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发性胃癌43例,灵敏度84.32%(43/51);18F-FDG 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51/51);PET/CT显像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29%(33/35);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灵敏度为86.67%(13/1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胃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莉  吴湖炳  王全师 《重庆医学》2011,40(8):757-759,83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复发或转移灶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 10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转移52例。以患者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病灶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8.3%,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8.3%,阴性预测值为75.0%1。8F-FDG PET/CT显像使8例(15.4%)患者改变了临床再分期,其中7例提高了临床再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再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5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PET-CT扫描,比较18F-FDG PET/CT显像与平扫CT的随访诊断准确率。结果 52例胃癌患者中共24例出现复发及转移(20例为远处转移、4例为原位复发)。18F-FDG PET/CT的复发及转移诊断准确率达87.5%,明显高于平扫CT的58.3%,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的应用可根据肿瘤组织代谢情况有效诊断复发与转移情况,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18F-FECH PET/CT双示踪剂显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列腺疾病患者22例,其中前列腺癌治疗前1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6例;前列腺增生3例。18 F-FDG全身PET/CT后3d内相同条件下行18F-FECH显像,测量原发及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前列腺癌治疗前组18F-FDG PET/CT仅61.5%(8/13)显示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而18 F-FECH PET/CT显像检出病灶11例(11/13,84.6%),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8 F-FECH显像阳性率(7/7)高于18F-FDG(6/7)。18F-FECH发现骨转移病灶8例,18F-FDG仅显示5例。结论 18 F-FDG、18 F-FECH双示踪剂联合运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比较PET、PET/CT和甲胎蛋白(AFP)对复发、转移病灶的检测效能,并分析病灶18F-FDG摄取高低和PET检测阳性率与肿瘤分化、个体荷瘤数量及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经临床证实肿瘤复发转移者38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7%、66.7%。肝内复发者17例,PET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和82.4%。肝外转移者36例,最常见部位为淋巴结(23例),其次为肺(17例)和骨(11例)。PET对肺转移灶及腹膜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0.6%、0.0%,而PET/CT均为100%;PET和PET/CT对其他部位肝外转移灶的阳性检出率相同(均为100%)。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移植术后复发的诊断灵敏度为73.0%,低于18F-FDG PET/CT(94.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PET对单发病灶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发病灶者(P<0.05),而PET的阳性检出率与HCC的分化及AFP水平的高低无明显相关(P>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个体荷瘤数量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及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 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初发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2011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彩超、CT、MIR及血清学等相关辅助检查检验结果,与18F-FDG PET/CT结果对比分析,最终诊断依据病理结果.结果 69例患者中,16例最终确诊为初发妇科肿瘤,27例为妇科肿瘤复发转移.18F-FDG PET/CT较余辅助检查检验结果确诊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40例(93.02%),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3例(6.98%).在复发转移的27个病例中,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复发转移2例(7.41%),均为卵巢癌.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较余辅助检查对于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訾刚  李辉  胡永全  袁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06-109, 1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病人56例。病人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结果。结果56例病人中,50例病人存在复发和/或转移,局部复发病灶的SUVmax从3.45至18.69,平均SUVmax为8.96。18F-FDG PET/CT诊断子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83.3%,诊断准确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80.0%。CT分别为69.7%、78.9%、73.2%、86.7%、57.6%。两者各诊断效能指标比值比较,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与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且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χ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出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皮革胃与胃充盈不良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皮革胃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统计胃壁SUVmax,并与46例胃充盈不良的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革胃患者中,有12例胃FDG摄取不高或仅有轻度摄取。PET/CT能明确诊断胃癌者仅9例,误诊为生理性摄取者2例,7例结果不能与生理性摄取或炎症鉴别。皮革胃与胃充盈不良者两组间补充饮水前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补充饮水后皮革胃组SUVmax变化不明显,而胃充盈不良者胃壁FDG摄取减低,两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6,P=0.001)。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皮革胃FDG的摄取与胃充盈不良时胃壁的FDG生理性摄取鉴别困难,补充饮水是鉴别两者的简单方法。对CT怀疑胃壁增厚患者,建议补充饮水后再次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灶均根据病理组织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83例胃癌术后患者病理组织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胃癌术后复发者14例,肿瘤转移者36例,转移病灶共74个。