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中学生攻击性结构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贵州省6所学校的1 47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110名中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分析攻击性结构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 男生外显攻击性、竞争人格倾向得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004,2.232,P值均<0.05),女生的内隐自我攻击性得分高于男生(t=2.468,P<0.05);高中生的外显攻击性得分高于初中生(t=-2.425,P<0.05),内隐攻击性的学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显攻击性与合作人格倾向呈负相关(r=-0.112,P<0.01),与竞争人格倾向呈正相关(r=0.306,P<0.01);内隐攻击性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外显攻击性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关系密切,而内隐攻击性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量表为工具,测查内地366名藏族大学生和357名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 藏族大学生人格16个因子的标准平均分介于3.92 ~7.31之间,普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稳定性、有恒性、独立性、自律性4个因子得分低于5分,乐群性、兴奋性得分相对较高.藏族女大学生乐群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大学生,恃强性、稳定性显著低于藏族男大学生;藏族大学生兴奋性、幻想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值均<0.05).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人格存在差异.结论 应关注内地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根据其人格特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考研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加研究生考试大学生人格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以16PF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在校应届毕业生23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幻想性(M)及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综合人格因素方面,考研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而世故性(N)低于非考研大学生。男大学生考研者在恃强性(E)、兴奋性(F)、敏感性(I)和幻想性(M)上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女大学生考研者在世故性(N)、忧虑性(O)上显著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在恃强性(E)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乐群性(A)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结论人格因素中,有恒性、持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智.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宁夏部分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生活环境、学习情况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大学生学习情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02年4~5月对宁夏3所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隐性自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方法 以95名在校大学生为施测对象,运用Buss-Perry Aggressive Questionnaire问卷和自恋人格问卷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显性自恋与身体攻击、口头攻击相关系数为0.352、0.302;隐性自恋与身体攻击、口头攻击、愤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相互人格特征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对某高校50对大学生情侣自己和对象的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结果在相同人格维度上,情侣之间的人格特征相关均不显著,情侣间开放性和神经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3.606,P0.05或P0.01);在不同人格维度上,女方开放性与男方认真性人格维度相关显著(r=0.311,P0.05);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大学生自评结果与男友对其的评价结果相关显著(r=0.296,0.355,0.366,P0.05或P0.01);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自评与其女友评价相关显著(r=0.548,0.367,P值均0.01);在神经质维度上,女友对男友的评价与男友自己评价之间差异显著(t=2.599,P0.05)。结论大学生情侣在相同的大五人格维度上没有普遍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对女友人格的判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生对男友的人格判断有一定准确性;女生对男友神经质倾向的判断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7.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其家庭和个人心理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人格量表及攻击量表为工具,在江苏、安徽省随机分层抽取10所高校的8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身体攻击及攻击总分高于父母关系和谐的大学生.父母为高中以上学历的大学生,除身体攻击外,攻击的其他维度及总分均低于父母为小学及或初中学历的大学生.高攻击组大学生家庭关爱维度得分低于低攻击组,而控制维度得分高于低攻击组.除目标关注维度外,高攻击组大学生心理弹性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高攻击组大学生神经质得分高于低攻击组,人格特征其余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结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受到父母关系、父母学历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察大学生焦虑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为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量表对山东省内12所高校99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基于Hayes的方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攻击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03,P<0.01).控制性别因素时,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经由焦虑情绪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09,经由功能失调性态度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1(P值均<0.01).焦虑情绪调节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R2=0.010,P<0.01).结论 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预防攻击性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应激生活事件对个体攻击性影响中,应考虑加入情绪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黎岩  陈晨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29-531,534
探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和自尊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攻击性问卷修订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沈阳市3所大学的8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为29.17% (236/809).受虐组与非受虐组在攻击性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0.51)(2.21±0.55),t=-11.640,P<0.01];受虐组自尊得分高于非虐待组[(2.53±0.43)(2.34±0.89),t=-3.170,P<0.01];受虐组在攻击性各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非虐待组(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躯体虐待与躯体忽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9,P<0.01);攻击性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81~0.695,P值均<0.01);躯体虐待和躯体忽视与攻击性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等呈正相关(r=0.219~0.348,P值均<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4,0.073,P值均<0.01);自尊与攻击性4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111~0.195,P值均<0.01).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在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与攻击性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可以直接预测攻击性,也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攻击性.可以从自尊入手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昌市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南昌市101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人格因素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稳定性、自律性、敢为性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了解暴力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共情能力、攻击性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合肥3所本科院校的部分大一和大二学生1 740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网络成瘾现况、攻击性、共情能力.