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阐明中枢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躯体传入冲动对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兴奋诱发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电刺激PVN,再合并电刺激对侧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DPN),通过MacLab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及心率曲线。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作SD大鼠脑内微量注射,观察在侧脑室或同侧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A)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后,躯体传入冲动对兴奋PVN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强度0.1~0.3 mA,频率80Hz,波宽0.5 ms,持续10 s)一侧PVN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2.88±2.18)mmHg,心率(HR)变化不一,偶伴有早搏。电刺激(强度0.3~0.4 mA,频率4 Hz,波宽0.5 ms,持续5 min)DPN对上述反应有部分抑制作用(P<0.01),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为43.27%。侧脑室注射L-NAME(0.5 mol/L,10μl)可部分阻断DPN的上述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47.73%降到12.49%(P<0.05)。杏仁注射L-NAME(2 mol/L,100nl)也削弱刺激DPN对刺激PVN诱发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50.71%下降到25.30%(P<0.05)。结论:中枢NO参与DPN传入冲动对PVN中枢性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杏仁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麻醉家兔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的外侧网状核(R.1)、网状小细胞核(Rpc)与网状巨细胞核腹侧α部(Rgcα),均能诱发升压反应与室性期前收缩(VE),但各自所需的阈强度不同,其中以Rgcα所需阈强度最低,Rpc最高.在切断颈迷走神经的动物中,刺激腓深神经(DPN),能减弱刺激Rgcα诱发的升压反应;损毁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vPAG)或按Sawyer图谱,在P5平面横断脑干,可消除DPN的这种抑制效应.以上结果提示:rVLM中不同核团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以Rgcα最易诱发升压反应与VE;DPN传入冲动能够部分地抑制以弱电流刺激Rgcα诱发的升压反应,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有赖于中脑头端以上区域某些脑结构的完整,vPAG可能是实现这种抑制的中枢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阐明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的中枢递质机制。方法:用氯醛糖-脲酯混合麻醉、切断迷走神经的健康雄性家兔,侧脑室注射印防己毒(Picrotoxin)或中脑中央灰质(PAG)微量注射印防己毒,观察腓深神经(DPN)抑制电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引起的中枢性升压反应的改变。结果:注药后DPN对DMH兴奋引起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削弱。结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参与了DPN抑制DMH兴奋诱发的升压反应,PAG是GABA受体在刺激DPN抑制DMH兴奋诱发的升压反应作用中的一个重要位点所在区。  相似文献   

4.
杏仁中央核在下丘脑室旁核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下丘脑室旁核(the paraventricu 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 us,PVN)兴奋后的心血管反应及杏仁中央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 ygdala,CeA)在此心血管反应中的地位。方法:电刺激SD大鼠中枢核团PVN或CeA,或用核团内微量注射0.5 m o l/L L-谷氨酸(L-Sod iumG lutam ate,L-G lu)方法。同时记录大鼠股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m 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电图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电刺激一侧PVN后,MAP升高,HR变化不一,以下降为主。大鼠PVN电刺激或微量注射L-G lu均诱发升压反应,心率变化不一。待作用消失后,同侧CeA微量注射L-G lu100n l,注射后平均动脉压上升(10.27±1.80)mmHg,心率变化为(-10.66±8.11)次/m in。待作用消失后,在CeA微量注射0.02 m o l/L的红藻氨酸(KA)100 n l,10 m in后刺激PVN,血压升高(13.78±3.18)mmHg,较注射KA前削弱了(6.57±1.56)mmHg(P<0.05)。结论:PVN兴奋后引起以升压效应为主的心血管反应。杏仁中央核部分介导了其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看到,损毁大鼠背中缝核可明显降低动物脑干五羟色胺(5—HT)含量,同时,电针的镇痛作用也较明显减弱,提示了5—HT递质及其中枢色胺能神经核团——中缝核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为了了解中缝核与感觉传入活动的关系,本组实验观察了用直流电局部损毁背中缝核前后,电针对大鼠刺激牙髓诱发皮层电活动的抑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针厥阴俞与足三里穴位对电刺激家兔下丘脑室旁核(PVH)诱发的室性早搏(ES)均有抑制作用,而以厥阴俞作用较强;电针同侧厥阴俞对电刺激T_(2~3)中间外侧柱(IML)诱发的ES有明显抑制作用,而电针对侧厥阴俞、左和右侧足三里无明显抑制效应。实验提示电针厥阴俞对电刺激PVH诱发的ES比电针足三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厥阴俞的传入冲动,在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及同侧T_(2~3)IML两个水平上,对PVH下传的交感性冲动发挥抑制作用,两者效应叠加,故作用较强,而足三里穴的传入冲动可能仅在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水平发挥抑制作用,故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钾离子透入大鼠尾部作为伤害性刺激,诱发尾神经的传入冲动。观察到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LHA)可使诱发冲动减少到对照值的72.82%(P<0.01)。同样条件下,电刺激下丘脑背侧的不定带区,对诱发冲动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LHA能够抑制外周伤害性冲动的输入。切除肾上腺髓质后,电刺激LHA对诱发冲动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同时去除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上述抑制效应完全消失。结果提示下丘脑对外周伤害性传入的抑制效应是通起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激素而实现的,后者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电刺激PVN对GI/RI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电解损毁PVN的手段,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 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 h制备GI/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的明显损伤,电刺激PVN后GI/RI明显减轻,而且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电刺激PVN对G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在实验中观察到电刺激大鼠“足三里”等部位,可通过交感神经抑制外周的伤害性感受器。为了进一步确定躯体神经的传入冲动是否能够引起这一抑制作用,本实验用钾离子透入大鼠尾部皮肤作为伤害性刺激,引导并统计尾神经的传入冲动作为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指标,观察电刺激(脉冲宽度0.5毫秒,频率50赫芝,强度10~15伏,刺激时间3~5分钟)一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对该指标产生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在14只大鼠的40次实验中,有35次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时,尾神经的传入冲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阐明躯体进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的中枢递质机制。方法:用氯醛糖-脲酯混合麻醉,切断迷走神经的健康雄性家兔,侧脑室注射印防己毒或中脑中央灰质(PAG)微量注射印防己毒,观察腓深神经(DPN)抑制电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引起的中枢性升压反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12.
