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筛查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住院的72例单纯COPD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吸烟指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寻找影响COPD合并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咯血、消瘦、胸痛、肺不张、胸腔积液等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烟患者占比、吸烟指数>400支·a-1的患者占比、男性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0岁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肺癌确诊方式以气管镜活检为主(64.29%),病变部位以右肺为主(52.86%),病理类型以鳞癌及腺癌为主(85.7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84.29%),初次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发生转移(84.71%)。结论 ...  相似文献   

2.
唐剑英  赵弘卿 《吉林医学》2010,31(4):488-48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类型:鳞癌18例(56.3%),腺癌7例(21.9%),小细胞癌2例(6.3%),未定型癌5例(15.6%)。TNM分期:Ⅰ期1例(3.1%),Ⅱ期3例(9.4%),ⅢA+B期21例(65.6%),Ⅳ期7例(21.9%)。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4例(12.5%),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放疗10例(31.3%),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4例(12.5%),单纯姑息性化疗6例(18.8%),姑息性放疗2例(6.3%),仅做对症、支持治疗6例(18.8%)。结论:COPD患者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症状无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积极的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及时诊断价值很大。COPD合并肺癌的病例鳞癌比例高,多数患者能耐受相应临床分期的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19-122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及肺功能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将124例支气管肺癌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组)和124例单纯肺癌(单纯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肺功能指标、疾病未进展时间、病理分型等进行对比;合并组患者糖皮质激素(ICS)是否规范吸入。结果:合并组患者男性比例、吸烟指数和有呼吸病史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与单纯组相比,合并组患者FEV1及FEV1/FVC明显下降,疾病未进展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FEV1预计百分比小于70%患者病例数及CO弥散量(DLC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中以鳞癌分型为主,且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人数均明显多于单纯组(P<0.05);合并组患者中仅39例在接受治疗时按时规范性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与未规范吸入ICS者相比,该部分患者疾病未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肺癌并发慢阻肺多见于吸烟的男性患者,患者气流严重受阻,且以鳞癌分型为主,而规范性吸入ICS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对支气管扩张伴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发生部位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5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癌的患者以及112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吸烟史、住院天数,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CT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等资料,回顾性地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发生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扩张伴肺癌组在年龄≥60岁、住院天数、有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支/年的方面显著高于单纯支气管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伴肺癌组胸闷、气短、胸痛、呼吸音减低均高于单纯支气管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CT中支气管扩张伴肺癌组表现为肿块、空洞、肺不张的比例高于单纯支气管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中支气管扩张伴肺癌组的胃泌素释放前体、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高于单纯支气管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鳞状细胞癌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伴肺癌组的肺CT中,56例患者累及有336个肺叶,肺癌主要位于右上叶(占总肺叶数的6.3%),支气管扩张主要分布为右下叶(占总肺叶数的9.2%),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假设支气管扩张为肺癌的危险因素,计算出β值为-1.238(P=0.000)。结论 支气管扩张伴肺癌多发于老年及吸烟的患者,以鳞癌比例最高,住院时间较长,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呼吸音减低等临床表现,肺部CT表现为肿块、空洞、肺不张改变,血液学检查提示胃泌素释放前体、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升高时应提高警惕,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有无肿瘤病变,明确诊断。肺癌与支气管扩张在发生部位上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老年咯血患者8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8 0例老年咯血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0例老年咯血患者中肺癌 5 1例 ,占 63.8% ;炎症 1 3例 ,占 1 6.3% ;结核 1 0例 ,占 1 2 .5 % ;支气管扩张症 2例 ,占 2 .5 % ;未见异常 4例 ,占 5 .0 %。吸烟组肺癌 42例 ,占 93.3%。其中鳞癌 30例 ,占 71 .4% ;不吸烟组肺癌 9例 ,占 2 5 .7%。其中鳞癌 4例 ,占 44.4%。提示 :老年咯血患者以肺癌为其主要病因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体征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40例单纯COPD患者以及57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2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体征进行总结与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无啰音、单纯湿啰音、干湿啰音并存主要见于COPD患者,而单纯哮鸣音则主要见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比单纯COPD患者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者肺部几种啰音可同时存在,变化复杂,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比单纯COPD患者要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 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 pred、、DLCO%pred、 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陈勤汉 《吉林医学》2012,(6):1266-1267
