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执兵  刘俊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251-252,267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32例,共34处病变,随机分配病例,20处进入CBA组,14处进入POBA组。采用IVUS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斑块质和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管腔面积增大程度(△LA)差异无显著性。IVUS下术后血管横截面积的增大程度(△EEM-A)、整个血管横截面积增大占管腔面积增大百分比(△EEM-A/△LA×100%)、病变两端参考血管斑块负荷增大(△PB)之和、CBA组小于POBA组(P<0.01或P<0.001);斑块面积缩小(△PB),CBA组大于POBA组(P<0.01);夹层发生率CBA组小于POBA组(P<0.05)。结论: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POBA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的被动扩张,而CBA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压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血管内放射(IR)对猪受损髂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在体情况下探讨IR治疗对管腔重构的作用。方法:对中国小型猪髂动脉进行血管造影及IVUS检查后行球囊扩张损伤术。实验组通过置源管将高剂量铱—192(^192Ir)后装源对受损髂动脉施予总量为20Gy的IR治疗,而损伤对照组仅在受损髂动脉置入假源。动脉损伤后第28天时再次进行血管造影和IVUS检查。通过IVUS测量血管外弹力膜(EEM)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检查、管腔最大径和最小径以及面积狭窄率和直径狭窄率。结果:IVUS检查发现,与损伤前相比,动脉损伤后28天时EEM与管腔横截面积以及管腔最小径均明显缩小(P〈0.05),表明动脉受损后28天时发生明显负性重构(血管回缩),导致了管腔明显狭窄;20GyIR后,管腔横截面积与管腔最小径均较损伤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EM横截面积也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末达到统计学意义),总量为20GyIR治疗使管腔狭窄显著减轻。结论:IUVS检查证实:负性重构是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形成的重要原因;20GyIR可明显减轻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形成,IR防治受损动脉狭窄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改善血管负性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研究切割球囊及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8例患者,56支病变冠脉,64处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内膜增生为主者48处予切割球囊扩张,显示为原支架扩张不充分伴内膜增生者16处予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术后平均5.3月行冠脉造影随访。结果血管内超声显示内膜增生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因素的患者(66.7%)采用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前后支架内增生内膜的面积缩小(P<0.05),支架截面积变化不大(P>0.05);血管内超声显示原支架扩张不充分伴内膜增生的患者则予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扩张前后支架截面积增加(P<0.05);同时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减小(P<0.05)。冠脉造影随访,切割球囊组和非顺应性球囊组再次支架内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8.6%、29.7%(P>0.05)。结论结合应用血管内超声,切割球囊和非顺应性球囊可以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取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脉旋磨术(RA)联合切割球囊(CB)预处理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选取经IVUS检查出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且需行冠脉介入(PCI)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在PCI前分别给予不同的预处理方案:SB组[RA+普通半顺应性球囊(SB),60例]和CB组(RA+CB,60例)。预处理后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患者的即刻PCI成功率、PCI术后IVUS检测指标(最小支架内管腔直径、最小支架内管腔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残余狭窄程度、即刻管腔直径获得、即刻管腔横截面积获得),统计病变残余狭窄<10%的优良率,随访术中并发症及术后24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CB组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高于SB组(P=0.032);预处理及支架置入后,CB组患者的最小支架内管腔直径(P=0.035)、最小支架内管腔横截面积(P=0.029)、即刻管腔获得、即刻管腔横截面积获得及病变残余狭窄<10 %的优良率均明显大于SB组(P<0.001),CB组患者的管腔横截面积残余狭窄程度轻于SB组(χ2=7.859,P=0.005);CB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χ2=5.997,P=0.014)及术后24月MACE发生率均低于SB组(χ2=4.285,P=0.038)。结论 对适合PCI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实施RA+CB,可明显提高即刻PCI成功率,扩大PCI术后支架内管腔直径及横截面积,即刻管腔获得显著,降低术中并发症及术后24个月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本院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7例进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术(CA)和颈动脉IVUS检查,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在IVUS指导下支架植入,并观察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CA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1处,偏心性狭窄9处,向心性狭窄12处;IVUS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2处,偏心性斑块17处,向心性斑块5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66.9±11.2)%与(53.5±1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89.2±12.9)%与(76.1±13.1)%(P<0.05).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0处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均获成功.