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婵娟  易聪  张帆  周静  刘玉梅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94-1696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2017年汉族黎族学生的贫血现况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进一步制定中小学生贫血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抽取2016年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各4所,汉族黎族学生1 324人,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分别采用氰化高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血红蛋白含量、维生素A(视黄醇)水平和血清25-(OH)D水平.结果 贫血检出率为6.6%(87人),黎族(9.6%)高于汉族(3.1%)(x2=22.810,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3,P=0.438).汉族男生、汉族女生、黎族男生、黎族女生4类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7%,2.5%,8.0%,11.3%.小学生与初中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瘦组和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更高的罹患贫血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47,1.701).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汉族黎族中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较低,BMI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发生存在关联性,未来贫血防治重点应向黎族学生倾斜.  相似文献   

2.
了解阿克苏市维、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制定视力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4-6月抽取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的小学、中学(初中)各2所的13 6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视力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11.77%)低于汉族中小学生(4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4.46,P<0.01);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7.22%)低于女生(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l).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长的趋势(x2值分别为364.64,361.31,P值均<0.01).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及初中3个学龄段,维吾尔族、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42,28.29,117.30,P值均<0.01).结论 阿克苏市视力不良防控的重点是汉族中小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护学生视力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与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为制定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的6所普通中小学校,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流动学生较多的6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分别对1 868名非流动学生和1 746名流动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11.1%.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6%,流动学生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7,P<0.01);非流动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6.0%,流动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5,P<0.01).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维吾尔族非流动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51,29.93,124.04,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组,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6,22.9,P值均<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3.01,56.83,P值均<0.01).在父母均不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组中,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4,25.60,32.91,P值均<0.01).在是否每天吃早饭、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使用计算机等组中,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应重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的发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城乡中小学生营养和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城区和农村各抽取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若干小学、初中和高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共抽取4 640名中小学生进行基本信息、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0.0%,其中男生为12.8%,女生为6.8%,男生高于女生(x2=52.94.P<0.01);消瘦检出率为10.2%,其中男生为9.8%,女生为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P=0.33).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9%,6.8%,8.2%;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1.7%,8.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4,22.94,P值均<0.01).城区学生肥胖率为8.5%,农村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1).仅有57.2%的中小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营养状况,仅1.5%的调查对象能全部回答正确9道营养知识题目.农村学生的早餐来自路边摊的比例为13.7%,城区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6,P<0.01).农村学生深色蔬菜、粗杂粮、肉类、蛋类和奶类每天都摄入的比例均低于城区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0,24.71,28.42,38.04,30.84,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在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早餐行为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待改善,中小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了解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少年抑郁预防策略和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海口市城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 995名中小学生,运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32.3%,男生检出率为34.6%,女生检出率为29.9% (x2=12.33,P<0.01);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检出率分别为34.6%,28.3%,32.6%,32.5%,31.9%,34.9% (x2=11.35,P<0.05);城市学生检出率为29.4%,农村为39.0% (x2=42.83,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儿童抑郁预防干预研究应考虑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了解天津市儿童青少年的贫血现况与营养状况,为制定中小学生健康干预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7,9,12,14岁儿童青少年共2438名,测量血红蛋白含量、身高和体重等.