目的:探讨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体征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45例单纯COPD患者以及42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临床体征进行总结与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无啰音、单纯湿啰音、干湿啰音并存主要见于COPD患者,而单纯哮鸣音则主要见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肺部体征以湿性啰音或干湿性啰音并存为主,较少见单纯哮鸣音;而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者肺部几种啰音可同时存在,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值得关注的临床持征,为ILD合并肺癌患者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ILD并肺癌患者76例及单纯肺癌患者72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肿瘤位置、病理类型、TNM分期、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合并组以男性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且临床表现以咯血、胸闷憋气、声音嘶哑多见,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多见,与单纯肺癌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咳嗽咳痰、年龄、吸烟史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分析间质性肺病并肺癌患者与单纯性肺癌患者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分析其临床特征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无吸烟史肺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无吸烟史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比较非吸烟肺癌(137例)及吸烟肺癌(321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吸烟史肺癌患者女性占57.7%,≤45岁患者占19.7%,进展期肺癌占78.0%,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60.6%)。吸烟肺癌患者女性占3.7%,≤45岁患者占10.6%,进展期肺癌占73.2%,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53.6%),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比例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结论吸烟和非吸烟者肺癌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64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合并肺癌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2.6岁,其中男性53例(82.8%),女性11例(17.2%),吸烟者多见(52例,81.3%).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咳痰,此外,以胸痛(11例,17.2%)、咯血或痰中带血(26例,40.6%)、进行性消瘦(51例,79.7%)、胸闷、呼吸困难(22例,34.4%)等为主;影像学表现示中心型肺癌49例(76.6%),周围型肺癌15例(23.4%);病理类型以鳞癌(37例,57.8%)为主,其次为腺癌(14例,21.9%);TNM分期以Ⅲ期(36例,56.3%)、Ⅳ期(23例,35.9%)为主;手术治疗12例,化疗15例,姑息治疗37例;10例患者存活(15.6%),其中存活2年以上4例(6.3%),51例死亡(79.7%),其中6个月内死亡21例(32.8%),7~12个月内死亡22例(34.4%).13~24个月内死亡8例(12.5%).失访3例(4.7%).结论 COPD合并肺癌患者多数为老年、男性、吸烟者,以Ⅲ、Ⅳ期为主,以对症、支持、化疗为主,预后差,对于COPD且重度吸烟者要列为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彭洋  李莎莎  王婷 《广东医学》2021,42(10):1232-1235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合并NSCLC患者70例为COPD合并NSCL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70例为单纯COPD组,分别采集手术治疗过程中肺癌组织及COPD患者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EML4-ALK蛋白的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合并NSCLC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COPD组、COPD合并NSCLC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OPD组比较,COPD合并NSCLC组患者吸烟人数比例、PASP水平、EML4-ALK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 FEV1、FEV1/FVC水平较低(P<005)。肺癌组织中EML4-ALK蛋白阳性表达与COPD合并NSCL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吸烟史、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EV1/FVC指标降低、吸烟、EML4-ALK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COPD合并NSCLC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94,95%CI:1375~2087;OR=2013,95%CI:1682~2409;OR=3249,95%CI:2346~4450;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ML4-ALK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与COPD合并NSCLC吸烟史、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影响COPD合并NSC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上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的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白细胞计数(leukocyte,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比较,提高对合并支气管扩张的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认识。 方法选取132例COPD 患者,根据胸部HRCT分为A组(合并支气管扩张)47例、B组(不合并支气管扩张)8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动脉血气分析、WBC、N%、CRP、PCT等炎症指标;并比较分析A组内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之间WBC、N%、CRP、PCT等炎症指标。 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于B组,而WBC、N%、CRP、PCT、日常咳脓痰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吸烟患者WBC、N%、CRP、PCT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更重,吸烟影响更大,与WBC、CRP、PCT等炎症指标关系密切。PCT及CRP对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情判断存在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十年经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支气管肺癌1000例。对其组织学类型与吸烟的关系分析表明,支气管肺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638例),男性病人鳞癌发生率(555/820)显著高于女性病人(83/180)。男性病人有吸烟史者646例。鳞癌病人有吸烟史占70.8%(452/638),其吸烟指数在200年支以上者64.4%(411/638),均高于未分化癌和腺癌(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成人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常见咯血病因,为临床诊治咯血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咯血常见病因。