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了解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促进学龄儿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的效果,为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广西15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745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其促进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白开水最适合解渴、常吃甜食对牙齿有害等知晓率活动前分别为35.70%,37.99%,28.86%,54.50%,76.24%,78.39%,活动后分别提高6.98,23.35,27.38,12.88,13.56,10.07百分点(x2值分别为7.62,81.28,114.26,25.98,48.57,36.25,P值均<0.01).口腔卫生行为方面,早晚刷牙、每天刷牙2~3 min、使用含氟牙膏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25.91%,44.43%,23.62%,活动后分别提高了12.61,12.89,14.90百分点(x2值分别为25.16,24.75,30.61,P值均<0.01).饮食习惯方面,每天进食可乐或雪碧≥1次、每天进食饼干或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每天进食糖果或巧克力≥1次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81.34%,77.18%,83.22%,活动后分别降低了4.29,9.26,12.08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16.05,30.87,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明显提高,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梦映  周素芳  陈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68-369,372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口腔卫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小学6年级12岁儿童共1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课间在学校老师监督下用BASS法刷牙1周,对照组60名不作任何口腔健康教育及刷牙指导,两组均在干预前后行口腔健康问卷测试、菌斑染色测试和菌落计数. [结果]在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方面,实验组在关于牙龈炎和龋齿的病因、含氟牙膏的作用和使用率、刷牙的频率等回答正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对含氟牙膏的作用认识升高了67.7%.实验组的菌斑指数在干预后下降了2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菌数在干预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腔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有效改善儿童口腔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朋辈教育应用于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为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知信行及口腔卫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常平镇新城区一所公办小学的一、三、四、五年级学生603名开展朋辈教育干预。进行12周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小学生口腔卫生知信行及口腔卫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00份。用SPSS 18.0软件进行配对χ~2检验。结果朋辈教育后,小学生对"纪律饮食习惯有利于口腔健康"(83.0%)、"牙齿上有龋洞了,应该告诉家长立即就医"(93.3%)、"刷牙时出血应该就医治疗"(58.5%)等知识知晓率改善不明显,与干预前(分别为82.0%、92.0%和5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刷牙好处的认可"的知晓率(95.5%)高于干预前(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坚持每天早晚刷牙(65.3%)、采用竖刷法刷牙(49.7%)、使用含氟牙膏(47.5%)、使用大小软硬合适的牙刷(76.8%)等正确刷牙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56.8%、22.5%、14.7%和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生窝沟封闭率(15.8%)、男女生龋齿充填率(分别为15.9%、19.5%)、反合改善率(0.7%)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6.7%、8.3%、7.4%和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牙龈健康良好率、牙菌膜率(16.0%、85.0%),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0.7%、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学生全方位朋辈教育能推动学生建立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及饮食习惯,有效提高小学生正确刷牙行为、纪律饮食行为及医疗保健就诊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了解绵阳市12岁和15岁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在口腔卫生服务模式研究前后的差异,为探讨相应地区中小学的口腔健康教育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区各抽取1所小学五年级和1所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过2a的干预,干预后比较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调查结果.结果 项目实施后,听说过含氟牙膏、认为含氟牙膏有好处、细菌是引起牙龈发炎的原因之一、清洁牙齿可以预防龋齿、定期检查牙齿很重要等知晓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38.2%,61.9%,80.6%,68.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396,91.013,44.638,62.143,335.617,P值均<0.05);含氟牙膏使用率提高,达到了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龈出血时请医生治疗、牙龈出血时用清水漱口等选择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11.8%,62.9%,牙龈出血时不采取任何措施、牙疼时自己忍着等选择率有所下降,降低后分别为10.5%,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52,30.989,53.125,1.881,28.548,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了解安徽省12岁农村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以及行为现状,为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 设计制定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安徽省360名12岁留守儿童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同时随机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农村非留守儿童360人为对照.结果 留守儿童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细菌可引起龋齿”知晓率为29.44%,“细菌引起牙龈出血”知晓率为44.44%,“吃糖容易致龋”知晓率为60.55%,“含氟牙膏”知晓率为18.05%,“刷牙出血非正常”知晓率为48.61%,与非留守儿童组调查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中,留守儿童组保证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仅占12.50%,经常或偶尔使用牙线的占3.61%,54.17%的留守儿童经常吃糖,与非留守组儿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曾有口腔科就医行为的留守儿童占35.56%,9.72%认为牙疼后需要找医生诊治,1.39%的留守儿童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组(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匮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较差.