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四血管阻断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电生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AAR在2w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w和2m时更加明显(P<0.01)。对照组海马脑片可明显诱出LTP波形,脑缺血组各时相点均几乎诱不出LTP,条件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的百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但各时相点间无明显差别。脑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颗粒减少、电子密度增高,轴突脱髓鞘,次级溶酶体形成,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空泡、神经毡空泡等慢性缺血缺氧改变。结论 海马脑片CA1区LTP检测能够客观地反映大鼠短时记忆损害,是可靠的学习记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双侧颈、椎动脉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四血管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进行评价,为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血管造影证实双侧椎动脉阻断确切;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长时程增强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椎动脉阻断确切,穿梭箱检测AAR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周和2个月时更加明显(P<0.01),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结论:四血管阻断法建立的大鼠反复缺血再灌注和慢性低灌流模型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学习记忆损害,是目前模拟临床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病特点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发育过程中海马CA1区LTP的变化,方法:刺激海马CA3区Shaffer侧枝,在CA1锥体细胞层记录LTP。结果;1月龄大鼠海马CA1区LTP诱出率最低,2、6月龄大鼠诱出率均高于1月龄大鼠;串刺激后,2月大鼠平均峰期显著缩短,而1、6月龄大鼠无明显变化;各年龄组大鼠PS峰值在串刺激后明显增加,但1月在鼠PS增幅最小,2月龄大鼠PS增幅最大,fEPSP佟绵变化怀PS增幅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长时间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分析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7d组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增多,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排列密集,着色深,染色清晰;模型组大鼠15d组、1m组、2m组和4m组各时点海马BDNF阳性细胞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显色较浅,有的BDNF阳性细胞呈萎缩状,胞体明显缩小。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7d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增多(P〈0.01),而模型15d组、1m组、2m组及4m组大鼠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大鼠各组间比较,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逐渐减少(P〈0.05,P〈0.01),但模型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DNF在VD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早期对海马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后期BDNF的保护作用减弱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长时期学习记忆功能和脑电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逸潜伏期(EL)的变化及脑电图(EEG)的频率、波幅及功率谱的改变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随水迷宫测试次数的增加,逃逸潜伏期(EL)均逐渐缩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EL均明显延长(P〈0.01);模型各组间比较,除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假手术组大鼠EEG主要表现为8-10Hz的α波和4-7Hz的θ波,波幅较高。各模型组以θ波居多,δ波也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频率减慢(P〈0.05),波幅也明显降低。功率谱分析表明假手术组的频率分配主要以α和θ为主,功率主峰在θ频段,能量分布集中,而各痴呆组频率分配主要以θ和δ为主,功率主峰在δ频段,能量分布分散。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中脑电活动持续受抑制,脑功能异常,引起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长时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长时期海马组织学和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学和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但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明显水肿,排列紊乱;细胞核体积变小,深染,呈核固缩表现,顶树突缩短,排列紊乱。另外,模型1m组可见胶质细胞明显增生,模型2m组和4m组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形成结节,呈现海马硬化表征。②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及神经末梢水肿、胞浆内有色素沉积、细胞膜断裂、核染色质边集、细胞核溶解、核周隙增宽,线粒体肿胀,嵴紊乱断裂,破坏严重。随造模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逐渐加重。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中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严重脱失,神经元变性坏死,超微结构受损,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静息态游离钙离子含量([Ca^2+]i)的长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微荧光测钙法(钙荧光探针Fulo-3/AM)检测海马组织的静息态钙荧光强度。结果各模型组钙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各组间比较,海马神经细胞静态钙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钙荧光强度逐渐增加。结论V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含量明显升高,随脑缺血再灌后时间的延长升高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MAPK级联信号通路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  高维娟 《医学争鸣》2009,(17):1630-163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是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到细胞内部的重要传递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学习和记忆障碍是其主要表现.长时程增强(LTP)被认为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突触可塑性的生物学基础.MAPK的上游调节物质和下游作用分子在神经元中广泛存在,MAPK级联信号通路通过磷酸化神经元参与LTP诱导与维持的多种受体和酶,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因此,MAPK级联信号通路可能从分子水平上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铝暴露对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及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大鼠,分别以含有0.2%、0.4%、0.6%(W/V)的氯化铝(AlCl3)蒸馏水饲养。3个月后,测定脑铝、血铝的含量;用电极刺激海马的CA1区,记录单脉冲刺激引起的峰电位(PS),观察高频刺激前后各组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α-CaMKⅡ活性。结果:高频刺激后,铝暴露组PS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铝暴露组α-CaMKⅡ的活性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铝暴露抑制大鼠CA1区LTP的形成,这种抑制可能与其抑制α-CaMKⅡ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与学习记忆有关脑区间的关系。方法 高频刺激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的海马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海人藻酸毁损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LTP的影响。