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和观察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杯状细胞变化及黏蛋白5AC的表达情况,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的结膜松弛症患者30例(30眼)为结膜松弛症组,另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5例(15眼)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眼部症状评价[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积分法]、泪膜破裂时间检测、Schirmer Ⅰ试验、泪液羊齿状结晶试验,分别对结膜松弛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结膜组织标本行HE染色、AB染色、黏蛋白5A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膜松弛症组OSDI评分为(37.80±8.94),高于正常对照组(11.40±4.08) (P<0.01).结膜松弛症组泪膜破裂时间为(6.70±2.76)s,低于正常对照组(13.67±3.48)s(P <0.01).Schirmer Ⅰ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为(6.23±3.13)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40±3.74) mm (P<0.01).结膜松弛症组患者泪液中羊齿状结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14.309,P=o.003).光镜下结膜松弛症组较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厚度变薄,胶原纤维少,弹力纤维缺失,固有层间质淤血水肿,杯状细胞减少,黏蛋白5AC染色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x2=9.499,P=0.023).结论 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功能受到影响,杯状细胞减少,泪液中羊齿状结晶减少,黏蛋白5AC含量减少,最终导致球结膜过度松弛,出现眼表泪液学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结膜松弛症泪液功能及结膜杯状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结膜松弛症与正常对照组各30例(60眼)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 time,BUT)SchirmerⅠ试验、泪液羊齿状试验(tear ferning test,TFT)检查。对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采用PAS,AB和HE染色,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组BUT(7.72±2.90s)较对照组(14.40±3.68s)减少明显(P<0.05)。基础Schirmer试验中结膜松弛症组(13.20±4.07mm)较对照组(16.73±4.41mm)明显降低(P<0.05)。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羊齿状结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5±2.68/100个上皮细胞,对照组为4.64±3.25/100个上皮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1.42,P=0.172)。随着结膜松弛症程度加重,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有异常。结论:结膜松弛症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泪液中黏蛋白减少,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超微结构有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组织和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组38例38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的结膜组织和泪液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表达情况,ELISA检测泪液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A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2、MUC4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0.315、0.156);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5AC、MUC16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MUC2的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4、MUC5AC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16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和泪液中MUC5AC和MUC16均下降,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揭示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治疗结膜松弛症( conjunctivochalasis, CCh)所致眼表泪液异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挑选因CCh所致的以溢泪症状为主的患者共70例70眼,参照张氏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3组。所有患者采用普拉洛芬点眼2wk,根据症状、染料消失试验、苦味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做各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分析。
  结果:普拉洛芬治疗后2wk,I、Ⅱ级患者症状改善最明显,Ⅲ级次之,Ⅳ级最差;染料消失试验Ⅱ级阳转率最高,Ⅲ级次之,Ⅳ级最少,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级苦味试验时间较前缩短(P<0.05),泪膜破裂时间较前延长(P<0.05),而Ⅲ、Ⅳ级时间较前无改变(P>0.05)。
  结论:普拉洛芬对结膜松弛症Ⅱ级所致的眼表泪液异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和眼表的改变。方法结膜松弛症患者23例(46眼)及年龄和性别与受试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30眼)。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同时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评价杯状细胞密度。结果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为(3.5±1.3)s,明显较健康对照组的(8.3±1.1)S缩短(P〈0.05);结膜松弛症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得分为(1.66±2.1)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9±1.0)点;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为(580±406)个/mm^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的(1102±356)个/mm^2(P〈0.05)。两者的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别。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眼表和泪液损害,包括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加和杯状细胞减少。(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87—89)  相似文献   

6.
结膜松弛症的泪液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对泪液学的影响.方法结膜松弛症与对照组各 20 例(40 眼)进行Schirmer Ⅰ试验、基础Schirmer试验、泪河测量、BUT、荧光素活体染色.结果 Schirmer Ⅰ试验和基础Schirmer试验中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基础Schirmer试验≤5mm 者,结膜松弛症 14 眼 (35.0%) 与对照组 5 眼(12.5%)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泪河异常结膜松弛症(80.0%)较对照组(30.0%)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 BUT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素活体染色:结膜松弛症组异常者 23 眼(63.8%)与对照组异常者 14 眼(38.8%)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结膜松弛症泪液分泌异常,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排泄延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精杞明目汤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泪液功能改变。方法 36例(72眼)结膜松弛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杞明目汤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以人工泪液局部治疗,精杞明目汤组在对照组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精杞明目汤口服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Schirmer试验、泪液羊齿状试验检查。结果精杞明目汤组治疗前BUT为(7.72±2.90)s,治疗后为(10.38±3.97)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781,P=0.000);对照组治疗前BUT为(7.84±3.02)s,治疗后为(9.24±4.1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9,P=0.104);2组治疗前氉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1、1.539,P=0.834、0.128)。2组治疗前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P=0.977),精杞明目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077,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3,P=0.328),2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9,P=0.033)。2组治疗前泪液羊齿状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95),精杞明目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17,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96),2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4,P=0.07)。结论以养阴生津法组成的精杞明目汤治疗结膜松弛症可显著稳定泪膜、促进泪液分泌,改善泪液中的黏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球结膜下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MP)-1、3构建结膜松弛症的动物模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无干预措施;伪造模组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MMP-1组球结膜下注射MMP-1;MMP-3组球结膜下注射MMP-3。8周后观察眼前节照相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检查、泪液蕨类试验及结膜组织光镜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和伪造模组未见结膜皱褶形成,泪液羊齿状结晶样结构完整,光镜下未见胶原和弹力纤维破坏;MMP-1组可见结膜皱褶形成,泪液羊齿状结晶样结构破坏,光镜下见胶原和弹力纤维破坏;MMP-3组未见结膜皱褶形成,泪液羊齿状结晶样结构部分破坏,光镜下见胶原和弹力纤维部分破坏。结论:球结膜下注射MMP-1可构建结膜松弛症1~2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情况。 方法:对入选的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手术,在术前1d;术后3,7d;术后1mo做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液羊齿状试验(TFT),在术前1d和术后1mo做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泪液功能。 结果:共纳入87例87眼患者,其中男45例, 女42例。年龄45~81( 平均64.1±8.8)岁。术后1mo BUT较术前1d延长,分别为11.47±3.23s和9.43±3.25s (P<0.05);术前羊齿状试验结果正常(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占22%,术后1mo正常的患者增加至90%,术后1mo TFT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杯状细胞密度要高于术前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为39.73±18.46个/10个高倍镜和48.85±18.80/10个高倍镜 (P<0.05)。泪液分泌Ⅰ试验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分泌较术前增多(P<0.05),但术前、术后晚期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 结论: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前后的泪液功能明显有改变, 手术可使患者的泪液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采用PAS和AB染色,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5±2.68)/100个上皮细胞,对照组为(4.64±3.25)/100个上皮细胞,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17)。随着结膜松弛症程度加重,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Ⅰ级(3.90±2.40)/100个上皮细胞,Ⅱ级(2.96±0.72)/100个上皮细胞,Ⅲ级(2.05±0.86)/100个上皮细胞,Ⅳ级(1.33±0.96)/100个上皮细胞。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细胞层有鳞状化改变,细胞层数较厚,为4~15层,固有层很薄,电镜观察结膜松弛症杯状细胞胞质内大量浆液性分泌颗粒,线粒体少。而正常对照组球结膜上皮层较薄,为4~5层,电镜观察杯状细胞胞质中有黏液小滴,并有丰富的线粒体,杯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结论结膜松弛症中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及超微结构有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