政府、基层卫生部门、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幼儿园儿童家长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效果,为制定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对1508名幼儿园儿童家长及儿童,进行为期6个月有针对性、阶段性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培训等干预,并进行自制的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幼儿园儿童家长对正确的刷牙方法掌握由56.17%提高至82.36%、龋齿危害健康的认知由57.96%提高至71.49%、认为氟化物能预防龋齿由57.22%提高至80.70%、培训前后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培训前每次刷牙时间3 min、含氟牙膏的使用等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低于50%,培训后提高至87.40%、7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儿童做到每天早晚刷牙的有69.10%,经培训后儿童做到每天早晚刷牙的有87.73%,培训前后都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家长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培训效果明显;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还需共同督促;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与行为教育方式,需要多种方式并需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访对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所小学一年级156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于小学生在口腔卫生知识方面,例如使用含氟牙膏、吃甜食引起蛀牙以及保护六龄齿的重要性等方面,干预后有显著提高(P<0.05)。口腔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方面例如口腔疾病的危害、刷牙的时间及牙刷的选择和放置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小学生家长在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方面,都在家访干预后比例达到9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访对于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技能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了解小学生口腔保健现状,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1月,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4所小学(2所公办小学,2所民办小学)二三年级共1 116名在读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基线调查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应用微视频、QQ群、开展讲座、示教等形式对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为期6个月的口腔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干预前后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改善程度.结果 干预前后,学生认为“含氟牙膏有防龋作用”知晓率分别为37.0%,45.8%;“保护六龄齿很重要”分别为87.4%,90.8%;“刷牙方法不当会导致牙损伤”分别为46.7%,52.1%;“乳牙坏了不用治疗”分别为8.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0,6.22,7.32,8.87,P值均<0.01);学生“每天刷牙≥2次”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2.1%,72.5%,“采用刷牙方法(竖刷)”分别为33.4%,46.3%;“使用含氟牙膏”分别为31.0%,44.7%;“每天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1次分别为64.4%,83.6%;“每天吃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分别为42.1%,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71,34.77,40.51,97.49,22.64,P值均<0.01).结论 利用微视频、QQ群,医生讲座及示教等方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对提高学生龋病预防知识及口腔健康行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干预项目对儿童刷牙行为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的影响。 方法 对461名儿童开展了口腔健康干预项目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和453名未开展项目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儿童刷牙相关行为、口腔卫生清洁水平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 结果 项目幼儿园儿童刷牙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口腔卫生清洁水平高于非项目幼儿园儿童(分别为97.4% vs 94.7%,40.2% vs 31.0%,89.4% vs 77.9%,均P<0.05)。家长口腔知识正确知晓率项目幼儿园高于非项目幼儿园(83.1% vs 78.2%,P<0.0001)。家长的9种口腔卫生知识来源中,仅“孩子从幼儿园带回的知识”两组间存在差异(62.8% vs 50.3%,P<0.0001)。 结论 口腔健康项目提高了儿童的刷牙、含氟牙膏使用和家长口腔卫生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东莞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莞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于2018年6—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12个镇(街道)3014名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96.15%的12岁儿童每天都有刷牙,其中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所占比例为57.07%,男生和女生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6.05,P<0.01);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仅为6.90%;84.97%的12岁儿童了解“吃糖可以导致龋齿”,65.30%的12岁儿童知道“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正常”,但知道牙菌斑概念的儿童比例仅为15.63%。结论东莞市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有待改善,在继续大力推广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措施的同时,应加强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建立健康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阿坝州学生患龋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当地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阿坝州某卫校一年级学生共224名,对其患龋情况进行现场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其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保健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年级学生患龋率为50.89%,龋均(1.50±2.09),龋齿充填率为6.53%。