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陈田木  叶健  李基  廖玉学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713-1715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情况及疫苗保护效果,为评价应急接种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宝安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史与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结果 该学校儿童流腮罹患率为2.58%,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为68.35%;接种1剂次的疫苗保护效率为76.30%,2剂次以上的疫苗保护效率为100%,总体疫苗保护效率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1,P<0.05).接种不同种类含腮成分疫苗(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的疫苗保护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3,P>0.05);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为71%.结论 接种2剂次含腮成分疫苗能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在流腮暴发疫情中采取应急接种能有效降低流行强度,缩短流行周期,结合洗手及健康教育能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三水区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对疫情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三水区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点,疫情发生原因及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水平对腮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三水区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疫情持续64d,累计4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1.38%,六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罹患率(χ~2=124.54,P0.05),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率为46.67%,疫情暴发期间,六年级学生应急接种率为29.59%,应急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调查发现共有6例流腮病例学校未及时隔离是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疫情期间学校组织班级交叉考试,可能是该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应急接种率低、是该起疫情持续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在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完善Mu C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区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2所学校中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和队列研究分析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共有723名学生被纳入研究对象,流腮总罹患率为15.4%(111/723),接种组罹患率为10.8%(60/557),未接种组罹患率为30.7%(51/166),接种过Mu CV的学生发生腮腺炎的风险是未接种者的35%(RR=0.35,95%CI:0.25~0.49),接种Mu CV是流腮发病的保护因素,疫苗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为65%;接种2剂次Mu CV的VE为71%,高于接种1剂次Mu CV的62%;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罹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VE呈下降趋势。结论接种Mu CV仍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最有效的措施,但免疫超过一定年限后疫苗保护效果有所下降。建议在广泛开展并保证1剂次Mu CV接种的基础上,在儿童入学前再加强1剂Mu CV,或者将接种程序由原来的1剂次增加到2剂次,从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率,降低儿童患流腮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的保护效果,为完善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区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2所学校中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病例,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111对病例及对照纳入研究,总体疫苗保护效果为61.29%(95%CI:24.63%~80.12%),接种1剂次Mu CV对流腮的保护效果为61.29%(24.63%~80.12%),接种2剂次Mu CV对流腮的保护效果为80%(6.15%~97.87%)。结论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措施,建议将接种程序由原来的1剂次增加到2剂次。  相似文献   

5.
