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以来,国内众多专家对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规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医内科学》教材从第1版到第7版,其内容不断更新,质量也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简称《国家标准》)、《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简称《国标配套》)、《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规范研究》(简称《中内规范》)的相继出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五至第七版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和学术界对偏头痛辨证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权威文献之间、权威文献与临床文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全面揭示了偏头痛现实辨证存在的问题,并从3个方面提出重新辨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特色,与五版教材相对照,新教材在学科名称与范围、病名及其内涵的确立、诊断、治疗及教材基本框架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体现了继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PBL教学法特点和目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课前准备、课堂安排及考核形式三个方面设想在七年制硕士班开展中医耳鼻咽喉科学PBL教学法研究,以期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士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及教学工作,治疗咽喉病擅用利咽开音药物及对药,临床每收佳效.现将其治疗咽喉疾病用药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灵丹草颗粒剂治疗50例急性乳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丹草颗粒剂由云南云丹药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纯中药制剂,主药是云南特有中草药臭灵丹草,具有清热利咽,消肿解毒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急性乳蛾、风热喉痹等上呼吸道疾病,疗效确切.本文对灵丹草颗粒治疗急性乳蛾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 1一般资料 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急性乳蛾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五版教材,制定临床观察方案,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2年7月出版,至今2年有余。笔者担任《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讲师多年,在近2年的理论及临床教学中,体会到九版教材痹证章节对热痹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在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医案举隅等方面均强化了热痹的概念,使理论教材更加切合风湿病临床实际,值得教学  相似文献   

8.
认为《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中药主治存在证候与症状混杂、病机与症名混杂、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的编排体例不统一以及术语繁多杂乱等体例编排或术语规范化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部分中药主治的规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桔汤及甘桔二药配伍运用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现行版《中医方剂大辞典》方考、收载 ,甘桔汤由甘草、桔梗二药组成的仅三首方 ,方源最早见于《医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实为《伤寒论》“桔梗汤”之异名。《伤寒论》311条 :“少阴病 ,二三日 ,咽痛者 ,可与甘草汤。不瘥者 ,与桔梗汤”。桔梗汤 ,后世名甘桔汤 ,为治疗咽喉痛的基本方 ,治疗咽喉痛诸方大多由此方加味而成。因而甘桔汤衍化的多味方达二十四方 ,方源最早为《易简方》 ,实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荆芥汤”之异名。此类方剂扩展了甘桔汤的功效主治 ,多有宣肺祛痰 ,利咽宽胸 ,解毒排脓之功。主治风热客于少阴 ,咽喉肿痛 ;…  相似文献   

10.
在研读、讲授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从病证的分类与前言、病证的定义、现代中医研究成果的导入、非内服药物疗法、新增模块等方面对"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的编写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重视脏腑辨证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病证的定义采用"病机+主症"的形式,建议增加现代中医研究成果和非内服药物疗法的内容,建议参考各种病证的"诊疗指南"、"共识意见",建议病案内容格式规范化,不赞成插入《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及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多种权威文献,以及学术界20年来发表的文献中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的综合考察分析,揭示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存在的各种问题,借以提出该病的中医辨证规范思路和方法。研究认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存在如下问题:(1)标准不规范,各标准差异性太大;(2)各证所属症状繁杂,与病不相干的症状甚多;(3)同证异名、同症异名十分普遍;(4)临床辨证各行其是,中医辨证标准形同虚设。故应在统一证名、规范症状的基础上,对证和各证所属症状进行合理删减;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瞻性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7版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和学术界对冠心病辨证构成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的辨证差异较大,文中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建议中医界组成有机协调、统一操作的辨证规范团队,在症状体征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冠心病证规范,配合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前瞻性辨证研究,或可实现对冠心病辨证的规范统一。  相似文献   

13.
周小军 《新中医》2013,(2):184-186
王士贞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教授学贯中西医学,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治疗鼻咽癌,现将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经验介绍如下。1鼻咽癌诊断及治疗现状鼻咽癌为我国南方高发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种族易感性及家庭聚集  相似文献   

14.
黄晔 《中医药学报》1997,25(4):53-53
再论从临床探讨中医病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北京铁路总医院黄晔(100038)拙作“从临床探讨中医病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发表在本刊1997年第1期),已从中医本身对病证的规范、中医“病证”本身存在先天缺陷和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等三个问题论证了再对中医“...  相似文献   

15.
陈根成 《河北中医》2012,34(2):317-318
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引用和阐述,借以帮助准确理解病证概念、辨证论治方法,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为修订后的第2版教材,该版《中医内科学》在各论历史沿革部分,其历代文献内容多是在前几版教材的内容基础上改编而成,在编写上存在不少问题,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亟需完善和纠正.笔者将近几年授课过程中讲授历代文献时所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吾师干祖望是江苏省中医院十位名老中医之一.年七十有三.祖籍上海松江.早年曾随浙江名医钟稻荪老先生学医.干老平生勤奋好学,爱书如命,精通医籍典故,乐于考证.业医五十余年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尤其对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疾病的诊治,独具匠心,颇得学生及病家推崇.现将其治疗咽喉疾病经验介绍一、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学术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愉 《国医论坛》2001,16(2):16-16
在祖国医学完整的医疗体系中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 ,学科分类亦日趋完善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许多理论、疾病 ,已由过去的与内科、外科、儿科相混淆 ,逐渐发展成如今独立的、规范的、专业性较强的一个专门学科 ,为中医学与国际医学接轨提供了条件。然而 ,在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 ,刚刚发展了几十年、并不十分健全的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其学术地位又一次面临着考验。这种考验主要来自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认识 ,以及对学术地位与经济地位的辩证认识。“认识”问题再一次引发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方法研究耳鼻咽喉以及相邻器官诸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并且强调研究这些疾病与整个机体的关系。她在中医学史上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仅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才渐趋完善,形成独立的专科。然而,我们的祖先在这门学科上所遗留下来的临证经验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门学科,她有着独自的特色。本文谨就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治法特点,略于讨论。一、耳鼻咽喉均属清窍,其生理与脏腑密切相联。耳鼻咽喉,高居清阳交会的头颈颜面部位,是直通体外的腔道,故称之为“清窍”。它们是整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络的联系,内属于不同的脏腑,并且与诸脏腑密切  相似文献   

19.
王士贞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的疾病,对桂枝汤、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等方的应用颇有心得,取效良多.余有幸跟随王教授侍诊抄方,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常用的部分经方运用略加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岳镛 《四川中医》2001,19(2):63-64
耳鼻咽喉学科的中西医结合是在唯物辨证法的指导下,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将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科学的合理的结合,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择优选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以达到最佳诊断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