纳入的男生90人,女生134人,不同性别学生患龋率、充填率和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藏族152人,羌族43人,汉族20人,回族7人,彝族2人,不同民族新生龋均、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糖果的频率、每天刷牙次数、睡前刷牙后进食情况不同的学生患龋率、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坝州学生患龋率高,口腔卫生意识较差,需要加强对龋病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口腔护理习惯和就医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和分析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现状以及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该人群龋齿的影响,为开展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抽取张家口市12所初中学校,对抽中学校的所有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相关健康行为情况调查,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初中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龋齿患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02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及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其中男生1 123名,女生906名,年龄11~14岁;独生子女1 187名,非独生子女842名;父母最高学历是高中及以下1 106人,父母最高学历是中专/大专605人,父母最高学历是本科及以上有318人。共检出龋齿学生724例,龋齿患病率为35.68%,龋均为(2.48±0.77)颗,龋齿充填率为15.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用睡前甜点(OR=4.455)、每天进食甜品类食物的频率≥2次(OR=2.347)、刷牙方法不正确(OR=4.754)、有错颌畸形(OR=1.956)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每天刷牙≥2次(OR=0.293)、乳牙萌发后有刷牙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了解广州市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开展2~3年后10~12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状况,为制定口腔健康工作重点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于2014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49所小学19 071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60.3%的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3.2%的儿童报告听说过含氟牙膏,其中目前使用含氟牙膏者占44.73%;27.11%的儿童使用过牙线;71.50%的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治疗;30.97%的儿童过去1年内拜访过牙医.城区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使用牙线、接受窝沟封闭、过去1年内拜访过牙医的报告率均高于乡村儿童,乡村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报告率高于城区儿童(P值均<0.01).城乡儿童末次牙科就诊主要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11,P<0.01),城区儿童因定期牙科检查及预防性措施到牙科就诊的比例高于乡村儿童.仅有7.66%的儿童选择请牙科医生治疗应对牙龈(牙床)出血;采取不理会态度应对牙疼,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的儿童占42.13%.结论 在继续大力推动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治疗措施的同时,应加大氟化物防龋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龋病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卫生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公明第一小学和光明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在校学生2218人,进行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三年级及以上小学生每天刷牙、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每次刷牙3~5 min、正确的刷牙方式、选择正确的牙刷、早晚刷牙以及选择含氟牙膏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96.52%、61.03%、37.41%、35.02%、51.74%、61.92%和15.53%;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近两年使用氟化物、做过窝沟封闭、做过洁治、定期检查牙齿(至少半年1次)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2.23%、12.53%、9.42%、35.12%和44.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 OR=1.26,95% CI:1.04 ~ 1.52)、年龄(OR=1.16,95%CI:1.08 ~1.25)为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每次刷牙3 ~5 min(OR=0.81,95% CI:0.66 ~0.98)和做过窝沟封闭(OR=0.47,95% CI:0.35 ~0.63)为龋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深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促成小学生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广泛开展窝沟封闭等,能阻止以龋病为主的常见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辉  王晓晨 《现代预防医学》2022,(17):3136-3141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地区壮族儿童青少年龋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4—6月对广西农村地区1 442名壮族儿童青少年进行龋齿流行病学状况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广西农村地区壮族儿童青少年患龋率为51.94%;男生50.20%,女生53.75%,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刷牙开始年龄<3岁及从不刷牙儿童青少年患龋比例较高,每天刷牙次数≥2次者患龋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2、40.76,P<0.01);巧克力或糖果≥2次/天者患龋率最高,酸汤0次/天者患龋率最高,刷牙后睡前吃东西4~7次/周者患龋率也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7.78、24.76,P<0.05);认为含氟牙膏的无益处者患龋率最高,认为刷牙时出血正常现象者患龋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28.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代养人为其他者相比,代养人为...  相似文献   

18.
卢青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77-5278,5280
目的 分析儿童乳牙龋与口腔卫生习惯方面的相关性,为临床乳牙龋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北京原宣武区部分幼儿园的165位儿童并按照是否患有乳牙龋分为病例组87例和健康对照组88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卫生习惯与乳牙龋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开始刷牙时间<2岁,每日刷牙次数<1次,喜欢吃糖果,睡前吃零食与乳牙龋病发病密切相关,而使用氟牙膏和有漱口习惯可以减少乳牙龋病发病.结论 刷牙年龄过大,刷牙频率过低,喜欢糖果及睡前吃零食与儿童乳牙龋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保健行为,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及校区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山东大学3个年级2个校区1 227名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知道细菌是引起龋齿的主要病因者占47.9%,知道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者占62.5%;每天刷牙≥2次者占61.9%,3个月内更换牙刷者占71.5%;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者占11.0%;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总体趋势随年级升高而升高,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女生优于男生,中心校区学生优于软件校区.结论 不同特征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促进大学生良好口腔健康行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