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拟通过设定不同流量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在左心直视手术时进行排气,探讨低流量与高流量的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同样的排气效果,且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左心直视瓣膜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住院数字号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试验组从CPB建立至主动脉开放期间进行CO2充溢,根据流量不同分为两组即:试验Ⅰ组采取常规排气方法+2 L/min流量,试验Ⅱ组采取常规排气方法+5 L/min流量,对照组采取常规排气方法,比较三组主动脉开放后微气泡数量、CPB辅助心功能时间、术后血清S100β血清水平、术中PaCO2及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结果 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术中微气泡数量(I组:5.9±0.6;II组:6.3±0.4;对照组:9.8±0.7)、CPB辅助心功能时间(I组:16.7±2.2min;II组:17.0±2.9min;对照组:21.5±3.1min)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患者血清S100β血清水平(主动脉开放后2小时:I组:1.17±0.48μg/L;II组:2.61±0.33μg/L;对照组:1.94±0.31μg/L;术后24小时:I组:0.39±0.11μg/L;II组:1.73±0.29μg/L;对照组:1.01±0.21μg/L,allP<0.05)及PaCO2需调整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II组vsI组vs对照组:16/30vs2/30vs/8/30,P<0.05);试验Ⅱ组患者术后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存在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II组vsI组vs对照组:9/30vs3/30vs/3/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下左心直视瓣膜手术时,常规排气方法+2 L/minCO2充溢排气效果良好,既可防止空气栓塞,减少脑损伤,亦可有效减少术中高碳酸血症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无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总结再次开胸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技术和和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阜外医院小儿中心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死亡2例,与同期首次正中开胸手术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年龄0.6~16.8(5±3)岁,体质量5~112(18±10)kg,体外循环时间37~442(143±6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1~222(89±41)min。发生重大损伤7例,本亚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对安全。开胸过程中发生的重大损伤不增加患儿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婴儿肺通透性指数及血清血栓素A2浓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其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年龄≤12个月,体质量≤10 kg)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升主动脉组,n=30例)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组,n=30例),比较两组体外循环前及注射鱼精蛋白后6 h肺通透性指数的变化、体外循环前及注射鱼精蛋白后1 h血清血栓素A2浓度。结果实验组注射鱼精蛋白6 h后肺通透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0.021±0.008 vs.0.039±0.006,P〈0.05);实验组注射鱼精蛋白1 h后血清血栓素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2.5)ng/L vs.(64.2±2.1)ng/L,P〈0.05]。结论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能够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肺组织损伤,是一种良好的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雷  肖立琼  杨婷  黄福华  陈鑫 《心脏杂志》2019,31(2):186-189
目的 比较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在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及结果比较。 方法 选取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58例,根据术中采用的插管方式分为股腋动脉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术后心功能恢复、插管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 结果 两组共计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股动脉组(113±18)min、腋动脉组(117±16)min;脑灌注时间股动脉组(25±6)min、腋动脉组(25±6)min、两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股动脉组(266±24)min、腋动脉组(267±24)min患者术后清醒时间股动脉组(37±26)h、腋动脉组(38±26)h;气管插管时间股动脉组(64±6)h、腋动脉组(63±7)h;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股动脉组(8.5±2.1)d、腋动脉组(8.1±2.2)d、休克的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对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术后脑部并发症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出现高钠血症的原因。方法:5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DHCA下手术,对18例术后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高钠组)和同期术后血钠正常的33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峰值血钠(Na+)、空腹血糖(GLU)、剩余碱(BE)、血乳酸含量(Lac)、Scr,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甘露醇日平均剂量、神经系统症状、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APACHE II评分及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钠组Stanford A型比例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为88.