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9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高血压606例(65.87%),冠心病728例(79.13%),排除冠心病患者192例(20.8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三方面表示: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原发高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随高血压发生率增加而加重。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随原发高血压发生率的增加而加重,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在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处理冠心病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3年该院治疗的297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173例,观察组为合并高UA血症高血压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研究高血压患者中UA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以多支、双支病变多见,Gensini积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高血压患者血清UA及Gensini积分均随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合并冠脉病变297例高血压患者血清U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UA的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及冠心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率第50百分位数将其平均分为24 h收缩压低血压变异率组和24 h收缩压高血压变异率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一般病史资料、颈动脉损伤情况、血脂情况以及冠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4 h收缩压低血压变异率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体重指数(BMI)与24 h收缩压高血压变异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4 h收缩压低血压变异率组的颈动脉Crouse积分低于24 h收缩压高血压变异率组(P0.05),24 h收缩压变异率与颈动脉损伤Crouse积分之间呈正相关性(r=0.267,P0.05);24 h收缩压低血压变异率组的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24 h收缩压高血压变异率组(P0.05),24 h收缩压低血压变异率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24 h收缩压高血压变异率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24 h收缩压低血压变异率组的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4 h收缩压高血压变异率组(P0.05)。结论 24 h收缩压变异率比较高的患者冠脉事件的发生率高可能与其颈动脉损伤和TG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给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组(172例)和对照组(78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脉病变组分为轻度组(69例)、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46例),比较各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 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 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 SCV)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 DCV),并分析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脉病变组24 h SCV、24 h DCV、d SCV、d DCV、n SCV以及n D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4 h SCV、d SCV和n SCV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脉病变程度越重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指标越高,且24 h SCV、d SCV和n SCV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7.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杨忠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2):151-15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蛋原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凝血酶法测定11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冠心病患者较冠脉造影正常者升高更显著(P<0.01),冠脉多支病变和狭窄>70%者升高显著(P<0.05),>65岁、高脂血症和有多个危险因素者升高亦显著(P<0.05~<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冠心病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其它危险因素越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6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91例与其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Gensini积分增加,冠心病组HbA1c水平逐渐升高(P<0.01,rs′=0.7326).认为HbA1c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芳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6):581-583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餐后血压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预备行冠状动脉造影的NSTEMI和UAP患者,晨8时在空腹状态按标准方法用水银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然后进食标准餐,于进食后30min、60min、90min、120min重复测量血压。所有患者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累积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NSTEMI和UAP患者餐后血压下降33.3%,血压不变41.7%,血压升高者仅25.0%,进一步分析表明,餐后血压下降者糖尿病及女性患者比例较高(P〈0.05),并且主干及多支病变的比例达到84.1%,冠脉平均累积积分、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的浓度也明显高于血压不变组及血压升高组(P〈0.05~〈0.01)。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冠脉造影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的研究,探讨血压晨峰(MBPS)及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术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35 mmHg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 G ensini积分表示。结果晨峰组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率及冠脉病变 G 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冠脉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晨峰程度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多因素 Log 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龄、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后,晨峰程度对冠脉狭窄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血压晨峰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53例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观察其与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HDL-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患者比稳定型心绞痛组(ACS)HDL-C明显降低,TC明显增加P<0.001。HDL-C与冠脉病变类型、病变支数成负相关,TC与之成正相关。结论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血HDL-C水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能预测冠心病事件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14例EH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4组: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舒张末期内颈(DD)、收缩末期内径(DS)、DD与DS之差与DD的变化率DD-DS/DD(%)及粥样斑块。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DS、DD、DD-DS/DD(%)值下降,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较好地预测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血压门诊就医的高血压患者252例,大动脉弹性由颈-股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cfPWV)评估,随访时间5.5(5.1~5.8)年,按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事件组与非冠状动脉事件组。分析2组间基线资料及临床指标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 252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0例患者随访失败,随访成功率92.06%;232例随访成功的患者中,25例发生冠状动脉事件,207例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与非冠状动脉事件组相比,冠状动脉事件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收缩压(SBP)及10年高血压病程比例显著增加,cfPWV[(11.02±2.45)vs(9.27±2.16)m/s,P=0.014]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fPWV(OR=2.033,95%CI 1.047~5.536,P=0.012)、糖尿病(OR=2.626,95%CI 1.065~6.471,P=0.032)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cfPWV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1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糖状态分为3组,A组为正常血糖组,B组为空腹血糖受损组,C组为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斑块分型.结果:①C组单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B组,但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多于A组、B组(均P<0.01); C组左主干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明显多于A、B组(P<0.05、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3组患者冠状动脉内共检出397个斑块,C组总斑块数目明显多于A组和B组(均P<0.01),软斑块比例明显高于A组、B组(P<0.05、P<0.01).A组与B组总斑块数目和软斑块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B、C组最大斑块直径狭窄百分数(MPA)分别为(68.98±12.94)%、(69.36±13.07)%、(75.57±11.81)%.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伴发糖尿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易损斑块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 2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20 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组患者相对缺乏,钙化两组的最大钙化弧度分别为(85.48±71.52)°,(152.00±103.08)°, P<0.05。ACS组的钙化斑块比例低于SAP组,57.14%∶83.33%,P<0.05;前者偏心斑块多于后者,93.88%∶54.17%, P<0.01;破裂斑块亦多于后者,42.86%∶8.33%,P<0.01。结论:ACS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患者相对缺乏钙化,这有助于对ACS发病机制的理解,钙化的存在也有助于识别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1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4)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5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22例和非冠心病组17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等多项指标的差异,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结果冠心病组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空腹血糖、TG、LDL-C、脂蛋白(a)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DL-C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151,P=0.000)。红细胞比容对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9(95%CI:0.540~0.639,P=0.001)。其中红细胞比容截断点为39.95%,敏感性为61.1%,特异性为46.6%。结论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比容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正常组间出现冠心病(CAD)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了8年内121例原发性高血压,63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和58例尿酸正常组出现各种类型冠心病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组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与正常尿酸组高血压患者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结论除传统致病因素外,血尿酸为CAD发生的独立的特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高血压伴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维吾尔族与汉族高血压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病历资料,对其冠脉病变特点加以对比研究;冠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维吾尔族组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汉族组(59.5%∶46.0%,P<0.05),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28.9%∶37.9%,P<0.05),而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组(44.3%∶25.6%,P<0.05);维吾尔族组A型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40.9%∶62.1%,P<0.05),而C型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组(32.6%∶15.2%,P<0.05);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高于汉族组[(43.1±33.0)∶(28.6±25.9),P<0.05]。结论:维吾尔族高血压伴CHD患者以3支病变率高,C型病变居多,冠脉病变程度较汉族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空腹血糖(FPG)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患者580例,按FPG水平分为3组,对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随着FPG增加,病变部位的比例、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病变积分及支架数均增加.年龄<60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糖尿病(DM)组的冠脉病变均重于正常空腹血糖(NFG)组;年龄60~74岁的患者,DM组的冠脉病变较NFG组严重;而年龄≥75岁的患者,FPG并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脉的病变程度随着FPG增加而增加;<60岁的患者FPG>5.6 mmol/L或60~74岁的患者FPG>7.0 mmol/L,其冠脉的病变程度较同龄正常FPG组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