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广西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教育引导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广西6所高校内随机选取1 004名壮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及健康人格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广西壮族城市生源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的5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乡村生源,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和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9,2.608,P值均<0.05).独生子女父亲教养参与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7,2.627,2.861,P值均<0.05).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最低的为自由感,为(3.07±0.72)分,其次为聪慧性,为(3.62±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健康人格的自由感与父亲教养参与的与父亲身体互助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健康人格量表的因子与父亲教养参与量表的因子得分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参与的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能够解释聪慧性9.9%的变异.其他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 广西壮族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对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包头市考研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加研究生考试大学生人格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以16PF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在校应届毕业生23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幻想性(M)及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综合人格因素方面,考研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而世故性(N)低于非考研大学生。男大学生考研者在恃强性(E)、兴奋性(F)、敏感性(I)和幻想性(M)上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女大学生考研者在世故性(N)、忧虑性(O)上显著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在恃强性(E)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乐群性(A)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结论人格因素中,有恒性、持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智.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了解父亲教养参与情况及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为父亲教养参与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和大学生健康人格量表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的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3.00);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3.00).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大学生健康人格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参与感知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独立性、社会参与性、乐观自信、责任性和人际交往有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身体互动对聪慧性和社会参与性有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感情对人际交往和自由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关系对乐观自信有正向预测作用(P值均<0.05).父亲参与的感知和父母关系能解释乐观自信20.5%的变异,父亲参与感知和对父亲的感情能解释人际交往15.2%的变异,父亲参与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能解释13.7%的变异.结论 父亲教养参与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夏部分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生活环境、学习情况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大学生学习情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02年4~5月对宁夏3所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鹏  邓永华  翟忠浩  曹静芳  徐嘉骏 《中国校医》2010,24(3):240-240,F0003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对541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及路经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结果神经质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总分成正相关;精神质与MHT总分成正相关;内外向性与MHT总分呈负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及内外向性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86、0.126和-0.097;精神质和内外向都通过神经质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2和-0.151。结论神经质、精神质及内外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直接的影响,且精神质和内外向通过神经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俞蓉蓉  徐云  许丹  李晓  林良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54-14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景指数量表(PSQI)和Zuckerman - Kuhlman人格量表(ZKPQ),对随机抽取的杭州市某大学1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中低睡眠质量者23名,占总体调查人数的19%;男、女生在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睡眠质量组在神经质-焦虑维度的得分高于睡眠质量正常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较差组的神经质-焦虑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较好组;睡眠时间与一般感觉寻求、日间功能障碍与冲动特质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部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且与神经质、冲动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相关.建议开展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更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过度使用网络会对人格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人格的适应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笔者对东北财经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省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使用手机发短信的占71.7%,短信内容是日常交流的占93.7%,使用目的是联络朋友的占25.4%,短信发送对象是亲密朋友的占77.3%;对手机短信不同依赖程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1,P0.01),依赖程度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结论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农村中学生人格特质词注意偏向的影响,为制定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从黑龙江省3所农村中学整群筛选出的儿童期受心理虐待个体20名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对照组18名,以成对的人格特质词、中性词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心理虐待组、对照组)×2特质词性质(消极、积极)的2因素混合设计,运用“点探测任务”范式,考查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人格特质词注意偏向的作用.结果 心理虐待和对照组中学生对消极和积极特质词注意偏向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93,-1.560,P值均>0.05).对注意偏向值的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特质词性质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5.792,P<0.05),组别和特质词性质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个体加工消极特质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 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占31.99%,大学生短视频依赖者与非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如“焦虑”(1.73±0.67)等负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64±0.42),在吸烟、饮酒、吃甜食(1.88±0.40,1.91±0.32,2.15±0.51)等生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70±0.33,1.79±0.29,1.54±0.47)(P值均<0.05)。结论 过多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性相关。应增强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批判能力,健全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05名。结果女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分高于女生(P〈0.01),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揭示网络成瘾的内部动因。方法 采用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和美国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 (K .S.Young)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问卷 ,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西安市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良的性格特点与网络成瘾相关 ,男、女生成瘾特点不同 ,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历史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 ,理科类院校学生的成瘾人数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结论 不良人格特质的学生容易上网成瘾。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因子明显低于非成瘾者。  相似文献   

13.
军校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生活应激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对军校大学生13102名进行测试.结果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应激源和做出的应激反应有很大差异,学生生活应激问卷中的绝大多数因子分与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军校大学生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应激源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影响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体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内心充满各种矛盾,还要面对学习、竞争、就业等诸多压力,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2个方面[1-2].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昌市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南昌市101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人格因素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稳定性、自律性、敢为性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与体验,是反映社会中某一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1]。多年来,在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果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那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活  相似文献   

17.
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实验方法考察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认知控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学生38名(女生22名,男生16名)采用注意瞬脱下的定势转换实验范式反映认知灵活性,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考察二者的关系.注意瞬脱实验中,第1个目标前出现的不同类型十扰项代表不同的定势转换需求,包括针对语义和形状的注意定势.结果 语义和形状定势转换所造成的瞬脱量变化与SCL-90测试得分有显著相关,尤其是目标间隔为lag2时.结论 注意瞬脱下的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社会排斥、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策略与中学生被欺凌后求助意愿的关系,为合理干预中学生校园欺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崇仁第二中学2 0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lweus欺凌问卷、求助意愿量表、社会排斥量表、人格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其中381名被欺凌者进行调查,并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初、高中生被欺凌后求助意愿报告率分别为55.88%(133/238)和58.74%(8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初、高中生被欺凌后求助意愿报告率在性别和户籍所在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初中生中,与无求助意愿者(3.83±0.78,3.35±1.03,3.33±1.03,29.81±7.77)相比,有求助意愿者被拒绝得分(3.57±0.75)较低,亲和性和开放性人格特质得分(3.69±0.88,3.72±0.79)均较高,认知重评得分(32.42±8.25)也较高;在高中生中,有求助意愿者被拒绝和表达抑制得分(3.51±0.67,26.96±7.47)...  相似文献   

19.
考察城中村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与学校态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中打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721名河北省四至六年级城中村儿童,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学校态度量表测查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学校态度.结果 城中村儿童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和个人力、支持力均与学校喜欢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0.39,0.42,0.33,0.39,0.24,P值均<0.01),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个人力、支持力与学校回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15,-0.16,-0.19,-0.16,P值均<0.01),消极人格因子(情绪性)与学校回避呈正相关(r=0.13,P<0.01).结构方程建模表明,心理韧性部分中介积极人格与学校喜欢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14(P<0.01).完全中介消极人格与学校回避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07(P<0.01).结论 城中村儿童的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学校态度高度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对学校态度有预测作用,且受心理韧性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人格特点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等测量工具,对随机整班抽取的聊城大学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外向对积极应对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直接作用.外向对积极心理有直接作用,而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较小.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均有直接作用,以积极应对为中介,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与外向特点相当,对积极心理的直接作用明显高于外向.结论 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