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Lac、甘露醇日平均剂量分别为(102.47±53.62)h、(6.82±2.48)d、4.40(2.15,8.75)mmol/L及(50.77±28.33)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钠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GLU、APACHE II评分分别为(213.44±56.22)min、(121.39±38.23)min、(14.31±5.77)mmol/L及(18.15±6.6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钠组术后BE、Scr、停循环时间分别为(-1.03±4.49)mmol/L、(61.67±17.17)μmol/L及(46.17±14.1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DHCA术后高钠血症原因与病变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高血糖、乳酸酸中毒、并发神经系统损伤及甘露醇日平均用量过大有关。高钠血症可导致细胞脱水加重病情,应及时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Ⅰ期手术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病例,探讨手术适应证,评价矫治方法和疗效。方法:1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接受Ⅰ期外科矫治的患者,统计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术后乳酸水平、呼吸机付诸实践、ICU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5例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经胸矫治组),7例采用胸骨正中腹部联合切口。经胸矫治组体外循环时间[(182.00±48.16)min︰(109.00±25.14)min,P=0.023 6]、主动脉阻断时间[(147.00±40.67)min︰(95.00±19.80)min,P=0.040 8]和体外循环术后乳酸水平[(4.10±1.03)mmol/L︰(2.10±0.96)mmol/L,P=0.0085]均高于胸腹联合组;而呼吸机辅助时间[(88.58±77.60)h︰(96.40±88.70)h,P=0.842 6]、ICU住院时间[(5.3±3.1)d︰(6.0±2.9)d,P=0.69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死亡经胸手术组1例,胸腹联合组2例;气管切开经胸矫治组2例,胸腹联合组2例。术后随访4~32个月,经胸矫治组狭窄部位无压差,胸腹联合组2例(28.6%)术后上肢压力仍高于下肢。结论:肺动脉高压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年龄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Ⅰ期手术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正中切口、右腋下直切口、胸腔镜三种不同人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中切口组2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VSD合并PFO8例(合并ASD2例);右腋下直切口组14例,其中ASD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VSD3例,VSD合并PFO4例;胸腔镜组17例,其中ASD6例,VSD9例,VSD合并PFO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费用等指标,分析其疗效。结果三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量正中切口组为(185.0±44.3)ml,明显高于腋下直切口组的(94.6±75.3)ml(P〈O.05);呼吸机辅助时间正中切口组为(10.9±8.3)h,明显高于腔镜组的f4.2±2-3)h(P〈0.05);正中切口组的ICU时间为(39.8±10.7)h,术后住院天数为(7.6±1.3)d,总费用(27943±2352)元,均明显高于腋下直切口组的(26.9±9.1)h,(6.5±1.2)d,(25786±1130)元(P〈O.05)和腔镜组的(20.0±2.2)h,(6.1±1.1)d,(25225±2900)元(P〈O.05)。结论右腋下直切口和胸腔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瘢痕隐蔽、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和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修补术围手术期输血量。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根据患儿疾病分为2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法洛氏四联征、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等)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等),分别比较体重7kg以下、10kg以下、20kg以下2组患儿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量。结果:紫绀型组患儿平均用红细胞(4.02±2.33)U,非紫绀型组则平均用(3.08±1.07)U,紫绀型组多于非紫绀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用量紫绀型组平均(445.07±155.64)ml,非紫绀型组平均为(298.77±103.97)ml,前组亦显著多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用血量多于非紫绀型,尤其是血浆用量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异氟醚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循环情况。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15min、4h、24h时间点取血样,检测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心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结果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无显著差异,预处理组的自动复跳率、复跳后低血压发生率及术后24h低血压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15min后,CGRP和ANP在两组患者均显著增高(P<0.01),但预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和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也显著上升(P<0.01),但预处理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非发绀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乳酸水平的大样本回顾分析,对比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麻醉乳酸水平以及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实施的新生儿、婴幼儿心脏手术405例,年龄11~1095d平均(353.72±249.84)d,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分成芬太尼组(F组,210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95例)。2组均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麻醉F组芬太尼5~l0μg/kg,S组舒芬太尼0.5~1μg/kg;维持麻醉F组芬太尼总量(50.43±30.41)μg/kg,S组舒芬太尼(9.12±4.44)μg/kg,2组均间断吸入异氟烷(0.5%~1%),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哌库溴铵。收集切皮前(T1)、体外循环心脏复跳后1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5min(T3)、ICU1h(T4)、ICU8h(T5)、ICU24h(T6)6个时间点动脉血乳酸值,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高乳酸血症(乳酸值≥3mmol/L)的发生率和乳酸值变化趋势。