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五种类型心房颤动(AF)的差别,探讨Hp感染与不同类型AF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010年ESC指南将AF分为首发AF、阵发性AF、持续性AF、长程持续性AF以及永久性AF五种类型。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AF患者285例;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均进行了13C呼气试验测定以及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的测定,同时收集病史、血常规、血生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尿微量白蛋白(UMA)、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分析Hp感染、hs-CRP水平、LAD等指标在各型AF中的差别。再按照AF发生的时间将五种类型的AF分为两组:短程AF(包括首诊AF、阵发性AF和持续性AF)和长程AF(包括长程持续性AF和永久性AF),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p感染与AF的相关性。结果 长程AF组Hp值、hs-CRP水平及LAD与短程A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p≥4‰、hs-CRP>5 mg/L及LAD>36 mm是长程AF患者的敏感指标。结论 长程AF患者Hp值、hs-CRP水平及LAD明显高于短程AF患者;Hp≥4‰、hs-CRP>5 mg/L及LAD>36 mm与长程AF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心房颤动病人69例,分为3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23例,对照组(窦性心律)21例.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血清hs-CRP、IL-6、TNF-α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各组病人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内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的血清hs-CRP、IL-6、TNF-α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69例,分为三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23例,对照组(窦性心律)21 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增大,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前后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提示RAAS系统的激活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3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无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组43例和持续性房颤组53例,测定并比较各组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结果血清hs-CRP水平阵发性房颤组比高血压无房颤组明显增高(P〈0.01),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L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hs-CRP在高血压病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房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83例,其中30例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5例永久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Hcy、CRP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cy、CRP及LAD值永久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均P0.05);2房颤患者LAD与Hcy、CRP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房纤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诊断为房颤的78例住院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组,另外选取在本院同期住院的非房颤的心血管病患者7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液中hs-CRP的含量、心脏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血液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液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炎症可能是促使左房重构并导致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各参数指标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舒张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舒张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204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87例,持续性房颤组117例(包含长期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另选取收治入院的100例不伴有房颤的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对象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NT-proBNP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同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左心房内径(r=0.626,P0.001)、左心房容积指数(r=0.470,P=0.001)呈正相关。结论:舒张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左心房明显增大,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因素及氧化应激与心房颤动(AF)心肌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原理、循环酶法及库尔特原理分别对阵发性房颤组(50例)、持续性房颤组(58例)、永久性房颤组(40例)及正常对照组(56例)进行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检测;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腔结构和功能。结果在超声指标中,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房直径(LAD)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直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且以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直径增大明显;对右心房上下径(RAD)分析发现与 LAD变化一致;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统计学意义。在炎症指标中,房颤各组血清 hs CRP组、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血清 hs CRP、Hcy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血清CRP、Hcy浓度无明显差异。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症因素及氧化应激参与了心肌重构,并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与维持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龄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方法:选择高龄冠心病伴房颤患者(房颤组)105例,冠心病窦性心律者(窦律组)91例及窦性心律非冠心病(对照组)84例。房颤患者进一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组,测定各组血清hs-CRP和Hcy水平;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Crouse积分。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窦律组及对照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hs-CRP、Hcy水平高于持续性房颤组,且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显示随着房颤持续时间延长,血清hs-CRP、Hcy水平逐渐增高。同时,房颤组IMT和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高于窦律组及对照组(P0.05),其中永久性房颤组高于持续性房颤组,且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显示随着房颤持续时间延长,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于高龄冠心病伴房颤患者,随着房颤的持续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 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 结果:1 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 ±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入选179例CHF患者,按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电图诊断分为永久性房颤组(n =61)、阵发性房颤组(n=48)和窦性心律组(n=7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永久性房颤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阵发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永久性房颤组LAD、LVEDD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LVEF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阵发性房颤组LAD、LVEDD均高于窦性心律组(P均<0.01),LVEF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 房颤可显著增高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永久性房颤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较阵发性房颤更明显,且CHF时房颤的发生与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1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其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37例、永久性房颤38例;单纯高血压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9.75±1.08)mg/L、(3.34±0.53)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3.5±8.5)mm、(31.6±4.3)mm,心房颤动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分别为(10.23±1.16)mg/L、(11.34±1.35)mg/L和(7.87±0.59)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5.7±8.9)mm、(47.1±9.7)mm和(37.2±5.8)mm,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hs-CRP、左房内径与永久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hs—CRP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87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0例(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测量,包括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72.95±26.21)ng/L