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指体内散在分布,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膈、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是最常见的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约占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60%,占头颈部肿瘤的0.03%[1,2].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多为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恶性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临床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APUD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于2003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APUD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于2003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学刚  吴立娜  范学智 《中外医疗》2008,34(34):170-170
传统认为副神经节瘤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10%~15%,近年来国内报道有上升的趋势,多数报道在 20%左右.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发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副神经节瘤伴节细胞神经瘤更是罕见.我们于2003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副神经节瘤(Pagangliomas, PGL)又称异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主要起源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细胞,可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1]。腹部的副神经节瘤主要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左右肾静脉等大血管周围。该类肿瘤手术风险大,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意外风险高。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于2003年收治2例,进行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副神经节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组织瘤)是起源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肿瘤。副神经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但主要位于头颈部、纵膈上部及腹膜后腔;在这些部位,副神经节产生众所周知的颈静脉体(颈静脉球)、颈动脉体以及副主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23例,左侧14例,右侧9例。肿瘤最大径7~12 cm,平均9.3 cm。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2 min (85~243 min),平均出血量约330 ml (80~530 ml)。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9例,髓样脂肪瘤6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神经鞘瘤3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未发现异常。结论一定范围内的肾上腺肿瘤大小不应成为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的限制,在技术条件成熟时,选择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对腹腔环境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蒋莉  李仁君 《重庆医学》2013,42(20):2438-2439
副神经节源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简称"副节瘤"。按其主细胞对铬盐的反应,分为嗜铬性与非嗜铬性[1]。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性副节瘤习惯称"嗜铬细胞瘤"。而非嗜铬性副神经节发生的肿瘤则常简称"副节瘤"。副节瘤好发年龄为30~40岁,多数为良性,恶变率在2%~19%,主要表现为局部  相似文献   

12.
吴玉莲 《新疆医学》2002,32(2):48-49
腹膜后副节瘤,来源于腹副节(包括幼儿期主动脉副节或腹副节)的化学受体细胞,为化学感受器瘤,又名非嗜铭性副神经节瘤。此病较罕见。腹膜后肾上腺外的副节瘤少数具有嗜铭反应和高血压症状,有的虽无嗜铭反应但有高血压症状,其临床症状雷同嗜铬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龙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4):249-250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颈部至盆腔的交感神经节。后纵隔和腹膜后的发生率最高占56%。发生于肾上腺者少见占13%~30%[1]。1病因和发病率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内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约占周围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7例诊治体会雷振东皮执民文明星⒇(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长沙410011)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副神经节瘤;肾上腺体;诊断;治疗中图号R730.264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简称化感瘤,Chemodectoma),又称腹膜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的神经内分泌肿瘤,2017年新版WHO《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认为所有的PPGL都具有转移潜能,并全部定性为恶性。《肿瘤学国际疾病分类》(ICD-O)将旧版分类中PPGL原有的肿瘤动态编码/0和/1都改成了/3。根据这些重要更新以及编码规则和步骤,通过对5例病例进行分析,PPGL编码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编码为C74.1肾上腺髓质恶性肿瘤、M8700/3嗜铬细胞瘤,恶性;肾上腺外(如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编码为:C48.0腹膜后腔恶性肿瘤,M8693/3肾上腺外节旁体瘤,恶性;颈动脉体瘤编码为C75.4颈动脉体恶性肿瘤,M8692/3颈动脉体瘤,恶性;鼓室体瘤的编码为C75.5主动脉体和其他节旁体恶性肿瘤,M8690/3颈静脉球瘤,恶性;脑继发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编码为C79.3脑和脑膜继发恶性肿瘤,M8700/6(M8693/6)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需要时,使用附加编码E27.5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标明肿瘤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张婷婷  白莉 《四川医学》2015,(3):433-436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又称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是发生于周围神经组织的含有成熟神经元的良性肿瘤,分化良好,生长缓慢,主要发生于植物神经系统,常见于纵隔、腹膜后及肾上腺等,发生于胃肠道者罕见[1]。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例乙状结肠节细胞神经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待提高及加深对肠道节细胞神经瘤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副神经节,可出现在全身各处,如肾上腺、膀胱、腹主动脉旁、纵隔、腹膜后及心脏等。其分泌的过量儿茶酚胺(肾上  相似文献   

18.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其异位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术前未明确诊断且未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将导致死亡率上升高达47%[1]本院麻醉科术中处理未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结合文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鞘瘤,均来源于肾上腺髓质,起源于肾上腺神经母细胞.其中,肾上腺神经鞘瘤极为少见,其发病率远低于肾上腺其他神经源性肿瘤.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CT和MR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7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3例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2例行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准备。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与术后病理一致,1例术前考虑嗜铬细胞瘤,术后病理结果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均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时间为9~17 d,平均13.2 d,术后随访1~5年,11例未见明显复发,1例失访。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为临床上罕见的良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与其他肾上腺疾病相鉴别的重要方法,但最终诊断仍以病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