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2.
调查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6所普通高校1 836名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分别为(18.05±2.29)(14.87±3.31)和(10.11±2.17)分,3个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P值均<0.01),男生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49,17.238,10.065,P值均<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33.4%,91.6%的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能够达到“中等”负荷以上.53.3%的大学生体育频率在2次/周以下,38.6%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男生在锻炼强度、持续时间和锻炼频率方面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体育锻炼频率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均较高(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总体水平一般,锻炼强度较大,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相互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改善其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3.
郑博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406-1408
了解环境支持改变对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影响,使其由锻炼意向转化为锻炼行为,为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支持.方法 在长春某高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教学班级,对班级内全体学生进行调查,最终选取70名处于意向期的学生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名)进行研究.干预组进行12周的动机访谈、信息支持、同伴支持等环境支持对策干预,对照组仅进行正常教学和学习,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前身体运动量得分为(19.01±13.97)分,干预后为(32.26±2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5);对照组身体运动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21,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身体运动量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P<0.05).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行为自我释放、社会释放、互助关系、自我管理、意识控制、效果评价因子得分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7,2.071,0.058,0.948,-0.469,-0.253,0.541,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因子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5,8.501,5.343,5.059,3.965,7.246,5.675,P值均<0.01).结论 环境支持对某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意向期向行为期转变.  相似文献   

4.
了解国内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为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内4所综合性院校2 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标准化得分为65.7分,8个维度标准化得分在50~ 70分之间,其中“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化得分最低,仅为52.1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得分分别为(10.5±3.6),(20.8±4.2),(18.3±3.7)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KAP得分、每次体育锻炼的强度、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全面健康的重要程度、在校期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体育课除外)、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总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得分较低,营养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较好,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不足;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较好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5.
探讨环境支持策略对高职院校医学生锻炼意向到行为转变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医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宁波市某高职医学院校护理、助产、口腔、康复、检验等专业学生60名,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同伴支持、动机访谈技术支持、信息支持等环境支持策略,进行为期3个月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高职院校医学生体育锻炼行动期人数(28人)多于对照组(4人)(x2=38.57,P<0.01).干预后实验组身体运动量得分(32.10±24.33)高于干预前(19.00±13.96)(t=-2.56,P<0.05)和对照组(20.80±17.81)(t=2.05,P<0.05).干预后实验组体育锻炼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结论 环境支持策略能促使高职院校医学生从意向期向行为期转变.  相似文献   

6.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饮酒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制定限制青少年饮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城区的初中学校25所、高中学校11所、职业中学10所共4 801名学生,采用问卷进行饮酒KAP调查.结果 中学生饮酒知识得分平均为(7.42± 3.18)分,态度为(4.69±2.65)分,行为为(2.83士1.63)分.饮酒KAP分数相加综合评价,仅20%的学生为“好”,评分为“差”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9%.女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均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6.892,11.604,6.679,P值均<0.01);职业中学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数均为最低,初中生知识得分低于高中生,但态度和行为得分初中生均高于高中生(F值分别为20.893,177.893,130.353,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饮酒KAP水平均不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饮酒知识水平,重点为职业学校学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法规的严格执行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饮食摄入频率及态度行为,为有效开展维吾尔族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5所高校维吾尔族学生,对4 206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膳食行为及态度进行自编问卷的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各类食物摄入频率≥7次/周比例最高的为谷物类(98.69%),其次为蔬菜类(47.69%)、禽肉类(42.80%)、水果类(40.68%)、蛋类(33.31%)等,摄入频率最低的为碳酸饮料类(7.89%);维吾尔族大学生各类食物摄入频率总平均得分为(39.14±4.75)分,其中男生得分为(38.91±4.91)分,女生为(39.09±4.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4,P=0.204);维吾尔族大学生中对营养知识感兴趣的占81.69%,仅有9.61%的学生对营养知识不感兴趣,8.70%认为无所谓;不同食物摄入频率等级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口味较重、挑食、暴饮暴食、专心就餐、每天吃早餐、营养指导等方面的报告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721,20.013,47.931,6.355,16.393,66.235,P值均<0.05).结论 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饮食态度较好,但饮食摄入频率和饮食行为不够理想,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8.
孟祥乐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9-1661
考察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抽取陕西省延安大学、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7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结果 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维度得分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除身体吸引力的身体自尊其他4个维度均与心理烦恼呈负相关(P值均<0.01).递归路径模型拟合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27,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直接作用为0.42,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53,身体锻炼通过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间接作用为0.2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总效应为0.54(P值均<0.01),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联合解释量约为42%.结论 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均能改善身体自尊水平,而且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了解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营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4所综合高校一至三年级2 261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基本信息4部分.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0.5±3.6)(20.8±4.2)(18.3±3.7)分;不同年级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35,15.19,5.47,P值均<0.01),营养知识得分情况为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营养态度得分情况为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营养行为得分情况为一年级>三年级;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营养KAP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6,57.68,8.95,P值均<0.01),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父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开设营养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食物支出、饮食比较、年龄、是否接受过专业指导以及学校张贴宣传资料为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行为水平较低,学校有关营养课程开设、营养教育宣传和营养专业指导等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了解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云南丽江市2 636名纳西族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学生的体质水平,并分析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结果 7~18岁纳西族学生体质优秀率为3.1%,良好率为17.5%,及格率为65.6%,不及格率为13.9%.男、女生体质得分随学段升高均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28.133,11.727,P值均<0.01).男生(71.44±11.22)体质得分高于女生(70.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5).不同年校运会次数、每周体育课节数、体育课喜好、长跑意愿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90,13.328,4.289,10.236,4.421,P值均<0.01).结论 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喜忧参半.建议纳西族学生体质促进应注重学段和性别差异,确保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  相似文献   