结果:全组T2点乳酸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P0.01),并且与年龄、体质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S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1、T2、T3及T4点乳酸值均明显低于F组(P0.01);S组T2、T3点高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手术中,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能够降低乳酸水平,明显降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对改善非发绀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的乳酸代谢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呼吸衰竭(CRF)COPD患者不同精神状态的动脉血气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合并CRF的COPD病例精神状态及其血气资料。结果纳入分析的70例临床病例中80%合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清醒至兴奋(AE)组PaCO2为(53.24±12.12)mmHg、动脉血pH为(7.42±0.05),嗜睡至模糊(SV)组PaCO2达(63.87±13.34)mmHg、动脉血pH为(7.36±0.08),昏睡至昏迷(CS)组PaCO2高达(90.96±22.16)mmHg、动脉血PH低达(7.20±0.10),三组之间PaCO2、动脉血pH值的差异显著。CS组氧合指数仅为(209.53±51.83),明显低于AE组的(332.96±121.93)和SV组的(270.58±122.96)。SV组TCO2高达(39.00±9.25)mmol/L,显著高于AE组的(33.53±6.06)mmol/L;CS组病人TCO2为(38.53±9.37)mmol/L,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三组之间PaO2、HCO3-、BE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合并CRF的COPD病人精神状态可以反映其PaCO2和pH值,病人精神状态越差PaCO2越高、动脉血pH值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步分侧肺通气和同步分侧肺通气对单侧急性肺损伤(ALI)犬循环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杂种犬12只,建立盐酸所致单侧肺损伤动物模型,行容积控制通气,将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步分侧肺通气组(NS组)和同步分侧肺通气组(S组).参数:患侧潮气量3.5 ml/kg保持不变,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15、20、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患侧PEEP 10 cm H2O不变,潮气量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5、7.5、10 ml/kg.健侧通气参数始终不变,检测不同通气条件下两组犬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结果 (1)患侧潮气量3.5 ml/kg不变,PEEP为15、20 cm H2O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侧PEEP为25 cm H2O时,NS组心率、体循环平均压(mABP)、心输出量、氧合指数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分别为(98±8)次/min、(84±6)mm Hg(1 mm Hg=0.133 kPa)、(1.10±0.13)L/min、(199±14)mm Hg和(55±6)%,明显低于S组[分别为(124±9)次/min、(103±7)mm Hg、(1.52±0.28)L/min、(221±15)mm Hg和(62±4)%,t值分别为-7.852、-16.561、-15.043、-13.314和-5.653,均P<0.01].(2)患侧PEEP 10 cm H2O不变,潮气量分别为5、7.5 ml/kg时,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侧潮气量为10 ml/kg时,NS组HR、mABP、心输出量、氧合指数和SvO2均低于S组(均P<0.01).结论 在本实验动物模型中,患侧与健侧所用PEEP水平相差≤20 cm H2O或患侧潮气量≤7.5 ml/kg时,同步和非同步分侧肺通气均能保持循环稳定.若需要更高水平PEEP时,建议选用同步分侧肺通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先心病术后早期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连续纳入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外科术后恢复室接诊患儿,共纳入80例,分为非体外循环组19例,体外循环组61例。为更好的研究SVR在不同疾病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组分为非紫绀型先心病组(40例)及紫绀型组(21例)两个亚组。记录返回PICU即刻的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相关术前术中数据等,总结分析SVR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较,体外循环组的体质量、身高、术前血氧饱和度、术后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均下降(均P<0.05);与非紫绀型先心病组相比较,紫绀型先心病组术前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CPB时间增加、术后LVEF值下降(均P<0.05)。体外循环组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患儿明显减低[(1357±299 )vs. (1129±330),P<0.01],进一步比较体外循环各亚组与非体外循环组的SVRI,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无明显差异,而紫绀型先心病术后患儿SVRI明显减低(P<0.01)。体外循环组组内比较,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减低(P<0.01),同时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C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升高(P<0.01),紫绀组患儿术后SVV虽较非紫绀型患儿升高,但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示术后SVRI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25.079,P<0.05),与体外循环时间呈负相关(r=?2.831,P<0.05)。 结论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外周血管阻力可维持基本正常水平,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外周血管阻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增加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风险。体外循环术后患儿SVRI主要受体质量和体外循环时间影响,体质量越低、体外循环时间越长,术后其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会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比,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CCABG组(n=15)和OPCAB组(n=21),记录两种方法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手术和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近期临床指标。结果与CCABG相比,OPCAB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缩短[(183.65±52.71)min vs.