吕海英  王翠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45-1847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疫苗在学校等集体单位流腮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完善流腮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市2010-2014年发生流腮暴发疫情的学校中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流腮疫苗接种信息.按年龄分层,以接种流腮疫苗作为暴露因素,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价流腮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 共有3所学校501名儿童被纳入研究对象,流腮总罹患率为14.97%(75/501),接种组罹患率为13.59%(59/434),未接种组罹患率为23.88% (1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4,P<0.05).流腮疫苗保护效果(VE)为43.1%(95% CI=7.2% ~65.1%).按流腮疫苗接种剂次分层分析,1剂次、2剂次和3剂次的RR值分别为88.0 (95% CI=76.3% ~ 101.4%),88.2% (95%CI=76.1% ~102.2%)和91.3% (95%CI=62.3% ~133.9%),均未显示保护作用(P值均>0.05).按最后1剂次接种日期与发病日期间隔分层分析,间隔<1a和2a的RR值分别为82.1% (95% CI=70.0% ~96.3%)和82.5% (95% CI=70.1% ~97.0%),确定有保护作用.间隔1 a、3 a、4a、5a、6a和≥7 a的RR值分别为87.3%(95%CI=72.9%~104.6%) ,92.7% (95%CI=77.3% ~ 111.1%) ,86.4% (95%CI=72.6% ~ 102.8%) ,88.1% (95%CI=73.7%~ 105.3%),104.2% (95% CI=79.6% ~ 136.3%)和88.1%(95% CI-75.9%~102.2%),均未确定保护作用(P值均>0.05).结论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最有效措施.但接种时间超过3 a,对阻止流腮疫情在学校的暴发保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规模和流行特征,了解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针对此次武隆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以该小学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展开病例搜索并收集免疫接种信息,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应用回顾性的队列研究计算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共搜索到87例临床诊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学生罹患率为1.51%,其中男生42例,男女之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442),发病年龄以8岁最多占58.62%。病例主要集中在A栋教学楼4楼的二年级1~4班,各班级罹患率分别为28.17%、39.44%、5.63%和12.12%,流行曲线提示有共同的时间暴露机会。二年级1~4班的含腮疫苗接种率为45.16%,是否接种疫苗的腮腺炎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43 5),含腮疫苗的整体保护效果为43.00%。末次含腮疫苗接种间隔5~6年的保护效果为56.00%,与未接种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2)。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学生之间共同的活动和学习,教室通风不足、学生数量多、腮腺炎流行期间仍举行集体活动和接种疫苗时间过长可能是导致疫情在班级播散的原因。含腮疫苗具有一定保护效果,建议在当地易感人群中开展含腮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免疫状况和MuCV保护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本次疫情发生61例病例,罹患率为2. 14%(61/2853),学生罹患率为2. 33%(60/2 573),教师罹患率为0. 36%(1/280),持续89 d,波及27个班。按照学生病例数统计,主要集中在四年级41. 67%(25/60)、二年级20. 00%(12/60)和五年级18. 33%(11/60)。学生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9~10岁,占72. 13%(44/60)。应急接种前,2剂次及以上MuCV接种率为33. 82%(390/1 153)。2剂次MuCV保护率为96. 63%。结论提高2剂次MuCV接种率,及时开展MuCV应急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 containing vaccine, MuCV)在2017年四川省1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选取四川省发生流腮暴发疫情的1所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流腮发病和MuCV接种情况,评估VE。结果共537名学生纳入研究,流腮总罹患率为13.41%(72/537),MuCV接种组、未接种组罹患率分别为9.67%(41/424)、27.43%(31/113)(χ~2=24.25,P0.05)。接种MuCV的总VE为65.75%(95%CI:46.47%-76.79%);接种1剂次、2剂次的VE分别为62.61%(95%CI:40.68%-76.44%)、68.62%(95%CI:42.82%-82.78%);接种后≤3年、4-5年、≥6年的VE分别为79.75%(95%CI:0.00%-97.06%)、64.72%(95%CI:29.70%-82.30%)、59.50%(95%CI:31.27%-76.13%)。结论 MuCV的VE随接种后时间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2018年无锡市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感染传播方式、波及范围及原因,了解水痘疫苗在暴发中的保护效果。方法按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搜索到病例45例,全校罹患率为1.47%;疫情波及全校5个年级14班级,病例主要集中在一年级,罹患率为6.24%(38/609),其中一(11)班病例最多,罹患率为46.81%(22/47)。流行曲线符合持续人传人模式,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参加晚托班学生(罹患率为34.61%)发病危险是未参加学生(罹患率为1.26%)的27.52倍(RR=27.52,95%CI:14.81~51.18)。突破性水痘病例占所有病例的64.44%(29/4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种水痘疫苗是本次暴发疫情的保护因素(OR=0.13,95%CI:0.04~0.48),接种2剂次(OR=0.08,95%CI:0.02~0.29)和接种时间间隔较短(OR=0.03,95%CI:0.01~0.11)的保护效果更强。结论校内外人际接触均可能为本次疫情的传播方式,而参加晚托班是重要危险因素。水痘疫苗发挥了保护效果,接种2剂次和接种时间间隔较短,对减少发病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11月30日1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生情况,找出暴发原因,快速控制疫情,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学校晨午检记录和访谈校医、开展病例搜索了解暴发疫情,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对新发生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共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4例,罹患率为12.19%,教师无发病。