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山东省内9所高校选取的84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1.13%(17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t值分别为3.98,3.97,2.02,-4.56,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自我效能感各量表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0.59,-0.42,P值均<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8和-0.15),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4).结论 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心理健康,高校可通过提高个体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来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影响,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河南省3所地方高校274名有留守经历和684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P值均<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2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P值均<0.05).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对行为和情感的控制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松弛或紧张因子与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正相关(P值均<0.05).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松弛和紧张因子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观支持是对行为和情感的控制因子的影响因素.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感受上的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因此在为留守经历大学生提供情感等方面的主观支持,改善其社会支持状况,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探讨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州某高校1 579名大学新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自编大学新生留守基本情况问卷测试.结果 留守新生中阳性检出率(SCL-90总分大于160分)为19%.留守经历新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新生,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7,-3.149,-2.045,-2.608,P值均<0.05).留守经历新生群体内部在性别、生源地、留守开始年龄、对家庭喜欢程度等变量上部分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SRS总积分、GSES总分等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χ2/v=6.22,RMSEA=1.214,其他拟合指数NFI,IFI,TLI,CFI值均>0.90).结论 留守经历新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高度重视留守经历新生,从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两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自信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将海报招募的天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共70名,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35名).干预组接受为期7d的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治疗.在干预前后均对两组进行个人评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共获得有效数据干预组33份,对照组34份.干预后,干预组个人评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增加,其中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关系、同人交谈、总体自信水平、心境状态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91,-3.656,-5.231,-4.761,-4.270,-5.665,-8.186,P值均<0.01);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3,4.277,P值均<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因子得分相比干预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04,-3.881,-6.047,-4.565,P值均<0.05).对照组的各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组间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相比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对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并且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度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究社会支持对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效应,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分层抽取的辽宁省4所师范院校的1 502名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 21.0和AMO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虐待总分、责骂和恐吓、情感和身体忽视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城市生忽视总分及各维度、自伤行为得分均低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忽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师范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师范生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占总效应的28.62%,33.42%.结论 师范生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自伤行为间均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社会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采用整群抽样、自愿参加的贵州10所高校的49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47,-0.46,-0.27,P值均<0.01).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逆境信念负向预测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β值分别为-0.28,-0.22,-0.09,P值均<0.05),累积解释总变异量的25.50%.逆境信念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分别为8.70%,8.94%.结论 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能有效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某库区县1 47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发生率为24.20%,其中得分最高的3个因子依次是学习压力(1.94±0.80)、情绪不平衡(1.89±0.07)和适应不良(1.81±0.66)。心理健康检出阴性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阳性组(P值均0.05)。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间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根据留守中学生的特征,构建适当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任彩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79-1081
探查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随机分层取样法选取河南省4个县的58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共有53人,占全体被试的9.1%,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P<0.01);其中,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0%,5.0%,留守高一、留守初二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7.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网络成瘾组留守中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低于网络成瘾组(P值均<0.01);留守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与主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和年级对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 应对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并重视留守中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9.
赵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44-1846
探讨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广州市和贵阳市798名流动儿童和172名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抑郁得分(12.83±6.93,12.22±6.64,11.0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5),抑郁症状检出率(21.8%,11.25%,1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流动儿童抑郁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47,-0.30,-0.40,-0.55,P值均<0.01).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13%.结论 流动儿童的抑郁水平和症状检出率较高,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来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10.
