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探讨农村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特点,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廊坊市整群随机抽取的1 13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行为、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健康责任得分男女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20,6.646,3.545,6.099,P值均<0.01);对男生健康总分有影响的分别是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选择低脂食物、找时间与好朋友相处、从事轻度至中度的运动等(t值分别为2.503,2.454,1.834,1.845,P值均<0.05);对女中学生健康总分有影响的分别是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有足够睡眠、执行有计划的运动课程、平衡学习与娱乐、选择低脂食物等(t值分别为2.155,2.077,2.073,1.885,1.760,P值均<0.05).结论 在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入手改善农村中学生健康素质时,必须注重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馨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7):1098-1100
了解兰考县青少年生命质量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河南开封兰考县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1 224名中学生,采用生命质量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生命质量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且在生理健康、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独立能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4.40,4.20,3.05,P值均<0.01).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方面,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并且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健康责任、身体运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2,5.41,9.83,13.73,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生命质量起到较大影响,男生有9个、女生有11个条目进入回归方程,并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身体运动(贡献率22.4%)、压力处理(贡献率17.1%)和营养行为(贡献率16.4%)对生命质量影响较为突出.男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前3位是3次/周、30 min/次身体锻炼,进行有计划的锻炼,睡眠充足(t值分别为3.26,2.87,2.37,P值均<0.05);女生为3次/周、30 min/次身体锻炼,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心率能够达到预期目标(t值分别为3.14,3.03,2.67,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性别特点对兰考县中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发挥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民工子女生命质量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方法 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廊坊市677(男399,女288)名农民工子女生理维度、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独立性维度、环境维度、综合维度以及营养行为、自我实现、压力处理、健康责任、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结果 农民工子女生命质量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在性别、年级、年龄和经济状况方面差异存在不同的统计学意义(P<0.01~0.05)。身体运动对生命质量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能力和综合领域5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人际关系对生命质量的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能力和综合领4个维度有显著性贡献(P<0.01~0.05)。健康责任对生命质量的显著性贡献主要表现在生理健康、独立能力和综合领域3个维度(P<0.01~0.05)。结论 针对农民工子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关系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探讨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活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廊坊市1 372名农村中学生(留守600名,非留守772名)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留守男生和女生在健康生活方式“较差”等级上的比例分别为24.45%和25.16%,非留守中学生分别为20.15%和22.63%;而留守男生和女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优秀”等级上的比例分别为10.54%和9.80%,非留守中学生分别为13.77%和11.80%.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6个维度得分在2.77~3.46分之间,非留守中学生在2.82~ 3.69分之间,均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健康教育4个维度平均得分留守中学生在3.07 ~ 3.65分之间,非留守中学生在3.02~3.70分之间,对学校健康教育整体的满意程度较高.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深或较强的家庭因素依次是监护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母亲文化程度(β值分别为0.397,0.263和0.203);学校因素依次是健康教育活动、校园健康文化和健康教育制度(β值分别为0.448,0.364和0.306).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营养行为、身体运动、健康责任和自我实现4个维度.家庭和学校因素影响作用明显,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科学开展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8-10月对某社区11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患病情况,并采用SF-36量表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调查患者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信息,分析患者的生命质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关系。结果 117例调查对象生命质量总分为(620.09±113.95)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职能(87.39±26.99)分、生理功能(85.98±13.59)分、社会功能(85.47±17.88)分、活力(82.91±29.88)分、情感职能(75.21±15.91)分、精神健康(74.94±15.63)分、躯体疼痛(66.47±17.67)分、总体健康(61.71±16.88)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得分率为62.61%,各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营养行为72.02%、人际支持行为62.61%、生命欣赏行为61.54%、健康责任行为61.0%、压力处置行为60.85%、运动行为60.75%。 经逐步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后,生命欣赏行为(β=6.388,P=0.008)和运动行为(β=5.298,P=0.024)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正相关。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执行不理想;运动行为及生命欣赏行为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应采取健康教育干预重点提高运动行为及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6.
