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了解新疆牧区寄宿制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有效的牧区学生营养干预计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特克斯县的2 686名哈萨克族寄宿制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45%,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80%.牧区寄宿制哈萨克族中小学男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42.38%)高于女生(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6,P<0.01);小学生营养不良率(22.51%)低于初中生(51.14%)(x2=234.52,P<0.01).哈萨克族男生超重率(3.67%)高于女生(2.04%)(x2=6.35,P<0.05);小学生超重率(0.86%)低于初中生(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9,P<0.01).结论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较为突出,应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该地区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探讨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合肥某大学大一至大三4 74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体育锻炼的一般情况、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结果 4 747名大学生中,男生每周有3d及以上体力活动达lh和每周有ld及以上参加强健肌肉训练的报告率(38.0%,56.6%)均高于女生(21.6%,21.9%)(x2值分别为151.201,559.985,P值均<0.01);城市学生参与中等和大运动量人数比例(34.1%)多于农村学生(29.1%) (x2=17.535,P<0.05).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9.8%,男生为9.2%,女生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2,P>0.05);心理病理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7.3%,男生为18.9%,女生为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2,P<0.05).有睡眠障碍的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42.5%)高于无睡眠障碍的学生(14.6%)(x2=226.425,P<0.0l).体育运动量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无睡眠障碍且运动量越大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P值均<0.01).结论 有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中,体育运动量越小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越高.对其进行体育锻炼干预或可有助于降低心理病理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杨汴生  张丁  何健  孙经  王旭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38-1341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家庭生活快乐感及其影响因素,为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70所学校抽取初高中学生21 870名,对其家庭生活主观快乐感及心理健康状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自觉家庭生活快乐的学生占75.32%,重点中学学生自觉家庭生活快乐的检出率高于普通中学学生(x2=9.93,P<0.05),普通高中学生自觉家庭生活快乐的检出率高于职业高中学生;自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三代家庭中生活的儿童自觉家庭生活快乐检出率最高(79.39%),双亲家庭次之(77.16%),重组家庭最低(38.85%);自觉家庭生活不快乐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一般和快乐的学生(x2=1 415.84,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家庭结构类型、学习成绩是中学生家庭生活主观快乐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家庭生活快乐感具有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家庭生活快乐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中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郑州市中学生心理状况,为下一步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郑州市抽取1所高中,2所初中,共计1 387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郑州市中学生心理总均分为2.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00%,其中轻度心理问题39.80%,无严重心理问题;学习压力感出现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男生和女生各种心理状况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状况的比例低于初中学生(P0.05);生活费够花、有无话不谈同学(朋友、家人)、家庭快乐、学习快乐的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状况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别学生(P0.05)。结论郑州市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自我感觉环境较为宽松的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状况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2011-2015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及变化特征,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对2011-2015年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常见病总体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60.1%)、肥胖(14.4%)、龋齿(12.9%)、营养不良(5.3%)、贫血(4.5%)、沙眼(0.1%),其中营养不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贫血、龋齿检出率整体表现为女生(60.8%,14.7%,5.4%,16.2%)高于男生(54.4%,9.5%,3.8%,10.6%)(x2值分别为512.0,752.2,140.1,832.5,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为男生(24.2%)高于女生(16.5%)(x2=1 077.1,P<0.05);视力不良、营养不良、龋齿检出率为中学生(74.4%,12.9%,19.5%)高于小学生(45.0%,11.0%,7.1%)(x2值分别为10 931,100.5,3 925.8,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为小学生(20.9%)高于中学生(19.5%) (x2 =31.6,P<0.05).结论 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状况不容忽视,尤其应加强对视力不良、肥胖、龋齿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分初中版、高中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初中和高中学生共30 2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行为报告率为12.9%,且男生(16.8%)高于女生(8.9%)(x2=416.0,P<0.05);每天上网时间≥4 h的学生有3 691名(占12.2%),且男生(15.1%)高于女生(9.3%) (x2=240.0,P<0.05).网络成瘾率为7.6%,男生(10.7%)高于女生(4.6%)(x2=410.9,P<0.05);娱乐性赌博行为报告率为14.6%,参与者(19.6%)高于未参与者(5.6%)(x2=1 048.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R2=0.085,预测百分比为92.2%,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孤独、学习压力感、焦虑和抑郁是网络成瘾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应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角度出发,减少或避免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健康素养、睡眠质量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7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中学生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6.49±19.87)分.初中生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799,16.487,P值均<0.01).中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8.3%和20.9%.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20.3%)高于初中生(14.3%)(x2=4.066,P<0.05);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者睡眠障碍(27.0%)和抑郁症状(36.5%)的检出率均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x2值分别为6.710,10.19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同睡眠质量情况下,健康素养水平越低,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越大,呈现剂量一反应关系(P值均<0.05).结论 通过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可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了解青海大通县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文化疏离感与汉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汉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青海省大通县2所中学1 679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少数民族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随年级均呈“V”字形发展变化趋势,且初中生比高中生表现出更少的强迫、学习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t值分别为-2.88,-5.17,-2.82,-1.99,-2.60,P值均<0.05).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度、轻度问题检出率(44.5%,l2.5%)与汉族中学生(50.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2,P<0.01),且比汉族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倾向,更少的强迫倾向(t值分别为2.86,1.97,2.04,5.11,5.75,-13.17,P值均<0.01).文化疏离感与汉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34,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孤立感(β=0.22,t=5.12)、文化分离感(β=0.19,t=4.54)、不和谐感(β=0.08,t=2.39)均正向预测心理健康,被控制感(β=-0.09,t=-2.02)负向预测心理健康(P值均<0.05).结论 汉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且随年级而发展变化,初中生比高中生心理更健康,文化疏离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其特征,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适宜学生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中山市2 212名中学生伤害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7.95%,多次伤害发生率为5.56%.