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巨噬细胞吞噬脂质作用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实验分为两组:干预治疗组和模型组,均为8周龄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干预治疗组给予20 mg/d UA后,取Wistar大鼠股动脉和腹主动脉行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比较泡沫细胞形成及分布的差异。结果干预治疗组给药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istar大鼠细胞学检测比较,干预治疗组和模型组Wistar大鼠给药前股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两组均观察到有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少量红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内膜坏死脱落,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给药后干预治疗组Wistar大鼠股动脉内膜纤维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平滑肌增生,沉积脂质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结论 UA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促进平滑肌增生和血管的修复,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氯化铝(AlCl3)诱发阿尔茨海默病(AD)过程中熊果酸(UA)灌胃对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A组、AlCl3组、AlCl3+UA组,每组6只。空白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UA组大鼠灌胃UA,AlCl3组大鼠灌胃AlCl3建立AD模型,AlCl3+UA组大鼠灌胃AlCl3诱发AD过程中灌胃UA。各组大鼠灌胃停止5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取各组大鼠,麻醉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铝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酶(AChE)活性,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并计算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炎症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5组,正常组(A组,n=12)、模型组(B组,n=12)、瑞舒伐他汀组(C组,n=10)、普罗布考组(D组,n=10)、瑞舒伐他汀加普罗布考组(E组,n=10)。A组普通饲料喂养,B组及药物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给予卵清白蛋白(2.5 mg/kg)腹腔注射(5次/周)。从第9周开始,C、D、E组给予药物干预,C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d灌胃,D组给予普罗布考500 mg/kg.d灌胃,E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d+普罗布考500 mg/kg.d灌胃,A、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连续干预8周。第16周末,所有大鼠称重,麻醉,开胸经右心房取血,留取血清。随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指标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脂联素(APN)及氧化应激指标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同时留取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血清VE-cadherin、8-iso-PGF2a水平显著升高(P0.01),APN、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管内膜增厚(P0.05),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泡沫细胞和单核细胞,且细胞间隙增宽。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VE-cadherin、8-iso-PGF2a水平明显降低(P0.01),APN、SOD表达升高(P0.05),血管壁内膜厚度变薄(P0.01)。与C组比较,D、E组血清8-iso-PGF2a水平下降(P0.01),SOD水平升高(P0.01);与C组比较,E组血清VE-cadherin降低(P0.01),APN升高(P0.01)。与D组比较,E组血清VE-cadherin降低(P0.05),APN升高(P0.05);与C、D组比较,E组血管内膜变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均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普罗布考的抗氧化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两药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血清VE-cadherin的表达,并提高APN的表达,减轻主动脉血管内膜的损伤,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有关冠心病、脑卒中、猝死等心脑血管重大疾病已成为全球和我国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以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为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积极预防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阻止其发,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两个关键成分,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脂肪条纹形成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这一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氧化应激在动脉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和细胞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炎症性质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是活性氧诱导动脉硬化炎症反应的介导剂三个方面说明,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独立致病因子是相互调控共同存在,相伴而行的。同时说明活性氧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发生的始动因素,活性氧及其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是内皮损伤和诱导内皮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症分子表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2 w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脏I/R损伤组和UA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脏I/R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心肌梗死面积、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Bcl-2、Bax的表达和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损伤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CK、AST、LDH、p-AKT、PI3K、IL-6、IL-1β、TNF-α、Bax表达及凋亡明显上调,而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降低,Bcl-2表达明显减少。与I/R损伤组相比,UA各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明减少,CK、AST、LDH、p-AKT、PI3K、IL-6、IL-1β、TNF-α、Bax的表达及凋亡明显下调,而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增强,Bcl-2表达明显增加;三组之间AKT表达无差异。结论 UA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炎症和下调凋亡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I/R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KT/PI3K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Chemerin及主动脉Chemerin基因和Chemerin受体基因表达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2只,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及高脂组,喂养14周处死,行心脏采血、分离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备HE染色及RT-PCR,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血浆Chemerin、hs-CRP、IL-6、TNF-β水平,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三组大鼠主动脉Chemerin及Chemerin受体mRNA 水平。结果 高脂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良好。三组大鼠间血浆Chemerin、hs-CRP、IL-6、TNF-β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高脂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脂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大鼠血浆Chemerin均与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4、0.804和0.709(P<0.05);三组大鼠间主动脉Chemerin mRNA及Chemerin受体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高脂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P<0.05);高脂组、辛伐他汀治疗组Chemerin mRNA及Chemerin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hs-CRP、IL-6、TNF-β呈正相关(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Chemerin水平、主动脉Chemerin及Chemerin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炎症密切相关,这提示Chemerin-Chemerin受体通路在联系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为特点的炎症性疾病,高脂血症和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的两大主要研究方向.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能激活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引起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刺激产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和一些促炎因子,从而引起大量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浸润.  相似文献   

9.
