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疗法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焦虑情绪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学龄期ADHD共患焦虑情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儿童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30例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箱庭疗法。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睡眠习惯问卷(CSH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PSQ问卷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SNAP-Ⅳ量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得分,CSHQ、SAS及SCARED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PSQ问卷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分别为1.0(1.0,1.3)分、0.3(0.2,0.3)分、1.0(0.9,1.3)分、0.3(0.3,0.5)分、1.1(0.8,1.2)分,SNAP-IV量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现状及其睡眠紊乱情况。方法于2015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中学生2 133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IV)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ADHD症状评分正常组、临界组、中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的比例分别为87.2%(1 861/2 133)、9.3%(199/2 133)、2.5%(54/2 133)和0.9%(19/2 133),男性高于女性(Z=5.68,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rs=-2.02,P0.05);ADHD评分正常组、临界组、中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失眠比例依次为20.63%(384/1 861)、31.66%(63/199)、37.04%(20/54)和42.11%(8/19),ADHD严重程度与失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4.36,P0.01);各组上床、起床时间及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HD症状临界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的ISI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正常组;注意缺陷评分、多动冲动评分及ADHD评分总分与ISI总分均呈正相关,以注意缺陷与ISI总分相关性最高。结论 ADHD症状高评分学生有较高的失眠发生率,提示对失眠症状的干预应作为ADHD的治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多动症患儿家长疾病知晓及焦虑情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相关知识的了解现状和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知识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50例注意缺陷多动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中有31.34%存在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97,P<0.01).家长焦虑情绪与患儿病程、合并学习障碍及家长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识的了解水平呈显著性相关(r分别为0.117、0.412、0.462,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 在诊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同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关注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在ADHD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合并其他行为问题的情况.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1 006例患者进行了合并行为问题的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亚型患儿Conners量表测试结果 ,以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其他行为障碍的特点.结果 多动/冲动为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行为问题各占18.3%、55.9%和25.9%,其分布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9.054,P<0.05);1 006例患者主要分布在7~11岁之间,占总人次的78.1%,其中以9岁组为最多;合并学习问题者占57.6%、品行问题占50.1%,焦虑占36.2%,心身障碍占17.3%;女性患儿各因子异常率和总分异常率均高于男性,除心身障碍因子外,其余因子异常率性别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8,P<0.01);多动/冲动为主型行为问题发生率由高到低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和心身障碍;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行为问题发生率顺序均为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焦虑和心身障碍;以上4种障碍发生率均以混合型行为问题最高,不同亚型各因子异常率经比较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合并行为问题较多,性别和亚型间存在差异;症状愈严重,合并障碍比例愈高.  相似文献   

5.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2 218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SNAP-Ⅳ平均得分为(9.82±7.29)分,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9%,其中男生为4.1%,女生为1.5%.单因素分析显示,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外出上班、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满意度、日间思睡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学习成绩差、男性、独生子女、看电视时间长、入睡困难及日间思睡程度重者,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可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平衡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儿科收治的ADHD伴平衡功能异常的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注意缺陷型患儿45例(为PI组),多动/冲动型患儿18例(为HI组),混合型患儿34例(为CT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运动康复训练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SNAP-Ⅳ量表评估、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分析、直立平衡功能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I组、CT组患儿注意缺陷评分降低(P<0.05),HI组治疗前后注意缺陷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3组患儿治疗后多动/冲动评分明显小于治疗前评分(P<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调查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问题、多动/冲动、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平衡功能障碍改善有效率为85.6%。结论运动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ADHD伴平衡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平衡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树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74-3775
目的分析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康纳氏问卷的结果。方法通过持续性操作测试软件完成注意力测试,由了解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完成康纳氏父母症状问卷分析就诊的多动症儿童。结果分析对象184例,其中34例儿童不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15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在各分组中品行障碍、冲动、焦虑和多动异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学习障碍和心身问题异常与年龄增长呈现正相关表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分型中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比较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和多动障碍差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冲动-多动型和混合型患儿的异常发生机会较注意力缺陷型明显高增高。结论就诊儿童在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和多动障碍方面多少存在异常,应加强对家长相关知识的介绍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成新宁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04-1605