结论 对于CA显示的狭窄病变,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估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1VUS)对有无糖尿病(diabetes mellims,DM)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1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组23例,非DM组118例。用IVUS对两组的141处缺血相关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141处病变,DM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LA)明显〈非DM组,而最小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明显〉非DM组(P〈O.05)。DM组参考节段管腔横截面积(RLA)明显〈非DM组,而参考节段斑块面积(RPA)、斑块负荷(RPB)则明显〉后组(P〈0.001)。两组病变的重构类型、斑块性质、偏心性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DM冠心病的缺血相关病变和参考节段的斑块负荷明显〉无DM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非常严重,并且非常弥漫。两组斑块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血管内超声指导组(IVUS组)75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CAG组)75例。对比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比首次球囊扩张后支架最小直径、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以及介入术后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结果血管内超声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首次球囊扩张后支架最小直径、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分别为(3.2±0.3、8.5±1.8、45.2±7.0、104.2±20.6;2.4±0.4、6.3±1.9、56.9±8.2、71.2±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超声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介入术后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分别为(9.35±1.65、49.2±9.2、107.5±22.2;9.3±1.7、49.1±8.7、92.6±25.1),支架最小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获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在介入术中应用可提高患者急性获益。  相似文献   

8.
冠脉造影轻度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对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的 17例患者 6 2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 ,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 ,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AG检测发现偏心性狭窄 2 4处 ,向心性狭窄 34处 ;IV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 4 8处 ,向心性斑块 13处。CAG不能显示管腔形态及斑块特点 ,而IVUS能清楚显示。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G ,分别为 (4 6± 2 1) %与 (14± 2 2 ) %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对于CAG显示的轻度狭窄病变 ,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其血管内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VP)模型并探讨其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学特征.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经球囊扩张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8周后行IVUS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5只兔子成功建立VP模型,病理切片发现斑块54层,其中37层(68.5%)为VP.经IVUS检查,VP处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率、偏心指数均明显高于纤维性斑块(P<0.05).VP正性重构的比例显著高于纤维性斑块(71.8% vs 16.7%.P<0.01).与病理组织学比较,IVUS识别V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8.7%.结论 球囊扩张+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兔腹主动脉VP模型,IVUS对识别VP有较好的价值,VP的IVUS特征为偏心狭窄和正性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成形术后,病变近端正常参考血管重构的发生以及与病变部位血管重构的关系,并观察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分为GM-CSF组和单纯损伤组.GM-CSF组皮下注射GM-CSF10 μg·kg-1·d-1,单纯损伤组皮下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7 d后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耳缘静脉采血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4周后提取损伤动脉标本,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并测定病理形态学参数.结果 术后4周GM-CSF组N0浓度(98±10)μmol/L高于单纯损伤组(83±12)μLmol/L.单纯损伤组球囊损伤处血管残余管腔面积(LA)小于GM-CSF组[(0.87±0.40)mm2 vs(1.34±0.52)mm2,P<0.05],损伤处内膜+中膜面积(I+M)大于单纯损伤组[(2.62±0.48)mm2 vs(2.26±0.43)mm2,P<0.05],两组损伤处外弹力膜环绕面积(EE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0.80)min2 vs(3.60±0.91)mm2,P>0.05].单纯损伤组参考血管LA小于GM-CSF组[(1.60±0.48)mm2 vs(1.99±0.54)mm2,P<0.05],两组参考血管I+M无明显差异,LA与I+M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参考血管EELA与LA及I+M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91,P<0.001;r=0.685,P<0.001).两组参考血管LA、EELA与损伤处血管LA、EELA也明显相关(r=0.919,P<0.001;r=0.909,P<0.001).结论 血管重构不仅发生在病变血管,同时也发生在近端参考血管.GM-CSF可以促进受损内皮细胞修复,改善负性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