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研究证实,慢性应激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1],虽多以精神社会因素为主[2,3],但对AS相关因素均可产生影响[4].自稳态失衡对机体来说也是一类重要的应激原,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虽然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需有一定的强度,但个体对应激原的强度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脂质代谢失调属于血液成分的改变,很可能对部分个体成为慢性应激原进而诱导AS.本文对各阶段主要AS学说作回顾性分析并阐明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在该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个月模型组(DM1组)、3个月模型组(DM3组)、5个月模型组(DM5组),均定期测定血糖、体重、血脂等。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抽血化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水平。结果实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HE染色镜下可见血管光滑平整;第一月时镜下可见血管平滑肌稍紊乱;第3个月时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壁局限增厚,细胞核增多,可观察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形成脂纹;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果糖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高血糖动物模型出现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部分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重要原因;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果糖胺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壁局部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与造模过程同步灌胃给予Bre(6、12、24 mg·kg~(-1)·d~(-1))和辛伐他汀(SV,1.8 mg·kg~(-1)·d~(-1)),共12周,并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变化并进行病变分级;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血脂监测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Bre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呈不同程度改善,其中Bre(12、24 mg·kg~(-1)·d~(-1))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心室内压达峰时间(t-dp/dtmax)显著缩短(P0.05,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Bre 24 mg·kg~(-1)·d~(-1)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血小板黏附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Bre 24 mg·kg~(-1)·d~(-1)组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Bre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松龄血脉康对大鼠脑动脉粥样硬化(CAS)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和脑保护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CAS组和松龄血脉康组。CAS组和松龄血脉康组大鼠建立高血压和高血脂诱导的CAS模型,松龄血脉康组大鼠以松龄血脉康灌胃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血压和血脂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基底动脉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AS组大鼠血压和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松龄血脉康组血压和血脂水平显著低于CAS组(P<0.05)。对照组基底动脉形态学正常,CAS组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松龄血脉康组的病理形态介于对照组和CAS组之间。CAS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松龄血脉康组NO水平显著高于CAS组而ET-1显著低于CAS组(P<0.05)。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完整,细胞正常,核仁明显,胞质丰富;CAS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排列异常,核仁不明显,细胞质出现空晕;松龄血脉康组形态和排列基本正常。CAS组Notch1和Hes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松龄血脉康组Notch1和Hes1水平显著低于CAS组(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具有保护高血压和高血脂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拮抗脑损伤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Notch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碳酸血症对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预防组,每组8只。采用脂多糖静脉注射复制肺损伤模型,观察3组兔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的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W/D)比、光镜、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来评估肺脏的损伤程度。通过对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及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的测定,阐明高碳酸血症对肺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结果(1)治疗组、预防组在模型形成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PaO2/FiO2)分别为(79±6)mm Hg(1mmHg=0.133kPa)、(180±10)次/min、(99±13)mmHg、250±26,(80±9)mmHg、(181±12)次/min、(95±11)mmHg、241±56,与对照组[(66±10)mmHg、(139±13)次/min、(31±4)mmHg、18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5、26.32、5.36、28.15、12.54、11.07、16.13、12.36。