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周铭心教授研创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卡选穴针刺对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4例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28例。空白组采用单纯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康复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定等级、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最优(P<0.01,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针刺配合普通针刺和康复治疗对改善肌张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肯定,此子午流注选穴卡操作运用简便,准确率高,可供临床医者拓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俊峰  邢仪霞  蒋树林 《新中医》2020,52(17):28-31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汤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20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1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10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栝楼桂枝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痉挛指数(CSI)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ger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等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栝楼桂枝汤辅助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状态,减轻下肢痉挛程度,从而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局部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进行痉挛评定;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的均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和步态分析参数(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辰时(7:00-9:00)采用八卦灸盒行腹部艾灸(中央灸盒对准神阙穴),持续2 h,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采用肌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患侧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探讨其对缓解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局部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时测定两组患者健患侧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同时进行患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患侧腓肠肌RMS、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脑方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内科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脑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同期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增高(P均0.05),血清Hcy、hs-CRP、D-D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通脑方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等多重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干刺激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神经干刺激疗法,选择尺泽(桡神经刺激点)、内关(正中神经刺激点)、小海(尺神经刺激点)和极泉下1~2寸(臂丛神经刺激点)等。均30 min/d,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步态参数、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FB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FMA评分、FBS评分、步频、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MAS评分、左右步幅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FMA评分、FBS评分、步频、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MAS评分、左右步幅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能更有效增强下肢肌力,缓解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BI评分及肌张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痉挛疗效总有效率为97.6%,优于对照组的90.7%(P0.01)。结论:平衡调筋解痉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潜阳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体温,抗凝、抑制血小板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潜阳活血通络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评价神经损害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检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测定D-二聚体(D-D)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评价。 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M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PA均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I水平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FIB,D-D和vW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D-D和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7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潜阳活血通络方能通过调节纤溶系统功能,有效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的供血,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西医生命支持、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并采用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包括推拿、针灸、药浴等。观察组加用通腑化浊方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Rankin量表(MRS)评价致残率/病死率,测量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 治疗第7,14,28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4,28天,观察组FMI,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4,28天,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3,7,14 天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综合康复方案中,通腑化浊方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增强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在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脉络宁口服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遗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01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脉络宁口服液,20 mL,3次/d。疗程均为8周。以修订的Barthel指数表(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以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下肢功能,Bre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能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结果:两组均能提高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提高独立步行能力,减少残障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络宁口服液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脑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瘀血内阻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压变异性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完成11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1片/d;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次,1片/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脑活心汤内服,1剂/d,常规水煎煮,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压变异性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Hcy和25(OH)D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6.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以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5(OH)D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脑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瘀血内阻证患者可明显改善血液黏度和血压变异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Hcy水平和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脾逐湿汤治疗湿热困脾型代谢综合征(MS)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脂联素(AD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纳入的MS高血压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片,4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脾逐湿汤内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形体学指标、血脂水平和血糖相关指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ADP,hs-CRP,HCY,ET和v W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及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形态学指标、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ADP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HCY,ET和v 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运脾逐湿汤治疗湿热困脾型MS高血压疗效明显,且可提高患者血清中ADP水平和降低hs-CRP,HCY,ET和v W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圣方内服联合中药泥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肌痉挛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甘氨酸(Gly)和γ-胺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89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两组患者行常规对症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45例内服通圣方,1剂/d,2次/d;中药药蜡膏饼外敷于相应穴位,用红外线理疗机加热模拟灸法,l h/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评分,巴塞尔(Barthel,BI)指数分,步行能力及中医(TCM)症状评分;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反应情况;检测两组血清Gly和GAB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SI,Ashworth,步行能力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ly和GAB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圣方内服联合中药泥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肌痉挛疗效确切,上调血清Gly和GABA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后遗肢体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对强腓肽(Dyn),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除去脱落及不符合研究的,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肚脐旁皮下注低分子肝素4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平衡能力、肢体功能、步行能力,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yn,NP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巴塞尔指数(BI),博格平衡量表(BBS),傅格-梅尔氏(Fugl-Meyer)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肌力恢复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Dyn,NPY含量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浆Dyn,NP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通络牵正方联合的康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方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和自拟通络牵正方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Ashworth法评价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估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生活质量,并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Ashworth,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CA评分上升,观察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残损和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的中医康复手段改善了患者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减轻了临床症状,改善了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其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康复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涤痰汤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4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感染、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涤痰汤,1剂/d,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脑水肿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肽Y(NPY)和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PY,NSE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C3和C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C3和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7,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 d对照组脑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增多(P<0.01),治疗后14 d对照组脑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第7,14天脑水肿体积均持续下降(P<0.01),并低于同期对照组脑水肿体积(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活血涤痰汤能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阻力,减轻炎症反应及补体系统对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85例CIS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瘀通络方,1剂/d,疗程2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记录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lα(6-Keto-PGFl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小板功能。 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WF,TXB2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缩舒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