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了解重庆主城区学校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健康素养改善状况,为提高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城市、农村各抽取2所共4所学校初一、初二学生,分别将城市、农村各1所学校作为干预校,另外各1所学校作为对照校,干预校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校不开展任何干预措施.基线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终期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干预时间为2017年3-5月.结果 干预后,城市干预校学生具备功能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为71.5%,69.5%,高于对照校的62.2%,59.8%(x2值分别为5.753,7.333,P值均<0.05).农村干预校学生干预前总健康素养及3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对照校(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校与对照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干预校功能性健康素养水平由干预前的59.3%提高到干预后的71.5%,总健康素养水平由干预前的53.3%提高到干预后的65.8%;农村干预校功能性健康素养由干预前的30.9%提高到干预后的56.4%,总健康素养由干预前的27.0%提高到干预后的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了解高中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效果,为探索针对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及等级等,选取嘉定区嘉定一中和嘉定二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除基本健康技能和科学健康观素养外,其他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总健康素养、3个方面及5类健康问题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总健康素养、3个方面及5类健康问题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提升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丰富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各1所,各校再随机抽取1个本科专业.将抽中专业大一年级的所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232名)和对照组(231名)进行问卷调查,干预组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和健康状况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2.97±11.65)(28.51±5.79)(23.25±6.45)(14.18±2.94)(7.03±2.90)分,与干预前相比,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行为、技能均分均有提升(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之间比较,除健康状况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及健康素养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高健康素养比例上升至52.6%,边际健康素养及低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下降为33.2%和14.2%,对照组健康素养构成的变化幅度不及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干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可为今后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了解三年级小学生的营养现状以及干预2年后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为改进学校卫生工作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选取4所小学为干预学校,同时选择4所对照学校,采取健康教育、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开展为期2年连续、动态的追踪调查和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低体重率分别为5.7%和3.0%,超重率分别为15.0%和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16,5.073,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预防肥胖症”“膳食宝塔”“挑食偏食对身体有害”的知晓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536,10.799,11.466,P值均<0.01),“每天喝200 mL以上的牛奶”“常吃新鲜水果(每周≥≥3次)”的饮食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24,4.753,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了解吉林省幼师健康素养现状及干预效果,为积极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整群抽取吉林省10个地区16所幼儿园的622名幼师,以地区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围绕洗手刷牙、气道异物阻塞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开展培训和资料收集.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洗手刷牙、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2.3%,29.2%,26.3%,63.5%,对照组分别为39.0%,32.6%,22.6%,64.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86,2.001,0.745,1.203,P值均>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洗手刷牙、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可有效提高幼师健康素养水平及自信心.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应定期、全面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7.
评价食品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探讨中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上海市闵行区公立学校中抽取2所初中和2所高中,随机均分为干预组(428人)和对照组(562人).对干预组开展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知一信一行水平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均有提高(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的总体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9%上升到96.6%(x2=45.730,P=0.000);认为营养标签有必要标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1.9%上升到95.7%(x2=19.938,P<0.01);购物时经常阅读和参考营养标签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6%和32.1%分别上升到59.9%,42.5%(x2值分别为14.279,4.937,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多形式的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高校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的378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193名)接受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对照组(185名)不接受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均不受限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技能得分分别为(54.34±6.03)(23.91±2.44)(12.39±2.32)分,6类健康问题中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得分分别为(5.59±1.34)(10.17± 1.57) (12.88±1.55) (6.33±1.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50,3.94,2.50,2.79,2.48,2.12,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为71.5%(138/193),对照组为51.9%(96/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0,P<0.01).结论 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可为高校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开展不同民族中学生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延吉市2所中学7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评估.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在学习成绩、监护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25.2%)高于朝鲜族(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朝鲜族、汉族学生在“知道服药要遵从医嘱”(37.7%,44.8%),“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36.6%,43.3%),朝鲜族学生在“火灾与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43.8%),汉族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46.0%)等问题上回答正确率最高.健康素养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健康素养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均>0.4,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在实施健康素养干预时应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健康素养干预对改善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为优化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干预学校的100名学生中(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而对100名对照组学校的学生不进行任何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对两组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评估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学生总体素养(93.00%)以及基本知识和理念(96.0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88.00%)、基本技能(56.00%)三方面素养水平均较干预前及其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学生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素养方面,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展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对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肇庆市中职生环境与健康素养现况,评估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 对肇庆市某中职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线上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给予干预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后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情况。结果 中职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为10.85%,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别是29.15%、8.47%、33.90%。干预后,干预组干预后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44.4%,高于干预前的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6,P<0.01)。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理念水平为50.69%,高于干预前的20.28%(χ2=28.97,P<0.01),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为31.25%,高于干预前的6.99%(χ2=27.25,P<0.01),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为56.25%,高于干预前的25.25%(χ2=27.34,P<0.01)。结论 中职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通过干预措施后,能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海珠区配置校医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校医干预对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整群抽取海珠区10所小学391名三年级学生,回溯二年级时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分成校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两组学生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校医干预满一年后再比较两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81.96%高于对照组79.44%(P0.01)。其中,干预组健康知识知晓率80.77%高于对照组7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明显差异。问卷涵盖的五个方面,干预组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个人卫生习惯和生理功能保健上的回答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391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79.73%,膳食与营养和传染病防控部分回答正确率居前二,均达90.00%水平,安全与急救部分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70.33%。结论校医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明显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这三方面的提高最突出。学生在安全与急救部分知晓情况较差,校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宣教,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最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为数字化健康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部分高校的1 949名学生,对健康素养水平及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选修健康教育课程及参加与健康相关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893,82.697,21.154,13.377,13.678,33.856,51.819,P值均<0.05).高健康素养大学生中对健康知识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高健康素养大学生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高健康素养大学生较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更多地应用移动终端来获取健康知识.通过移动终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高校健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9月—12月对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的4所高校的1 06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健康素养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6.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依次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16、1.445、1.687),男生、少数民族、未修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高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比较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前后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00名15~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由3.08%提高到16.33%,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由15.29%、2.47%和10.36%提高到33.42%、15.20%和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由61.20%、54.60%和49.30%提高到69.00%、63.60%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效果显著,应不断加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的深入研究,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1 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8.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转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榆林市52所学校173名转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2名)和对照组(81名).干预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情感的培训,每周1节,共32周;对照组不参加.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进行心理焦虑的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转学学生的MHT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个学期后,干预组学生的MHT得分为(35.46± 14.01)分,低于对照组的(40.17± 12.97)分(t=2.29,P<0.05);干预2个学期后,2组学生的MHT得分差值进一步扩大(t=2.59,P<0.05).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干预组转学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持续降低.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转学初中生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