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个常见而又较难处理的疾病。DVT的治疗主要为为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两大类,首选何种方法目前尚存争议,但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治疗DVT已成为发展趋势,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5年5月采用多种介入方法相互配合治疗急性DVT10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军训伤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方法相互配合对军训伤所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对军训伤所致25例急性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其中单纯取栓3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6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1例,血管成形和(或)血管腔内超声消融联合支架置入5例。结果髂股段静脉完全开通24例,除2例造影术无血管狭窄,1例管腔直径〉90%未行扩张外,16例狭窄段血管经球囊扩张后管腔直径≥71%,5例狭窄段扩张后残留管腔狭窄仍〉50%,置入相应大小的支架;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例。25例随访2-70个月,平均34个月,21例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例训练后患肢周径比健侧增粗0.5-1.0cm,经休息、抬高患肢或穿戴血管弹力袜后好转,可从事正常军事训练;1例髂静脉未开通者训练后仍感肢体肿胀。结论多种外科介入技术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军训伤所致DVT疗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外周血管疾病。急性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遗留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发展,腔内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超声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术不断涌现。这些术式并发症少、疗效好,本文就这些术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61.26±95.35)万单位溶栓。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 194例病人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2.24±15.4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3例病人取得大于半年随访(随访率70.51%),随访时间6~28(13.75±7.63)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8.37±17.54)%。12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2.35%。结论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急性期血栓易脱落,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如治疗不当,血栓进展可引起肢体重度肿胀,甚至坏死.慢性期常因静脉的不完全再通及瓣膜损伤遗留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急性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急性下肢DVT患者7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1月我院对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行介入治疗,俯卧位,以腘静脉为穿刺入路途径,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9%(90/91),狭窄或闭塞血管开通成功,血流恢复通畅;1例左髂静脉未开通成功,但侧支循环丰富足以代偿。90例治疗成功者随访6~30个月,(18.5±2.3)月,术后3、12、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84/90)、81.3%(61/75)、71.4%(20/28),无一例出现支架移位、溃疡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多见,常表现为下肢突发肿胀、疼痛、肤色改变、活动困难,严重者发生肢体坏死,甚至肺栓塞。我科近年来采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31例,效果满意,治疗中需严密观察肢体血运,及时发现出血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1999~2004年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31例,均在左侧,男17例,女14例,年龄30~68岁,平均49岁。发病原因明确者26例;创伤与术后发病者18例,长期卧床发病者8例。全组病例均有肢体肿胀,活动受限。23例表现为肢体胀痛,肤色青紫,患肢脉搏减弱或消…  相似文献   

8.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三种入路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107例,大隐静脉置管21例,胭静脉置管9例.对66例左髂静脉狭窄进行扩张,60例置入支架.结果 经小隐静脉置管的肢体消肿率为82.3%±7.6%,经大隐静脉置管为81.6%±6.0%,经胭静脉置管为83.9%±6.1%,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率依次为63.5%±7.7%、66.9%±8.4%和66.1%±2.7%,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置管平均耗时依次为(20.8±1.1) min、(7.3±0.3)min和(15.7±0.6)min,经大隐静脉置管耗时较短(P<0.05).经小隐静脉置管有12例溶栓过程中并发切口出血,5例出现静脉炎,8例并发隐神经损伤;经胭静脉置管有2例并发术后腘窝血肿形成;经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12例,随访时间7~ 22个月,平均(10.1±1.5)个月.97例无患肢肿胀.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89例静脉通畅,8例血栓复发.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经大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接受介入治疗,40例行单纯局部溶栓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局部溶栓治疗有效率7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经皮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诊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正确率为97.8%, 空气容积描记MVO/SVC值结合曲线诊断正确率为97.2%, ECT为100%。手术+药物治疗组MVO/SVC值及大小腿周经术后1周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愈62例(64.6%),好转25例(26.0%),无效3例(3.1%),自动出院6例(6.3%)。结论: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是DVT首选的无创诊断方法,空气容积描记对DV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尽早手术取栓加溶栓抗凝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纯PTA,37例并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89%,肺栓塞(PE)13例,经介入溶栓均抢救成功。