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弈 《家庭健康》2010,(2):13-13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脑动脉瘤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破裂后的脑动脉瘤的病因诊断率和治疗率仅为5%-10%,未破裂的脑动脉瘤的治疗率则更低。仅占治疗脑动脉瘤的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80%。也就是说,在我国10个脑动脉瘤患者中,有9个都是破后裂才就诊的。而在发达国家,大多数患者都是在脑动脉瘤未破裂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接受了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措施研究术前心理干预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2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15例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22例患者中,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20例,术前动脉瘤破裂1例,未手术出院1例。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前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动脉瘤破裂,有利于改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造成破裂风险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方法 将68例确诊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入院期间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情况、排泄情况及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再次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9%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14.7%,2组差异显著.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风险及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孟庆义 《大众健康》2012,(12):46-47
脾动脉瘤未破裂者以腹痛最多见,无特异性,左季肋部居多,或有不适感。一旦破裂,表现为突发的急性腹痛,伴低血压或低血压休克,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10例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要点和效果。经随访3~24月,10例中良好5例,中度残废4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Ⅰ-Ⅳ级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效果良好;CT平扫联合3D-CTA可快捷确诊;显微外科、微创技术,和其它综合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27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明确诊断,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结果 共计发现31个脑动脉瘤,单发24例,多发3例,夹闭动脉瘤30个,包裹1个.术后存活21例,随访时间1~24(4.1 ±1.8)个月,恢复正常工作16例;无法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基本自理2例;需他人照顾3例;死亡6例.结论 通过解剖外侧裂蛛网膜,早期显微手术绝大多数破裂脑动脉瘤均可获满意手术空间,早期手术可有效防止脑动脉瘤再次破裂,生存质量多获良好.  相似文献   

7.
裴克欣 《药物与人》2014,(10):73-7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在CT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论:通过CT检查,根据不同脑沟、脑池及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及形态改变,发现潜在动脉瘤的部位,可初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定性诊断,大致提示潜在动脉瘤的存在及部位,对指导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春艳 《中国保健》2006,14(12):99-100
对8例脑动脉瘤患者待手术期间发生再破裂出血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除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用力等因素外,快速降低颅压,脑室引流和腰穿,可能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医源性因素.作者根据这些特点提出脑动脉瘤患者住院等待手术期间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周彦  鲁恒涛  刘星 《现代养生》2014,(10):150-151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及宣教,观察动脉瘤再破裂的概率。结果: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的干预措施后,80例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护理干预是预防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3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积水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报告3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总结分析46例患者54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26个,前交通动脉瘤16个,胼周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3d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手术成功夹闭43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行包裹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7例恢复良好,9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4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患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份收治。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回顾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对其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2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术前动脉瘤出血≥2次、术前Fisb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存在联系,数据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次数、术前Fisb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均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实施显微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出血次数、术前Hunt-Hesss分级、Fisber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10月在安化县东坪镇卫生院神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的3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着重术前准备,预防颅内再出血,注重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良好护理,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废8例,重度残废1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首次破裂8例,2次破裂2例,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动脉l例,大脑中动脉l例,前交通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2例,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多发l例。病人分级:Hunt-Hess 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l例,Ⅴ级l例,Fisher CT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2例。采用GDC早期栓塞治疗,7例于3天内治疗,3例于6天内治疗。结果 10例11个动脉瘤,100%栓塞8个,95%栓塞2个,90%栓塞1个,l例死亡,术后观察1个月。2年,7例效果良好,l例植物状态生存,l例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GDC早期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秀梅  李红 《健康研究》2014,(1):101-102,104
文章总结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做好急救准备、血压监护,避免血压冲击动脉壁使动脉瘤再次破裂;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护理重点,尤其是动脉瘤再破裂、血管痉挛等危险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王永霞  白洁 《现代保健》2010,(16):164-165
脑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大约75%的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是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90%以上的人,在发病前无任何不适,是人体内隐藏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的形成有先天或后天因素。现代医学观点多认为是在先天性动脉壁缺陷薄弱基础上,加上后天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患者(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未破裂再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 Hg(l mm Hg=0.133 kPa)、假性动脉瘤、致命栓塞及大部分栓塞[81.0%(34/42)、76.2%( 32/42)、66.7%( 28/42)、76.2%(32/42)、81.0%( 34/42)、76.2%( 32/42)、66.7%( 28/42)、66.7%( 28/42)、66.7%( 28/42)]与对照组[57.5%( 23/40)、50.0%(20/40)、37.5%( 15/40)、50.0% (20/40)、57.5% (23/40)、47.5% (19/40)、37.5%( 15/40)、37.5% (15/40)、37.5%(1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在24h内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3个月至9.5年随访无再出血症状发生。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58例,4分10例,3分7例,2分3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患者早期采取显微手术,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及脑血管痉挛的处理。方法 控制性低血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出动脉瘤颈,直视夹闭,夹闭后切除动脉瘤或动脉瘤颈加固。结果 32例中除1例死亡,1例术前偏瘫术后未恢复外,余均痊愈,治愈率93.7%,死亡率3.1%。结论 微技术、局部解剖熟练、手法操作轻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赵本山因患脑出血住院的消息牵动着众人心。尽管其病因流传着多个版本,但“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这一说法各媒体口径基本一致。本刊特别请专家为您做出颅内动脉瘤的相关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