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相关文献,选择其中病例数较大或试验较规范的文章,结合本院经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有效、可行的新方法,近期研究发现该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移位、内漏及转为肝腹手术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术后随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1986年,Balko等[1]提出经股动脉向腹主动脉腔内置入支架修复腹主动脉瘤(AAA)的设想。1991年,Parodi等[2]首次报道临床以腔内手术(EVR)治疗AAA成功。基于AAA发生的病理基础及手术进步,目前,EVR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在许多医疗中心,半数以上的AAA已采用EVR治疗[4]。10余年来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包括瘤体切开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重建术,但手术的范围较大,患又常伴有其它心血管病变,所以手术危险性较高。1991年,Parodi等^[1]提出腔内修复术治疗AAA后,因为手术创伤小,危险性低,在全球普遍开展。支持作腔内修复术的学们认为,50%-60%肾下AAA的解剖关系,均适于作腔内修复,支架放置的成功率为98%-99%,腔内修复术后恢复期一般为1—2周,明显短于手术切除术的2—3个月。近来,一些学们总结近10年的临床经验,对腔内修复术的实用价值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正>就腹主动脉瘤而言,腔内修复术已成为开放手术以外的另一种成功的手术方式。然而,由于解剖学方面的限制使其并不能用于治疗所有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据估计,大约有40%的腹主动脉瘤并不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Fu WG  Shi D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587-158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为血管外科临床重要疾病之一,随瘤体增大,其增长速度加快,破裂风险增加,破裂AAA的病死率高。多数AAA患者因高龄或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而不适于行开放手术。1991年,阿根廷Parodi等首次报道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后简称“支架”)成功治愈AAA,开创了A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新时代。以下将就如何做好AAA的EVAR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最早于1991年被报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可行的技术,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仍存在着相当高的风险。如果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欲在未来完全取代传统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长期疗效势在必行。以下将围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产生机制、发病率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其中男性302例,女性42例,年龄(69±8)岁.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其后每年行腹部X线片、螺旋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即刻技术成功率99.7% (343/344),择期手术病死率0.3% (1/334),急诊及限期手术病死率1/10.随访率81.8%(279/341),随访3~84个月,平均32.9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 (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 (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支架内闭塞2.5% (7/279),移植物感染1.4%(4/279).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微创优势突出,而术前评估是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各项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病例资料,对原始数据及随访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直径(23±3)mm,近端瘤颈长度(26±12) nun,与主动脉夹角(25±28)度.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随访率81.8% (279/341),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3 ±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等.统计结果显示近端瘤颈>60度更易出现Ⅰ型内漏(P=0.010).结论 术前评估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主动脉管腔和血流,防止瘤样病变继续发展和破裂发生,改善与疾病自然病程有关的预后。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着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等诸多不利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20年3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行EVAR治疗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干预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的随访率为80.0%....  相似文献   

12.
腔内修复(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AAA)破裂是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危及生命。随着EVAR手术的推广和病人预期生命延长,发现其术后远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提高EVAR术后长期随访率,同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和系统性炎性疾病对EVAR手术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AAA破裂风险,降低发生率。该疾病须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总体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腔内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Cuff开窗技术”、“裙套技术”为代表的腔内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隔绝内漏;开放手术是治疗复杂病变的重要手段,以“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主动脉缩缝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能够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彻底纠正主动脉破裂的病变,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1991年阿根廷Parodi医生首先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随着腔内治疗材料(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复杂、困难的EVAR术病例不断涌现,腹主动脉瘤适应证也在不断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腔内修复(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AAA)破裂是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危及生命。随着EVAR手术的推广和病人预期生命延长,发现其术后远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提高EVAR术后长期随访率,同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和系统性炎性疾病对EVAR手术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AAA破裂风险,降低发生率。该疾病须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总体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腔内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Cuff开窗技术”、“裙套技术”为代表的腔内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隔绝内漏;开放手术是治疗复杂病变的重要手段,以“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主动脉缩缝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能够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彻底纠正主动脉破裂的病变,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s ,AAA)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 ,发病高峰年龄在 6 0~ 70岁之间 ,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 4~ 6倍 ,95 %的病例位于肾动脉平面以下。AAA最大的危险是瘤体破裂引起的致死性出血。通常认为 :瘤体 <5cm的AAA破裂发生率每年约 3% ;直径在 5~ 6cm的破裂发生率每年上升 10 %。一旦发生破裂 ,病死率高达 90 % ,手术死亡率 4 1%~ 70 % ,而择期手术死亡率仅 3%~ 5 %。因此只要无心、肺、肾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 ,本病均有手术适应证。最近的文献报告 ,AAA直径≥ 5 5cm是手术适应证[1] 。195 2年 ,Dubost[…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我国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VAR)技术发展迅速,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在腹主动脉瘤(AAA)的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各类新型技术和支架等耗材的不断出现,诸多解剖条件复杂的AAA不再是EVAR的禁忌证.EVAR未来发展离不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工程、3D打印甚至人工智...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直径为邻近正常动脉1.5倍以上的病理性改变,其致命的并发症是破裂.自1952年以来,动脉瘤切除和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曾是治疗AAA唯一有效的方法.1990年,阿根廷学者Parodi制成直型腔内移植物(stent-graft,SG),首次对AAA患者进行腔内治疗.1991年,俄罗斯医师Volodos报道了29例AAA腔内隔绝术获得成功.1994年Yusof等报道了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AAA.1997年,景在平教授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EVAR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国内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逐步取代了一部分AAA的传统开腹手术.但是,内漏(endoleak)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内漏(endoleaks),发生率大约15%~50%[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阻碍了EVAR的发展.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将近年国外文献报道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年,Parodi等发明人工血管内支架(stent graft,SG)并用于临床成功治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vsm,AAA),此后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取得迅速发展。由于EVAR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和出血多的缺点,使高龄或伴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获得积极治疗的机会。一般来讲,腔内治疗主要是指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20.
<正>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内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内漏[3]。White等[4]于1997年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