结论经皮经腔介入治疗LEDVT疗效较好。使用插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等个体化组合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2.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二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三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平衡液500ml加蝮蛇抗栓酶0.25U为主,45例患肢静脉给药,45例上肢静脉给药,以B超检查及患肢消肿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第三组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二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A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2002年7月我院82例DVT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62例,手术取栓20例. 结果全部患肢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但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9例,其余58例均未通或复发,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结论 DVT早期治疗效果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治疗急性DVT的方法,早期中心或混合型以手术为主,周围型或晚期中心型多采用保守治疗,静脉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新、较好的血管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抗凝治疗基础上持续弹力绷带压迫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ALEDVT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和联合组(n=40,采用抗凝联合弹力压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肢腿围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管再通情况、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3 d后,联合组患者患肢大腿、小腿腿围及其腿围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 d后,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整体缓解率为93.75%(75/80),其中,联合组患者缓解率为1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50%(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整体再通率为87.50%(70/80),其中,联合组患者再通率为1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71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3例(60.56%)病人病因明确(手术后20例,外伤5例,孕、卧床13例,家族性5例).结论:手术、创伤、长期卧床、遗传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对其干预对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91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9例,女422例;年龄(58.72±11.95)岁(23~86岁)。左下肢568例,右下肢343例。中央型487例,周围型166例,混合型258例。局麻下经健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 F鞘管机械性抽吸血栓。527例髂静脉合并髋下股静脉急性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导丝抓捕技术辅助,在患侧置入翻山鞘管,依托鞘管支撑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浅静脉远端或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直径10 mm球囊导管,DSA监视下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球囊拉栓前先经患侧股动脉穿刺,置入直径12 mm球囊至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以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结果本组911例中单纯取栓423例,取栓+腔内溶栓275例,取栓+腔内溶栓+PTA 91例,取栓+腔内溶栓+PTA+支架置入1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①出院时疗效:总介入治疗有效907例(99.56%),无效4例(0.44%)。911例患者均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疗效Ⅲ级者556例,Ⅱ级者142例,Ⅰ级者213例。213例Ⅰ级患者中91例因经济原因或恶性肿瘤晚期而仅行PTA治疗,122例行PTA+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及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入院时(P<0.01)。27例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轻度皮下瘀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调整药物后消失。全组未出现大出血、血管夹层等并发症。②随访疗效:6~12个月时,优714例(78.38%),良136例(14.92%),中57例(6.26%),差4例(0.44%)。13~24个月时,优691例(76.18%),良151例(16.65%),中65例(7.17%),差0例。65例出现阻塞,经再次PTA和支架置入,58例血流完全恢复,7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对比剂滞留现象。25~36个月时,优681例(75.08%),良128例(14.11%),中98例(10.81%),差0例。98例肢体消肿不满意,行走后仍有胀痛感,但较术前显著好转,嘱患者长期穿血管弹力袜,未再介入性干预。结论急性下肢DVT的微创治疗,能更早解除静脉腔内栓塞,迅速恢复血流通畅,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具有微创优势,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及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手术取栓15例,均为左下肢发病,9例呈极度肿胀、疼痛剧烈、皮温下降。14例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例取栓失败;术后静脉造影示4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6例为髂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2例仍有明显下肢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是必要的,术后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自1991年9月至1993年10月,作者采用手术取栓,并辅以溶栓及抗凝的方法治疗1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平均11.5个月的随访,治疗优良率为78.6%,后遗症发生率为21.4%。由于取栓后通了深静脉回路,可使溶栓剂最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减少了溶栓剂用量,避免了出血并发症。顺得静脉取栓术,不仅可取出整个肢全长的深静脉血栓,而且不损伤静脉瓣膜,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此外,术中应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