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为大学新生心理应激的应对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从南通大学随机抽取的277名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适应和应对效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被试者纵向研究设计,每间隔8周测量1次,共施测3次,数据分析评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追踪期间,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适应状况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0,3.13,P值均<0.01),应对效能时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9,P>0.05);大学新生心理应激水平不断提升,学期中段时达到峰值并持续到学期末(P值均<0.01);大学新生适应呈“V”型趋势,首测、中测、后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新生应对效能3次施测均低于中国大学生常模(t值分别为-11.86,-11.90,-12.26,P值均<0.01).首测、中测、后测心理应激与适应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32,P值均<0.05);应对效能与适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41,0.45,P值均<0.01);心理应激与应对效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31,-0.33,P值均<0.05).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和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或抵消心理应激对适应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错失焦虑症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间隔1年的纵向追踪设计,使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Passive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Scale,PSNSUS)和错失恐惧症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对黑龙江省2所高校方便抽取的652名大学生进行先后2次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 2次测量的PSNSUS与FOMOS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0.45,P值均<0.0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变量在前测和后测的相关,前测PSNSUS对后测FOMOS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55,P<0.01),且在女生群体中该预测作用更强(β=0.60,P<0.01);前测FOMOS对后测PSNSUS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1,P<0.05),且在男生群体中该预测作用更强(β=0.33,P<0.05)。结论大学生的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错失焦虑症存在双向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对人生意义与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 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平台及团体施测的方式,选取622名成人,运用人生意义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成人心理复原力量表进行施测。 结果 除心理一致感维度中的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总分相关不显著外,人生意义和心理一致感各维度得分均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人生意义对心理复原力受到心理一致感这一中介变量的调节,人生意义对心理复原力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29,通过心理一致感对心理复原力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17,总效应值为0.46,心理一致感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29%。 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人生意义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复原力量表,对新疆某大学4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除父亲偏爱因子及母亲偏爱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不同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复原力量表各维度以及复原力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在与复原力总分及复原力量表各维度的相关关系中,除与稳定性无关外,其余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可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其联合解释量为25.3%。结论大学生所接受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甚于积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5.
赖雪芬  刘王力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74-1375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6所高校内随机抽取731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生命意义量表(PIL)”,对其生命意义感、心理复原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心理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l);除未来期待因子外,生命意义感的其他因子与稳定性因子呈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生命意义各因子中,生活目标和逃避可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联合解释量为24.2%.结论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明确的生活目标对心理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5~0.595;P均<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595~-0.290;P均<0.01);②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6~0.492;P均<0.01);③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456,P<0.001),还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509;P<0.001).结论 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新生的适应性现状与发展变化特点,分析其未来取向与适应性的因果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26名大学新生,分别于2020年11月、12月运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两次调查,采用SPSS 19.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交叉滞后分析。结果 前测的未来取向(105.28±13.55)分,高于后测的(103.83±12.38)分(F=4.447,P=0.036)。男生学习适应性(28.99±0.72)分、职业选择适应性(30.91±0.69)分、人际适应性(44.03±0.84)分,均高于女生的(26.70±0.46)分、(28.91±0.44)分、(41.47±0.54)分(F=7.229、5.975、6.517,P<0.05)。男生前测人际适应性(44.91±5.59)分,高于后测的(43.15±5.77)分(t=2.554,P=0.013);而女生前测人际适应性(40.86±8.27)分,低于后测的(42.08±7.45)分(t=3.213,P=0.002)。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前测的未来取向能够正向预测后测的角色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以及职业选择适应性(β=0.159、0.173、0.096、0.194,P<0.05);前测的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均能够正向预测后测的未来取向(β=0.152、0.201,P<0.01)。结论 医学新生未来取向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帮助其增强对于大学新生活的适应,而适应性中的职业选择和生活自理因素也是未来取向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个人自立特质与抑郁的关系,为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初中生个人自立量表和简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采取交叉滞后设计,对采用抽签法选取的重庆、四川3所中学969名初中生进行间隔6个月的前后2次追踪调查.结果 除第2次个人灵活得分与第1次抑郁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2次测量的个人自立特质各维度与2次测量的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个人主动、个人开放两个维度负向预测6个月后的抑郁(P值均<0.01),抑郁不仅能负向预测6个月后的个人主动和个人开放,还能负向预测个人独立(P值均<0.01).结论 研究部分支持了人格与抑郁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型和伤疤假设,可为防控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果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为推动残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0月(T1)和2022年4月(T2)使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学院4个专业291名肢体残疾大学生开展2次追踪测试,使用残联自我污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建立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的交叉滞后模型。结果 残障大学生T1、T2时期抑郁平均得分为(43.51±8.26,46.82±9.13)分。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T1自我污名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T2抑郁(β=0.17,P<0.01)。跨群组分析表明,T1领悟社会支持在T1自我污名与T2残障大学生抑郁间发挥纵向中介作用;自我污名可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女生(β=0.42)比男生(β=0.29)更强;领悟社会支持可负向预测抑郁,女生(β=-0.36)比男生(β=-0.19)更强(P值均<0.01)。结论 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间具有纵向因果关系,依照性别特征干预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调节抑郁情况具备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秋梅  阎驰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9):1381-1383
探讨大学新生血压水平及其与静息心率(RHR)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早期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9月对江汉大学4 653名大学新生进行血压、静息心率测量,分析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其与RHR的关系.结果 RHR1(RHR<60次/min),RHR2(RHR<60~ 100次/min),RHR3(RHR> 100次/min)构成比大学男生分别为2.28%,96.35%和1.38%,大学女生分别为2.28%,96.35%和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1);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0.04%,男生检出率(59.46%)高于女生(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85,P<0.01);男、女生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和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随RHR增加呈上升趋势,RHR1组、RHR2组、RHR3组男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分别为37.31%,60.03%和70.00%,女生分别为5.13%,23.39%和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94,9.56,P值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男生收缩压、舒张压均与RH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0.30,P值均<0.01),女生RHR与舒张压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7,P值均<0.01).男生、RHR加快是大学生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70,3.43).结论 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较高,血压与RHR呈正相关,男生和RHR加快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全兰  李惠萍  叶克敏  陈娟娟 《中国校医》2021,35(4):254-256,261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探讨癌症患者的家庭韧性、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心理韧性在家庭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家庭韧性量表(FRA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省某两所三甲医院的292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癌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  相似文献   

12.
