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选择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组表达广泛、功能多样的跨膜糖蛋白 ,其中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CAM - 1,VCAM - 1) ,选择素家族 (P -选择素 ,E -选择素 ,L-选择素 ) ,整合素家族 (β1,β2 ,β3亚族 ) ,血管附着家族 (LAM - 1,HCAM)四大类 ,分别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参与体内防御功能、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肿瘤浸润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中 ,选择素家族的P -选择素是McEver等 1989年首先在激活的血小板及内皮细胞上发现 ,同年在Cel…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1,2]。AMs及分子粘附机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L-选择素与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齐振华 《医学综述》2002,8(12):724-726
L 选择素 (L selectin)曾被称为MEL 14gp90或白细胞粘附分子 1(LAM 1) ,与E 选择素 (ELAM 1)及P 选择素 (GMP 140 )共同构成选择素 (selectin)家族 ,是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归巢受体 ,介导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结的特定部位定居 ,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密切关系。它广泛分布于大多数白细胞表面 ,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造血祖细胞和未成熟的胸腺细胞[1 ] ,是在白细胞移出血管外过程中早期与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因子 ;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的原始…  相似文献   

4.
P—选择素及其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巍  倪培华  周同 《上海医学》2001,24(2):124-126
P选择素(Pselectin)是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急性炎症早期介导炎症细胞向受损部位趋集过程中的重要信号[1-3]。其可介导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与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作用,与免疫损伤、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4]。在此基础上,近年P选择素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已引起人们重视[5],而对P选择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揭示,将有利于阐明P选择素生物学功能及在包括肾脏等疾病发病机理中作用,且为疾病的特异性抗粘附治疗奠定基础。一、P选择素分子结构选择素家族由P选择素、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以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影响.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和小牛血清作对照.结果:EBPS能迅速上调EC粘附分子ICAM-1,PECAM-1的表达,其表达效应与EBPS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200mL/LEBPS作用24h,阳性细胞率和阳性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最高.结论:EBPS可促进EC粘附分子的表达.EC粘附分子表达增强,能促进循环WBC与EC粘附,越血管迁移和向组织中浸润,可能是介导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断被认识[1],进一步理解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化形成之间的机制对于辨认高风险病人及发展新的抗炎治疗,特别是急性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总是找到粘附分子在病灶的表达,特别是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本文就两者间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C5a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庶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9):1057-1057,1060
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及跨内皮移行是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 ,选择素等粘附分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炎症局部产生的TNF、凝血酶、激活的补体片段等多种因素都能上调粘附分子的表达 ,但C5a对P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 ,本实验在体外用不同浓度C5a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 ,测定P 选择素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率的动态变化 ,研究C5a对P 选择素表达和对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本室冻存 ;重组人C5a[美国sigma公司 ] ;小鼠抗人P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丹参素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ELISA法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分析法。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增强,且其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增加。结论丹参素能够明显抑制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并能降低PBMC表面ICAM-1的表达,从而推测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就是通过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丹参素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丹参素艰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分析法,结果 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增强,且其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增加。结论 丹参素能够明显抑制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并能降低PBMC表面ICAM-1的表达,从而推测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就是通过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但其确切机制复杂。病理学研究证实在粥样硬化斑块区的脂质核心及破裂斑块的“肩区”均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 ,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1] 。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VEC)发生粘附是炎症反应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是双方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 (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介导的[2 ,3 ] ,因此CAMs在CHD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与CAMs间有无必然的联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 CAMs概…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是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神经根和周围神经广泛的髓鞘脱失和血管旁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浸润[1]。研究表明,粘附分子在炎性细胞从血管向周围神经浸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细胞粘附分子1(ICAM1)与白细胞因子1(LFA1)最关键[2]。我们通过观察抗ICAM1和/或抗LFA1单克隆抗体对EAN发病的影响,着重从分子免疫学方面探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新途径。一、材料和方法抗ICAM1、LFA1单抗由美国Pharmingen公司提供。链霉素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 (AS)与一些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如原发性高血压 (E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AD)、急性心肌梗塞 (AMI)、脑卒中和周围动脉阻滞综合征等。AS在青年时期即可发生 ,发展缓慢 ,早期可以无症状 ,其形成机制是当前医学研究热点之一[1 ,2 ] 。正常血管壁的中层为平滑肌细胞 (SMC) ,但当它们迁移或增殖进内膜 ,及内皮细胞(EC)损伤和功能异常 ,则是AS、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CAD、器官移植、EH和糖尿病等的共同特征。本文试将这方面研究新动态作一概述。1 内皮细胞EC在控制血管张力及冠脉重塑过…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Northern Blot法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 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 蛋白分泌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对兔主动脉SMCMCP-1 的蛋白分泌和m RNA 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而对VCAM-1 表达则无明显影响。说明IL-1β可能通过诱导SMC表达MCP-1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朱雄翔  陈璧 《医学争鸣》1999,20(5):442-444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以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影响。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和小牛血清作对照。结果:EBPS能迅速上调EC粘附分子ICAM-1,PECAM-1的表达,其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心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 ,其形成有许多促发因素 ,本文就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血管紧张素 (AngⅡ )主要在内皮细胞中生成 ,作为应激反应系统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是增高的 ,可促进内皮细胞 (VCE)功能异常 ,是参与AS的重要因素。脂质沉积是AS发生的最早事件 ,是AS发生必要的条件。AngⅡ能增加VEC或内膜的通透性 ,有助于脂质的沉积 ,其机制 :①AngⅡ使VEC内钙离子增高 ,引起VEC表达的钙结合微管关联蛋白重新排列 ,影响VEC紧密连接的开放[1] ;②AngⅡ促…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Northern Blot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对兔主动脉SMC MCP-1的蛋白分泌和mRNA  相似文献   

17.
在高氧性肺损伤中,氧自由基组织损伤机制己被人们广泛接受[1]。近二十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迅猛发展,人们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高氧性肺损伤机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就高氧性肺损伤和保护机制研究的新近进展介绍如下。1 损伤机制1.1 粘附分子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中性粒细胞在内皮细胞的粘附和移行,主要是通过其表面的白细胞整合素亚家族(CD11a)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相互作用来完成;而淋巴细胞向组织间的浸润则取决于其表面VLA-4与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细胞粘附分子 (Celladhesionmolecule ,C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xtraucel lularmatrix ,ECM)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一般可分为 5大类 ,即选择素家族 (selectinfamily)、粘蛋白样家族 (mucin -likefamily)、整合素家族 (inte grinfamily)、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su perfamily ,IGSF)、钙粘附素 (cadherin) ,此外未归类分子如CD4 4 等亦属于粘附分子[1] 。肿瘤的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E-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豚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缚,地塞米松(Dex)治疗组和哮喘组,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ICAM-1mRNA及E-选择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CAM-1mRNA,E-选择素mRNA在正常豚鼠支气管粘膜下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或)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基础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