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牙钙化根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郑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收集的前牙钙化根管患者22例,通过寻找根管口,行根管治疗术,进行术前、术后X线片观察研究。结果20例患者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2例因根管完全钙化行根尖手术。结论前牙钙化根管的治疗关键在于根管口的寻找,并进行常规根管治疗术,避免根尖手术或牙拔除术。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33岁,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慢性牙髓炎,临床检查,支根尖X线片均未见异常,于我院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局麻下开髓,见颊舌向2根管口,拔髓,根管口开大器(gates drills,3kgn,MANI,日本)开大根管口,根管预备,发现颊侧有2个根管口,间距约1mm,方向不同,类似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口分布。  相似文献   

3.
根管钙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管钙化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了解各类钙化根管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有重要意义.yynw文就根管钙化的原因、X线摄片技术、钙化根管口的寻找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伤变色牙髓腔钙化情况。方法:选择外伤变色牙,拍摄X线片,观察髓腔钙化情况,并作根管治疗术。结果:93例中有9例髓腔变窄,6例髓腔完全钙化,78例有根尖周稀疏区。结论:年轻恒牙髓腔钙化发生率高于成熟恒牙,并随时间推移髓腔钙化发生率增高,外伤变色牙大多有根尖周稀疏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辅助治疗根管中上段钙化磨牙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根管钙化磨牙80颗,其中根管口钙化50颗,根中1/3钙化30颗;根管弯曲程度小于或等于20°的60颗,大于20°的20颗;就诊时为初次根管治疗50颗,根管再治疗30颗.法国P5多功能超声仪配合ET20、ET40超声工作尖,超声震荡打通钙化根管,术后即刻摄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术后6~12个月摄X线片再次评价疗效.结果 根管中1/3钙化磨牙治疗成功率低于根管口钙化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2,P<0.05). 根管中1/3钙化的30颗磨牙中,有6颗根尖1/3区有不同程度侧穿.根管钙化再治疗的30颗磨牙中,有7颗需做显微根管内窥镜治疗. 根管弯曲度小于或等于20°的根管钙化磨牙治疗成功率高于根管弯曲度大于20°的根管钙化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6,P<0.05).根管钙化磨牙再治疗成功率低于初次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5,P<0.01).所有患牙术后6~12个月再次摄X线片,结果均与即刻评价疗效相同.结论 超声技术辅助治疗根管钙化磨牙疗效较好.根管钙化部位越向根尖区,根管弯曲程度越大,难度越大,再治疗疗效低于初次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CBCT影像系统在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1颗完成根管治疗的牙齿进行回访,拍摄X线片,进行CBCT扫描重建,对比研究患牙根管治疗前以及回访时病变区域的变化,了解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发生情况,评价根管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17例临床术前诊断为根尖周病的病例在CBCT上均可见根尖周组织存在破坏,而X线上仅8例可见根尖区存在破坏。回访病例中根据X线片和CBCT影像诊断为根管治疗后疾病分别为17.03%和39.02%(P〈0.05)。结论:CBCT有利于评估根管治疗程序的可靠性,对根管治疗后疾病诊断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牙髓病诊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Root ZX根尖定位仪与X线法测定根管工作长度结果的符合性,从而探讨Root ZX根尖定位仪测定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临床上共98颗患牙共196个根管为研究对象,Root ZX根尖定位仪测定牙根管工作长度,充分预备后X线片法测牙根管工作长度,两者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oot ZX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与X线片法测定的一致率为89.8%,单根和多根牙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oot ZX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根管工作长度的常规测量,必要时用X线法校正能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根管治疗时常遇到根管弯曲、狭窄、根管钙化及根管桩等 ,致使根管堵塞不通。本组探讨超声法扩通此类根管的疗效。本组 33例 ,其中前牙根管桩折断致根管堵塞者 8例 ,后牙因干髓术、塑化治疗失败致根管堵塞 2 5例 ,共 42个根管。摄X线片了解根管形态后 ,去除原髓室内充填物 ,超声扩大根管 ,# 15扩孔钻始 ,沿根管壁逐号扩大 ,然后以樟脑酚小棉球置根管口 ,氧化锌暂封 ,1周后行根管充填。治疗后摄X线片。成功 :根管再通 ,充填完满 ,X线片示根尖周稀疏区消失或缩小。失败 :根管侧穿 ,根管扩大锉折断。结果 :随访的 42个堵塞、弯曲狭窄的根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较大根尖周病变患牙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制根管糊剂对15 0例较大根尖周病变患牙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 4个月随访,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观察根尖周病变愈合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2 9例1~2周后窦道消失,6个月后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周骨质稀疏区缩小或消失。13例失败,治愈率82 .88%。结论:较大根尖周病变患牙经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1岁。2004-10因左侧上颌后牙残冠就诊,曾有疼痛史:检查:27残冠,可探及穿髓孔,无疼痛,无松动及叩痛,拍X线片见根尖稀疏区:诊断:27慢性根尖周炎,予以去腐,揭髓室顶后,发现有4个根管口,颊侧两个根管口相距较近,舌侧两个根管口相距较远,近中舌根偏中,远中舌根偏远中,4个根管口均为大小相近的圆形。将4个根管进行充填,术后拍X线片,显示近中舌根与颊根影像重叠,故X线片不能清楚显示四根管影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切缘开髓路径对下颌前牙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再治疗,探讨下颌前牙开髓路径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临床收集79例下前牙因根管治疗失败后需要再治疗的患牙共计94颗,去除原根充材料,探查是否遗漏根管,采用经切缘开髓路径对患牙进行根管再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根管的充填情况及下颌前牙根尖病变的愈合情况。