(273.32±36.53)min]、住院时间缩短[(8.60±1.38)d vs.(14.30±3.18)d]、24h引流量明显减少[(278.31±138.50)ml vs.(473.84±121.76)ml]、血肌酐明显下降[(105.65±19.42)mmol/L vs.(139.41±38.61)mmol/L]。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研究远程预处理(RPC)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RPC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RPC组吻合血管前1h,以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下肢大腿上1/3施压(压力200mmHg,循环两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预处理后再灌注30min,吻合冠状动脉前降支。对照组处理同RPC组,但止血带不充气。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后2h,6h,24h,48h,72h,96h等7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结果:术后对照组的CK及CK—MB峰值[(335.8±71.9)U/L,(47.5±17.8)U/L]明显高于RPC组的(280±112)U/L,(27.6±7.3)U/L;对照组cTnT在术后6h达峰值[(1.79土0.08)ng/ml],较RPC组峰浓度[(1.35士0.17)ng/ml]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围术期远程预处理对CABG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管内吹气对急性高碳酸血症家兔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气管内吹气( T G I) 对急性高碳酸血症( H C) 家兔二氧化碳清除的效果及其对通气效率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 T G I装置对常规正常机械通气( C M V) 和低通气致 H C 家兔行 T G I,分别观察两组动物在不同吹气流量(02 L·min1 和04 L·min1) 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 O2) 、血气与呼吸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T G I可明显降低两组动物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 O2) 水平,并能在潮气量( V T) 降低30 % 的情况下维持 Pa C O2 在正常范围, T G I降低 Pa C O2 的作用呈流量依赖性;(2) T G I使两组动物的气道压力明显增高,但 H C 组气道峰压( Ppeak) 、平台压( Ppause) 水平均显著低于 C M V 组;(3) T G I使 Pet C O2 明显降低,呼气阻力( Re) 及呼气潮气量( V E) 显著增高,而对肺顺应性( Cst) 无明显影响;(4) T G I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T G I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机械通气的辅助手段,它能有效地降低 Pa C O2 ,并使气道压力维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的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的肺功能,探讨二者对CPB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准备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在手术时分别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作为主泵。在麻醉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1小时和即将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之前三个时点分别抽取桡动脉血立即行血气分析,根据PaO2和PaCO2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结果两组的AaDO2在三个时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组内比较,后两个时点与第一时点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的CPB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的肺换气功能较术前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动脉血气分析鉴别急性呼吸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困难病例血气资料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尤其是肺泡-动脉血氧分差[P(A—a)O2]指标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以肺栓塞(A组)、急性左心衰(B组)、慢阻肺呼衰(C组)各3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组血气资料中PaO2、PaCO2和P(A—a)O2差别。结果三组血气资料PH值在正常值范围,均存在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和P(A—a)O2增大。慢阻肺呼衰组PaCO2增高(67.883±23.142),肺栓塞组PaCO2接近下限标准(35.773±4.323)。肺栓塞组PaO2(75.843±21.161)与慢阻肺呼衰组(43.280±13.67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左心衰组PaO2(70.773±17.763)与慢阻肺呼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栓塞组与心衰组P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左心衰组P(A—a)O2值最大(64.807±39.113),与肺栓塞组(34.818±13.59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组P(A—a)O2与慢阻肺呼衰组(30.343±24.2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栓塞组与慢阻肺呼衰组P(A—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气分析等检查,结合临床对鉴别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病例如肺栓塞、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张力计法监测胃粘膜早期缺血。方法:病人分为I(n=20,NYHAI级),I(n=20,NYHAII级)和II(n=10,NYHAIV级)组。在I和I组各分为Ia(n=10)、Ib(n=10)和Ia(n=10),Ib(n=10)两组。病人放置胃管。在Ib组和Ib组放置特殊的漂浮导管,连续测定心输出量。所有病人于注入40ml空气平衡30分钟后,抽取胃内气体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在Ia、IIa组和II组,于平衡开始和30分钟时测胃内气体二氧化碳分压(PiCO2)并计算其平均值。在Ib和IIb组,分别于平衡开始、15分钟和30分钟,测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3组间血流动力学状态存在明显差别。在I、I和II组,Pi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值(Pi-CO2/PaCO2)随NYHA分级而增加(P<0.001)。在Ib和IIb组,病人氧供与氧耗高度相关,同时病人的氧耗与其PiCO2/PaCO2比值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①此法可以早期监测组织缺血。②PiCO2/PaCO2比值可预示病人的氧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