安芹  满晓琛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86-1488
考察初中生和高中生亲子三角关系、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差异,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2 所中学选取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共411 名初中生和422 名高中生,采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我分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心理弹性在亲子三角关系和自我分化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0%; 学段调节了中介过程,在前半路径初中生亲子三角关系负向预测心理弹性(t = -4.61,P<0.01),但高中生无统计学意义(t = -0.72,P>0.05); 在后半路径初中生(t = 13.84,P<0.01) 和高中生(t = 16.37,P<0.01) 心理弹性对自我分化都具有预测作用,但高中生预测作用更强.结论 心理弹性在亲子三角关系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且该中介效应受学段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吉林省留守学生前瞻适应及心理韧性现状,探讨留守学生前瞻适应的影响因素及两者的关系,为制定留守学生心理干预、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前瞻适应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吉林省四县市1 4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学生占调查对象的55.6%;留守学生前瞻适应得分为(58.80±6.51)分,心理韧性得分为(99.59±17.65)分,前瞻适应与心理韧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留守与非留守学生的前瞻适应与心理韧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留守学生前瞻适应的因素有居住地、父母学历、父母外出类型、亲子联系频率、监护人类型、监护人学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留守学生前瞻性适应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506,P<0.01);留守学生学习前瞻与心理韧性(r=0.494)、发展前瞻与心理韧性(r=0.432)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 结论 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提高他们应对各种生活应激的能力,从而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5所高校2 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3.43±0.43)分,女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男生(t=-3.416,P=0.001);大五年级学生低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F=9.113,P<0.01);来自城镇地区的的大学生低于来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F=5.544,P=0.004).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整体得分为(4.75±0.78分),大学生非谈恋爱者生活满意度总体得分高于谈恋爱者(t=-2.05,P=0.04);孤儿家庭的大学生总体得分低于双亲和单亲家庭(F=3.906,P=0.02).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F=1 538.2,P<0.01,R2=0.381)及各维度(F=340.9,P<0.01,R2=0.406)对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可以很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叶克敏  王全兰  李惠萍 《中国校医》2021,35(7):492-494,556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家庭韧性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韧性在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家庭韧性量表(FRAS),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某两所三甲医院的297名癌症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家庭韧性与心理韧性两两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麻醉医师工作倦怠、心理弹性的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承德市12家医院138名麻醉医师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显示,麻醉医师的工作倦怠状态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得分与M氏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医师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常模(P<0.05),其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自强、坚韧、乐观。依据心理弹性总分将麻醉医师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t检验显示,高分组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我国麻醉医师工作倦怠水平普遍较高,心理弹性相对较差,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进而改善其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性别=-0.206, F 年级=0.645,P>0.05)。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分较高,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消极情绪=4.297,P<0.01; t 心理弹性=-2.620,P<0.01; t 积极情绪=-2.433,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r =-0.164, r =-0.122,P<0.05),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 r =0.252,P<0.01)。消极情绪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 消极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运用情绪调节,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睡眠质量影响的内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Connor-Davidson 弹性量表简化版(Connor-Davidson Elasticity Scale Simplifi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安徽高校大一学生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安徽省7所高校959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一学生抑郁得分中位数P50 (P25~P75)为48.75(41.25~56.25),其中男生为48.75(41.25~56.25),女生为48.75(41.25~55.00);62.4%的学生无抑郁,轻、中、重度抑郁者分别占27.5%、9.2%、0.9%。相关分析显示:学习适应与抑郁呈负相关(rs=-0.542,P<0.001),人际关系与抑郁呈正相关(rs=0.518,P<0.001)。结论 959名大一学生抑郁情绪状况多处于一般水平,与人际关系及学习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相关。高校应关注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情绪引导与管理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