~(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复发病灶SUV_(max)为(6.15±2.28),较未复发病灶的高(3.88±1.70,P0.05)。~(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7.10%,准确度为95.18%。~(18)F-FDG PET/CT检查显示有33例患者出现病灶转移,共70个转移病灶,其诊断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准确度为92.31%,诊断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92.31%,诊断远处转移的准确度为91.43%。结论 ~(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PET/CT显像对53例肺癌治疗后的患者(28例手术治疗 化疗,11例单纯化疗,4例化疗 放射治疗,10例手术治疗)进行疗效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0.5~10年.所有患者均行PET/CT和CT检查,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5例PET/CT显像结果阴性,CT检查亦阴性.有12例PET/CT提示原发肿瘤病灶区复发,表现为阳性显像,SUVmax 3.5~8.3,CT提示2例.PET/CT提示19例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发现8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提示12例,共发现25个转移的淋巴结.PET/CT提示肾上腺转移6例,CT提示2例.PET/CT提示骨转移13例,CT提示5例.PET/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灶未发现.其他:如胸膜、膈肌、腹腔软组织及颅脑转移7例,而CT提示4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乳腺癌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均行PET/CT与CT全身显像,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标准摄取值,SUV)判断PET/CT结果,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PET/CT显像结果阴性8例,局部复发3例,4肺转移例,肺炎1例,胸膜及胸壁转移3例,多发骨转移6例,肝脏转移4例,脐周软组织转移1例,双侧腋窝、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共发现4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检查结果:阴性13例,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5例,胸膜及胸壁转移2例,多发骨转移3例,肝脏转移2例,双侧腋窝、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共发现28个转移的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和(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征,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5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和目测法分析,分别与单纯PET、CT、病理检查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5例胆囊疾患中恶性肿瘤21例(其中原发胆囊癌19例,胆囊癌术后复发2例),良性病变4例;胆囊床受侵及肝内转移14例、十二指肠受侵2例、骨骼等远处转移3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7例;PET/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准确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CT图像测量胃壁增厚的最大厚度,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胃镜取得病理结果. 结果:经18FDG PET/CT检查的32例患者中,发现胃癌24例.18FDG PET/CT对胃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00%和93.8%.胃癌患者的SUVmax与胃壁厚度呈正相关,有无淋巴结转移与SUVmax及胃壁厚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根据PET/CT检查结果对24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Ⅰ期9例,Ⅰ~Ⅱ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0例. 结论:18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及5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原发灶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或内窥镜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胃镜、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本组随访6~32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25例原发胃肠道肿瘤患者,PET/CT对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6%(24/25).PET/CT分期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2.3%(12/13),阳性预测值90.9%(10/11),阴性预测值85.7%(12/14),准确度88%(22/25).PET/CT再分期诊断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82.4%(14117),阳性预测值91.9%(34/37),阴性预测值93.3%(14/15),准确度92.3%(48/52).治疗方案改变28.6%(22/77).结论PET/CT能准确、灵敏地检测胃肠道肿瘤原发病灶、转移以及复发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18F-FDG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得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256个放射摄取异常浓聚灶,其中206个浓聚灶判断为恶性,50个浓聚灶判断为良性?根据病理学及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以病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病灶21个,假阴性病灶10个?以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0.00%?89.23%?91.30%及84.2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非恶性淋巴结病变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7例非恶性淋巴结病变的病人,其中结节病10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淋巴结结核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1例。根据18F-FDG PET/CT图像所示的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密度、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总结其特点。结果 10例结节病均有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累及,淋巴结结核及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灶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梅毒性淋巴结炎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病灶大小1.0~5.5cm,CT值30~55 Hu,内均无钙化,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低密度坏死液化区。病变淋巴结FDG代谢均明显增高,早期显像SUVmax为2.1~19.5,注药后2h延迟显像SUVmax为2.1~21.0,滞留指数为0~21.2%。PET/CT正确诊断11例,误诊6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灵敏反映淋巴结病变的全身分布及病灶的18F-FDG代谢情况,但不能鉴别高18F-FDG摄取的淋巴结良恶性;除典型结节病外,其他的高代谢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常需要依靠病理学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