共涉及全校7个班级,病例数在10例以上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和四年级5班,占总病例的56.82%,罹患率最高(30.43%)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发病人群以9~11岁组为主,占93.18%,男女性别比为1.2∶1。共采集9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RTPCR均为阳性,经培养分离到3株病毒,为G2基因型。发病班级疫苗接种率为59.56%。接种腮腺炎疫苗表现出保护效果(RR=0.47,95%CI=0.27~0.83),疫苗保护率为53.00%;接种疫苗时间在5年及以下与接种时间在5年以上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情是1起由G2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1起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含腮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方法 按流腮诊断标准搜索病例进行疫情描述;收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利用疫苗保护效率即疫苗效能(VE),公式VE(%)=(未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未接种组发病率×100%=(1-RR)×100%计算疫苗保护效力.结果 共搜索到126例病例,人群罹患率为11.42%(126/1 103).全校22个班级中16个班有病例,未接种儿童罹患率为27.47% (64/233),接种儿童罹患率为10.78%(56/519),VE为61%.接种1剂次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时间间隔延长呈降低趋势.结论 含腮疫苗接种是流腮的保护因素,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间隔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建议在现有1剂次含腮疫苗接种的基础上,3年后再增加1剂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本起疫情发生及扩散的原因,评价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疫情流行因素和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该疫情总罹患率为5.03%(110/2 188);波及27个班4个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罹患率较高,分别为6.48%(43/664)、5.61%(31/553);疫情历时4个月,共有7个发病高峰;在午托班午休的学生罹患率(7.01%,69/984)高于在家午休学生罹患率(4.18%,4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P=0.0063;RR=1.68,95%CI:1.16~2.44)。本次疫情中,91.82%的病例(101/110)为水痘突破病例。学生水痘疫苗总体接种率为83.09%(1 818/2 188),223名学生曾在本次疫情前罹患水痘;本次疫情发生前,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75.51%(RR=0.25,95%CI:0.19~0.32),而本次疫情中,疫苗保护效果为33.50%(RR=0.67,95%CI:0.35~1.29)。结论应规范校内外午托班管理,防止疫情跨班级传播;一针次水痘疫苗在暴发疫情中保护效果较差,应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保护效果,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12月某小学校暴发病例66例,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方法研究疫苗效力。结果病例组平均(7.77±1.3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8.03±1.30)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8,P=0.267)。疫苗接种至发病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66±2.04)年。总体疫苗效力为37.93%(95%CI:0~73.1%)。接种疫苗后3年内疫苗效力为92.40%(95%CI:38.3%~99.1%),3年后疫苗效力为21.50%(95%CI:0~60.6%)。结论疫苗效力随接种时间的推移保护效果下降,建议免疫程序中首剂次接种3年后增加第2剂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山东省平阴县2014年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小学共发生流腮59例,罹患率为4.56%。疫情持续125天,发生7代病例。发病集中8-12岁(50例,84.75%)。男、女性罹患率分别为5.61%(37/659)、3.46%(22/636)(x~2=3.48,P0.05)。学生、教职工罹患率分别为4.68%(57/1 219)、2.63%(2/76)(x~2=0.69,P0.05)。流腮罹患率与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接种率呈负相关(r=-0.70,P0.02)。接种2剂次Mu CV的学生罹患率显著低于接种1剂次者(x~2=4.09,P0.05)。结论尽早开展Mu CV应急免疫、提高2剂次MuCV接种率可有效控制学校流腮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起发生在肇庆市某山区寄宿制小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制定疫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个案调查、访谈获得病例资料和疫情相关流行病学信息,运用描述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疫情流行特征,探索危险因素,评价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共搜索到腮腺炎病例166例,均为学生,腮腺炎总罹患率为7.79%,首发病例2018年10月11日发病,末位病例2018年12月9日发病,疫情持续60 d;年龄集中在10~13岁,占比66.27%;男生罹患96例,女生70例,男女之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05)。全校34个班级中涉及28个班级,有11个班级罹患率>10%,主要分布在二、四、六年级,不同年级学生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9,P<0.01);不同楼层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5,P<0.01),三楼高于其他楼层。