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茹  李海峰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93-1795
分析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为制订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抽取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座城市的30所学校,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6 847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53.97%的中小学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x2=256.740,P<0.01).在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中,有45.03%认为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29.07%不喜欢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28.18%认为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28.19%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其升学没有关系,26.21%认为体育课程成绩与学校的评价、评优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家长不支持、体育课与在校期间评优无关、体育课程对升学没有影响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欠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应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2.
调查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6个区参加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与调研的9~18岁中小学生共12 646名进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有40.2%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1h,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锻炼≥1h的占比分别为60.9%,39.0%,19.1%(x2=1 341.014,P<0.01);肥胖学生组每天体育锻炼≥1h的比例(44.2%)高于正常学生组(39.4%) (x2 =9.115,P<0.01).有60.5%的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到“出汗、有点累”,78.4%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2.6%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1.5%的学生喜欢参加长跑.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长跑主要原因均是“怕累、怕吃苦”(62.5%,80.3%).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应重视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3.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12所高校2 64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2.3%(60/2 643)的大学生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29.9%(790名)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3次,14.8%(391名)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lh,23.0%(609名)掌握的运动技能项数≥3项,45.7%(1 208名)未参加体育社团,17.8%(471名)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40.1%(1 059名)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31.9%(845名)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19.4%(514名)认为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21.1%(558名)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效果没影响,28.9%(764名)认为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就业没有影响,17.1%(451名)认为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及不喜欢体育锻炼原因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是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兼容并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探究青少年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要素,以构建评估在校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风险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列表排序法和主次因素分析法,自编青少年体育锻炼安全风险评估表,采用逐项评分的方法来量化风险大小,并对抽取的93名长期从事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专家、高校和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风险量均值中,排名第1的是“个体综合能力”,其风险量为(42.25±4.57);排名第2的是“运动自然环境”,其风险量为(35.66±3.16);排名第3的是“学校整体规划”,其风险量为(28.51±3.96).结论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涉及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多个维度.需有的放矢地应对和管理风险,以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了解天津市9~18岁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现状及体育活动态度,为制定学生体育锻炼对策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9~18岁中小学生6 40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在校体育锻炼情况、体育锻炼意愿等.结果 每周体育课小学为3节,初中为2节,高中为2节.22.9%的城市高中生认为体育课经常被挤占或不上.90.8%的小学生、81.5%的初中生和58.9%的高中生每天做1~2次的课间操.76.0%的学生愿意上体育课,81.7%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48.3%的学生愿意参加长跑锻炼.66.8%的学生认为是没有锻炼习惯导致不参加体育锻炼,65.5%的学生是因为怕苦、怕累而不参加长跑锻炼.学生喜欢的运动为乒乓球、羽毛球(63.5%)及篮球、足球、排球(46.3%)等.与正常体重组学生相比,超重肥胖学生更不愿意选择跑、跳类项目.94.8%的学生家长支持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结论 天津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学生有意愿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学校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6 408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16.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以上;体育锻炼>1h的男生(18.8%)高于女生(14.0%)(P<0.05);高中生(10.3%)低于小学生(22.3%)和初中生(15.3%)(P<0.05).有16.3%的学生称上体育课时“不出汗、很轻松”,上体育课时“出汗、比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22.6%)高于女生(19.0%)(P<0.05).调查对象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8.8%).29.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吃力,9.0%的学生平均每天视屏时间在2h以上,34.1%学生的父母在业余时间都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其中高中生和女生更低.怕累怕吃苦、课业负担重、视屏时间长、学校和家庭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纳入其中10 972名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为21.4(8.6 ~ 40.0) min,85.63%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女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比例(90.51%)高于男生(80.61%)(x2=218.04,P<0.05),且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小学二年级OR=6.81,95%CI=4.38~ 10.58;初一OR=4.60,95%CI=3.79~5.59;高一OR=9.25,95%CI=5.90~14.49)和女生(初一OR=1.57,95%CI=1.35~ 1.82;高一OR=2.85,95%CI=2.07~ 3.92)是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问题严峻.应以女生为重点人群,实施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意愿为主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晏妮  孙珂  黄聚云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17-1520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3 356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者占54.7%,3~4次者占27.5%,5~6次者占10.3%;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者占19.9%,≤3h者占43.5%,3~7h者占24.9%.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幸福者占7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以及课余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均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P值均<0.05).结论 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家长、教师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近20 a来,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疾病谱发生改变,伤害、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退行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1-2].青少年健康问题与行为密切相关[3].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行为,不仅影响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而且直接或间接损害其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4].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日常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笔者于2013年对金山区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描述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体育锻炼的男女、城乡差异,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是否运动与PFI、BMI的相关性。  结果  学生在校期间每周2节体育课(41.9%)、每天1次课间操(44.5%)、每学年1次运动会(46.8%)、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 h(50.1%)的占比最高。学生运动时间周末和总时长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和总时长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在课余时间支持和非常支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比最高(75.8%),父母都喜欢运动的占比最高(47.3%)。PFI和运动得分呈正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负相关;BMI和运动得分呈负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3,-0.20,0.14,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合理。可通过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降低其超重肥胖发病率,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特征,为小学生体质状况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苏南地区6 19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小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苏南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等级比例仅为12.6%.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为最大,其中体质健康得分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分最小,与其他各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要好于男生和城市学生(t值分别为-2.29,-2.50,5.79,2.27,P值均<0.05).苏南地区小学生的睡眠情况、静态视屏行为和课外运动锻炼达标率分别为15.5%,72.6%和65.9%.体质健康与性别、城乡、睡眠时间、静态视屏行为、课外运动锻炼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另为0.239,0.217,0.137,0.369,0.259,P值均<0.05),而与年级无相关性(r=-0.048,P>0.05).结论 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协同、综合干预的措施提高或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孙崇勇  杨忠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72-1675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CQAS),随机整群抽取的对吉林省3所中学1 14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26.8±24.0)分,不同性别(t=8.85)、年级(F=9.78)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中等、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20.38%,20.92%.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平均为(86.5±7.7)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87.9±7.4)最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学生(86.0±7.9)、高一年级学生(85.6±7.6);不同运动量的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乐观、自信、韧性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8,7.56,11.30,21.34,47.67,P值均<0.01),均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自信、韧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0.35,P值均<0.01).运动量对心理资本的希望、自信、韧性维度及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08,0.12,0.22,0.19,t值分别为2.80,4.11,7.50,6.5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中上;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5 540名中小学生2011年3-8月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6.3%;伤害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学生间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和父母文化程度高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国家卫生城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国家卫生城市中小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方法对江苏省中小学生的健康知识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40%,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07%,中小学生平均知晓率为90.48%。苏南城市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苏北城市(P<0.01),中学生无显著差异。结论国家卫生城市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应知的健康知识内容及知晓率标准缺乏统一性、系统性,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教育课未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6.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了解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云南丽江市2 636名纳西族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学生的体质水平,并分析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结果 7~18岁纳西族学生体质优秀率为3.1%,良好率为17.5%,及格率为65.6%,不及格率为13.9%.男、女生体质得分随学段升高均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28.133,11.727,P值均<0.01).男生(71.44±11.22)体质得分高于女生(70.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5).不同年校运会次数、每周体育课节数、体育课喜好、长跑意愿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90,13.328,4.289,10.236,4.421,P值均<0.01).结论 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喜忧参半.建议纳西族学生体质促进应注重学段和性别差异,确保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