结果 高频刺激穿通通路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的群体峰电位幅度显著增加,毁损组动物在高频刺激后,群体峰电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毁损组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表明毁损边缘区后海马LTP明显降低。结论 毁损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LTP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Vasculardementia(VD),oneofmajortypesofseniledementia,inflictsmoreandmoreoldpeopleallovertheworld,andhasbeenregardedasanimportantmedicalandsocialproblem.Recently,widespreadat-tentionhasbeenpaidtoitsprevention.However,theexactpathogenicmechanismofVDremainsunclear,andareliableanimalmodelofVDhasnotyetbeenestablished,whichsignificantlypreventsthefurtherstudyofthisproblemwithanimalexperiment.Recentstudiessuggestthatchronichypoperfusionofcerebralbloodflow(CBF)oftheforebrainmaybeoneofthemajorcause…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其胆碱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VD)的运行模型,并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法致老龄大鼠慢必离血流灌注不足,建立老大鼠血管要模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穿梭箱试验和胆碱乙酰酶(Choline acetyitransferase,ChAT)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月后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缺血4月后更明显;海马CA1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反复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加剪尾放血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行为学、病理学和生化学评价。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ACh含量持续降低,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本方法可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于基础研究及药物筛选或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反复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加剪尾放血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行为学、病理学和生化学评价。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ACh含量持续降低,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本方法可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于基础研究及药物筛选或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合适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性痴呆(VaD)模型。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慢性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模型,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VaD模型。行为学筛选合格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DM组、VaD组和DM VaD组。观察术后2周、4周、8周大鼠的一般状况,并应用Y-迷宫观察其空间定向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结果:DM组手术4周后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VaD组和DM VaD组在术后2周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呈逐渐下降趋势;DM VaD组较同期的VaD组下降更为严重。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经颈动脉结扎后成功建立了VaD模型,可用以进一步研究糖尿病与VaD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LTP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长时间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NMDA受体介导的LTP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PCPA(15μg/kg,1次/d,连续5 d)和阿托品(15μg/kg,从第8天开始注射,1次/d,连用2 d)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于注药的第2天起同步连续采集8 d脑电(EEG)、肌电(EMG)、眼电(EOG)对睡眠剥夺模型进行鉴定,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以脑片盲法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由NMDA受体介导的LTP变化.结果睡眠剥夺组与对照组相比觉醒(Waking)明显延长,慢波睡眠(SWS),快波睡眠(PS),总睡眠时间(TST)明显减少(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睡眠剥夺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下降(P<0.05),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由NMDA受体介导的LTP诱出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脑室注射PCPA与阿托品导致的睡眠剥夺显著的影响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NMDA受体介导的LTP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制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方法:2-VO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对30只Wistar大鼠进行处理,通过Morris迷宫实验检测其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行为功能,判断实验组模型学习记忆和空间记忆的认知能力,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均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痴呆率为83%,轻度痴呆占40%,中度痴呆占56%和重度痴呆占4%。结论:2-VO法制作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具有制作简单,成功主高,重复性好,痴呆症状稳定等优点,可以作为血管性痴呆模型用于基础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病导致缺血性脑神经损害引起的,临床尚无特效干预药物,急需VD动物模型上的基础研究和有效药物开发。近年来有关血管性痴呆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但仍有弊端,为使VD实验更加科学, VD大鼠模型制作更易成功,本研究参考常用VD造模方法并做一改进,采用“反复夹闭颈动脉加注射硝普钠降压再加单侧永久结扎颈总动脉法”制备VD大鼠模型,并用脑复康(吡拉西坦)加以模型验证。实验从大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两个方面评价VD模型。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一是确定了硝普钠注射量为2.0 mg/kg时,手术室温控制在28℃且术后24小时内控制在25℃,大鼠状态稳定,死亡数减少;二是术中反复阻断三次双侧颈总动脉后直接永久性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这样可以切断大约三分之一的脑供血,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状态,更接近VD发病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潜伏期延长,空间搜索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病理切片显示:细胞数量较少、细胞轮廓模糊皱缩、胞浆深染、核不清晰;脑复康阳性药物对照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以上结果提示:该法可高效的制备VD大鼠模型,阳性药物验证了该模型大鼠可用于VD相关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962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大鼠模型检测中药复方962胶囊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采用水迷宫和组织学的方法。结果 中药复方962胶囊能降低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24小时内大鼠的死亡率,有降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和错误次数的趋势,其中在60d的时间点,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的错误次数显降低(P<0.05);能防止海马锥体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后,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 为中药复方962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