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海涛  陶凌  李飞  孟欣  李剑  王琼  李伟杰 《心脏杂志》2016,28(5):579-580
正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男性,67岁,主因间歇性胸痛、气短、胸闷3个月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入院査体:体形明显消瘦,脉短绌,血压130/82mmH g(1 mmH g=0.133 k Pa),心率92次/min,率不齐,心率大于脉率,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发热1周伴双下肢皮肤瘀斑"入院。入院后血常规:WBC 19.7×109/L,Hb76g/L,PLT 26×109/L;异常白细胞分类:幼稚细胞44%;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无需氧及厌氧菌生长;凝血5项:凝血酶原时间13.4s,凝血酶时间15.9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69.9%,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37s,纤维蛋白原3.6g/L,D-二聚体9 670μg/L;血栓弹力图提示纤溶亢进;3P试验可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因胸痛4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有脂肪肝病史2年,否认糖尿病、心肌炎病史,患者既往无心悸、黑曚、晕厥病史。查体:无发热,呼吸平稳,血压128/80 mmH g(1 mmH g=0.133 kP a),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率60次/min,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余无异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突发胸痛4 h"于2015年12月20日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260/110 mmH g(1 mmH g=0.133 kP a),规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4年,未规律服药,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6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4/82 mmH 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突发剧烈胸痛30 min"急诊入住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痛性质呈压榨样,口服硝酸甘油症状未缓解,并伴有大汗、气促、面色苍白。既往体健,否认个人及家族甲状腺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用药及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示:体温36.2℃,血压108/74 mmH g(1 mmH g=0.133 kP a),心率90次/min,呼吸22次/min,心脏听诊提示第一心音低钝。实验室检查示:肌钙蛋白I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活动后气促、乏力4个月"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40/82 mmH g(1 mmH g=0.133 kP a),心率68次/min,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1/6级收缩期杂音,余无其他阳性体征。心电图示:Ⅲ、aV F导联ST段下斜形改变,T波倒置(图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并瘤样膨出,房水平左向右多束分流,房水平明显变薄,房间隔中部瘤样改变,形成宽约9 mm,深约15 mm向右心房膨出,缺损直径约2~5 mm,并于相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规范药物治疗对伴有功能意义的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1-09至2013-03于我院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并伴有导致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害的功能意义,接受规范的抗血小板、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治疗,使血压、血脂和血糖达标。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入组149例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平均年龄(61.54±9.63)岁。共185条肾动脉行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平均狭窄率为(83.11±7.30)%,手术成功率为99.32%(148/149)。12个月随诊时,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从(76.49±22.50)ml/(min·1.73 m2)升至(84.09±28.79)ml/(min·1.73 m2);24 h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0.001),从[0.1(四分位间距0.02,0.5)g]降至[0.04(四分位间距0.01,0.11)g];服用降压药种类较基线时明显减少,从2.22种减至1.56种(P0.05);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均0.05),诊室收缩压/舒张压由(153.4±15.6)/(83.77±12.60)mmH g(1 mmH g=0.133 kP a)降至(134.6±14.4)/(73.57±9.12)mmH g,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由(143.32±19.87)/(80.51±11.33)mmH g降至(124.44±14.90)/(69.09±9.49)mmH g。结论:该研究显示,在严格筛选的粥样硬化性肾动狭窄患者中,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规范药物治疗可改善血压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咳嗽、咳痰伴右侧胸痛3个月,伴面部水肿7 d入北京朝阳医院诊治。患者既往无相关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查体: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3 mmH g(1 mmH g=0.133 kP a),右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无啰音,心脏未见异常体征。胸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右前上纵隔异常信号及强化肿块,累及双侧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考虑恶性、侵袭性肿瘤(图1 A和B)。胸部CT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病史摘要:患者,女,66岁,因冠心病,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高脂血症.心电图示:V5、V6 ST段水平压低0.5 mm,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前壁及下壁心肌可逆性缺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74.0×109/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2.3秒,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0.97,凝血时间10秒,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35.7秒,纤维蛋白原3.78 g/L,D二聚体0.10 mg/L.  相似文献   

10.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 mmH g(1 mmH g=0.133 kP a)或运动时30 mmH g,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和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肺血管疾病[1]。PA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PAH是原因不明的  相似文献   

