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1990年1月 ̄1992年12月在对我院住院分娩的6186例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共检出80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12.93‰,略低于全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29.09‰,其中致死性畸形27例,占围产儿死亡的15%。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的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6年出生的1292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包括死胎、死产),分析出生缺陷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出生缺陷儿106例,缺陷发生率为82.03/万。常见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2.38/万,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10.83/万.多指(趾)发生率为8.51/万,唇裂合并腭裂发生率为6、96/万,马蹄内翻足发生率6.19/万。发生缺陷的胎儿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出生缺陷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为孕妇创造优良环境及合理均衡饮食,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出生缺陷种类,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28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儿监测登记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7%o,出生缺陷顺位: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全唇裂、内脏畸形、外耳其他畸形: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外地户籍发生率高于本市户籍。结论出生缺陷监测及报告制度的落实,监测诊断技术的提高是辖区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水平的直接原因,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科学监测胎儿发育,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覆盖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15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 314例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妊娠满28周至产后7 d的出生缺陷围产儿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出生缺陷155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4.55‰;按季度统计最高是三季度29.93‰,最低是2季度18.89‰;按月统计最高是8月48.29‰,最低是12月10.75‰;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30‰)与女婴(11.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1);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35.84‰)明显高于城市(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80)。前5位依次为:胎儿腹水综合征46例,多指并指(小指)28例,唇腭裂18例,脑积水11例,尿道下裂10例。结论本地区系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其防治形势严峻,重点在农村,主要干预措施是加强婚前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主要内容是广泛开展地贫筛查,防止胎儿腹水综合征婴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的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6年出生的12 92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包括死胎、死产),分析出生缺陷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出生缺陷儿106例,缺陷发生率为82.03/万。常见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2.38/万,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10.83/万,多指(趾)发生率为8.51/万。唇裂合并腭裂发生率为6.96/万,马蹄内翻足发生率6.19/万。发生缺陷的胎儿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出生缺陷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为孕妇创造优良环境及合理均衡饮食。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溪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提出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人群和医院相结合的围产儿全人口监测方法,对玉溪市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玉溪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8.59/万,男性出生缺陷率高于女性。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依次为:外耳其它畸形、多指、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暴露于可疑致畸因素的出生缺陷构成高于未暴露于可疑致畸因素的出生缺陷。结论建议实行围产儿全人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孕期保健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至关重要,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夫妻双方应戒烟戒酒,孕期应谨慎用药,预防发热和感冒、脱离有害的职业性接触,避免近亲结婚和高龄生育。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人口素质,首先要了解人口素质的现状,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简称BD)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优生目的。为此,我区参加了全国BD《七.五》优生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0.
1735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银川市出生人口中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2004年银川市住院分娩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登记、检查。结果17356例围产儿中,检出186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72‰;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1例、性别不明4例;单发畸形161例,多发畸形25例,检出畸形34种。结论城市出生缺陷率高于农村,P<0.05,具有显著意义;孕产妇年龄<25岁和>30岁出生缺陷发生的几率在增加;文化程度越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分布状况和致病因素,明确围产期保健的重点,以便提供出生缺陷的资料和干预方法。方法:根据山西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1997年-2004年怀仁县分娩的19443个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在19443个围产儿中,出生缺陷97例(49.89/万),其中神经管畸形42例,占出生缺陷的第一位(43.3%)。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和孕期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长春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明出生缺陷的种类及出生率,寻找造成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为实施(90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幅度减少残疾儿童发生率”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用4年时间共监测了长春地区46743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409例,发生率为8.75‰。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7.9‰,农村为15.29‰。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检查及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2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检查情况、疾病种类及出生缺陷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出生缺陷儿消化系统畸形8例,占34.78%;心血管畸形4例,占17.39%;脑部畸形3例,占13.04%;泌尿系统畸形2例,占8.69%;四肢畸形2例,占8.69%;其他畸形4例,占17.69%。出生缺陷儿的孕母中有6例孕早期受病毒感染,5例长期从事电脑操作,3例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2例从事油漆工作,2例长期接触化学制剂,1例有畸胎史,1例不孕症孕前长期服药。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可以更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沈菊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5):81-83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发生类型,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2011-01-2013—12在本市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监测率为100%,出生缺陷261例,发生率为12.67‰,涉及病种16个,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和唇腭裂,发生率分别为3.79%0、2.28%0和1.51‰。结论:出生缺陷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的质量和儿童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孕前检查、推广口服斯利安及优生知识的宣传,规范孕期检查及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掌握承德这一贫困山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我院对承德市八县三区22所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7 年129 例缺陷儿的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1 年我院分娩的围产儿及出生缺陷儿,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类型前4 位是肢体畸形、唇裂腭裂、尿道下裂、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乡村地区发生率明显比城镇高.结论:加强婚前检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特别是边远山区乡村人群,进行孕早期保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加强对高危妊娠的检测和产前筛查,达到及早干预,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发现造成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监测我市24家县级以上分娩医院孕28wk-产后7d内的围产儿。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0.74‰,出生缺陷前5位是胎儿水肿综合征、指趾畸形、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25-29岁年龄组的妇女生育缺陷儿的发生率最低。结论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和开展产前诊断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做好出生缺陷的一、二级预防,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