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对象418例,男性286例,女性132例,平均年龄(53.9±15.5)岁。314例患者明确了咯血原因,主要为支气管扩张(61.5%),其次是肺癌(8.6%)、肺结核(6.4%)与肺炎(5.7%)。2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17例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其中13例吸烟量≥40包年。而8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下,均无吸烟史。20例肺结核患者年龄31~50岁。101例合并贫血,71.3%为轻度,26.7%为中度,2.0%为重度。418例均行胸部CT,阳性诊断率为591%;14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诊断率为25.5%;73例同时接受了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诊断率为100.0%。结论 成人咯血病因以支气管扩张最多见,其次是肺部肿瘤、肺结核与肺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更易患肺部恶性肿瘤,老龄及有大量吸烟史的咯血患者,尤须警惕肺部恶性肿瘤。肺结核患者中,青年人较老年人更易发生咯血,应继续肺结核的预防和规范诊治。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明确咯血病因最具参考价值,且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在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的特征,以利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4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42例COPD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小气道气流受阻明显较COPD组严重(P<0.001),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01)。2.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100%显示气道激发试验阳性,而COPD组仅为13.5%,COPD组阳性者所需激发剂(组胺)浓度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的350倍,且两者间较少重叠交叉。3.在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上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优于COPD组(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虽然在临床上很相似,但从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等特征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79年 7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 1 2 2例 ,切除 1 0 0例 (82 %) ,探查 2 2例(1 8%)。支气管切端癌残留 1 4例 (1 4%) ,近期死亡 2例 ,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2 2例中男 97例 ,女 2 5例。年龄 2 3~ 77岁 ,平均 5 6 2± 9岁。咳嗽 72例 ,胸痛 3 1例 ,咯血 3 0例 ,发热 6例 ,胸部不适 1 0例 ,气短 1 5例 ,声音嘶哑 2例 ,四肢关节痛、杵状指、乳房胀痛 2例 ,无症状 4例。体检 :胸腔积液 2例 ,液气胸 1例 ,患侧呼吸音减弱 3 2例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例 ;左胸转移包块 1例。X线 :肿块影 85例 ,肺不张 2 5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肺结核(TB)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疗二者合并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TB感染合并COPD患者及单纯TB患者各120例,研究其基础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从而分析TB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COPD合并肺结核组胸闷、胸痛、气喘、乏力、盗汗发生率多于单纯肺结核感染组(65.83%/10.00%,61.67%/10.00%,75.83%/55.00%,45.00%/5.83%,33.33%/4.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阳性、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TB组高于COPD合并TB组(39.17%/19.17%,70.83%/23.33%),但血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Ⅱ型呼吸衰竭TB组低于TB合并COPD组(10.00%/27.50%,8.33%/20.83%,4.17%/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X线表现、合并空洞症状TB组发生率高于COPD合并TB组(94.17%/41.46%,66.67%/27.50%),不同程度肺气肿、 胸膜粘连或肋膈角变钝症状COPD合并TB组发生率高于TB组(100.00%/76.67%,32.50%/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OPD患者的逐年增多,COPD合并TB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加强COPD患者的结核病筛查,及时诊断并注意个体化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征、肺功能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两种疾病并存的诊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和肺功能结果将36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分为COPD组和无COP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肺功能指标、病理分型、疾病无进展时间等,分析COPD组是否规律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结果 COPD组有227例(62.2%),平均年龄[(66.1±9.3)岁比(54.8±5.6)岁]、男性患者(77.5%比55.8%)、吸烟者(82.4%比62.3%)、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史(46.3%比30.4%)均高于无COPD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分期及家族肿瘤病史均无显著差异。COPD组存在明显气道阻塞,FEV1%pred[(68.6±9.7)%比(75.3±7.5)%]和FEV1/FVC[(65.9±8.5)%比(75.6±9.1)%]均较无COPD组明显下降(P〈0.05)。COPD组以鳞癌为主要病理分型(43.2%),明显高于无COPD组(31.2%);小细胞肺癌分型也高于无COPD组(20.7%比15.2%,P〈0.05)。COPD组PS评分[(3.3±0.5)分比(2.8±0.4)分]、疾病无进展时间[(5.9±1.6)d比(7.5±2.1)d]均比无COPD组差(P〈0.05)。COPD组肺癌患者中仅71例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规范按时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该部分患者的PS评分与疾病无进展时间明显优于未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结论肺癌合并COPD临床上较为常见,应提高其诊治水平。建议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规范按时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为探讨该病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住院治疗达到稳定期的单纯COPD患者70例(单纯COPD组),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COPD患者39例(扩张试验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及使用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1秒率(FEV/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25%)肺功能指标.结果:扩张试验阳性组年龄<单纯COPD组(P<0.05),吸入沙丁胺醇前扩张实验阳性COPD组MMEF、FEF50%、FEF 25%较单纯COPD组低(P<0.05);吸入沙丁胺醇后这些指标和单纯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小气道功能较单纯COPD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