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一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103-103
大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粪便隐血试验敏感性高,且标本留取方便,操作方法简单,患者无痛苦,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8-2019年呼和浩特市自然人群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效果,探讨筛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推动社区早癌筛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调查2018年5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检的呼和浩特市居民,通过宣传教育、问卷病史调查和数值化免疫定量粪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s,FOBT)检测开展大肠癌筛查。结果:共完成初筛10741人,男5263例,女5478例,年龄18-87岁。FOBT检查结果阳性559例,初筛完成率为 99%,初筛阳性率为5.2%。高危人群中肠镜检查阳性率为14.67%,大肠癌检出率为0.89%。总大肠癌检出率为46.55/10万。结论:FOBT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重大意义,普及中国体检人群大肠癌早期筛查是健康中国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消化科门诊应用2种方式筛检大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优劣。方法将548例符合高危条件,其中粪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与肠镜均未筛查出大肠癌或腺瘤样息肉的体检人群进行分组,每年进行二次FOBT,同时行结肠镜检查者为A组。不愿意行结肠镜检查者为B组,每年进行2次FOBT,若连续2次FOBT为阳性则劝其必须进行结肠镜检查。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监控1年后、2年后的FOBT阳性率、大肠癌及腺瘤样息肉检出率。结果监控1年后、2年后的FOBT阳性率、大肠癌及腺瘤样息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组的人均筛查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筛查阳性者总治疗费用高于B组患者。结论在对大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动态监控筛检中,若受检者不愿接受直肠镜检查,可以每年进行2次FOBT,若连续2次FOBT为阳性则劝其必须进行结肠镜检查,可降低体检经济负担,有利于与体检者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南京地区结直肠癌筛查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检查在南京地区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结果:1年内共开展筛查850例,其中初筛阳性并行结肠镜检查者722例。共诊断结直肠癌37例,结直肠息肉222例,结直肠其他病变170例。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5例于我院手术切除,病理分期均为Ⅰ期。对临床症状与肿瘤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血及便秘与结直肠癌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筛查能够提高结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肠癌的诊断率,应该对一般人群尤其是存在便血及便秘的人群积极开展结直肠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指大肠粘膜上皮的恶性病变,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是目前大众对早期大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视程度较低,并且目前的筛查技术方法多种多样,导致CRC的发现概率比较低。本人搜集国内外一些早癌筛查方法,用以供临床及各体检中心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筛查策略十分重要。通过规范的早期筛查,癌前病变及癌症早期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极大提高预后。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等,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不断进展丰富。本文针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和各国筛查策略进行详细总结论述,以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早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英国大肠癌筛查预试验首轮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在英国国家医疗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中推行以便隐血试验为基础的全国大肠癌筛查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赵国刚  马亮亮  孙光斌  冯富兴  苏锋 《广东医学》2014,35(15):2418-2419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筛查手段评估大肠癌流行病学的价值.方法 对天津市塘沽区符合筛查的常住居民9 658名进行初筛,发现高危人群1478例,行结肠镜检查筛查大肠癌,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大肠癌31例(2.1%);多集中在65~69岁之间;以直肠居多,病理类型以腺癌为多.进展期腺瘤40例,息肉338例.结论 结肠镜对早期筛查诊断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与血癌胚抗原(CEA)检测为主要方法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按易感因素将研究对象分组,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CEA、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依据问卷调查将6997例研究对象分为大肠癌低度危险组(n=4551)、可疑组(n=2085)、高度危险组(n=361)。3组iFOBT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共检出早期大肠癌6例,其中高度危险组5例,可疑组1例。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炎、正常组,结肠癌组iFOBT、CEA结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OBT可以作为早期大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iFOBT和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术后结肠状况。结果:对287例大肠癌术后患进行了肠镜检查.结果:阳性率67.2%(193/287),主要病变为复发癌18例(6.3%),多原发癌13例(4.5%),息肉恶变3例(1.0%),息肉83例(28.9%)大肠癌术后恶性病变发现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15年。结论:术前作常规结肠镜检查和严格掌握直肠癌保肛指征,对防止漏诊及术后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大肠癌术后患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32例大肠癌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分析廖健(广西柳州市卫校附属医院柳州市545005)关键词大肠癌;结肠镜;术后随访对于大肠癌术后纤维结肠镜(简称肠镜)检查有何价值,国内仅见少数文献报道。本文就我院肠镜室检查的32例大肠癌术后肠镜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大...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升高趋势.我院2000年2月-2004年7月共行结肠镜检查820例,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大肠癌50例,占6.09%,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癌症相关的第二大死因。早期筛查可降低CR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的发展,FIT已经成为全世界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手段。本文就FIT筛查CRC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结肠镜诊断的 82 1例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探讨该病发病特点 ,以提高大肠癌诊断水平。一、临床资料(一 )一般资料  1992年 7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行结肠镜检查 10 10 3例 ,确诊大肠癌 82 1例 ,检出率为 8.13%。其中男 4 4 2例 ,女 379例 ;年龄 16~ 90岁。多因腹痛、腹泻、便秘、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接受结肠镜检查。(二 )诊断标准  82 1例大肠癌均由结肠镜诊断 ,并经活检病理或手术后病理证实。1.内镜下形态分类 :按参考文献 [1]分型方法分为早期癌、进展期癌 (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 )和吻合部复发癌。2 .大…  相似文献   

15.
彭娜 《中外医疗》2009,28(22):71-71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经内镜及活检证实的32例大肠癌患者的内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大肠癌中男17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13:1。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占78.12%。临床表现以粘液血便为主。部位直肠12例,直乙交界2例,乙状结肠9例,升结肠2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5例。病理诊断均为腺癌。32例中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肠癌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呈上升趋势,而与性别无相关性,临床表现以粘液血便多见,发病部位以直肠居首,乙状结肠次之,且发病与大肠息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金抒清  胡滨  陈桧平  吴小丽 《浙江医学》2006,28(12):1049-1050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往我们一直把大便隐血试验作为大肠癌的筛选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大肠癌患者的大便隐血试验结果为阴性。笔者总结了2003年度我院20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大便隐血试验的结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 在利用粪便DNA筛查大肠癌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31例大肠癌患者、28例大肠腺瘤患者以及20例来医院体检的正常人新鲜粪便标本,应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31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1.9%(13/31),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5.5%(11/31),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4.8%(17/31),3个基因联合检出率为67.7%(21/31);28例大肠腺瘤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5%(7/28),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4.3%(4/28),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6.4%(13/28),3个基因联合检出率为64.3%(18/28);20例正常对照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1/20),K-ras基因突变率为0(0/20),p53基因突变率为0(0/20).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基因突变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和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孟卫 《医学综述》1999,5(2):58-59
<正>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男性居第5位,女性居第6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了。减少大肠癌发病率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前,早期诊断、改善预后仍为大肠癌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由于早期大肠癌往往无症状,且大肠癌症状与进展和预后并无必然联系,因此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