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最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分析2005-2014年黎族7~18岁学生运动素质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黎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比较海南黎族中小学生速度、下肢爆发力和耐力素质指标.结果 2014年黎族学生运动素质整体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且男生优于女生,但女生50 m跑最好成绩在11~13岁.2005-2014年间,黎族7~18岁学生50 m跑成绩女生提高0.43 s(P<0.01),男生提高无统计学意义;但7~12岁学生成绩均提高(P值均<0.01),其中男生提高0.34 s,女生提高1.04 s.7~18岁立定跳远成绩女生提高了3.75 cm(P<0.01),男生提高无统计学意义,但13~18岁男生成绩提高了5.94 cm(P<0.01).7~12岁学生耐力跑成绩下降(P值均<0.01),其中男生下降3.43 s,女生下降2.75 s;13~ 18岁学生耐力跑成绩下降明显(P值均<0.01),其中男生下降20.26 s,女生下降6.12 s.结论 2005-2014年间海南黎族中小学生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素质男、女生均不同程度提高,而耐力素质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上海市2000-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LMS法拟合上海市2000,2005,2010和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标的P50百分位数曲线,分析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结果 握力、50 m跑及坐位体前屈(女)指标成绩P50各年龄段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其中男、女生握力分别平均提高3.13,3.15 kg,女生坐位体前屈平均提高0.8 cm.立定跳远、斜身引体(男)、引体向上(男)、l min仰卧起坐(女)、50 m×8往返跑、l000m跑(男)、800 m跑(女)及坐位体前屈(男)指标成绩P50均有所下降(P值均<0.05),其中立定跳远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11.0,8.59 cm,耐力跑成绩男、女生分别下降2.75,2.32 s.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下肢爆发力、肌肉耐力、有氧耐力出现下降趋势,需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985-2010年宁夏回族7~18岁中小学生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动态变化趋势,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对宁夏回族7~18岁中、小学生50 m跑、7~12岁男女生50 m×8往返跑、13~18岁男生1 000 m跑及女生800 m跑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985-2010年的25年间,宁夏回族7~18岁男、女生50 m跑成绩分别下降0.006 s、0.24 s,2005年成绩尚高于1985年,2010年已低于1985年;耐力跑成绩下降明显,7~12岁男、女生50 m×8成绩分别下降7.76 s、6.68 s(P<0.01),13~18岁男生1 000 m跑成绩下降16.38 s(P<0.01),女生800 m跑成绩下降15.45 s(P<0.01)。1985-1991年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学生50 m跑、耐力跑成绩显著提高(P<0.05),1991-2010年间,中小学生50 m跑、耐力跑成绩呈下降趋势;12岁50 m跑城市学生成绩高于乡村,50 m×8往返跑乡村学生成绩高于城市,17岁800 m、1 000 m跑乡村学生成绩高于城市。结论 25年间,宁夏回族中小学生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不容乐观,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了解中国汉族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为促进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随机抽取8 595名汉族青少年(13~18岁),采用20 m SRT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部分进行心肺耐力和心理亚健康测试.结果 中国汉族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检出率分别为20.9%和21.3%.13~18岁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2% ~24.7%,其中18岁最低(13.2%),14岁最高(24.7%);女性青少年检出率介于15.4%~25.9%,其中18岁最低(15.4%),13岁最高(25.9%).高等级20 m SRT成绩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8.1%,低等级检出率为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3,P<0.05);女性青少年分别为19.5%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西南、西北和中南)、年龄(青春期后期)和20 m SRT(高等级)是儿童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前期及心肺耐力水平较差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耐力跑参考值及曲线,为监测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变化提供参照.方法 以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6个区15 308名7~18岁学生为样本,用LMS法建立年龄别耐力跑百分位数值.结果 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耐力跑百分位数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及曲线.2014年上海市7~ 12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均呈上升趋势,13~ 18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年龄组耐力跑的P85,P95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呈现性别、年龄特征,7~12岁男女生百分位数曲线基本一致,13~18岁男生百分位数曲线呈持续性上升,而女生13~15岁上升,15岁之后曲线下降,17~ 18岁曲线略有上升.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图为本地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水平测量提供了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85-2010年藏族中小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动态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藏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98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藏族7~18岁中小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5-2010年间,藏族7~18岁学生50 m跑成绩显著提高(P<0.01,男生提高0.76 s,女生提高0.72 s),1985-1995年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在2000年有所下降的基础上,2000年以来男、女生成绩均有所好转。耐力素质方面,7~12岁藏族学生50 m×8往返跑成绩显著提高(P<0.01,男生提高2.99 s,女生提高5.03 s),1995年达到25年间最高,2000年男、女生成绩均明显下降,2000年以来有所好转;13~18岁男生1 000 m跑成绩保持持平,女生800 m跑成绩下降了5.28 s(P<0.01),1995年以来男、女生成绩均明显下滑,女生尤为明显。结论 1985-2010年间藏族学生速度素质有所改善,但近年来13~18岁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趋势不容乐观。应充分认识到耐力素质下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藏族学生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BMI)对体能各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保持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抽取南京市43 424名儿童青少年体质数据,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学生各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PFI)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占6.19%,正常占74.57%,超重肥胖占19.24%。男生随着BMI的增加,肺活量和握力指标也随之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坐位体前屈和体能指数方面正常组学生的成绩优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组学生。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和体能指数(PFI)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男生不同体重指数与坐位体前屈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女生则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体能均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扁平足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为扁平足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性资料。方法采用足印比值法和体能测定法对沧州市某体校13~18岁学员208名进行测试,其中男生110名,女生98名。结果男生扁平足检出率为30.00%,女生为2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05)。