使用方差分析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贫血检出率为10.6%,男生为9.2%,女生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1,P=0.024).城市学生贫血检出率为8.2%,乡村学生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99,P<0.01).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0.5%,11.7%,9.3%,8.4%,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742,P=0.192).结论 与2010年相比,天津市儿童青少年的贫血状况有所改善,但超重肥胖问题仍然存在.应继续重视天津市中小学生贫血和超重肥胖的同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饮食行为,为有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5—6月从鄂东北、鄂中、鄂西北、鄂西南贫困农村地区抽取8个县(市)共32所中小学的5 942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同时从研究对象中抽取所有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共计2 56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和初中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18%、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89%)高于初中生(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3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小学生甜点、汽水饮料、油炸食物、西式快餐的年均食用频次均较高;通常食用的零食中,以蔬菜水果,纯牛奶、酸奶等,饼干、面包等,面制小食品,干脆面、方便面等,各种饮料,膨化食品和糖果、巧克力等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1.87%、69.22%、77.78%、57.73%、65.23%、52.08%、52.01%和50.99%;中小学生中几乎不喝饮料的比例为26.33%,所饮用的饮料中,碳酸饮料饮用比例为43.40%。结论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予以关注,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贫困地区学生超重肥胖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8.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曹妃甸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为中小学校实施学生常见病干预措施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唐山市曹妃甸区6所城市和7所农村中小学校,各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3个班,共计抽取5 985名学生进行了裸眼远视力调查.结果 曹妃甸区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66.82%,其中轻、中、重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为14.07%、24.64%和28.10%.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50.76%、78.15%、8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9.964,P<0.001);男生视力不良率(61.04%)低于女生(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89.689,P<0.001);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81.13%)高于非寄宿制初中学生(7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409,P= 0.065);城市初中和小学的学生视力不良率(66.17%)高于农村(5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36.862,P<0.001).结论 曹妃甸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随年级增加而上升,应加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重庆市部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贫困农村地区2017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发生规律,为制定下一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奉节县和武隆区2个区县各抽取3所小学和3所初中,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抽取1~2个班,共监测学生2 214名,监测指标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全血血红蛋白含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监测学生贫血率为21.64%,武隆区(31.64%)高于奉节县(12.41%);女生(23.63%)高于男生(19.75%);小学一~三年级(28.63%)最高,其次为初中一~三年级(20.45%),小学四~六年级最低(1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小学一~三年级和武隆区学生更容易发生贫血;超重人群较体重正常人群更不容易患贫血(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贫血状况不乐观.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改善措施,重点关注低年级学生和女学生.  相似文献   

11.
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早餐频率及食物摄入情况,为制定营养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平泉县等5个贫困农村县区15所小学的2 93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每周的早餐食用频率及主要食物的摄入情况.结果 参加调查的小学生达不到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23.2%.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食物是米面制品(66.6%),其次为奶类(35.6%)、蔬菜(33.3%)、肉/蛋/鱼类(29.5%)、豆类(27.7%)和水果(19.3%).早餐营养质量差的小学生比例达到7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四/五年级、云南地区、父母未在外打工的学生早餐食用频率相对较低;三/四年级、云南地区和住宿的学生早餐质量相对较差.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频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建议对学生、家长和老师加强合理早餐的教育,改善学生的早餐摄入状况.  相似文献   

12.
张海蓉 《职业与健康》2014,(3):329-330,333
目的了解内蒙地区呼和浩特市中小学学生的早餐现状及对早餐的认识、态度等,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选中的6所中小学校的8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占89.2%,初中生占85.4%,高中生占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餐中每天和经常有牛奶的小学生占55.1%,初中生占33.o%,高中生占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P=0.000);认为不吃早餐会对学习状态或身体有影响的小学生占61.1%,初中生占75.2%,高中生占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72,P=0.000);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太忙了没时间吃,初中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是55.1%和59.6%;其次是起得早没胃口,初中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是16.0%和14.8%。结论学生吃早餐的比例稍低,部分学生对早餐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应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相关的营养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农村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2所,共调查6所中学和6所小学。通过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根据BMI判断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中小学生1853人,男生941人,女生912人。初中生932人,小学生921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6.3%(487/1853)、3.2%(59/1853)和0.9%(17/1853)。