P均分别〈0.05、0.01);(2)治疗组、预防组W/D、NPO、MDA分别为1.98±0.28、1.87±0.30、(6.1±1.6)U/g、(5.8±1.5)U/g、(20±5)mg/L、(19±4)mg/L,与对照组[2.43±0.26、(9.0±1.3)U/g、(36±8)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7、24.46、2.35、9.63,12.34、25.32,P分别〈0.05、0.01);(3)治疗组、预防组血清和BALF中IL-8、TNF—α、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8)ng/ml、(103±49)ng/ml、(94±16)ng/ml、(44±9)ng/ml、(38±9)%、(56±5)%、(49±7)ng/ml、(96±50)ng/ml、(91±14)ng/ml、(39±6)ng/ml、(39±10)%、(55±10)%,与对照组[(91±43)ng/ml、(177±60)ng/ml、(162±15)ng/ml、(67±7)ng/ml、(19±7)%、(4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2、5.55、7.30、3.93、13.08、8.00,P分别〈0.05、0.01);(4)各组血清及BALF中IL-8、TNF—α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0.72、-0.52、-0.64、-0.73、-0.56、-0.57、-0.78、-0.69、-0.75、-0.82、-0.84,P均〈0.05)。结论高碳酸血症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梓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蛋白激酶B表达,结果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梓醇可下调其表达并减轻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中介素1-53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肽中介素1-53对油酸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油酸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尾静脉注射油酸(0.2ml/kg)制备大鼠ALI模型,注射前1h及注射后2h各腹腔注射中介素1-53(每次2nmol/kg)。6h后分别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湿干质量比值(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丙二醛(MDA)和共轭二烯键(C-diene)含量。结果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81.7±4.6)mmHg,1mmHg=0.133kPa],肺W/D比值为5.49±0.63,BALF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别为(57.9±7.4)×104/ml、0.718±0.085,与油酸组[(60.8±3.2)mmHg、6.18±0.34、(122.0±16.6)×104/ml、0.878±0.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6.74、3.43、17.23、6.32,P均<0.05、0.01)。结论中介素1-53能明显降低肺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对油酸致大鼠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维生素D建立AS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消栓通络颗粒低高剂量组(1.8 g/kg和7.2 g/kg),12周后处死各组实验大鼠,取主动脉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经消栓通络颗粒治疗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大鼠血管组织中过氧化物代谢产物MDA则明显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实验大鼠血管组织中SOD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栓通络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ET-1水平,升高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栓通络治疗组血管组织样本中NO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消栓通络颗粒对AS模型大鼠有一定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减轻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行腹主动脉结扎构建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U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0 mg/(kg·d)、20 mg/(kg·d)、40 mg/(kg·d)],每日灌胃给药1次。干预2个月后,测定血压、心脏重量指数(HMI)、左室重量指数(LVMI)、心功能指数、心肌细胞横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胶原体积分数。免疫印迹法测定p38磷酸化。免疫沉淀法测定p38活性。结果:UA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心肌p38磷酸化及活性,下调血压、CHMI、LVMI、心肌细胞横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胶原体积分数,抑制心肌纤维化导致的心功能下降。结论:UA能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p38活化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巍  严少南  孙晓梅  龚作炯 《肝脏》2007,12(4):268-270,274
目的 观察甜菜碱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甜菜碱干预组和高剂量甜菜碱干预组.以高脂肪饲料加入诱导脂肪肝药物丙基硫氧嘧啶饲养大鼠构建NASH模型,并对低(200 mg/kg)、高(400 mg/kg[1])剂量干预组大鼠以甜菜碱溶液灌胃.第1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炎症因子γ-IFN和凋亡相关因子NF-κB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胰岛素和炎症因子TNF-α、γ-IFN、IL-10、IL-18,测定Glu、ALT、AST、TG和T-CHO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甜菜碱显著降低血清Glu、ALT、TG、T-CHO、胰岛素抵抗(IR)指数、肝脏内γ-IFN和NF-κB表达(P<0.05)、γ-IFN、胰岛素、TNF-α、IL-18(P<0.01),显著升高IL-10(P<0.01),显著改善脂肪变性和炎症,且低、高剂量干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甜菜碱可防治大鼠NASH,机制可能为改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和肝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