结果 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男生29人,女生1人.不同网络游戏成瘾组间比较,在攻击性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4个维度上都是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组得分最高,未成瘾组最低(F值分别为33.049,61.849,19.695,80.895,P值均<0.01);在共情能力的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上,均是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组得分最高,未成瘾组最低(F值分别为63.610,74.120,67.807,119.995,P值均<0.01).暴力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部分维度与共情、内外向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值均<0.05).结论 暴力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共情及攻击性均有影响.家长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in China,BWAQ-RC)中国修订版、社交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对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22 142名城市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BWAQ-RC问卷总评分及IAS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性别差异(P值均<0.05),且高IAS组在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及攻击性行为总体水平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低I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交焦虑与攻击性呈正相关,且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社交焦虑对攻击性具正向预测力(β=0.487)。结论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更具有攻击性,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学生攻击性的现状,探讨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和简易大五人格问卷,对某医学院校随机选取的339名本科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25.1%的医学生表现出中度以上的攻击倾向;医学生的攻击行为以敌意(36.6%)和言语攻击(33.6%)为主。男医学生的身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均高于女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9,P<0.001;t=2.729,P<0.01)。层次回归结果显示,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对攻击总分有显著地预测作用(P<0.001)。大五人格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和攻击总分的解释变异量分别增加了22.7%,15.6%,45.8%,40.8%和50.2%。结论 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受人格因素影响,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能有效预测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可以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高燕  李兆良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459-1460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市大学生人际宽恕情况及其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Mullet宽恕问卷和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整群抽取的吉林省长春市2所高校49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92名在校大学生中有56.1%的学生人际宽恕得分高于平均人际宽恕得分(195.24±35.98)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大学生人际宽恕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平均得分为(9.45±4.97)分;有人际关系困扰者占57.90%,其中70.53%为轻度人际关系困扰,29.47%为重度人际关系困扰;有人际交谈困扰者占76.10%,有人际交友困扰者占84.20%,有待人接物困扰者占40.00%,有异性交往困扰者占61.80%;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间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4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15,P<0.001);大学生人际宽恕与人际关系困扰及其4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人际宽恕对人际关系困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和沈阳医学院抽取的700名大二和大三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3±0.32)分,不同特征大学生比较,不同专业和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学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2.59±0.35)和(2.03±0.21)分,不同特征大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不同生源地、家庭结构、家庭月均收入、家庭氛围以及是否为学生干部和曾获奖学金大学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03,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27,P<0.01)。结论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将有助于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亲子沟通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有效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亲子沟通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河北省5所大学2 4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和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55%,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2.48%,男生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41.853,33.973,P值均<0.01);网络成瘾组与网络成瘾倾向组大学生的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差于非网络成瘾组大学生(F值分别为29.83,25.64,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各因素与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亲子沟通的效果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父母应该掌握沟通技巧,积极与子女沟通,有助于防止子女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00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57份,有效率为97.2%。有虐待经历大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的30.9%;男生及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更易受到虐待(P<0.05),虐待经历与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及是否单亲家庭无明显关联;遭受虐待的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均高于未遭受虐待者(P<0.01),其中,>90%受虐者认为创伤事件对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打击,近80%的大学生表现出学习或工作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看到或听到与事件有关的事情担心事件再度发生。结论 有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生命愿景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徐州市2所高校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4.49±12.29),性别、城乡、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肯定因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忧郁和焦虑体验较少,且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恋爱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恋爱状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1);生命控制感对自我肯定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3.0%),生命控制感、意义的追寻和消极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3.6%).结论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生命控制感、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确定体质检测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评价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亚健康状态问卷对801名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评价,并从中整群随机抽取28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检测.结果 男大学生的道德亚健康得分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与反应时存在线性趋势(P<0.05).对应分析表明,男大学生反应时间越长,其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女性握力体质量指数越小,躯体亚健康状态越明显.结论 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反应时能较好地反映男大学生的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而握力体质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