目的探讨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康纳氏问卷结果的特点。方法所有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儿童通过持续性操作测试软件完成注意力测试,由了解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完成康纳氏父母症状问卷。结果因多动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169例儿童中28例(16.6%)不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ADHD儿童中各年龄组间品行障碍、冲动、焦虑、多动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学习障碍、心身问题异常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ADHD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各组间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多动障碍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冲动-多动型、混合型患儿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注意力缺陷组(P0.01)。结论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患儿或多或少都存在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多动障碍,应对患儿家长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探讨儿童血清叶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全体在校生进行筛查,以筛查出的7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一致且没有血缘关系的87名儿童为对照组,统一进行专业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叶酸的测定.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与正常儿童组间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价Conners教师问卷及父母问卷各因子与血清叶酸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焦虑方面血清叶酸不足组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血清叶酸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焦虑与血清叶酸值呈负相关(r=-0.166,P<0.05).结论 血清叶酸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没有直接影响,但与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少年逆境发生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农村青少年逆境发生的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东省东、中、西部6个城市、12个农村的954名农村青少年, 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青少年逆境调查问卷和一般信息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青少年无逆境组、单一逆境组、累积逆境组(逆境数量≥2)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50%、13.84%、79.66%; 考试紧张焦虑、父母物质滥用、目击交通事故等逆境报告率较高,分别为51.99%、34.59%、33.1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逆境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 P<0.05;χ=20.17,P<0.01); 累积逆境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因子评分和困难总分显著高于单一逆境组和无逆境组(P<0.05或<0.01);逆境的数量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因子评分和困难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s=0.07~0.23,P<0.05或<0.01),与亲社会行为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 =0.13,P<0.01)。 【结论】 青少年逆境的发生率较高, 且随着逆境种类的增加, 情绪行为问题加重;但逆境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毛发中不同元素的关系,为预防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分别选择包头市市区及旗县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纯蒙古族小学1 000名二至六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的教师问卷(简化版)对被试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再采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版(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选取同校、同年级、同性别、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不同组儿童毛发中铜、锌、锰、铅、镉、砷、汞、硒8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1 000名蒙古族儿童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人数共38例,发生率为3.8%,其中男生30例,发生率为3.0%;女生8例,发生率为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5);二至六年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2%,0.3%,0.8%,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24,P<0.05).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发样中铜、铅、镉、铜锌比值均高于健康组,锌元素含量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4,-4.785,-3.627,-4.117,2.105,P值均<0.05).结论 包头市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且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蒙古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毛发中元素含量异常.预防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应关注平时的元素摄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与注意力缺陷多动行为发病的关系,探讨两者是独立的共患病,还是ESES导致的脑功能损伤是注意力缺陷多动行为发病的基础。方法 收集小儿神经门诊诊断为伴ESES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变异型患儿(A组)以及单纯BECT患儿(B组)。比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水平行为在各组的发病率,以及Conners父母问卷各因子评分的差异。A组患儿予以激素标准治疗后,再次评估类ADHD水平行为发病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同时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Conners问卷6类因子的评分差异。结果 A组共28例患儿,检出ADHD水平行为患儿18例,检出率64.3%,B组26例检出ADHD水平行为7例,检出率为26.9%。ADHD水平行为在A组发病率明显较B组高(P=0.038)。A组患儿在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等因子方面得分明显较B组患儿高。A组患儿共28例,予以共6月的激素疗程完成后,发作控制或发作减少50%以上,同时ESES消失(放电指数<30%)3~6个月的患儿,共17例。A组17例治疗有效的患儿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ADHD水平行为阳性检出5例,检出率为29.4%,较治疗前检出率明显降低(P=0.023)。ESES消失后,患儿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明显降低。结论 伴ESES的BECT患儿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表现,与ESES现象导致高级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青少年时期不同精神障碍之间的共病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和舞阳县文烽乡的2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1 500名学生,采用长处和困难筛查问卷(学生版(SDQ)和自编增补问卷进行筛查,后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行诊断,并随访1年。结果 共查出六大类精神障碍患者80例,其中有7例共病患者,共病检出率为8.7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与对立违抗障碍、焦虑障碍与应激障碍之间有共病;随访研究中又发现2例共病患者,和2种新的共病关系:抑郁障碍与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共病,共病检出率为11.25%;共病者比无共病者更易出现诊断改变(P=0.002)。结论 初中生精神障碍共病明显存在,多种精神障碍之间有共病关系,其中焦虑障碍的共病关系较为明显,抑郁障碍共病发生较晚;共病者症状更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NIRS)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特点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探索ADHD的病理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3-6月期间20例ADHD患儿及性别、年龄匹配的20例正常儿童,使用韦氏智力量表、ADHD症状评定问卷评定其智商和症状严重程度,近红外脑成像收集静息态脑功能数据。