邓欣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606-609
了解广西农村地区瑶族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指导青少年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在广西3个瑶族自治县6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1 262名瑶族中学生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瑶族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均分为(27.89±4.43)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一般等级的占32.01%,良好占67.99%.男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28.61±4.82)分,女生为(27.14±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5);初中生平均得分为(27.71±4.61)分,高中生为(28.56±4.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P<0.05).回归分析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瑶族男生自评健康总分存在影响的前5个方面依次为每次30 min锻炼,超过3次/周;选择低脂食物;找时间与朋友交流;进行中度或轻度的锻炼.对瑶族女生自评健康总分存在影响的前5个方面依次为3次/周,每次30 min锻炼;保障足够睡眠;进行计划性的锻炼课程;较好处理娱乐与学习关系;选择低脂肪的饮食等.结论 必须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切入点,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广西农村瑶族青少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及生命质量现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强化高校新生的生命质量水平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12)对贵阳市三所高校4955名新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相关及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市高校新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123.81±15.18)和(43.25±5.18)分,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学校满意度、学业压力,生命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71、4.519、167.909、99.253,P值均<0.05);健康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的总分及维度得分之间为正向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0.46,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校满意度、学业压力、健康生活方式是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Beta值分别为-0.06、-0.12、0.13、0.42,P值均<0.05),健康生活方式是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正向预测生命质量。结论 高校应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措施以提升高校新生的生命质量,同时考虑学业压力、学校满意度、性别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即为了实现最高程度的健康和增加安宁幸福的目的,个体所采取的各项积极的生活方法[1].大学阶段是学生确定专业信念、学习知识技能、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护及增进自身健康继而成为社会群体角色典范需要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为教育管理者更好地实践健康校园提供实证依据,于2010年11-12月对浙江省杭州市某综合性大学的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农村慢性病老年人自我忽视(ESN)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PL)的现状及关系,为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德阳市、泸州市、广元市抽取719名农村慢性病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农村老年人自我忽视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修订版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ESN与HPL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发放问卷785份,有效回收719份,有效回收率为91.6%。ESN得分为9(5,13),筛查出28.9%的的老年人有ESN;HPL得分为91(80,105),HPL水平差和一般的占比分别为7.5%、56.5%。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去除混杂因素(年龄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疼痛、自评健康状况、共患病)后,老年自我忽视可负相预测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β=-0.40,95%CI(-1.31,-0.94),P<0.001]。结论 老年自我忽视可能是农村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生活方式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卫生服务人员重视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ESN并加强对ESN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中文版信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Ⅱ版(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 -Ⅱ)的信度和效度,为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的评价及健康促进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方法 对哈尔滨市41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检验HPLP-Ⅱ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考察其结构效度,共提取出6个因子,与英文原版及日文版HPLP-Ⅱ的各维度组成及问题划分一致,各问题条目可进行合理的归因与解释.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各分量表为0.63~0.82),全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1,说明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4周后重测相关系数为0.73(各分量表为0.60~0.81)(P值均<0.01).饮食营养、体力活动、心理压力控制3个维度与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中的饮食习惯、锻炼和体能、应激控制均呈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 HPLP-Ⅱ问卷用于描述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农村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合肥市长丰县某农村初级中学433名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农村初中生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除自责倾向外,其他几个分量表得分男女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②不同年级的儿童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刚升初中的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得分明显高于初中二年级,经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③父、母亲文化程度可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父、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心理问题发生率就越高,以父亲的文化程度影响为显著;④精神质、内外向得分越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越大.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父母亲不同的文化程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均可产生影响;个性特征亦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减轻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中学生,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学生发生频率最高的生活事件依次是学习负担重(70.8%)、考试失败(70.8%)、厌学(56.9%)、被人误会(56.6%)、当众丢面子(51.5%)。考试失败的平均应激量最大,考试失败与心理因子A、B、C、F、G、H呈正相关,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减少主要生活事件的发生,可以降低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584名中学生进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测试,以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648(P0.01),累积贡献率为71.826%。典型变量U1主要反映情绪应对维度的发泄情绪(-0.866)、幻想/否认(-0.794)、忍耐(-0.545)、逃避(-0.552)4个因子;典型变量V1在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上的负荷较均匀,可以综合概括心理健康状况。结论中学生越是采用情绪应对的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改变情绪应对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评估学校一家庭一个人综合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效果和远期效果,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遵义地区6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初中生,选取其中3所学校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另3所学校选取53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79±0.27与2.57±0.50;1.64±0.37与2.68±0.49);干预结束6个月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85±0.30与2.50±0.46;1.81±0.40与2.5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表达看法、了解自己、增加自信、乐于分享、感觉活动经验有意义、感觉信任和坦诚方面得分均比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对农村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早期母婴分离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式家庭一般情况问卷对宿州市某镇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其家庭一般情况和因母亲外出打工导致的母婴分离情况,剔除有产后并发症的情况后将筛选出的中学生分成早期母婴分离组、非早期母婴分离组和正常对照组,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其进行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结果早期、非早期母婴分离组中学生在亚健康各领域和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非早期母婴分离组中学生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而三组间只在躯体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是中学生处于亚健康症状的一个高危因素,对其身心发育产生深远影响,故良好的母婴依恋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太原市城区初一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学生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分层随机整群选取的643名太原市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初一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初一年级学生生存质量总分平均(82.96±10.71)分,其中情感功能得分最低,且有19.57%的学生低于60分.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初一学生生存质量有直接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748,0.218,0.051(P值均<0.05).家庭环境通过心理健康状况中间变量对生存质量产生间接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250(P<0.05).结论 中学生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编制中学生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为改善视力低下中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文献资料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和问卷调查法基础上初步编制中学生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理论结构,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武汉市5所初中和5所高中的7 152名1~2年级初高中学生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进行分析,验证该问卷理论结构的合理性.结果 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中学生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由生理功能、视功能与身体机能、社会活动能力和情感功能4个维度22个条目组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584%;4个维度和总量表的Cronbach's d系数分别为0.86、0.94、0.89、0.82和0.94,分半信度分别为0.80、0.93、0.72、0.91和0.90,重测信度分别为0.79、0.82、0.64、0.86和0.87,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维度得分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5 ~0.98,各分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 ~0.72(均P<0.01);不同视力状况中学生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4个维度和总量表得分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结论 初步完成中学生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且验证性分析证明该量表具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AS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56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P<0.01);初中生睡眠质量总分低于高中生(P<0.01)。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维度与PSQI之间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对PSQI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其中,以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对PSQI的预测作用尤为明显。结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睡眠问题不容忽视。提高中学生的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是改善其睡眠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