男生扁平足组与非扁平足组立定跳远、100 m跑、3000 m跑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扁平足组与非扁平足组立定跳远、100 m跑、3000 m跑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扁平足对体校学生的弹跳、速度、耐力等运动能力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了解我国五大少数民族2014年7~18岁学生耐力素质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同年龄、同性别全国汉族学生的耐力跑测试时间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Z评分;将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全国汉族学生的耐力跑测试时间第25百分位(P2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好.结果 2014年五大少数民族7~12岁学生耐力跑时间男生在120.7~ 132.4 s之间,女生在126.4~ 143.7 s之间,男、女生均以蒙古族学生时间最短,维吾尔族学生时间最长(P值均<0.05);13~15岁学生耐力跑时间男生在272.3~ 309.1 s之间,女生在257.3~286.4 s之间,男、女生均以蒙古族学生时间最短,男生以壮族时间最长,女生以维吾尔族时间最长(P值均<0.05);16~18岁学生耐力跑时间男生在251.1 ~ 282.7 s之间,女生在251.5~271.7 s之间,男生以蒙古族时间最短,女生以回族时间最短,男、女生均以朝鲜族时间最长(P值均<0.05).五大少数民族男生Z评分在-0.29~0.30之间,蒙古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F--141.236,P<0.05);女生Z评分在-0.10~0.75之间,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维吾尔族(F=270.137,P<0.05).五大少数民族男生耐力素质好检出率在16.2%~37.0%之间,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x2=430.060,P<0.05);女生检出率在10.3% ~ 26.5%之间,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x2=272.290,P<0.05).结论 五大少数民族中蒙古族学生耐力素质最高,且高于全国汉族学生;回族学生耐力素质接近全国汉族学生;维吾尔族女生耐力素质低于其他民族学生.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的影响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9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以及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2 0 .14% ,12岁组的患病率最高 (3 0 .3 9% ) ;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 (P<0 .0 1) ,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 12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P<0 .0 5 ) ;贫血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在 14岁和 17岁组明显落后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贫血组学生的 5 0 m跑和立定跳远在 7岁、14岁和 17岁组也明显落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 ,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unning time in children aged 12 years, according to sex and sexual maturation of girls. The physical ability was measured, using a 1000 meter run in a group of 942 boys and girls aged 12. In addition, data was collected on family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children's sports activities, using questionnaires for parents and children. Before the 1000 meter run,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Nutrition habits of the family in the home and outside were self-reported in a questionnaire.The mean time for run in boys was shorter by 40 seconds than that for girls. Premenarche girls ran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postmenarche girls (p > 0.05). The best predictors for short running time were 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 and sport motivation of the children. Weaker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food variable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running time. The highest prediction of running time by the measured variables was found for postmenarche girls, explained by the high correlation of running time with the behavioral variables. In boys and premenarche girls, the best predictors for running time were the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降低3~12岁儿童贫血发生率、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许昌市某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本市户籍3~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检测数据,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及饮食相关信息,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儿童贫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贫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06名3~12岁儿童,检出贫血儿童1109例,贫血检出率为13.19%,以轻度贫血占比最高,达66.54%,其次为中度、重度贫血,分别占27.48%、6.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94)、BMI(偏瘦OR=2.106)、贫血史(OR=2.986)、早产儿(OR=1.711)、偏食/挑食(OR=2.208)、体育锻炼(OR=0.879)、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OR=0.751)、主要照护人贫血认知(OR=0.581)是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较突出,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关注高危儿童群体,针对性加强预防和饮食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营养状况,以减少贫血发生、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镇江市青少年学生青春前期缺铁性贫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镇江市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学生的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镇江市城区、农村学校12个班级的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贫血实验检查及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镇江市12~14岁青少年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9.4%(男20.8%、女3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性别、使用药物减肥、自我体重关注等。[结论]缺铁性贫血问题在镇江依然存在,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贫血问题,加强体重关注和膳食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心肺耐力的关系,为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在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国六大行政区抽取7~18岁的4 26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基本情况、20 m往返跑测试及体力活动状况的测试和调查.结果 男生每天低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为(31.49±...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状况及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07~2008年对中国海南省10个项目县的3 041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及其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6月龄~6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110 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结果:海南项目地区6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总体为11.4%,其中五指山市患病率最高达20.7%,琼海市最低5.5%。1~2岁是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峰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贫血患病率也随之下降,不同民族间贫血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性别、民族与儿童贫血有统计学联系,而父母的教育背景、家庭类型、儿童进餐方式、出生体重、开始添加辅食月龄、断奶月龄与儿童贫血无统计学联系。结论:海南农村地区部分儿童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尤以1~2岁儿童最为多见,年龄、性别、民族是造成海南农村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