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细胞介素1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是分子量约为17kD的活性多肽,据其编码基因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将它分为IL-1α和IL-1β两类。IL-1不仅是急性炎症反应的起动因子之一,而且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它还可作为一种激素,远程地作用于机体其它系统,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本文就这些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脑损伤后及培养的胶质细胞c-f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脑损伤后损伤周围组织c-fos mRNA表达呈动态变化;1h后增加170%,12h后增加30%,24h后增加130%。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显著增加脑损伤后12h及24h c-fos mRNA的表达;当培养的胶质细胞中加入此二者后1h c-fos mRN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5是在检测猴肾表皮细胞系CV-1/EBNA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的活性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分子量为14~15kD。IL-15和IL-2有许多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刺激CTLL和PHA活化的外周血T细胞增殖;在体外可诱导CTL和LAK细胞的产生;通过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调节T细胞内基因表达;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活化NK细胞。IL-15的刺激作用需要与IL-2R的β链和γ链相作用,而不需α链。与IL-2不同之处是IL-15可由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产生,它对NK细胞的活化可能更为重要。如对IL-15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它在正常宿主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翠林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17(6):321-322
本文报道了用分子克隆发现的一种新的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3(IL-13),它在激活的人T细胞中表达。重组IL-13蛋白可以抑制用脂多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炎症因子的产生。而且,它还可以协同IL-2调节大颗粒淋巴细胞中IFN-γ的合成。IL-13的基因定位表明它与位于染色体的5q23-31基因紧密连锁,IL-13可能在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细胞介素-8(IL-8)在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中属于C-X-C亚家族,IL-8是一个多种细胞来源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而且不同类型的细胞对不同的诱导剂的反应也不相同,因为由不同的实验室从不同的来源得到该因子,所以对于IL-8的许多不同的描述术语,对于IL-8的生理生化特性,目前已基本清楚,对于IL-8基因表达的调节,现认为主要是在转录水平的调控,并且发现其基因5′-侧翼区的AP-1,NF-кB及NF-IL-6结合位点是调节IL-8启动子功能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IL-8基因的表达需要这些元件之间高度的协同以达到有效的转录,IL-8受体则是一个由59KDa和67KDa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上,甚至包括一些不表达IL-8的细胞,IL-8的生物学活性并不表现出种族的特异性,IL-8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有趋化性并能刺激嗜碱性粒细胞,内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除了受化学因子的调节外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琴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95,(1)
介系是一种在炎症泛应中起很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本文就IL-8的 基质结构机理及抗炎促炎机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细胞介素8(IL-8)是于1989年才得到正式定名的一种新型白细胞介素,有关它的研究虽然时间很短,但进展相当迅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较系统地介绍IL—8的研究进展。 一、IL-8的发现史:早在七十年代末,人们就曾提出过人单核细胞能产生粒细胞激活因子的概念,八十年代初,有人发现人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培养上清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活性,因当时发现IL-1对粒细胞有明显的趋化活性,故人们误认为这是上清中所含的IL-1的作用。直至1986年,Kownatzki 相似文献
10.
11.
白细胞介素-8在参与和调节人类生殖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本文从IL-8R的生物学特性、IL-8R与月经周期、着床和胚胎发育的关系等方面对其在人类生殖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毛山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1996,16(4):217-219
细胞因子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IL┐8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外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在哮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MRP8刺激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释放IL-1β的信号途径。方法:利用MRP8刺激培养AS,运用Lipo2000脂质体转染发卡样小干扰RNA(shRNA)使TLR4沉默、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预处理阻断NF-κB,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免疫双标法等实验方法检测TLR4、NF-κB以及IL-1β的表达变化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利用MRP8刺激培养AS,细胞内的TLR4、NF-κB以及IL-1β表达增加,并且NF-κB由胞浆向胞核内转移,IL-1β在细胞上清液中含量增加;抑制TLR4可以下调MRP8所致的NF-κB和IL-1β表达增加,NF-κB向胞核内转移;抑制NF-κB只能下调MRP8所致的IL-1β表达增加。结论:MRP8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途径促进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6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红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25(3):161-164
白细胞介素-16(IL-16)过去称之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tactic Factor,LCF)。主要由CD8^ T淋巴细胞分泌,属分泌型糖蛋白,IL-16能诱导CD4^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细胞迁移。诱导人CD4^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IL-2R表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复制。 相似文献
16.
17.
脑缺血诱发的炎症反应在急性期可引发脑水肿,挤压缺血灶周围正常脑组织,从而加重神经功能损伤;而在卒中恢复期,对神经组织进行修复具有重要保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Ast)也参与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通过产生抑炎/促炎因子及形成胶质瘢痕/胶质限制对脑组织兼具保护和损伤双重作用,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这一过程,此外,其与小胶质细胞协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靶向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调节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促进康复为缺血性卒中治疗和新药研发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脑损伤后及培养的胶质细胞c-f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脑损伤后损伤周围组织c-fosmRNA表达圣动态变化:1h后增加170%.12h后增加30%,24h后增加130%。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显著增加脑损伤后12h及24hc-fosmRNA的表达;当培养的胶质细胞中加入此二者后1hc-fosmRNA表达明显增加,12h后有所下降。又发现同时加入此二者时,c-fosRNA表达增加更加显著。以上结果提示;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影响脑损伤后胶质细胞c-fosmRNA的表达,它们对胶质细胞的作用可能与c-fos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方法抑制白细胞介素6( IL-6),观察其对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波形蛋
白( Vi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 日龄SD大鼠的大脑皮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载体组和病毒组,
2 组均制备细胞划伤模型,采用qRT-PCR 检测Vim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Vim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
Vim的定位,MTT检测划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检测GFAP用于观察划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
活性。结果:划伤细胞2 d 后,病毒组的Vim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载体组明显下降。Vim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
胞质中表达。病毒组中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情况和活性低于载体组。结论: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方法抑制炎症因
子IL-6,可以下调反应性胶质化细胞中Vim的表达,影响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化反应,可能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对
神经细胞的再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白细胞介素8的N端43氨基酸片段(IL8-N)和C端24氨基酸片段(IL8-C),经过FACS和趋化活性鉴定表明,IL8-N和IL8-C均能与中性粒细胞结合,其中IL8-N能部分封闭IL-8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