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海省海东地区孕产妇死亡和死因变化规律,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该地区2005~2008年的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及妇幼保健工作年度报表。结果:该地区2005~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5.43/10万;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35.5%)、妊娠高血压疾病(32.3%)和内科合并症(25.8%)。结论: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可通过加强各级产科队伍建设,落实各级保健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产科医疗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严重产科并发症评审制度,增强孕产妇急症转运和急救工作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阳泉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阳泉市三区两县2001-2010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阳泉市2001-2010年统计活产数为99815人,孕产妇死亡54例,死亡率54.10/10万。前4位死因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27.28%)、产科出血(22.2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18.52%)、羊水栓塞(14.81%);死亡地点主要是县级医院(46.30%)、家中(24.07%)及转诊途中(12.96%)。结论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工作资金投入,加强对贫困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基层医疗及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咸宁市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为降低咸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法,通过咸宁市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及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2004-2015年咸宁市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数据、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再经审核及县、市两级评审专家死亡评审,明确死因和诊断。采用SPSS22统计软件对咸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咸宁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4年的36.42/10万下降到2015年的7.66/10万,降幅为78.97%,年下降速率为6.58%,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89.292,P<0.001)。(2)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麻醉意外。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4-2009年的52.38%下降到2010-2015年的37.50%,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导致的死亡由2004-2009年的16.67%上升到2010-2015年的29.17%。(3)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50.00%、死亡地点45.45%都在县区级医院。(4)78.79%的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产检)次数<5次。结论咸宁市近12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但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间接产科因素引起的死亡呈上升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控制已面临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引起的新挑战,及时调整干预措施: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建立标准化的地市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的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3-2012年漳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省市级评审结果。结果 10年共报告孕产妇死亡病例110例,死亡率从36.66/10万降至17.01/10万。死因构成前4位为产科出血(23.6%)、羊水栓塞(19.1%)、心脏病(10.9)和各类肿瘤(10.0);非产科因素占46.4%。产科出血前3位是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省市两级评审,结论为不可避免死亡占33.6%,可避免死亡占66.4%。结论漳州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但非产科因素占比较高。应重视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强化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识别高危妊娠的能力,把握转诊时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日照市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2014年国家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和日照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组织日照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因.采用SPSS13.5对孕产妇死亡率及其死亡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照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4年的32.04/10万下降到2014年的10.01/10万,降幅为68.76%,年下降速率为6.25%,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麻醉意外.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4 ~ 2009年的43.8%下降到2010 ~2014年的15.0%,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导致的死亡由2004~ 2009年的25.0%上升到2010 ~2014年的60.0%(P<0.05).结论:日照市近11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后进入平台期.但是,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呈上升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控制已面临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引起的新挑战,应及时采取策略,调整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筱萍  盛红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3-4514
目的:分析昌吉州2004~2009年6年间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因素。方法:对昌吉州8县(市)2004~2009年的40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昌吉州8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60.19/10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占30.00%,内科合并症27.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7.50%,羊水栓塞占12.50%,产褥感染占5.00%,其他占7.50%。死亡的孕产妇分布于农牧区占72.50%,接受过产前检查者占75.00%,住院分娩占77.50%。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其他因素:家庭贫困、文化程度低等占一定的比例。结论:昌吉州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是昌吉州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2004-2010年新疆14个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死亡地点和评审结果。方法采用各地市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后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4个监测县(市)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略有反弹。死因顺位前两位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2008年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取代产科出血位居死因顺位之首;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减少,在医疗机构的增多;可避免死亡的孕产妇比例增加。结论 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除了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但2010年死亡率有所回升,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仍是当前妇幼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有效干预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海省2000—201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孕产期干预与孕产妇死亡的关系。结果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142.2/10万下降到2011年的46.1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结论2000~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及产科能力建设,畅通产科绿色通道,提高住院分娩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桂林市2013-201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桂林市孕产妇死亡监测和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与2013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上升了61. 43%;孕产妇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4. 69%,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5. 31%,死因居于前5位的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桂林市孕产妇死亡呈上升趋势,要加强高危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加强基层产科能力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对策及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通过专家评审明确死亡原因。结果: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患(除外合并心脏疾患)、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科出血仍然是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产科综合救治能力不足,妊娠合并内科疾患是产科处理中的薄弱环节;剖宫产技术及管理的不规范需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各级医疗保健部门应根据孕产妇死亡中表现出的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建设,严格剖宫产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亚市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三亚市2005~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结果:2005~2009年三亚市共发生孕产妇死亡10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5.05/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病。产科出血的构成依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结论:产科出血仍是三亚市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秀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75-4377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8年驻马店市孕产妇死亡统计资料及死亡原因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003~2008年驻马店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直接产科原因为主要死亡原因,占86.21%;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内科合并症居孕产妇死亡原因前几位。结论: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强化高危孕产妇管理及系统管理制度,提高产科质量及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罗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62-1363
对毕节地区2000~2004年461例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03.8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65.29%。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计划外生育、未接受围产期保健、交通不便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重点加强产科建设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李颖  李洁  李秀清  怡学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499-5500
目的:分析青海省"三网"监测点2006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发生的30例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07年和2008年度青海省"三网"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1.19/10万和52.26/10万;30例死亡孕产妇的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其中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50%;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未接受围产保健服务、交通不便。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及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偏远牧业区的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正安县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正安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1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02~2003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科合并症、其他(如产褥感染、用药错误引起药物中毒、羊水栓塞等)。2004~2006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其他。结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实施贫困救助,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天旭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36-3237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影响死亡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镇平县1998-2007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全县孕产妇死亡43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MMR)为49.13/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第1位是产科出血占53.49%,其它是内科合并症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提倡住院分娩,开辟绿色通道,重视产科质量,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和急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疆妇幼卫生监测县2004~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新疆14个省级妇幼卫生监测县2004~2006年的189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个省级妇幼卫生监测县2004~2006年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43.22/10万,其中产科出血占39.1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27.51%,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占18.52%,产褥感染占5.29%;189例死亡孕产妇中住院分娩率为33.52%,死前就诊比例为48.15%,接受过产前检查者占72.49%,可避免死亡占93.75%,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中医疗保健人员知识技能问题占39.70%,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占15.50%。知识技能问题在医疗保健部门的分布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占65.20%。结论:新疆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产褥感染是新疆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1996~2008年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资料。结果:13年河南省分娩活产总数2 183 132例,孕产妇死亡共计1 077例,死亡率为49.33/10万。其中城市死亡125例,死亡率为24.19/10万;农村死亡952例,死亡率为57.13/10万。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2.16/10万,与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54.53/10万相比下降了59.23%。孕产妇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其中城市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807例,占74.93%;不可避免死亡270例,占25.07%。结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保健服务差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湖南省219例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湖南省2008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个案回顾性调查方式,总结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死亡原因、分娩方式、省级评审意见等情况。结果全省219例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患、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疾患;孕产妇在医院分娩占79.9%,死亡地点在医院达68.5%;已分娩孕产妇中剖宫产占52.1%;计划外妊娠孕产妇占51.6%;省级评审意见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79.5%。结论医疗保健部门的知识技能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大对妇幼卫生的投入,加强县乡产科质量管理,协调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助产机构管理等措施可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