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丧偶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与有偶老年人相比,丧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比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自我效能感较高;在主观幸福感维度中,生活满意度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r=0.509、0.622、0.40);积极情感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r=0.318、0.246、0.315、0.227);消极情感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r=0.289、0.217、0.312、0.285、0.272)。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对积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影响丧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278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直接作用显著(r=0.462,P0.05);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又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x~2=127.875,df=72,GFI=0.916,RMSEA=0.062)。结论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又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形成了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人格的关系,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WCSQ)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85名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留守儿童孤独倾向检出率6.3%,高于非留守儿童(χ2=4.225,P<0.05)。留守儿童MHT各分量表得分与自责、幻想、退避显著正相关(P<0.01),与解决问题、合理化和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P<0.01)。中介作用检验表明自我效能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间发挥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df=6.840,GFI=0.972,AGFI=0.918,NFI=0.923,CFI=0.962,RMSEA=0.044)。结论人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应对方式和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安徽省2所三甲医院的280名住院食管癌患者,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运用Amos 17.0和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 = 0.486、0.406,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 = - 0.297,P<0.01)。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和积极应对均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 = 0.307,β = 0.248,P<0.05);消极应对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 = - 0.236,P<0.05),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00%。结论 心理一致感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应对方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党峥峥  党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20-1422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周口市2所农村学校927名中学生施测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结果 农村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3,0.562,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值分别为0.422,0.403,P值均<0.01),自我和谐在领悟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0.476,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影响农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何君  于洪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150-4152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对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方法 从辽宁省锦州市2所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方便抽取住院老年人600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调查,运用SPSS21.0、AMOS22.0软件和PRODCLIN程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正向关联(r = 0.428,P<0.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联(r = -0.610,P<0.001),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联(r = 0.532,P <0.001);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联(r = 0.473,P <0.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联(r = -0.639,P <0.001);社会支持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6%(0.358/0.736)。结论 应对方式在老年住院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谢玲平  邹维兴  张翔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58-1461
探讨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为研究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问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湖南省3所乡村中学共641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结果 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发泄、幻想与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3,0.602,0.299,0.488,0.126,-0.102,P值均<0.01),且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均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P值均<0.01).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在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0%和7.1%.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和求助是影响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果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为调查工具,运用问卷测量法于2019年4—5月对河南省3所高校2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r=-0.45,P0.01),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自尊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r=-0.49,P0.01)。(2)自尊的中介效应的95%CI为-0.132~-0.052,不包括0,说明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2%。(3)领悟社会支持对自尊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F=4.46,P0.05)。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能直接负向预测学习倦怠,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该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调节了自尊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压力、学业效能感、学习倦怠状况及三者间的关系,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学习倦怠量表、学习应激事件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理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云南民族大学8所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1 1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压力、学业效能感及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但“学习困难”特点明显(53.4%).学业能力效能总体上表现为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5),城市和农村生源在能力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1),医科专业学生行为效能感低于其他专业(P<0.05).学习倦怠各维度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专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t=2.42 ~ 5.46,P值均<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压力、能力效能正向预测情绪低落(β值分别为0.07,0.22,P值均<0.01),行为效能感负向预测情绪低落(β3=-0.58,P<0.01);能力效能、行为效能负项预测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β值分别为-0.12,-0.54;-0.57,-0.21,P值均<0.01).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压力、学业效能感及学习倦怠中等.学习压力、学业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瑾  闫春平  张改叶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89-1191
目的 探讨入世出世心理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为高中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入世出世心理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新乡市2所高中高一至高三年级共57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拼搏精神对问题解决和寻找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343,0.230,P值均<0.01);低要求对高中生问题的解决起负向预测作用,对逃避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06,0.355,P值均<0.01);平常心对积极的合理化解释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084,-0.188,-0.125,P值均<0.05).结论 入世出世心理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培养高中生平和的心态对于强化自我效能感,促使其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省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定点医院1 372名一线抗疫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评分为(41.51 ±9.13)分,负性情绪评分为(0.52 ±0.40)分,消极应对评分为(0.80 ±0.56)分。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久的医务人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表现出的负性情绪越低,也更不容易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女性医务人员比男性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护士的负性情绪要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P < 0.05)。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r=-0.172,P < 0.01)、消极应对(r=-0.082,P < 0.01)呈负相关,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27,P < 0.01)。社会支持得分负向预测负性情绪(β=-0.306,P < 0.01)和消极应对(β=-0.077,P < 0.01)。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效应显著[β=-0.181,95%置信区间为(-0.238~-0.124),t=-6.278,P < 0.001];负性情绪对消极应对的效应显著[β=0.188,95%置信区间(0.166~0.210),t=16.733,P < 0.001];社会支持对消极应对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04,95%置信区间为(-0.028~0.020),t=-0.733,P=0.760]。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89.5%。
  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地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消极应对行为产生影响。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从而使其在工作中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探讨负性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的冲动特质分量表、自动思维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分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山西3所高校93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冲动特质与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0.259,P值均<0.01),负性自动思维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r=0.441,P<0.01);心理健康与冲动特质、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9,-0.588,-0.353,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冲动特质主要通过3条路径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负性自动思维可独立地中介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β=-0.18),消极应对方式可独立地中介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β=-0.06),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在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β=-0.02).结论 改变负性自动思维和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可能有助于消除冲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及其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儿童焦虑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1 573名中学生,采用SPSS 26.0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中学生焦虑的检出人数有601人(38.2%)。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对焦虑情绪的直接效应显著(Z = 0.296,P<0.05),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Z = 0.158,P<0.05),中介贡献率为34.83%。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相关,应对方式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应加强中学生社会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和应对方式指导,有效减缓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及自尊量表对济南市68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较高, 自我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率分别为73.6%和70%,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得分率分别为61.6%和34.6%。女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高于男生(t=-3.440, P=0.001)。自我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得分均具有年级差异(F=9.287~48.986, P=0.000)。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社会支持、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 而母亲的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和过干涉过保护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结论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且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长丰县农村地区2 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儿童自尊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在2 917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1 694名,占58.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在同时校正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和社交焦虑3个变量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协=3.9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身高、学习成绩好、同伴关系亲密、多参加课外活动、父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处于留守状况下的儿童自尊水平较高,而处于社交焦虑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结论儿童自尊水平是多个生态子系统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儿童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赖运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90-1595
留守经历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留守时间、性别、生源地、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为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重视农村生源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经历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留守经历大学生安全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方式, 为留守经历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