缪丽珺  石倩  刘小溶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783-1786
探讨亲子分离经历对个体成年后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和交流恐惧的影响,为促进亲子分离经历者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选取上饶师范学院936名大学生,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进行测量.结果 外向思维述情障碍双亲分离组得分(21.56±3.62)高于单亲分离(19.86±3.24)、混合分离(20.65±3.71)及无分离(20.62±3.13);领悟社会支持中混合分离(59.27±11.43)、双亲分离(59.51±10.99)和无分离组得分(60.00±11.08)高于单亲分离组(53.96±10.55)(P值均<0.05).交流恐惧亲子分离组得分(70.92±9.50)高于无分离组(69.38±9.44) (P<0.05).结论 儿童期亲子分离经历会对个体成年后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和交流恐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发展规律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广州某高校2014年入学的2 301名大学生进行追踪研究.2次施测的时间分别是2014年9月23日和2016年9月25日.结果 大三时学生的UPI得分(9.18±8.49)低于大一(10.11±7.87)(t=29.90,P<0.01).大三时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比大一上升1.0百分点,一般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下降1.7百分点,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上升0.7百分点(x2=377.59,P<0.01).女生UPI得分(10.09±8.32)高于男生(8.81±7.91)(t=17.13,P<0.01).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UPI得分越低(F=149.65,P<0.01).大一时学生UPI为A类(严重心理问题)且低领悟社会支持的大三UPI得分最高,大一UPI为C类(心理健康)且高领悟社会支持的大三UPI得分最低;高领悟社会支持条件下,大一UPI A/B(一般心理问题)/C类的学生大三UPI得分均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条件下的学生.结论 大学生入校后,心理健康状况呈2个动态两极化的趋势发展.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发展具有持续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生存理由及其相关因素,为大学生自杀的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3日对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全体3 133名大一新生进行自编大学新生留守基本情况问卷以及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测试.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生存理由总分及家庭凝聚力、同伴接纳、自我接纳得分(4.94±0.56,5.12±0.67,4.84±0.69,5.16±0.65)均比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5.00±0.57,5.22±0.66,4.92±0.71,5.24±0.6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父母一方外出组生存理由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父母皆外出组,其中家庭凝聚力和自我接纳因子得分(5.18±0.67,5.21 ±0.66;5.06±0.67,5.1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留守开始年龄中,13~]8岁期间开始留守组自杀恐惧、家庭凝聚力、同伴接纳、生存理由总分均最高(F值分别为3.953,5.980,3.638,5.747,P值均<0.05).在与父母联系频次方面,与父母联系1~<2次/周的留守新生组自杀恐惧、家庭凝聚力、生存理由总分均最高(F值分别为5.954,15.566,11.373,P值均<0.05).方差分析发现,与父母联系频次对生存理由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5.950,P<0.01).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生存理由比非留守大学新生差.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生存理由影响的更多原因是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696,P=0.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267,P=0.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279,P < 0.001,r=-0.247,P < 0.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280,P < 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2%。  结论  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赖运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90-1595
留守经历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留守时间、性别、生源地、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为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重视农村生源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经历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留守经历大学生安全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方式, 为留守经历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学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经历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500名大学生,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运用SPSS17.0、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与“其他”3个因子最高),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这5个因子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均小于0.05),不同生源地间没有差异,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个别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是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该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为未来的“留守儿童”培养与教育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大学生留守经历及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1-12月对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的908名在校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留守经历和睡眠质量对抑郁的影响.结果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0.62%,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26.3%,女32.3%,x2=3.15,P>0.05),乡村户籍地的大学生抑郁检出率(34.9%)高于城市户籍(25.9%),非独生子女检出率(35.03%)高于独生子女(2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1,8.9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留守方式、留守时年龄、留守时居住类型、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及睡眠质量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OR=0.28~6.0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与留守经历、睡眠质量有关.高校应关心留守经历大学生及其睡眠质量,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行为适应的关系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效应,为提高流动儿童的行为适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学习适应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广州市、贵阳市的798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及各维度、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适应呈正相关(r=0.22~0.55,P值均0.01),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r=-0.13~-0.41,P值均0.01);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行为适应具有显著影响;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影响随其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关系中的作用,为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4所高校3 418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及留守因素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及拒绝敏感性量表(RSQ)进行调查,并利用AMOS 21.0构建拒绝敏感性、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1 324名,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64.47±13.79)(197.90±25.57)(10.86±2.98)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社会适应性水平及拒绝敏感度更低[(63.26±13.69)(195.14±24.60)(10.45±2.91)分](t值分别为-2.50,-3.12,-3.87,P值均 <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会适应性、心理弹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0.22,P值均 < 0.01),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64,P < 0.01);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心理弹性通过拒绝敏感性影响社会适应性的中介路径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值=0.02,95%CI=0.01~0.05,P < 0.05)。  结论  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性水平在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较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低,且拒绝敏感性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20.
评估学校一家庭一个人综合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效果和远期效果,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遵义地区6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初中生,选取其中3所学校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另3所学校选取53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79±0.27与2.57±0.50;1.64±0.37与2.68±0.49);干预结束6个月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85±0.30与2.50±0.46;1.81±0.40与2.5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表达看法、了解自己、增加自信、乐于分享、感觉活动经验有意义、感觉信任和坦诚方面得分均比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