11.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女性,68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0 d,加重6 h于2013年3月收入我院心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未规律服药,最高血压180/100 mmH g(1 mmH g=0.133 k Pa);糖尿病史20余年,血糖控制不满意。入院查体:体温36.0℃,心率77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ARD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入脂多糖(LPS)方法制作成年绵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左心大动物模型5只,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1~2 cm),在应用体外循环机模拟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工作状态下,对比观察在ASD闭合和开放状态下动物的外周血氧合情况和体循环状态,以及心脏功能情况,评价ASD分流对改善心肺功能的意义。结果:在闭合ASD的情况下,房水平分流消失,仅应用VA-ECMO辅助下可见动物吸入100%氧的情况下心率(HR):(108±17)次/min,平均血压(MAP):(49.3±13.5)mmH g,肺动脉压力(PAP):(28.9±12.7)mmH g,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45.2±9.2)N·S·M^-2·L^-1,外周动脉PaO2为(141.2±21.4)mmH g,SaO2:(96.1±1.3)%,氧合指数(PaO2/FiO2)为(353.0±53.5),心脏饱胀,运动幅度较小,显得无力;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打开ASD后房水平出现左向右分流,MAP:(68.2±16.1)mmH g,PAP:(18.1±7.8)mmH g,PVRI:(33.4±7.2)N·S·M^-2·L^-1,外周动脉PaO2明显上升至(169.3±18.9)mmH g,SaO2:(98.2±1.1)%,PaO2/FiO2为(423.3±47.3),心率(98±18)次/min,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加大,心脏跳动显得轻松,体循环状态明显好转。与ASD关闭时比较,在ASD开放后MAP,PaO2,SaO2,PaO2/FiO2明显上升;PAP,PVRI明显下降。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间隔造口术联合VA-ECMO是治疗ARD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F)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COVID-19引起的重症ARDS合并LVF的患者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5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双下肢水肿,曾就诊他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平日长期服用"培哚普利2mg qd,美托洛尔11.875 mg qd,地高辛0.125 mg qd,呋塞米20 mg qd,螺内酯20 mg qd"等治疗。间断出现气促浮肿多次在外院治疗。近日呋塞米加量至160 mg/d,效果不佳,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出现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明显腹胀、纳差,遂到我院治疗。查体:体温36.2℃,脉搏105次/min,血压104/82 mmH g(1mmH g=0.133 kP a),体重71 kg,腹围94.5 cm;慢性病容,口唇紫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6岁。因心悸、胸闷、劳累后呼吸困难7年、加重4个月,于1990年7月26日入院。主诉:13年前因拔牙后发生口颊粘膜血肿第一次入院。实验室检查:Hb90g/L,WBC 6.7×10~9/L,N87%,L10%,E2%,B1%,BPC 2300×10~9,凝血酶原时间17.5秒(对照13秒),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秒,凝血时间6.5分(试管法),RBC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血涂片中见BPC大片堆集现象,大小不一,可见畸形,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生明显,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渔民,于2017-01-06出海捕鱼时不慎因船舱起火导致全身严重烧伤,伤后送往当地医院行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并行气管切开术及四肢、躯干烧伤焦痂切开减压术,因当地医院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于伤后4 d转送至笔者单位。入院诊断:(1)全身多处火焰烧伤96%(Ⅲ度94%,深Ⅱ度2%)。(2)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查体:体温38.7℃,心率11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3/63 mmH g(1 mmH g=0.133 k Pa),经皮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血流速度特点,以明确TAVR术后心功能、主动瓣跨瓣压差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方法:2013-12至2015-12连续入选常规外科换瓣手术禁忌或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高危、在我院成功行TAVR治疗的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TAVR治疗前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和血NT-pro BNP浓度。TAVR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不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TAVR术后心功能和NT-pro BNP浓度变化。结果:49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5例(30.6%),心功能正常组34例(69.4%)。TAVR治疗后7 d内,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6.0±14.6)%vs(52.5±13.8)%]、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1±5)mmH g(1 mmH g=0.133 kP a)vs(58±18)mmH g]、最大跨瓣压差([21.7±9.5)mmH g vs(93.0±28.6)mmH g]、最大跨瓣血流速度([2.3±0.5)m/s vs(4.8±0.7)m/s]、血NT-proB NP浓度[1 831(1 098~3 363)pg/ml vs 3 842(1 763~8 664)pg/ml]、主动脉瓣瓣口面积[(1.57±0.43)cm2 vs(0.58±0.23)cm2]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仍持续上升,尤以心功能不全组为著;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NT-proB NP浓度较术后持续下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持续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是外科手术禁忌或STS评分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6个月内可明显且持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改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夏思良  张小兵 《心脏杂志》2016,28(4):501-502
正两支主要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上少见,易并发心衰、休克,常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其预后通常比较差,而发生在青年患者更是少见[1~3]。笔者对1例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急诊介入治疗。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突发胸闷胸痛4 h"于2014年8月26日急诊。查体:BP:138/80 mmH g(1 mmH g=0.133 kP a),体质量指数(BMI)22.0 kg/m2,神清,两肺呼吸  相似文献   

18.
正青光眼是一组通常以眼内压升高为特征的常见眼部疾病,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内压常常为30 mmH g(1 mmH g=0. 133 kP a)或更高~([1])。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引起的晕厥在临床上少见报道,笔者报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并发窦性停搏伴晕厥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突发左眼胀痛伴头晕16 h,晕厥2次"于2015年6月24日入院。患者16 h前出现左眼胀痛,伴眼睛发红,并伴头晕、视物旋转。遂至附近眼科医院就诊,测左眼眼压升高达81 mmH g,考虑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观察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凝血和纤溶的变化,建立大鼠内源性及外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测定大鼠空腹12~14 h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浓度,并观察其与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饲高糖膳食3天及6天后,大鼠血浆甘油三酯分别是对照组分别的2.43倍及2.9倍(P<0.001),血糖分别增加80%及39%(P<0.01).饲高脂膳食3天及6天后,大鼠血浆甘油三酯分别是对照组的2.3倍及1.6倍(P<0.05).但两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饲高糖膳食与饲高脂膳食3天及6天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饲高糖膳食6天及饲高脂膳食3天,纤维蛋白原分别较对照组增加84%及122%(P<0.05).两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血浆甘油三酯与纤维蛋白原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呈正相关(P<0.01),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P<0.05).血浆总胆固醇和血糖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P<0.01). 结果发现, 血浆甘油三酯升高促进凝血系统活性增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各种导致静息状态下经肺动脉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 AP)≥25mmH g(1mmH g=0.133kP a)病理状态的统称,通常简称PH~([1])。但肺动脉导管检查创伤大,费用及技术要求高,临床不适宜初步诊断的进行,对有患PH可能性的患者,通常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初步判断,具体见表1~([1])。临床中,PH通常伴有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