大鼠延髓最后区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延髓最后区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①对脲酯和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D大鼠,分别在延髓最后区(AP)给予不同频率(10~80 Hz)电刺激,观察大鼠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②脲酯麻醉的SD大鼠AP微量注射不同浓度(0.1~0.5 mol/L)的谷氨酸钠(L-Glutamate,L-Glu),并记录MAP和HR的变化.结果:①频率为10 Hz、20 Hz、40 Hz时,电刺激AP引起MAP和HR下降(P<0.001),频率为60 Hz、80 Hz时电刺激AP引起MAP的升高(P<0.05),但HR仍下降(P<0.001).②当L-Glu浓度为0.1 mol/L时,在AP微量注射后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浓度为0.15 mol/L时,MAP和HR均下降(P<0.05),而浓度为0.2 mol/L、0.5 mol/L时MAP升高(P<0.001)、HR下降(P<0.05).结论:大鼠AP给予电刺激或化学刺均可引起MAP和HR变化,效应与电刺激频率或谷氨酸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红核(RN)的升压效应及实现此效应的可能途径。证明电刺激大鼠一侧RN可使血压升高,心率稍减慢。其中升压效应可被对侧延髓外侧网状核(NRL)内注射利多卡因所部分阻断;RN与NRL之间的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递质系统在RN的升压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用SD大鼠38只,乌拉坦麻醉下观察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以及侧脑室注射阿托品和双侧迷走神经背核被损毁后翻转PVN降低胃内压(IGP)的效应。其结果是:(1)电刺激PVN可明显降低胃内压(刺激前IGP为0.62±0.01kPa,刺激后IGP降至0.39±0.01kPa.P<0.01);胃内压变化率为37.1%。(2)侧脑室内微注射阿托品可明显减弱电刺激PVN对IGP的影响,有5只大鼠出现胃位相性收缩波。(3)直流损毁双侧迷走神经背核后,则电刺激PVN引起的IGP下降效应明显减弱,出现胃内压翻转效应(由刺激前的0.60±0.17kPa升高至0.80±0.3kPa,P<0.05);胃内压变化率为+33.3%。有8只大鼠出现胃位相性收缩波增强。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可能参与PVN对IGP的作用,且迷走神经背核可能是调节途径的重要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电刺激兔缰核(HB)、终纹床核(BNST)引起的血压、缺血性心电变化及其与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的关系。实验在氯醛糖-脲酯麻醉、迷走神经切断的兔中进行。结果显示:1.电刺激HB引起以ECG-ST压低为主的缺血性心电变化及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损毁以DMH为中心的下丘脑内侧区,可明显减弱刺激HB引起的缺血性心电变化,但不能减弱刺激HB的升压作用。2.电刺激BNST引起血压升高,未有明显缺血性心电变化。损毁以DMH为中心的下丘脑内侧区,不能减弱刺激BNST的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梗死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电针组电针大鼠双侧内关穴,共5 d。分别记录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的心电图,测量右颈动脉及左股动脉的血压。结果:电针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电针组、模型组的左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右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模型组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电针组的脉压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大鼠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以使心肌梗死大鼠右颈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回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大鼠离体心脏及其乳头肌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离体Langendorff灌流心脏和离体右心室乳头肌模型,观察IFN-α对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心室舒张末压、心率、冠脉流量和乳头肌平均最大收缩力的影响。结果:在离体Langendorff灌流心脏上,IFN-α(10 U/m l、100 U/m l、1 000 U/m l、10 000 U/m l)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抬高左心室舒张末压,高浓度IFN-α增加冠脉流量,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在离体右心室乳头肌模型上,IFN-α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离体右心室乳头肌的发展张力。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 E,1-0 4m o l/L)预处理后,可阻断IFN-α在离体灌流心脏和离体右心室乳头肌上的负性肌力作用。同时,IFN-α(1 000 U/m l)预处理10 m in可以引起右心室乳头肌对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1-0 9m o l/L~1-0 6m o l/L)浓度曲线的反应性降低,合用L-NAM E(1-0 4m o l/L)预处理后,可削弱IFN-α的作用。结论:IFN-α对大鼠离体心肌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并且能降低乳头肌对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ISO的反应性,以上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一氧化氮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活素A在WKY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的表达及其对动脉压的影响,阐明激活素A通过PVN调节动脉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KY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激活素A、激活素Ⅱ型受体(ActRⅡA和ActRⅡB)和信号传导蛋白Smads mRNA在PVN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ctRⅡA蛋白在PVN中的表达情况。PVN核团微量注射外源性激活素A,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动脉压的变化。原代培养WKY大鼠PVN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激活素A处理组,RT-PCR法检测PVN神经元中ActRⅡA、ActRⅡB和Smads mRNA表达水平。结果:WKY大鼠PVN中存在激活素A及其受体、Smad2和Smad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VN神经元表达ActRⅡA蛋白。PVN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激活素A后,与给药前比较,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激活素A处理组大鼠体外原代培养PVN神经元中ActRⅡA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激活素A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通过PVN调控动脉压,其作用与ActRⅡA-Smad3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