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索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在三四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的短期效果,为推广小学生生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5月,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某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各1个班作为干预组,进行8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干预,选取对应年级各1个班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儿童心理功能评定维度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和自我满意度不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生命教育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7,P=0.013).死亡概念和生死态度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值分别是3.31,4.38,P值均<0.05),进行单独效应分析后,干预对学生1周后、1个月后生死态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改善中年级小学生的负性情绪和生死态度,并且对生死态度的正向提升有即刻和短期效果,在死亡概念成熟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了解四~六年级小学生性心理发展及其性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性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3所小学的四~六年级学生873名以及668名家长和142名教师,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结果 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性认知、性态度、性意识总体水平处于良好以下,得分为2.0~4.0分.男生的性成熟态度(3.85±0.87)高于女生(3.80±0.91) (t=2.14,P<0.05),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两性意识(P<0.05),重点学校的小学生同伴交往态度(3.10±0.88)高于普通学校(2.94±0.85)(t=2.70,P<0.01).结论 小学生性生理发育有提前的倾向,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小学生的性教育,且存在忽视男生性教育的问题;对于性教育的责任问题,家长和学校之间有相互推诿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刘世宏  张婷  李丹  徐晓滢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516-1519
了解青少年死亡焦虑发展特点及其与经历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相关教育实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焦虑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人上海市两所7年制中学选取的六~十二年级2 3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2334)=1.70,P=0.12),但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年级主效应(F(24,8133)=1.59,P<0.05),其中死亡过程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34)=3.22,P<0.01),七年级死亡焦虑水平低于其余各年级;不同性别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4)=3.87,P<0.05),女生死亡焦虑总分高于男生,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性别主效应(F(4,2331)=19.65,P<0.01),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高死亡焦虑的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压力(学习、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及总生活事件)(F(5,1526)=34.66,P<0.01,η2=0.10).结论 青少年死亡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压力密切相关.在开展死亡教育工作时,应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为提高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儿童自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中江县526名四~六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和父亲教养参与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农村小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教养参与的日常陪伴、交流互动和学业鼓励维度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9,6.532,3.213,P值均<0.05).农村小学生自尊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t=4.414,P<0.05),四年级学生高于五年级、六年级学生(F=5.351,P<0.05).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和小学生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交流互动、对父亲感情与规则约束能够正向预测农村小学生的自尊水平(日值分别为3.113,3.324,3.602,P值均<0.05).结论 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的自尊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情绪管理能力对4~6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小学生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量表(AQ)、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四个部分。采用偏相关和层次回归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攻击行为方面,男生攻击行为得分(72.74±18.09)高于女生(66.31±17.53)(P<0.01),五年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71.76±18.06)高于四年级(69.24±18.95)和六年级学生(68.40±17.19)(P<0.05)。三者关系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级后,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r=-0.463,P<0.01),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r=0.229,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r=-0.234,P<0.01);情绪管理能力在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P<0.01),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08%,而调节作用仅占总效应的3.5%。结论情绪管理能力在4~6年级小学生的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降低交往焦虑程度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分析全面性教育对小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为干预基于性倾向的校园欺凌提供教学实践证据.方法 在北京市选择1所开设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小学为实验学校,另一所在学区条件、学校规模与性质、师资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基本同质,且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为对照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6月使用同性恋态度量表对2所学校的六年级全体毕业生进行关于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结果 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总分分别是(42.85±15.46)和(60.17±1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1).性别与性教育经历对小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P<0.05),对照学校的男生和女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05),实验学校的男生和女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分别是(47.64±14.31)和(38.13±1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P<0.01).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对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者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1.53,P值均>0.05).结论 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改善小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对小学女生的干预效果明显好于男生,小学生还未对男女同性恋产生明显的态度差异.  相似文献   

7.