vs(225.48±53.78)ng/L,P0.05;(5.74±1.46)mg/L vs(4.89±1.17)mg/L,P0.05;(16.93±3.33)μmol/L vs(15.05±3.97)μmol/L,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41.9±2.4)mm vs(40.4±2.0)mm,P0.05],LVEF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组[(55.1±4.5)%vs(57.7±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825,r=0.884,r=0.83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发作与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随着房颤持续而加重,预防心肌重构可能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心房和右心房的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选择阵发性室上速或预激综合征患者17例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左心房和右心房IL-10和IL-17水平,并使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长径。分析血清中IL-10和IL-17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房颤左房结构重构程度的关系。结果:房颤组左心房和右心房IL-17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房颤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房:P<0.01,右心房:P<0.05)。结论:IL-17、IL-10与房颤相关。IL-17升高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持续性心房颤动并肺部感染患者左心房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成都市郫县中医医院内一科收治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50例作为房颤组,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4例,无肺部感染组96例;根据左心房内径(LAD)分为LAD40 mm组92例和LAD≤40 mm组58例。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窦性心律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左心房结构指标〔LAD、左心房后壁背向散射积分(IBS)及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值(CVIB)〕,比较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左心房结构指标,比较LAD40 mm组与LAD≤40 mm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IBS高于对照组,LAD大于对照组,CVIB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LAD、IBS、CV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40 mm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LAD≤40 mm组(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升高,左心房增大并伴有心肌纤维化,hs-CRP、IL-6、TNF-α可能参与左心房结构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与左房内径(L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20例(持续性房颤组56例,阵发性房颤组64例),窦性心律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的LA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组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LAD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hs-CRP增高,与LA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24例,分为两组,慢性心房颤动组5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71例,对照组(窦性心律)54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含量,同时测量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结果慢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前后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前后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非心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亲环素A(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心房颤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非心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40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5例、持续性房颤48例、永久性房颤47例),选取我科同期住院条件相同的窦性心律非心瓣膜病患者135例为对照组(非房颤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CyPA、MMP-2、MMP-9水平,同时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探讨CyPA和MMP-2、MMP-9在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PA和MMP-2、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CyPA和MMP-2、MMP-9的表达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观察组左心房前后径大于对照组(P0.01),且与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与MMP-2、MMP-9水平呈正相关(阵发性房颤组r1=0.77、r2=0.80,P0.01;持续性房颤组r1=0.71、r2=0.76,P0.01;永久性房颤组r1=0.67、r2=0.74,P0.05);CyPA浓度与LAD呈正相关(阵发性房颤组r=0.72,P0.01;持续性房颤组r=0.74,P0.01;永久性房颤组r=0.65,P0.05);MMP-2、MMP-9水平与LAD呈正相关(阵发性房颤组r1=0.74、r2=0.76,P0.01;持续性房颤组r1=0.66、r2=0.68,P0.01;永久性房颤组r1=0.63、r2=0.72,P0.05)。结论 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的协同作用在房颤的维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CyPA和MMP-2、MMP-9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变程度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比较3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以及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永久性房颤组)血清MMP-9水平变化。对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药物或药物+电复律治疗,复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并回顾性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成功后(复发者和未复发者)血清MMP-9水平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试者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健康对照组(151.43±88.14)ng/ml、阵发性房颤组(182.66±96.39)ng/ml、持续性房颤组(278.93±89.22)ng/ml、永久性房颤组(336.82±112.35)ng/ml,持续性房颤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且永久性房颤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随访(15.4±4.3)个月,复发者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未复发者[(315.63±94.52)ng/ml vs(261.92±87.86)ng/ml,P=0.036]。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左心房内径、血清MMP-9水平等5个因子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MP-9水平是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1.135,95%可信区间:1.018~1.321,P=0.035)。结论: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显著升高。血清MMP-9水平是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miR-133a和miR-15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3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21例、持续性房颤28例、永久性房颤24例)为研究对象,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33a和miR-150表达水平。同时结合相关血清指标,利用Pearson法分析miR-133a和miR-150与血清其他指标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33a、miR-150以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房颤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房颤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房颤患者血清miR-133a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50水平显著降低(P0.05)。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组间miR-133a和miR-150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房颤患者血清miR-133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miR-150与hsCRP、左心房内径、MMP-9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mi R-133a、mi R-150单独诊断相比,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33a和miR-150也是影响房颤的相关因素。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33a和mi R-150异常表达,可能参与房颤发生和发展,可用作辅助诊断房颤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