。复发主要与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局部扩散及切除范围有关。腺样囊性癌局部侵袭性强,切除范围不易确定,对术后切缘有癌残留者,应追加术后放疗。本组淋巴结转移少见(3%),转移部位多在原发灶周围。在广泛切除原发灶后,一般无需行预防性颈清扫术。血行转移较多见(21.7%),常发生于肺部。但出现血行转移的病人经治疗后仍可长期带瘤生存,故血行转移并非切除原发灶的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甲基化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它涉及细胞周期调控、细胞间信号转导、DNA凋亡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等过程.抑癌基因甲基化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12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总结头颈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效果,评价影响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 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5 % 。放射治疗有效率为80 % 。总的5,10 及20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7% ,63 .8% 及37 .0% ;无局部复发者5,10 及20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 .6% ,77 .0% 及73 .1% ;总的5,10 及20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5.7% ,60.1% 及29.4 %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10 % ,肺转移率为24 % 。分析结果表明: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及外科切缘与局部复发有着明显的关系,病理类型、外科切缘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有明显的影响,而肿瘤部位和临床分期对局部复发和累积生存均无影响。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发展病程较慢,外科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变的发展,对局部病变较晚和外科切缘阳性的患者需手术加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84年2月 ̄1992年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76例,部位分别为上腭、颌下腺、肋腺、鼻腔、上颌窦、舌下腺、舌、唇。73例采用手术治疗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有用单纯放疗或化疗,44例术后复发,21例出现肺、骨等部闰远处转移,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0.3%、27.1%。作者认为预后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治疗方法有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