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导管射频消融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可达到根治效果,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和经验的积累,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在扩大。本文就近年来IVT射频消融治疗的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射频消融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可达到根治效果,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和经验的积累,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在扩大.本文就近年来IVT射频消融治疗的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方法 对 2 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14例 ,经消融 13例获得成功 ,1例未成功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6例 ,经消融全部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VT)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虽临床转归较好,但易反复发作,导管射频消融为这类心律失常提供了根治性方法.本文对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10例IVT患者的射频消融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射频消融 (RFCA)治疗的检测方法和疗效。方法  4 4例IVT病人 ,男性 32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2~ 6 0岁 ,其中左室IVT(LIVT) 2 6例 ,右室IVT(RIVT) 18例 ,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寻找靶点进行RFCA。结果  2 6例LIVT消融成功 2 3例 ,18例RIVT消融成功 16例 ,总成功率 88 6 %。结论 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 ,是治疗I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总结了2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1~63岁。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或停用胺碘酮至少2周。根据室速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估计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心脏电生理检查采用期前刺激(1至3个)和分级递增短阵快速刺激(起搏电压6~10v),于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室流出道刺激诱发室速,如未能诱发室速,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方法和结果。方法 左室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16例,右室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RVT)1例,15例ILVT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浦肯野纤维电位(P电位)方法,1例因室速不能诱发的ILVT和1例IRVT采用起搏标测。射频消融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ILVT成功率为87.5%,IL-VT均起源于左室间隔面,有效消融靶点处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前(29.6±11.2)ms(20~55ms)。IRVT1例射频消融成功,有效消融靶点处起搏时与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完全相同。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临床多发生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主要有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1999年5月至2003年1月进行的IVT、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导管消融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消融靶点的确定及消融结果。方法:对68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以及它们和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本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则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靶点的确定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起搏标测法,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流出道室速组在起搏标测时起搏ECG和VT时ECG的12导联QRS波完全相同处消融成功率较高。结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可初步估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消融靶点的确定及消融结果。方法对3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以及它们和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则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靶点的确定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起搏标测法,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流出道室速组在起搏标测起搏ECG和VT时ECG的12导联QRS波完全相同处消融成功率较高。结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可初步估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射频消融(RFCA)研究。方法共收集20例临床诊断IVT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0.5±12.5(21~66)岁,病史7.8±8.8(1~22)年,心动过速时R—R间期为:309±69(240~430)ms。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型8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型,且Ⅱ、Ⅲ、avF主波向上12例。对20例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0例均获成功,术后1例起源左心室后间隔,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之室性心动过速分别于术后第3、7天复发,余无室性心动过速复发,亦无并发症。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RFCA关键在于靶点标测和标测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成功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3例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有2例室速起源于右室流入道,1例起源于右室流入道三尖瓣后下壁。室速时均未描记到碎裂电位,采用起搏法标侧,于起搏ECG12导联中11导联的QRS波图形与室速时图形一致即试放电,功率设置为30W。试放电次数分别为19,17和12,成功靶点处放电分别为4,7和5s时室速终止,连续放电至90s,再加强放电60s,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3,43(28):52-5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特发性室速 ,其发生率约为临床确诊室速的 10 %。临床上对 IVT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根据心动过速发作时 QRS波形态分为右束支阻滞型 IVT和左束支阻滞型 IVT,一般将前者简称为左室 IVT,后者简称为右室 IVT。就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而言 ,左室 IVT主要起源于间隔左室面的左后分支区域 ,而右室 IVT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不同 ,IVT行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且创伤小 ,目前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成功经验。103例IVT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右室特发性VT(IRVT)和其他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为96.12%,ILVT为92.9%,IRVT为98.4%,复发率为2.9%。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室后间隔部32例,左室游离壁1例,左室流出道9例,右室流出道60例、流入道1例。结论:IVT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估计其起源位置。IVT的RFC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指一组发生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因此又称正常心脏室速,预后良好。由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已成为一种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已成功治疗26例。 资料和方法1998年2月-2001年5月,连续收入住院的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大多数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史,并使用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26例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2-52(36±15)岁,室速发作时心电图示频率为130…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6例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8.5岁(4-14.5岁)。临床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VT起源于左室间隔部4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例;选用温控消融导管,4例采用起搏标测结合激动顺序标测,于VT发作时放电,2例采用起搏标测,于窦性心律时放电;6例消融均成功。平均随访12.8个月(1-22个月),1例术后第4周复发,第5周于同一部位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儿童IVT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18.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临床多发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 ,近年报告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IVT效果好[1 - 4 ] 。我院自 1993年开展RFCA以来治疗IVT 45例 ,43例获得成功 (95 6 % ) ,兹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45例IVT ,男性 32例 ,女性 13例。年龄10~ 5 9(31 8± 13 1)岁。患者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结构改变。全部病例心室晚电位检查阴性。  IVT发作时常规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平均心率 140~2 30 (182± 2 8)次 /min ,2 5例呈右束支阻…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是指发生于正常心脏的室性心动过速 (VT)。根据其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 (IRVT)。目前药物治疗IVT效果欠佳且不能根治 ,近年来经导管消融根治IVT获得良好效果 ,但消融的方法和成功率文献报道不一。我院采用射频消融术 (RFCA)根治 2例IVT获得成功 ,随访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例 1:男性 ,13岁 ,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1年余 ,伴胸闷、乏力、头昏 ,无黑朦及晕厥。发作前无明显诱因 ,持续时间 10分钟至 5小时不等 ,可自行或静推异搏定后中止。发…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心运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射频消融3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对其定位、标测方法及复发原因进行探讨。采取激动和(或)起搏标准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右室IVT13例.起源于流出道部位12例,其I导联以Q波为主者偏前,r波为主者偏后:V3导联的R/S〉1者在上部,R/S〈1者在下部。游离壁1例电轴左房。起搏标测靶点心电图IVT时与12导联心电图一致,局部电位提前42.08±8.91ms。1例术后复发。左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