采用低频振幅(ALFF)及Pearson偏相关分析方法评估静息态脑区活动水平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额极、左侧颞上/中回及初级听觉区、左侧额下回、左侧眶额叶皮层的ALFF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2.41,-2.66、-2.12、-2.51、-0.039,P<0.05)。2)ADHD组左侧额下回、眶额叶皮层、额极(r=0.562, P=0.036)以及左侧颞上/中回、初级听觉区(r=0.541, P=0.046)的ALFF值与多动冲动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DHD患儿存在脑功能的异常,即在大脑静息态下脑区自发活动可能增强;ADHD患儿的脑功能异常与多动冲动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发病特点,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抽取的970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情况、行为问题、近3个月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970例学龄前儿童总焦虑阳性检出率高(15.2%),各焦虑维度的阳性检出率为5.7%~25.6%,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为分离性焦虑(25.6%)、强迫冲动障碍(24.5%、广泛性焦虑(14.4%)、躯体伤害恐惧(6.0%)和社交恐惧(5.7%),躯体伤害恐惧在不同性别中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孩多于男孩(χ2=8.482,P<0.01);其他焦虑阳性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②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高,其中排在前3位的行为问题分别为咬指甲(17.3%)、多动(16.5%)、遗尿(8.4%);③学前儿童焦虑与口吃(χ2=6.471,P<0.05)、遗尿(χ2=6.251,P<0.05)、尿频(χ2=12.320,P<0.05)、交流差(χ2=22.655,P<0.05)、抽动(χ2=5.845,P<0.05)、多动(χ2=8.040,P<0.05)和咬指甲(χ2=6.220,P<0.05)这些常见行为问题关系密切.结论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较为普遍,通过对儿童外在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有助于发现儿童内在的焦虑,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育龄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个县区6个镇,共1223个样本,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223名育龄妇女,共检出174人(14.2%)有焦虑症状,焦虑程度为轻度(13.2%)、中度(0.7%)和重度(0.3%);309人(25.3%)有抑郁症状,分别为轻度(24.9%)、中度(0.2%)和重度(0.1%)。已婚或丧偶的育龄妇女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婚妇女,χ2=24.24,P<0.01;已婚或丧偶的育龄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婚妇女,χ2=9.65,P<0.01。自己和丈夫文化程度均为大专及以上者、自评经济状况好或较好者、家庭常住人口数在5人及以上的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7、15.00、7.86、15.00,均P<0.05)。结论芜湖市育龄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与儿童ADHD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119例,以及附近普通幼儿园正常对照儿童115例,年龄范围均为4岁0月~5岁11月。研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两组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01)。 2)研究组儿童父母的 PHQ-9和GAD-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健康水平筛查阳性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学龄前ADHD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父母的GHQ-12、PHQ-9、GAD-7得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2~0.35,P<0.01)。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ADHD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重视对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小学生情绪行为状况与识字量的关联,为提升小学生的识字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某地区3所小学的3 710名二、三年级学生,使用小学生识字量评价量表、长处与困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二、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947.85±335.93,1 519.45±509.88)均低于上海市识字量常模(1 414,2 13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15,-49.84,P值均 < 0.01)。小学生情绪行为各因子异常检出率依次为同伴交往问题(12.40%)、亲社会行为(12.02%)、多动(11.59%)、品行问题(10.49%)、情绪问题(5.88%)。小学生情绪症状(r=-0.19)、品行问题(r=-0.29)、多动-注意缺陷(r=-0.27)、同伴交往问题(r=-0.24)与识字量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同伴交往问题(β=-24.45)、多动-注意缺陷(β=-42.04)、品行问题(β=-50.73)对识字量有负向预测作用(R2=0.12)(P值均 < 0.01)。  结论  同伴交往问题、多动、品行问题与小学生的识字量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low birthweight.
Design/study groups   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of 56 very low birthweight (VLBW: birthweight ≤1500 g), 60 term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birthweight <10th centile), and 83 term control (birthweight ≥10th centile) children at 14 years of age.
Outcome measures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d children,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rating scale IV, autism spectrum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and children's global assessment scale.
Results   VLBW adolescents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46%) than controls (13%) [odds ratio (OR) 5.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5–13.0] and, more psychiatric disorders (25%) than controls (7%) (OR 4.3, 95% CI 1.5–12.0), especially anxiety disorders. Although 25% of the VLBW adolescents had attention problems, ADHD was diagnosed in only 7%. Four VLBW adolescents had symptoms of Asperger's disorder, and the VLBW group had a higher sum score than controls on the autism spectrum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Although more SGA adolescents had psychiatric symptoms than controls (23% vs. 13%),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remained essentially the same when adolescents with low estimated intelligence quotient were excluded, and persisted after possible psychosocial confounders had been controlled for.
Conclusion   VLBW, but not SGA adolescents, have a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disorders by the age of 14, especially attention deficit, anxiety symptoms and relation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会宁县1 05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检出率为2.3%,各内容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8.50±3.01)最高,为64.46%,孤独倾向检出率(2.67±2.01)最低,为2.65%;女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全量表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及全量表得分上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亲是否到外地工作。结论 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