女生营养不良比例(28.1%)高于男生(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知识知晓率〉160%(OR=0.950)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小学生(OR=1.451)、家庭小孩数量3个及以上(OR=1.326)、留守儿童(OR=1.321)、经常不吃早餐(OR=1.405)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高,营养不良与家庭环境、营养认知和饮食习惯相关,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烟台城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烟台市3个城区6所中小学8~14岁1052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1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城区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7.59%,肥胖率为23.38%。男生的超重肥胖率(48.54%)高于女生(32.81%)(χ2=18.275,P<0.001)。睡前吃食物、每天吃早餐和偏食挑食对超重肥胖的发生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7,7.123,24.895,P<0.01)。父亲超重肥胖、母亲超重肥胖、出生体重超重和父亲抽烟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6,28.565,20.886,4.66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超重肥胖、男生、睡前吃食物、母亲超重肥胖和出生体重≥4kg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2,2.032,1.865,1.790,1.725);每天吃早餐和偏食挑食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76,0.433)。结论 烟台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日常饮食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6所小学和6所中学学生1909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专题培训、讲座、健康教育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版面巡展、知识竞赛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5个月后效果评估。结果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40.5%和66.1%(P=0.003),中学生分别为42.6%和71.6%(P=0.009)。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24.6%和21.6%(P=0.602),中学生分别为32.3%和33.8%(P=0.754)。不良健康状况方面,小学生干预前后分别为11.3%和6.5%(P=0.149),中学生分别为14.1%和7.6%(P=0.083)。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今后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吴建安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10-2411
目的了解安化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方法选择不同地区的学生16 027名,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结果 16 027名学生的贫血检出率为8.20%,其中中学生为9.35%,小学生为7.3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1,P0.01);城区学生贫血检出率为9.39%,农村学生贫血检出率为6.9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1),男生的贫血检出率为7.14%,女生为9.29%,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9,P0.01)。各年龄段学生贫血检出率呈现6岁、13岁组双高峰特点。结论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安化县中小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家庭喂养方式及肥胖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 在方便抽样的原则下以班级为单位选取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5所小学和中学的5 146名中小学生的及家庭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7.68%。男生(8.42%)高于女生(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11,P<0.05)。在饮食速度过快、喜食甜品、喜食西餐、喜欢喝饮料方面肥胖学生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学生(χ2=6.04、17.47、5.84、3.75,P<0.05);在喜食蔬菜方面正常体重学生的比例高于肥胖学生(χ2=8.24,P<0.01)。正常体重学生的父母对子女饮食摄入量的干预、饮食结构的控制和对体重的重视比例均显著高于肥胖学生的家长(χ2=19.51、18.86、7.45,P<0.01)。回归分析显示,饮食速度过快(OR=1.091)、喜食甜品(OR=2.475)、喜食西餐(OR=2.332)与中小学生肥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喜食蔬菜(OR=0.629)、对子女饮食结构的控制(OR=0.391)、对子女饮食摄入量的干预(OR=0.298)与中小学生肥胖的发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肥胖问题严重,不良的饮食行为、父母认知行为不正确可引起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为探索改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50所中学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58分)为18.21%。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三餐时间不固定的报告率最高,为62.33%,其次为经常喝含糖饮料(54.60%)、不经常喝奶制品(50.38%)、不每天吃早餐(36.23%)、不经常食用蔬果(19.53%)。低水平健康素养者三餐时间不固定(OR=1.35,95%CI=1.11~1.65)、不每天吃早餐(OR=1.23,95%CI=1.01~1.49)、不经常喝奶制品(OR=1.29,95%CI=1.07~1.55)、不经常食用蔬果(OR=1.45,95%CI=1.10~1.92)和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9,95%CI=1.15~1.68)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学校、家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来矫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以改善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在制定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按照《2020年广东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手册》中的规定,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阳江市抽取1个城区(6所学校)、1个郊区(6所学校),共3 746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检测及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调查。结果 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73%。裸眼视力平均值右眼为(4.52±0.45),左眼为(4.46±0.44)。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5.32%)高于男生(59.99%)(χ2=11.37,P<0.001);学段越高视力不良检出率越高(χ2=1 700,P<0.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1.36%)高于农村(51.79%)(χ2=151.32,P<0.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2.42%)低于少数民族(79.71%)(χ2=8.67,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眼睛总是离书本1尺、课间户外休息、换座位频率1次/周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女生、学段高、少数民族、过去一周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是≥2 h、在校不做眼保健操、过去一周每天用电脑时长2 h~2.9 h、每学期换座位1次均为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欠佳,且影响因素涉及用眼状况、读写姿势、电子屏使用情况、户外活动等多方面。因此,保护学生视力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