探究心理危机脆弱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按年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医学院3 584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的问卷调查,AMO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活事件、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心理危机表现的总分分别为(36.53±8.58)(54.21± 11.80) (26.33±39.72)分;生活事件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54,P<0.05),与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呈正相关(r=0.30,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37,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为0.10,占总效应的15.13%.结论 生活事件既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通过心理危机脆弱性水平间接作用于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江苏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杀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6-7月,整群抽取南京与盐城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五至八年级学生961人,其中留守儿童418人,使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为(23.24±7.38)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1.18±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01);父母外出工作年数对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对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分别为(87.30±9.62)、(87.82±1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年级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2,P0.001)。结论留守儿童自杀风险高于非留守儿童,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当有针对性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快制定应对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响应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了解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贫困地区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小学生学校适应评估量表及自编的健康标准评分表,对延边地区两个贫困县的1 979名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总得分为(12.46±2.00)分,其中学业评估得分为(1.26士0.61)分,学校总体认同得分为(1.78±0.49)分,课堂行为均得分为(1.59±0.34)分,人际关系得分为(1.27±0.53)分.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居住情况、年龄、交通工具的小学生间学校适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64,14.202,6.424,9.175,2.716,7.824,P值均<0.05).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居住情况及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可以解释健康状况总变异的15.9%.结论 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情况尚好.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特点,为保障该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信阳市方便选取的4所高中抽取2 422名学生,采用儿童虐待史自评量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生存质量简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等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总分为(56.65±7.22)分,无虐待经历学生为(61.69±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得分与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虐待总分呈负性相关(β=-0.05~-0.34),与性别、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总分、开放性等因素呈正性相关(β=0.05~0.20).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程度越深的高中学生社会支持越低,负性生活事件较多,家庭经济状况和身心健康水平越差,生命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中有无自杀未遂者对10种不同特征人群的社会距离和接纳程度的异同点.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通过统计描述、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自杀未遂的大学生对10种不同特征人群(曾犯罪入狱、患高血压病、有过自杀行为、是同性恋、有过严重抑郁症、感染艾滋病毒、家人自杀死亡、有过吸毒、住过精神病院及曾酗酒)的社会距离和接纳程度.结果 在抽取的9808名大学生中有自杀未遂者169例,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7%.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对于10种不同特征陌生人的社会距离,有9项均分高于50分,前三位均是感染艾滋病毒、有过吸毒、住过精神病院.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在对有过吸毒(有自杀83.38±21.82,无自杀78.55±21.55,t=2.88,下同)、住过精神病院(79.27±21.23,75.67±21.31,t=2.17)、同性恋(66.87±24.77,74.14±21.94,t=-4.25)、曾酗酒(66.72±21.80,61.00±22.80,t=3.23)及患高血压(56.65±20.40,53.36±21.05,t=2.01)的陌生人社会距离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对处于10种不同特征已认识的人的社会距离,有7项均分高于50分,前三位均是住过精神病院、有过吸毒及曾酗酒.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在对同性恋(35.28±30.38,42.83±30.76,t=-3.14)、有过严重抑郁(56.59±28.49,61.64±25.56,t=-2.53)及有过自杀行为(51.46±28.19,56.56±26.35,t=-2.48)的已认识人群的社会距离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对10种不同特征人群总体的社会距离和社交限制较大,自杀未遂大学生对某些人群的社会距离和社交限制较无自杀未遂者要小,可据此对自杀未遂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ttitude towards 10 different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ir social distance and acceptance among those people with or without suicidal attemp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ongqing.Methods 9808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1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and administered a self-constructed questionnaire"Suicide Attitud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A t-test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social distance and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or without suicide attempts towards different groups as criminals,hypertensive,with suicide actions,homosexuals,depressive disorder,HIV infection,drug addiction,death of family members,hospitalization history in mental service and alcohol addiction.Results 169 college students had suicide attempts;the reporting rate of suicide attempts was 1.7%.Among college students.the scores higher than 50 on nine items related to social distance towards strangers with those 10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op three were on those with HIV infection,drug addic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history in mental service.There were differences(P<0.05)in scores of social distance attitude towards strangers with drug addiction(with suicide attempts 83.38±21.82,without suicide attempts 78.55±21.55,t=2.88).hospitalization history in mental service(79.27±21.23,75.67±21.31,t=2.17),homosexuality(66.87±24.77,74.14±21.94,t=-4.25),alcohol addiction(66.72±21.80,61.00±22.80,t=3.23)and hypertension(56.65±20.40,53.36±21.05.t=2.01)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with or without suicide attempts.Colleg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than 50 in 7 items of social rejective attitudes towards acquaintances,of those with hospitalization history in mental service,drug and alcohol addiction ranked the top three.It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in social rejection attitudes towards acquaintances with homosexuality(35.28±30.38,42.83±30.76,t=-3.14),severe depression(56.59±28.49,61.64±25.56,t=-2.53)and suicide behaviors(51.46±28.19,56.56±26.35,t=-2.48)between students with or without suicide attempts.