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初步探讨术后明显的主动脉瓣反流(AR)及再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接受PBAV术的CAS患儿(年龄≤18岁)。收集纳入患儿的人口学、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及PBAV手术资料。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6、12个月及此后每隔1年对患儿进行随访,终点事件包括明显的AR和再干预。其中,再干预定义为因各种原因需对瓣膜进行任何一种干预,包括再次PBAV、外科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明显的AR定义为TTE测得AR≥3级。收集研究结束前的最后一次TTE检查结果。绘制纳入患儿的远期无明显的AR和无再干预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CAS患儿PBAV术后明显的AR和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55例CAS患儿,年龄4.6(1.6,6.5)岁,男童37例(67.3%)。术后即刻跨主动脉瓣压力阶差低于术前[(38.5±18.5)mmHg(1 mmHg=0.133 kP...  相似文献   

2.
尽管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早在20年前便已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但由于不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而使其应用受限。然而,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的迅速发展,PBAV作为TAVI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重新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近来的研究表明,PBAV有望成为暂时不能实施瓣膜置换的急、重症AS患者向TAVI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中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1年TAVR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3.6±6.3)岁,男性25例(51.0%)。其中BAV组32例,TAV组17例,随访时间为466(390,664)d。BAV组与TAV组患者的1年期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32)比5.9%(1/17),P=1.00];Kaplan-Meier曲线亦显示该复合事件在两组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3,95%CI 0.09~11.24,Log-rankP=0.98)。...  相似文献   

5.
目的直视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成形术是治疗婴儿及儿童期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方式,本研究评估其手术早期及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3月至2011年6月间3个月~14岁患儿因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院行直视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手术的病例。入选病例除主动脉瓣狭窄,不合并左心其它水平梗阻,但可合并其它简单先天性心脏畸形。术前、术后及门诊随访中行超声心动评估。观察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的转归和主动脉瓣功能。结果本组患儿共30例,其中男性23例(76.7%),年龄42.2月(3月~9.6岁),体重(15.4±7.9)Kg。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2例(40.0%),合并简单先天性心脏畸形18例。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平均(73.3±26.7)mmHg,无主动脉瓣中量以上返流。全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66分钟(35~146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41分钟(15~104分钟)。本组无住院期间死亡。出院时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31.4±20.0)mmHg,中度以上残余狭窄3例(3/30,10.0%),无中量以上返流。有随访资料27例(90%)。中位随访期限为18个月(1月~12.4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3.7%),全组无再次主动脉瓣手术/介入干预。心功能NYHAIII级1例(3.7%),其余均为NYHAI级。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48.5±36.3)mmHg,主动脉瓣中量返流2例(7.4%)。术后主动脉瓣环直径增加率(2.43±2.11)mm/年。结论婴儿期和儿童期因主动脉瓣狭窄行直视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的患儿手术安全性高,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保留二叶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手术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轻度病变患者共有4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均行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随访时间6~129个月,平均(34±4)个月。评估其30 d死亡率,术后主动脉瓣病变进展情况,再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期间无二次手术,无脑梗死,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随访到41例,1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1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展为中度,但患者无胸闷憋气等不适,左心室未扩大,尚需进一步随访,其余患者一般状况均良好,术后复查主动脉瓣返反流及关闭不全情况未再进展。结论: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瓣膜轻度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中期随访显示术后患者主动脉瓣病变情况未再进展。  相似文献   

7.
同种主动脉瓣已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外科。同种主动脉瓣不需抗凝,适用于出血素质者,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损坏,瓣膜病合并其它内畸形需要同时矫正者。1 同种主动脉瓣的应用历史 1956年Murray首次在降主动脉用人的同种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获得成功。He-imbecker用该方法治疗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手术效果满意。随防13年无瓣膜钙化及跨瓣压差,瓣膜功能良好,其中2例随访20年瓣膜功能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AV)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而言是一个技术难题.尽管BAV被排除在关于TAVR的随机对照研究之外,但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患者接受了 TAVR治疗.多中心注册研究证实了TAVR应用于BAV患者的临床结局与常规三叶式主动脉瓣(TAV)患者类似.本文系统回顾关于TAVR应...  相似文献   

9.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使用国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按瓣叶形态分为BAV组与三叶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