男生伤害发生率(20.9%)及多次伤害发生率(6.67%)均高于女生(15.4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21,4.45,P值均<0.05).初中生多次伤害发生率(6.70%)高于高中生(4.48%)(x2=5.20,P<0.05).校内伤害发生率(63.76%)高于校外(36.24%).校内运动场所是最易发生伤害的地点(33.16%);在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比例最高(38.01%).结论 中山市中学生伤害预防要关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应以校园运动场所安全为重点,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伤害预防和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了解江门市中学生心理求助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使用自填式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江门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3 6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在3 669名中学生中,共检出有抑郁症状者877名,检出率为23.90%.60.10%的中学生曾寻求过心理援助,女生高于男生(x2=13.19,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9,P<0.01),高三学生曾寻求心理援助比例最高达73.0%,其次为高一和初二学生.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中学生寻求过心理援助比例为70.70%,其中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比例为7.30%,且不同抑郁得分等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89,P=0.557).结论 中学生存在大量心理服务需求,但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服务不足.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中学生对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制定中学生亚健康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随机抽取初中2所、高中2所,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4个年级共1 46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自编中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67.15%,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25.26%,男生躯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高中生躯体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症状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均P<0.05)。非单亲家庭、三餐饮食规律、采纳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饮食、少熬夜、增加课外锻炼时间、减少上网时间、学习成绩中下等以上、学业负担小、有3位以上知心朋友均可降低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均P<0.05)。 结论 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较严重,可能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学业负担较大等危险因素有关,建议采取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理指导、体育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究农村初中生寄宿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促进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陕西7 947名农村初中生为研究样本,运用自制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寄宿和心理健康现状,通过OLS回归分析探究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是否寄宿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农村初中生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162/7 947),单项倾向检出率为71.8%(5 707/7 947).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与MHT得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367,0.275,P值均>0.05);是否寄宿过与MHT得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0.461,P<0.01).性别、留级和师生关系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是否寄宿过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显著,女生、留级生、师生关系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需要更加关注有寄宿经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9,(9):1595-1599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生活技能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2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对42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和生活技能评价问卷的调查。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为34.8%,生活技能总得分为(79.7±12.5)分。男生在吸烟、健康危险行为方面发生率高于女生,存在统计学意义(x2值为8.01、8.68,P值均<0.01)。不吸烟学生的生活技能总得分和应对压力/调节情绪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吸烟学生,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34、-4.02,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中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是初中学生的2.21倍,与教师关系较差的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风险性较高(OR值为11.56),宽容的父母管教方式(OR值为0.56)是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技能总得分高(OR值为0.96)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郑州市中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健康危险行为学生,生活技能对降低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性观念和性行为,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长沙市1 302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遗精的认识分别为15.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女生与高中女生对月经的认识分别为53.0%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多数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在中学生中适时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亲子关系与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关联性,为预防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子2020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某寄宿制中学1790名初中生进行亲子分离、家庭亲密度、叛逆心理情况调查,采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亲子关系对学生叛逆心理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16.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8.
洛阳市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利用SAS 8.1 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生殖健康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中生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等)、独自性行为(手淫、性幻想等)及性交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初中生(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恋爱经历者较无恋爱经历者更易发生性行为(OR=2.62,95%CI:1.21~5.66);从书刊、音像或大众媒体获得生殖健康知识较其他途径易发生性行为(OR=3.09,95%CI:1.43~6.51);赞成中学生恋爱及男女交往者易发生性行为(OR=2.24,95%CI:1.32~3.75).结论 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性卫生知识,主要表现在边缘性行为的发生、不能正确认识独自性行为以及不适宜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纳入其中10 972名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为21.4(8.6 ~ 40.0) min,85.63%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女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比例(90.51%)高于男生(80.61%)(x2=218.04,P<0.05),且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小学二年级OR=6.81,95%CI=4.38~ 10.58;初一OR=4.60,95%CI=3.79~5.59;高一OR=9.25,95%CI=5.90~14.49)和女生(初一OR=1.57,95%CI=1.35~ 1.82;高一OR=2.85,95%CI=2.07~ 3.92)是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问题严峻.应以女生为重点人群,实施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意愿为主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了解中国6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状,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新乡、阳江、重庆、乌兰察布、蚌埠33所学校共22 62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身心健康监测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总检出率为46.7%,其中男生(47.9%)高于女生(45.6%),初中生(50.6%)高于高中生(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43,150.656,P值均<0.05).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擦伤/刮蹭伤(29.4%)、坠落/绊倒伤(19.7%)、刺伤/割伤(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生源地为农村、每周体力活动量多以及参加运动队是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风险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OR=1.24,P<0.05).结论 中国6座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较高.意外伤害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