结果:94颗患牙中共发现72例下前牙为双根管,其中下颌中切牙为双根管33例,下颌侧切牙为双根管19例,下颌尖牙双根管20例。所有患牙经根管再治疗后根管充填结果满意,患牙根尖病变明显好转。结论:下颌前牙切缘开髓根管路径趋于直线不仅视野良好,且能有效提高复杂根管的发现率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冠折率。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因牙齿根面龋和楔状缺损引起前牙慢性牙髓病变、根尖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1例采用传统的根管治疗方法,51例采用前牙唇侧入路碧兰糊剂一次性根管治疗,对其术后的冠折率和愈合率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0.20%,传统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6.2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传统的根管治疗冠折率为9.80%,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冠折率1.96%,两组冠折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与传统的根管治疗无差异,但术后冠折率低,且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临床应用方面评价根管预备过程中根管润滑剂对根管内细菌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个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根管润滑剂,对照组不使用根管润滑剂,两组均采用手用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至F3。所有根管在预备前和预备后即刻用无菌纸捻置根管内30 s取样接种,观察并计数单位体积菌落数以评价根管润滑剂对根管内细菌的清除能力。结果:根管预备能显著去除根管内细菌(P<0.05),使用润滑剂后能明显降低根管内需氧菌、厌氧菌、产黑类杆菌、放线菌、梭杆菌检出率(P<0.05)。结论:根管预备时使用根管润滑剂能够明显减少根管内细菌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性根管治疗和根管治疗辅以根尖切除治疗前牙根尖周囊肿的疗效。方法将91颗前牙根尖周囊肿行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44颗作为试验组,行根尖切除术,另外47颗作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到1年跟踪追访。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2%,且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牙根尖周囊肿,应先行根管治疗,待明确效果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根尖切除不是必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治疗疼痛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髓坏死的乳磨牙230例进行根管预备,FC消毒,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术后拍X线片,如果欠填,则重新充填。结果:乳牙根管预备后疼痛的发生率为7.83%,根充后疼痛的发生率为10.43%。根吸收、病种、超填与疼痛有明显的关系。结论:规范无菌操作、避免器械和根充剂超出根尖孔,可预防乳牙根管治疗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氢氧化钙和甲醛甲酚用于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封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口腔中心就诊的135例牙根尖周炎患者的156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81颗)和B组(75颗)。步退法根管预备后分别于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A组)和甲醛甲酚(B组)进行消毒。于封药后1周、根充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评价。结果根管封药后1周A组的有效率为92.59%,B组的有效率为7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后1周,A、B两组的急症发生率(3.70%对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的成功率为91.36%;B组为8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用于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消毒的疗效优于甲醛甲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唇(颊)侧进路在前牙、前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80个前牙、前磨牙牙髓病变或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唇(颊)侧进路根管治疗组(治疗组)和舌((牙合))面进路根管治疗组(对照组),每组90例,90个牙.按常规进行根管治疗术,随访2年,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二组痊愈率和进步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出现的自觉症状率(7.8%)明显高于对照组(2.2%)(P<0.01).而对照组的冠折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前者10例,后者2例(P<0.01).结论:唇(颊)侧进路行前牙、前磨牙根管治疗是切实可行的,能有效减少冠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V itapex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乳牙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在心理疏导争取患儿配合的前提下,行常规根管治疗术,采用两种不同的根管糊剂根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注射式V itapex根充糊剂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根充糊剂远期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乳磨牙的治疗效果差异更为显著。结论:注射式V itapex根充糊剂优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根充糊剂,更适合作为临床常规乳牙根管充填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切缘开髓路径对老年下颌前牙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再治疗,探讨下颌前牙开髓路径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临床选取46例平均年龄为65岁的老年患者下前牙因根管治疗失败后需要再治疗的患牙共计53颗,去除原根充材料,探查是否遗漏根管,采用经切缘开髓路径对患牙进行根管再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根管的充填情况及下颌前牙根尖病变的愈合情况.结果:53颗患牙中共发现49例下前牙为双根管,其中下颌中切牙为双根管26例,下颌侧切牙为双根管13例,下颌尖牙双根管10例.所有患牙经根管再治疗后根管充填结果满意,患牙根尖病变明显好转.结论:下颌前牙切缘开髓根管路径趋于直线不仅视野良好,且能有效提高复杂根管的发现率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