住宿生58名,有12例病例,住宿生患病风险是非住宿生的1.89倍(RR=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本次藏族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发生原因及处置效果,为今后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处置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并对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置。在发病数最多的3个班级开展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采集现症病例血标本和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IgM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发现26例,罹患率为11.2%,均为学生。临床表现以腮腺肿胀和疼痛(100.0%)、发热(61.5%)、咽痛(53.8%)和头痛(42.3%)为主,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流行曲线提示为人传人模式。男、女学生罹患率分别为12.6%、8.2%(χ~2=1.163,P0.05)。五年级发病人数最多,罹患率为20.5%,其次为一年级(16.3%)和二年级(15.6%)。教室和宿舍内二代病例续发率分别为8.4%、4.0%。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有73.7%的学生接种过一剂次MMR;有、无免疫史学生罹患率分别为16.7%、30.0%,相对危险度(RR)=1.8(95%CI:0.87,3.72),VE=44.4%。实验室检测10例腮腺炎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腮腺炎病毒IgM抗体阳性6例,阴性4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发生在偏远藏族小学校的流腮暴发。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议加强学校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在小学校入学前开展MuCV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小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爆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防控措施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保护效果。方法在发生流腮爆发的湖北省某镇中心小学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由所有学生的家长自填问卷并收集儿童预防接种证,以搜索病例、核实每名儿童既往流腮患病史和MuCV免疫史信息。采取二代罹患率法测算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向全校890名学生发放问卷,应答率为99.9%(889/890),搜索到90例流腮病人,其中89例为学生、1例为教师,全校学生罹患率为10.0%(89/890)。首例病例2015年3月9日发病,最后1例6月16日发病,其中,高年级(4~6年级)学生罹患率(5.2%)低于低年级(1~3年级)(13.9%)(P0.001)。估算接种≥1剂MuCV保护效果为56.5%(95%CI:20.3%~76.2%),接种1剂MuCV后≤3年、4~5年和≥6年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1.9%(95%CI:27.9%~89.1%)、61.0%(95%CI:19.0%~81.3%)、37.3%(95%CI:-83.0%~78.5%)。结论本起疫情发生和持续蔓延与在校学生MuCV接种率低、接种1剂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采取的控制措施不足以阻断流腮病毒持续传播有关。建议在提高适龄儿童MuCV覆盖率的同时,应尽早考虑论证实施2剂MuCV常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了解某学校一起突破性水痘暴发情况,为探讨水痘减毒活疫苗保护效率和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暴发疫情全部病例,对疫苗接种史和患病史进行回顾,计算罹患率并分析疫苗有效率.结果 全部184名学生中,累计发生水痘11例(突破病例10例),无并发症及死亡,总体罹患率6.3%,水痘疫苗总覆盖率95.4%;1剂次和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者罹患率分别为9.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7,P=0.012);免疫史≥3年儿童出现突破病例是<3年儿童的7.62倍(95%CI=0.943~61.617).结论 水痘减毒活疫苗高覆盖率可降低发病率并防止重症水痘,但接种时间≥3年后保护性降低,可能出现突破性病例.应提高2剂次接种率,并适当扩大应急接种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广东省中山市一所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疫情,评估流腮减毒活疫苗(Mu V)的保护效果,为疫苗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流腮病例定义为,2012年2月6日至5月21日中山市某幼儿园的儿童和教师中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或唾液腺肿大者。病例数≥3的班定义为暴发班。针对暴发班开展回顾性队列分析。疫苗接种信息通过预防接种证(卡)获得。结果共发现33例流腮病例,发生在7个班,均为幼托儿童,罹患率为8.8%(33/373)。患儿年龄中位数为4岁(范围3~6岁),60.6%(20/33)为男童。4个暴发班的189名儿童中,有1例疫苗接种史不详。1剂次Mu V接种史儿童罹患率为13.1%(18/137),未接种儿童罹患率为23.9%(11/46)。1剂次Mu V疫苗保护效果为54%(95%CI:11%~74%)。1剂次Mu V接种3年内保护效果为68%(95%CI:15%~88%),接种3~6年保护效果下降到35%(95%CI:0%~68%)。结论 1剂次Mu V保护效果不佳,不能阻止流腮疫情在学校的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后应急接种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别在有应急接种的小学和无应急接种的小学对1~6年级未患流腮的学生进行调查,并检测其血清腮腺炎IgG抗体。结果在应急接种前两所学校调查学生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86)。11~14岁的学生接种率为24.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学校、不同年龄组、不同免疫接种史和是否应急接种是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的影响因素,且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1~14岁组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降低的原因,而接种剂次的增加是人群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增加接种剂次,是提高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