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in Chongqing kept quite far social distance and restrictive behaviors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or without suicide attempts.Targeted interventions on suicide attempter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的关系,为疫情防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8所高校大学生4 092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的关系。  结果  大学生情感风险感知(ARP)总分为(19.72±4.01)分,认知风险感知(CRP)总分为(14.56±3.64)分,距离感知(DIP)总分为(18.04±5.33)分,自我效能总分为(27.27±6.74)分,态度信念总分为(26.15±4.54)分,个体防护行为总分为(25.67±4.45)分。情感风险感知(β=0.16)、认知风险感知(β=0.08)、态度(β=0.23)和自我效能(β=0.13)均与大学生个体防护行为正向相关(P值均 < 0.01),而距离感知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相关。高校应强化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关注态度,提高学生风险认知水平,促进校园疫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佛山市医学本科生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1月选取佛山市某公办本科医学院作为调查现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各年级的在校医学生,利用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其中,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利用通用口腔健康评价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天津市初中生318名,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封闭式问题方式,内容包括HBV相关知识、对HBV患者态度等。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收回学生和家长匿名填写。采用SAS9.1进行统计描述、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学生的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平均得分5.958(95%CI 5.790~6.126),知晓率73.98%,近50%的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持负向态度;学生性别(r=-1.368,P<0.05)、家长文化程度(r=-1.033,P<0.05)、学生知识得分(r=1.166,P<0.05)、家长态度得分(r=0.233,P<0.05)成为影响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态度的因素。结论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歧视,加强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教育和学生家长教育成为消除学校歧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3个地区共5 109名中学生,应用自编问卷、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中学生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和Amos 23.0进行因子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5 109名中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宽容态度的学生分别有192(3.8%),1 845(36.1%),3 475(68.0%)和1 063人(20.8%).有无宗教信仰、是否住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校所在地、不同年级及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焦虑情绪对自杀态度的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04),其次是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欺辱和生命有关教育(总效应分别为0.237,0.202,0.187,0.095).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对自杀的认识有待提高,抑郁、焦虑情绪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影响较明显,预防中学生自杀更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背景,同时需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17.
了解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校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0所技工院校共991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18.46±4.62)(2.98±1.09)和(9.39±2.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每月生活费用和家庭氛围是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年龄和父母婚姻状况是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性别、年龄、每月生活费用和家庭氛围是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较低.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文化认知、生理及心理特点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及教育.  相似文献   

18.
考察大学生焦虑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为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量表对山东省内12所高校99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基于Hayes的方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攻击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03,P<0.01).控制性别因素时,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经由焦虑情绪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09,经由功能失调性态度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1(P值均<0.01).焦虑情绪调节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R2=0.010,P<0.01).结论 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预防攻击性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应激生活事件对个体攻击性影响中,应考虑加入情绪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化态度在代际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使用老化态度量表,代际支持问卷及生活质量量表对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等6个城市的464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采访调查。 结果 社区老年人代际支持得分(25.39±3.43)分,生活质量得分(66.43±11.72)分,老化态度得分(81.55±8.70)分,老化态度、代际支持分别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181~0.367,P<0.01),老化态度与代际支持呈正相关(r=0.257,P<0.01),老化态度在代际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代际支持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315,95%CI(0.3098,0.9242),中介效应为0.3018,95%CI(0.1813,0.440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91%。 结论 代际支持能够直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又可通过积极的老化态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科学开展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8-10月对某社区11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患病情况,并采用SF-36量表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调查患者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信息,分析患者的生命质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关系。结果 117例调查对象生命质量总分为(620.09±113.95)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职能(87.39±26.99)分、生理功能(85.98±13.59)分、社会功能(85.47±17.88)分、活力(82.91±29.88)分、情感职能(75.21±15.91)分、精神健康(74.94±15.63)分、躯体疼痛(66.47±17.67)分、总体健康(61.71±16.88)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得分率为62.61%,各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营养行为72.02%、人际支持行为62.61%、生命欣赏行为61.54%、健康责任行为61.0%、压力处置行为60.85%、运动行为60.75%。 经逐步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后,生命欣赏行为(β=6.388,P=0.008)和运动行为(β=5.298,P=0.024)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正相关。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执行不理想;运动行为及生命欣赏行为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应采取健康教育干预重点提高运动行为及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