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与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进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从黑龙江省2所大学方便抽取的9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进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5.48,6.70,6.14,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0.42,0.89,P值均>0.05).无聊倾向与冲动性、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限制性进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冲动性与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间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4.89%,47.2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移居时间的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西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我的班级》问卷(MCI)、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宁夏地区2 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长期移民组男生社交问题和违纪问题(t值分别为-2.151,-1.983,P值均<0.05)和女生躯体主诉和违纪问题(t值分别为-2.680,-2.605,P值均<0.05)均低于短期移民组.男生长期移民组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2.340,2.688,2.069,P值均<0.05),矛盾性、知识性得分低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2.309,-2.158,P值均<0.05).女生长期移民组亲密度得分高于、组织性得分低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1.975,-2.213,P值均<0.05).男生长期移民组纪律与秩序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3.223,P<0.01);女生长期移民组纪律与秩序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2.217,P<0.05),且其师生关系得分显著高于短期移民组(t=3.330,P<0.0l).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长期移民组男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β=0.307,P<0.01),影响短期移民组男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组织性、矛盾性、情感表达、知识性(β值分别为-0.213,-0.206,0.161,-0.119,-0.111,P值均<0.05)和班级环境的同学关系(β=-0.l08,P<0.05);影响长期移民组女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β=-0.275,P<0.01)和班级环境的学习负担(β=0.259,P<0.01),影响短期移民组女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是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β值分别为-0.210,0.171,0.099,P值均<0.05)和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β=-0.136,P<0.01).结论 长期移民组行为问题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均分较短期移民组呈下降趋势.随着迁移时间的推移,生态移民青少年对移居环境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学生遭遇的生活事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后成长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对分层随机抽样的凯里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9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遭遇的生活事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后成长得分分别为(39.68± 15.40)(26.10±6.55)(46.47± 10.40)分;男生受惩罚、适应、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96,2.28,3.82,P值均<0.05),男生压力后成长总分低于女生(t=-2.10,P<0.05);专科生丧失、学习压力和生活事件总得分高于本科生(£值分别为3.28,4.23,2.65,P值均<0.01);来自农村大学生的丧失、学习压力、适应和生活事件总得分高于城镇大学生(t值分别为4.53,3.41,2.92,3.40,P值均<0.01).除丧失因子外,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与压力后成长及其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后成长及其因子均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事件与压力后成长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医学生学习倦怠及情绪智力现状并探讨两者相关性,为缓解学习倦怠提供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随机选取某医学院校44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中除成就感低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外(P<0.05),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女生均低于男生(P值均<0.05);女、男生情绪智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情绪智力各项得分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学习倦怠各方面及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感知情绪维度与调控他人情绪维度得分均以城市学生更高(P值均<0.05).医学生学习倦怠与情绪智力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学习倦怠并与情绪智力存在负相关.可通过情绪智力培训预防学习倦怠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共抽取13所高校665名大学生;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量表、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和寝室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48,10.520,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行为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4,-2.211,P值均<0.05).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品质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是否学生干部得分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9,-3.045,P值均<0.01).社交焦虑得分与自尊和行为信任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3,0.339,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寝室人际信任中的行为信任对社交焦虑的解释度均达到统计学水平(B值分别为-0.492,-0.17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行为信任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探讨广西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教育引导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广西6所高校内随机选取1 004名壮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及健康人格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广西壮族城市生源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的5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乡村生源,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和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9,2.608,P值均<0.05).独生子女父亲教养参与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7,2.627,2.861,P值均<0.05).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最低的为自由感,为(3.07±0.72)分,其次为聪慧性,为(3.62±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健康人格的自由感与父亲教养参与的与父亲身体互助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健康人格量表的因子与父亲教养参与量表的因子得分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参与的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能够解释聪慧性9.9%的变异.其他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 广西壮族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对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亚  王宏  李建桥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5-1658
探索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hinese Version)和《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对重庆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 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维度得分(4.77±0.91)高于男生(4.66±0.99)(t=-2.765,P<0.05);高一学生的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5±0.58)高于初一学生(3.95±0.76)(t=-3.534,P<0.05);独生子女的朋友维度、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25±0.82,3.90±0.86)低于非独生子女(4.36±0.59,4.02±0.65)(t值分别为-2.071,-2.183,P值均<0.05);住校生的自我维度得分(4.39±0.78)低于非住校生(4.50±0.93),而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4±0.64)高于非住校生(3.91±0.75)(t值分别为-2.693,3.948,P值均<0.05).男生生活应激事件的恋爱与性维度得分(0.67±0.67)高于女生(0.50±0.60)(t=6.133,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值均<0.05);初一年级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高一年级,除家庭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子女的同伴维度得分(0.99±0.82)低于非独生子女(1.15±0.81)(t=-2.914,P<0.05);住校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P值均<0.05).父母文化程度在生活满意度、生活应激事件部分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朋友、自我维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9~-0.301,P值均<0.01).家庭应激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作用(B=-0.145,t =-5.739,P<0.01).结论 减少家庭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升学生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新生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预防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扬州某大学9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攻击行为(60.81±9.56)和自我控制得分(63.78±8.79)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女生(t=1.66,P<0.05),非独生子女攻击行为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3.38,P<0.01),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3.29,P<0.01).与低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组相比,高体育锻炼水平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攻击行为少(F值分别为6.94,5.01,P值均<0.05);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12,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P<0.01).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控制,间接地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59%.结论 体育锻炼是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调查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6所普通高校1 836名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分别为(18.05±2.29)(14.87±3.31)和(10.11±2.17)分,3个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P值均<0.01),男生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49,17.238,10.065,P值均<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33.4%,91.6%的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能够达到“中等”负荷以上.53.3%的大学生体育频率在2次/周以下,38.6%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男生在锻炼强度、持续时间和锻炼频率方面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体育锻炼频率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均较高(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总体水平一般,锻炼强度较大,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相互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改善其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11.