11.
了解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锻炼动机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 1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锻炼行为3个维度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4.68,4.37,P值均<0.01);大学男生摄人调节、无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1.72±1.16) (0.45±0.21),低子女生的(1.96±1.09) (0.30±0.12)(P值均<0.01).大学生内部动机(r=0.21~0.33)、整合调节(r=0.21~0.43)、认同调节(r=0.22~0.42)以及摄入调节(r=0.13~0.26)分别与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大学生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0.21,P<0.05);女大学生锻炼动机外部调节和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0.15,P值均<0.05),无动机维度与每次锻炼时间呈负相关(r=-0.12,P<0.01).整合调节(β男=0.21,β女=0.39,P值均<0.01)和认同调节(β男=0.26,β女=0.19,P值均<0.01)是大学生锻炼频率的预测指标;整合调节是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预测指标(β男=0.16,β女=0.21,P值均<0.01);摄入调节是女大学生锻炼强度预测指标(β=0.1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存在差异;自主性动机能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了解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情况,为开展大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保定市3所普通本科院校1 0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界定为标准,分析该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结果 具有全部4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仅31人(2.9%).4项心血管健康行为中,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吸烟(84.1%)、体质量指数(84.8%)、体育锻炼(11.3%)和饮食(32.0%).吸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女生、医学专业、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65.51,44.56,9.91,12.32,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仅2 =25.60,P<0.05);体育锻炼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和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71.35,6.91,P值均<0.05);饮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农村学生、非医学专业和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1.14,8.01,6.21,7.07,P值均<0.05).结论 保定市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心血管健康教育需重点关注饮食和体育锻炼,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Extend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bining consumer socialization and planned behavior theories,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influences that parents and romantic partners exert on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attitude and behavior using two wave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students in their first year (Wave 1) and fourth year (Wave 2) of college who were in a committed relationship at Wave 2 (N = 693 individual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concurrent financial behavior of the parents and romantic partners and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direct effects).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 parents' financial behavior at Wave 1, concurrent financial behavior of romantic partners (but not parents) positively predicted students' financial attitude, which in turn positively predicted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indirect effects). These findings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ype and the timing of financial socializatio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inanci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的现状,为引导大学生体育健康投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8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健康投资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兰州市大学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良好的锻炼习惯,55%的学生能保证1—3次/周的体育锻炼,但在体育的健康投资方面注重实物消费,84.63%的学生没有花钱健身的意识,63.48%的学生不同意花钱健身。结论大学生体育健身态度积极,但健康投资观念还需加强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6.
Weight gain and an increase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ollege students raise serious health concerns. Weigh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for college-age men and women might be more effective if they were tailored to subgroups of students with similar behavioral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body weight stat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cluster analysis to identify homogenous subgroups of college-aged men and women enrolled in a weight gain prevention study (Project WebHealth) using baseline data collected in 2008. Project WebHealth was a 15-month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designed to decrease the rate of unwanted weight gain in 1,689 college students at eight geographically diverse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anthropometrics,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physical activity,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weight status in college students.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separately by sex using a two-step clustering procedure using weight-related eating and exercise behaviors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Cluster groupings were validated against students' measured weight status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as indicators of health risk. The study design was cross-section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similar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for each sex. Validity of the cluster solution was supported by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ith the High Risk cluster at elevated health risk compared to the others. For men, variability in eating competence and cognitive restraint scores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lusters, whereas for women, emotional eating and uncontrolled eating scores did.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of messages and interventions by tailoring them to sub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similar behavioral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health risk.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的状况以及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适宜在高校推广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选择昆明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8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日趋开放,但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的需求,但对学校目前采用的健康传播方式普遍不认可。结论 大学生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针对行为改变来探索有效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新生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预防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扬州某大学9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攻击行为(60.81±9.56)和自我控制得分(63.78±8.79)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女生(t=1.66,P<0.05),非独生子女攻击行为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3.38,P<0.01),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3.29,P<0.01).与低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组相比,高体育锻炼水平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攻击行为少(F值分别为6.94,5.01,P值均<0.05);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12,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P<0.01).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控制,间接地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59%.结论 体育锻炼是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