了解传统保健体育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在高等院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招募愿意参加研究的3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社会适应量表(TCSQ)以及大五人格量表(NEO-PI-R)对参加传统保健体育训练的实验组和未参加训练的对照组大学生进行前、后测评.结果 实验组大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症、恐怖因子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大学生除焦虑外(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大学生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对照组大学生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大学生神经质(N)、严谨性(M)、外向性(E)、顺同性(G)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大学生5项人格特质因子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传统保健体育训练对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广传统保健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采取手机依赖症状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1 1名长春市某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P<0.05);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05).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述情障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0.195,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6,2.175,P值均<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175,P值均<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882 ~0.124,P值均<0.01).情绪识别障碍和外向性思维对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406,0.12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是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减轻大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可减少其对手机成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部分地区2 8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愤怒、指向自我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农村大学生在敌意上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高攻击组、中间攻击组及低攻击组中,任意2组之间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SS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客观支持与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敌对、偏执、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攻击行为有关(F=11.762,P<0.01).结论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网络欺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共3 9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总体报告率为17.4%.男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得分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抑郁报告率为15.6%,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抑郁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5,6.64,3.91,19.52,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隐匿身份欺凌均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0.36,0.46,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伪造欺诈、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欺凌形式均是大学生抑郁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9,0.38,0.38,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是抑郁情况严重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互联网使用管理,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对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我接纳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新乡3所院校随机抽取的9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和攻击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7,4.21,2.05,3.63,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P<0.05);受过处分的大学生间接攻击得分高于未受过处分的大学生(t=2.60,P<0.01);不同留守经历大学生间接攻击、敌意和攻击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9,4.61,3.37,P值均<0.01);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大学生身体攻击、愤怒和攻击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0,3.94,3.37,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攻击行为总分与自我接纳呈正相关,与实际家庭亲密度及实际家庭适应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09,-0.07,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接纳、性别、是否受过处分、留守经历和期望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总分有一定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自我接纳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相关.学校应针对性开展关于自我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保持合理的自我接纳水平,同时家庭成员应培养良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达到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学生黑暗人格、同伴关系和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的网络欺凌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黑暗人格特质问卷和网络欺凌问卷对北京和云南昆明共计1 93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 中学男生的黑暗人格得分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F值分别为13.45,50.20,P值均<0.01).中学生的黑暗人格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与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40,0.21,P值均<0.01),同伴关系欢迎性、排斥性、孤独性与网络欺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0.22,-0.16,P值均<0.01).同伴关系在黑暗人格与网络欺凌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7,t=-3.24,ΔR2=0.01,P<0.01).结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缓冲高黑暗人格特质与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应注重引导中学生正确的同伴交往.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校开展融入体适能训练的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6个班级共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个班级).对照组(132人)按照正常的公共体育课程大纲开展教学,实验组(148人)在公共体育课程大纲中引入体适能训练内容,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实验前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结果 两组大学生实验前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22.52,12.39,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及女生实验后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评成绩均较实验前提高(男生t值分别为6.87,7.99,8.05,5.02,6.94,10.05,女生t值分别为5.88,6.32,7.08,9.84,6.17,4.06,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4.30,8.07,2.34,8.31,4.20,P值均<0.05).实验组女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64,5.81,5.53,22.27,9.60,13.06,P值均<0.05).结论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体适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探寻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模式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了解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2011-2014年全体大一新生5 72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44±0.44)高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1.3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P<0.05).在性别因素上SCL-90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5),女生得分(142.33±34.19)高于男生(136.22±35.23);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SCL-90总分(141.57±36.55)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139.35±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83,P值均<0.05).结论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考察大学师范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与焦虑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主动拖延量表、焦虑量表,对方便抽取的潮州市2所师范院校1 589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35,8.58,P值均<0.01),理工类学生主动拖延得分高于文史类学生(t=-3.54,P<0.01).师范类大学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与焦虑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0,P值均<0.01),完美主义与主动拖延间也呈正相关(r=0.37,P<0.01).完美主义(β=0.21,P<0.01)、主动拖延(β=0.20,P<0.01)在单独及共同进入回归方程时(β=0.15,P<0.01)均能预测焦虑.主动拖延在完美主义与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师范类大学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与焦虑关系密切.可通过改善完美主义和主动拖延水平,提高大学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交往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孤独量表(UCLA)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海南省5所高校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手机成瘾戒断症状维度和交往焦虑上女大学生得分(17.27±4.52,42.43±7.31)高于男生(16.15±5.06,40.70±7.92)(t值分别为-2.22,-2.15,P值均<0.05),来自农村大学生的交往焦虑得分(42.37±7.75)高于城镇大学生(40.60±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在手机成瘾中的突显行为、社交抚慰以及交往焦虑上,大三学生得分(10.19±2.91,7.44±2.45,43.07±7.59)高于大一(9.02±3.05,7.40±2.23,42.89±7.56)、大二(9.04±2.93,6.97±2.46,41.70±7.15)和大四学生(8.68±2.89,6.53±2.43,38.17±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92,2.866,8.000,P值均<0.05).手机成瘾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与交往焦虑以及孤独感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0.30,0.38,0.30,0.09,0.27,0.24,0.18,P值均<0.05),交往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4,P<0.01).交往焦虑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正相关,而交往焦虑是形成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